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作者:茜茜妈时间:2023-02-02 09:27:06)

第一篇: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状况调查报告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状况调查报告——以甘肃为例

文/杜晓霞

摘 要:近年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西部高校贫困生以农村生源为主,由于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贫困生感到生存及发展压力大。贷款人数多、贷款难及困难生认定难成为贫困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西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西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致力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存、发展问题。

关键词:西部高校;贫困生;救助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经济困难家庭数量多,以省内农村生源为主。因此,西部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贫困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为了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受资助状况,对全省10所高校的师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以甘肃省内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共有2393名学生和137名教师参与调研。其中,男生1326名,女生1067名。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受资助状况、对现行资助政策的认识和建议。

三、调查分析

1.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1)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构成。在受调查的2393名困难生中,1724名学生为农村户口;669名学生为城镇户口。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最低生活费用(用餐费、生活用品和其他费用)。调查发现,约81%的学生年平均消费在3000~5000元左右,其余在6000以上。

(3)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18%的贫困生认为经济困难对自己的心理没有影响;53%的贫困生认为经济困难给自己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动力,但不自卑;27%的贫困生认为有些自卑,心理压力有些大;2%的贫困生选择了其他。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受助现状

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在校的日常开支可通过“奖、勤、补、助”得到解决。

(1)受助现状。47%的学生接受过助学贷款,50%的学生接受过各类助学金,25%的学生接受过奖学金,13%的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岗位,约6%的学生被减免学费。其中,5%的学生表示所得的资助完全可以解决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70%的学生表示可以部分缓解,25%的学生认为基本不能缓解其在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现状。

(2)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的态度和满意度。①经济困难学生对申请资助的态度。79%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愿意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11%的学生虽家庭经济困难但不愿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其中,3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要求经济困难学生提出资助申请。②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3)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①资助体系中的问题。66%的经济困难生认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范畴的认定不够准确;43%的学生认为资助金额太少;38%的学生认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培训和能力培养太少;48%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岗位过少;41%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申请困难;36%的学生认为资助与学习成绩挂钩现象很严重。②资助公平性问题。对于学校资助工作流程及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性,20%的学生认为很公开、公平、公正;69%的学生认为一般;11%的学生认为基本不公开、公正、公平。

四、对现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体系

201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了有力指导。我省各个高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当前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经济困难生认为,有个别学生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情况,甚至虚报信息;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问题。如何制订一套相对完备的困难信息指标体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困惑。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资助工作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并将之体系化,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对目前和以后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这是实施有效资助的前提和基础。

2.创建学生创业平台,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勤工助学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使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既解决了经济困难,又达到了自我发展的目的。

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积极争取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空间。为经济困难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另外,相关部门可从高校实际出发,以创业大赛为起点,通过成立联盟、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注册大学生公司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建立创业平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经济贫困学生的技能培训

经济困难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经济的匮乏、相对落后的文化和教育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来到大学校园后,由于地理文化环境的改变,大部分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挑战。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除了经济资助,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是技能培训。因此,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技能培训是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生存能力的前提,而当前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政府可为贫困大学生技能培训提供便利。同时,高校应结合实际探索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

4.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调查,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毕业季,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解决就业。就业压力大是当前毕业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经济困难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竞争能力普遍较低,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困难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如何提高经济困难生的竞争能力与就业率也是当前高校尤其要关注的问题。

5.深化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困难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水平、文化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人格缺乏充分发展和完善。进入大学校园后,要承受学习、经济、人际、特长等各方面的同辈群体心理压力。同时,学校和社会上一些善意的资助因实施不当也会给经济困难生造成心理压力。

乐群性低、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被公认为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调查发现,26.7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需要心理辅导。

因此,高校要在给予经济困难大学生一定经济支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建立特困生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改变不良认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加强宣泄心理教育;树立逆境成才的榜样激励他们。这些都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6.加大资助经费投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程序

经济资助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存性需要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经济资助。经济资助使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基本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有助于促进他们安心学习。

调查表明,36%的经济困难生表示助学贷款金额低,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61%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过程中手续太繁杂,需要进一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简化资助、贷款程序。

参考文献:

[1]林贵忠,余国斌,刘洁珠,等。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科技信息,2014(29)。

[2]孟欣征。甘肃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研究调查报告:以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社会纵横,2014(10)。

[3]钟央文,钱晓萍,毛宇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14(02):44-45.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

第二篇: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我们小组成员做了许多的工作,在此期间也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我们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虽然在此期间我们曾为不被理解而感到痛苦,但我们凭着强大的勇气、部分同学和老师的支持,我们最终完成了此次调研。(这里需要全篇的总结和概括,我没办法写了,就写这些。)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经济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希望本调查能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提供一点点的启示。同时,为校方和国家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也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为家庭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调研内容

针对重庆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情况做了本次调研

(三)调研的地点、方法

由重庆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比较集中,有大学生的甚至在同一个专业或学院,所以主要采取的是抽样式调查和走访式调查,另外还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

(四)调研过程

我们小组成员进入各自分配的宿舍楼,对该宿舍楼里的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走访调查,抽样都是随机的,存在偶然性;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成员还通过访谈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情况做了了解;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图书馆自习室和食堂等人数较多的地方进行,在此过程中不排除有同学经历了多次调查。我们小组成员在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97份问卷,有效问卷同样的是97份。

(五)调研时间

2014年9月10号——2014年9月30号

(六)调研结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占68%左右)大学生来自农村,14.4%的大学生来自乡镇,17.6%的大学生来自城市,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各不相同,即使家

庭都是农村或城市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他们的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务农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这两项占总比例的69%,工薪收入为主的家庭的比例22.6%,有少部分则是也经商收入为主,极少一部分(占2%左右)家庭是以其他形式来维持家庭的运作。据调查他们有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甚至连生病了都不去就医,就为了给大学生节约一点生活费。而上一种情况是稍微好一点的,还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则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贷款以及一些亲戚的借款。更有甚者是靠着自己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来维持学业的,他们每天忙得连歇息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这些同学中,有的一天打四份工。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8000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800-1000之间,而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显现出比较大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每月生活费400元以下的人数仅为9人(占9.3%),400—800元的人为51人(占52.6%),800—1200的有29人(占29.9%),1200医生的同学有8人(占8.2%)。虽然有些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明显可以看出生活费的支出存在的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在抽样调查中,我们遇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男女比例不均衡的大问题,还有就是男生女生宿舍分布较为离散,而且男生女生宿舍还存在没住满的现象。在对于重庆师范大学存在女生多男生少的现象时,我们在抽样中又不得不考虑男女生比例问题,所以这实在是让我们小组成员头痛了一把,后来我们决定按男女宿舍比例,做出比较合理的抽样方法。在对于宿舍没住满的问题,我们将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案加以全校总人数及其男女生比例等权重因子,最终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案。

(二)在走访调查中,我们遇到了男生不能进女生宿舍,女生不能进男生宿舍的问题,和在走访调查中不被理解的问题,甚至在走访调查中,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同学骂我们,说我们又不是调查户口的,问这么多干嘛。当然啦,在第一个问题上面我们组做出的决定是,男生走访男生宿舍,女生走访女生宿舍,虽然男生的工作量少了许多,不过我们组的女生们也没有说什么。对于不被理解,我们做出的回应是,耐心的解释。之所以他们的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以及我们这个调研的目的和价值。

对于无端的谩骂,我们也就是尽量的作解释,如果他不听,我们也就躲得远远的,我们没必要和不可理喻的人纠缠不清。或许也不是这样,只是他们当时没理解到而已,要么就是其他什么原因,比如,心情不好,或是怎么的。反正我们的原则是耐心、细心加爱心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的。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分析的个人感悟

二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是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理性消费路线。

农村家庭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群的一半以上,基本的家庭收入都是来自于父母的打工收入,也有少数是经商或务农收入;城市的绝大多数也是以打工收入为主,也有以工薪收入的;城镇的多半以在外打工和经商为主。

可以由此看出,在本此调查的对象中家庭富裕的学生不在多数,几乎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所以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选择走理性消费路线。

消费支出的来源是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前提,来源渠道和量的不同时影响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的基本因素。调查结果显示: 6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 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200元左右,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 大部分的学生主张先计划后消费。绝大数学生多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调出结果显示将近一半被调查者的生活费不是全向家里要他们自己做兼职以补贴零用。而且她们一般将兼职所挣得的钱用于社会交际或者慢慢积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有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来增加自己的生活开销一补贴价用。也有个别优秀的同学通过申请国家助学奖经、校级奖励来实现自己的额外开销。

在调查中的经济来源问题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养成独立自强的意识。作为

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大部分同学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再者是,大学生的感恩心和虚荣心。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很必要的,我们接受的一切都需要感恩明白父母给予的一切是因为他们的爱,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好好去对待父母的这份情,懂得知恩,懂得回报。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存在一定的虚荣心,比例达到20%,而这种攀比现象的主要目的基本是为了面子,和同学比吃穿用度,首饰银钱,都只是虚荣心作怪,为了让自己能在同学面前炫耀,洋洋自得。

但是,也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以朴实为主的。也明白父母的辛苦,有的还主动补贴家用,存着对父母的养育感激的心情。

从以上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有着理性的消费观念,但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家庭方面

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考上了大学,前途就一片光明,从而变得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所以有将近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每月向家里要1000元以上的生活费。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整体来看,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要高于来自农村的。

2.学校方面

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很好的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慢慢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

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罗渡镇有大学生的家庭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

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能够从容面对挑战,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

调查时间:2014.8.10-2014.8.22

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罗渡镇

调查方法:由于罗渡地区周边的村比较分散,有大学生的家庭也比较的分散,所

以主要采取的是抽样式调查和走访式调查,另外还采取了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

下面对调查结果作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及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罗渡镇的大部分(占70%左右)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打工,有少部分(占13%左右)是靠在家务农以及做点小本生意。极少一部分(占7%左右)家庭是工薪家庭。据调查他们有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甚至让其他的孩子辍学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而即使这样,有的大学生家庭的日子过得也是捉襟见肘。

上一种情况是稍微好一点的,还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则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贷款以及一些亲戚的借款。

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10000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400-800之间。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

二、引起大学生家庭经济紧张的各种因素

首先:罗渡镇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的偏远,交通不是很方便,属于欠发达地区。它周围村社的人赶一次有的集甚至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因为没有马路,四周的来往很不方便,全都依靠步行。所以这里的经济也不是很发达,大部分的家庭的经济来源还是要依靠务农,稍微有点经济基础的就在经营点小本生意(如:卖菜,卖水果,打地摊等)

其次:因为在农村,家里的亲人文化都不是很高,所以只有依靠劳动力赚钱,无固定职业。自然工资就不是很高。再加上一些家庭家人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又需要大笔的医药费,经济情况也就不容乐观。

其三:所调查的家庭一般家里都还有一个或两个兄弟姐妹,这也与罗渡的文化氛围以及思想观念有关。一个家庭要承担两个到三个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确实有点吃不消。据调查的家庭中有80%还要赡养家里的老人。

其四:则是由于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每年的学费就已经让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够戗,而几乎所有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这就使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之间,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品的开销的。 而大部分学生总喜欢把钱都用完。 同样,除了日常饮食类为主要开支外,情感开支也相当的大。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了大学生的消费上,我们

知道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下面就主要是围绕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在校消费情况作分析:

【一】调查情况:

1、大多数学生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4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4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要求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二】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二)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

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况且大学学生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土”,也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自卑心理,则产生了攀比,别人买名牌,自己也要买远远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名牌。就为了在校园里不让别人看出差距来。

【三】大学生理财的建议

(一)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二)养成储蓄习惯

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4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

(四)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费压缩到最低。

(五)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六) 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

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及给我们留下的对策思考

(1)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业提供保障。

(2)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转换就业机制,从以行政安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3)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增大就业安置量。组织失业职工参与以

服务街道为主的便民利民活动、公益劳动、家庭手工业等进行生产自救。

(4)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 从政策上扶持再就业工程,鼓励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5)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我国目前教育投入比例是gdp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平均在7%左右。因此,我国的教育投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种投入的增长势必会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正在逐步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费基本趋于稳定。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政策正在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小学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大学生的情况也会逐步好转。

(6)规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贫困农民的子女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贫困农户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银行和高等学校要积极、稳妥、安全、有效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使农村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资助。各银行应对本地考取大学的农户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力争使所有符合贷款发放条件的贫困农户能够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各高等学校要利用校报、校内网站、信息报栏等形式向在校学生进行宣传。同时,高等学校还要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和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指导,及时将获得贷款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后第一就业单位告知贷款的银行。

(7)健全对农村大学生的帮困体系。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困难补助制度、社会资助和师生、学生互助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帮困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大学生帮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农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勤工助学不失为农村大学生自行解决眼前困难的有效办法。目前,在勤工助学方面应努力实现“四化”,即基地化、产业化、规范化、育人化。基地化是指为勤工助学的在校生提供稳定的、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产业化是指将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建成按产业方式运作的社会实体;规范化是指勤工助学管理机构要做好内部结构的调整工作和外部的协调工作,使勤工助学活动规范、有序、安全、高效;育人化是指把勤工助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受到教育。

(8)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依据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应引导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自强不息,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古训自勉,敢于面对现实,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武装自己。要根据他们的性格、家庭背景、情趣、爱好、个人经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和开导。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任何偏见。在学习上要支持和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参加或放手让他们去组织,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

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把他们塑造成能独立进行道德判断抉择、道德自律并自觉承担道德责任的人。

(9)做好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政府应该拿出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农村子女在报考时应该充分考虑影响就业的地域、学校、专业等多方面因素。农村大学生毕业时注意做到:一是认真分析当时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二是有效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等项目;三是遵循大众化教育下的大众化就业的新形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样化和多元化中寻找位子;四是不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调查人:张娟

2014年8月24日

第四篇:论文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我院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以及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做了本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

下面对调查结果作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及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占70%左右)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打工,有少部分(占13%左右)是靠在家务农以及做点小本生意。极少一部分(占7%左右)家庭是工薪家庭。据调查他们有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甚至让其他的孩子辍学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而即使这样,有的大学生家庭的日子过得也是捉襟见肘。

上一种情况是稍微好一点的,还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则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贷款以及一些亲戚的借款。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5000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1500-3000之间。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

二、引起大学生家庭经济紧张的某些因素

首先:因为大多数大学生家在农村,家里的亲人文化都不是很高,所以只有依靠劳动力赚钱,无固定职业。自然工资就不是很高。再加上一些家庭家人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又需要大笔的医药费,经济情况也就不容乐观。

其次:所调查的家庭一般家里都还有一个或两个兄弟姐妹,这也与家庭的文化氛围以及思想观念有关。一个家庭要承担两个到三个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确实有点吃不消。据调查的家庭中有80%还要赡养家里的老人。

再次:则是由于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每年的学费就已经让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够戗,而几乎所有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这就使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500-1000之间,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品的开销的。 而大部分学生总喜欢把钱都用完。 同样,除了日常饮食类为主要开支外,情感开支也相当的大。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了大学生的消费上,我们知道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下面就主要是围绕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在校消费情况作分析:

【一】调查情况:

1、大多数学生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4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4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要求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

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两大思想趋势。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二)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

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大学生理财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二) 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三)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4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

(四)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及给我们留下的对策思考

(1) 规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贫困农民的子女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和高等学校要积极、稳妥、安全、有效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使农村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资助。同时,高等学校还要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和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指导,及时将获得贷款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后第一就业单位告知贷款的银行。

(2)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依据农村大学生的

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应引导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自强不息,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古训自勉,敢于面对现实,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武装自己。

(3) 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

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家庭状况负担调研

调查对象:洪源镇有大学生的家庭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

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能够从容面对挑战,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

调查时间:2014.6.10-2014.06.22

调查地点:景德镇市浮梁县洪源镇

调查方法:由于洪源镇地区周边的村比较分散,有大学生的家庭也比较的分散,

所以主要采取的是抽样式调查和走访式调查,另外还采取了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

下面对调查结果作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及消费情况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洪源镇的大部分(占70%左右)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打工,有少部分(占13%左右)是靠在家务农以及做点小本生意。极少一部分(占7%左右)家庭是工薪家庭。据调查他们有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甚至让其他的孩子辍学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而即使这样,有的大学生家庭的日子过得也是捉襟见肘。

上一种情况是稍微好一点的,还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则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贷款以及一些亲戚的借款。

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10000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400-800之间。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

二、引起大学生家庭经济紧张以至造成负担的各种因素

造成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了大学生的消费上,我们知道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下面就主要是围绕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在校消费情况作分析:

【一】调查情况:

1、大多数学生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4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4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要求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

【二】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二)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况且大学学生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土”,也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自卑心理,则产生了攀比,别人买名牌,自己也要买远远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名牌。就为了在校园里不让别人看出差距来。

【三】大学生理财的建议

(一)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二)养成储蓄习惯

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

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4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

(四)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费压缩到最低。

(五)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六) 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及给我们留下的对策思考

(1)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业提供保障。

(2)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转换就业机制,从以行政安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3)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增大就业安置量。组织失业职工参与以

服务街道为主的便民利民活动、公益劳动、家庭手工业等进行生产自救。

(4)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 从政策上扶持再就业工程,鼓励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5)规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贫困农民的子女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贫困农户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银行和高等学校要积极、稳妥、安全、有效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使农村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资助。各银行应对本地考取大学的农户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力争使所有符合贷款发放条件的贫困农户能够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各高等学校要利用校报、校内网站、信息报栏等形式向在校学生进行宣传。同时,高等学校还要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和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指导,及时将获得贷款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后第一就业单位告知贷款的银行。

调查人:邱宁清,舒震宇,李杰,喻功明

2014年06月23日

word该篇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状况调查报告范文,全文共有1961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状况调查报告.doc》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助状况调查报告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