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与思考(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与思考
为准确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历时两个多月时间,深入新安镇、新集镇、三口镇、李集镇农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250余份,访谈留守儿童家庭100余份。
一、基本现状
调查显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较之过去有转变,具体体现在:
1、家教观念深入人心。96%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状况非常关心,62%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品格修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家教行为趋于理性。80%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75%的家长会选择讨论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服从。81%的家长热衷于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过广播电视、报刊阅读、亲友探讨等学习经历。
3、亲子关系逐步改善。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占96%,虽然长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够保证每周至少一次跟孩子联系,56%的留守儿童愿意向父母倾诉烦恼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4、学教困难有所缓解。62%的受访留守儿童很喜欢上学,65%的孩子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仅15%的孩子觉得父母外出务工 对学习有不好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学习管教也较以前有了大的改观,73%的留守家庭会督促孩子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家长培训渠道不畅。调查显示,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76.6%,母亲占65.8%。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有40%是来自长辈的经验,35%是自己从小的体验。因此,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非常高,90%的家长有培训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长有过相关的学习机会。
2、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话题,60%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和健康,过于集中的关注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压力。数据显示,7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另有26.6%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家长和孩子对成绩的认可度有较大差距,体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没时间,顾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电话沟通。但留守儿童对这种沟通并不满意,63%的留守儿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联系一次,48%的孩子承认父母不在,缺乏保护,胆小怕事。
三、建议与对策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牵涉面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建议如下:
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着眼未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规办事。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支持他们依据章程开展关爱活动和志愿服务,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适当倾斜技能培训、贫困助学、社会救助等资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做到有钱做事。
2、家庭要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阵地”。各级妇联要继续深化以家庭为载体的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送家教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和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
3、学校要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外家”。推广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里管不好,学校不好管”的难题;开设学生心理疏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化解心理问题;鼓励教师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关爱,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友情弥补亲情。
4、社会要肩负起留守儿童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组织动员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退休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爱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让孩子放学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养”模式,让留守儿童在假期拥有“知识充电站”和“快乐加油站”,实现“离校不离教”。
第二篇:关于家庭道德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道德是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家庭道德是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浦区妇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始终把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和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研究家庭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家庭特点的家庭道德建设新路子,注重发挥妇女在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扎实深入开展家庭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效,有力促进了广大城乡家庭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一、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1、通过活动挖掘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借助于妇联组织不同层次的妇女力量,深入挖掘发现先进典型。近年来,区妇联利用各种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挖掘典型、选树典型和推荐典型活动。认真开展先进评选推荐,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就业创业、社会公益事业、五好文明家庭、维权志愿者、助人为乐模范等精神文明典型。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评选,选出事迹突出的模范,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在网站,媒体上公开,号召广大妇女同志都向他们学习。
2、通过宣传宣讲推动家庭道德建设。区妇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推动家庭道德建设。近年来在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连云港妇女网,江苏省妇女网等公众信息网广泛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宣传她们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先进事迹,弘扬她们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正气的浓厚氛围。通过身边的真人实事大力宣传家庭道德建设,用道德的力量感召妇女、鞭策妇女。
3、运用文化活动弘扬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是推进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浦区妇联充分利用妇女大讲堂、亲子大讲堂、女企业家协会、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和平台,围绕热点话题,坚持美德引领,邀请了成功的女企业家,举办了多期高品质的示范讲座。区妇联通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家庭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家庭成员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邻里融洽、家庭和睦,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家庭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着家庭,给家庭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催生着现代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状况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是婚姻关系日益脆弱。近年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是婚姻脆弱的突出表现,这一情况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沿海及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市场经济下金钱和物欲的腐蚀,试婚、傍大款、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不同性质的婚外情、家庭财产纠纷和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是血亲纽带不断松弛。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亲子间缺少共同话题,难以沟通。加上对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正面的批评,致使许多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血亲纽带松弛,直接导致“孝子错位”与“厚小薄老”,家庭关系中普遍以儿孙为轴心,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始逐步丧失。另外,“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家庭”的增多,使老人晚年孤独、寂寞、悲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邻里关系渐趋冷漠。人首要的关系是家庭,但家庭不是悬在空中,而是存在于社区中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一种最基层的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家庭的普遍存在,无线通讯和电子媒介的日益发达,原来拥有地缘优势的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减少,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公共利益、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三、家庭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家庭道德建设重在通过先进文化引领,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会有所提升,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就会逐步形成。
1、以学习培训引领家庭道德文化的构建。要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抓手,结合 “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妇女大讲堂、留守流动儿童书屋为平台,顺应广大妇女和家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讨论座谈、读书活动、演讲征文、宣讲报告等学习方式,推广终身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家庭学习蔚然成风。同时通过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维权驿站等机构,提供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指导、法律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法律知识,力争源头预防和化解因不懂法、不懂生活艺术而导致的婚姻家庭纠纷。提升道德鉴别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良好家风。
2、以特色活动推动家庭道德建设的深化。为使家庭道德建设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要依托妇联宣传教育阵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做好妇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和把握家庭道德建设发展规律,抓住每年“三八”节、母亲节、六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组织开展 “最美母亲” 评选,“美德进我家”、道德模范评选、“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培树表彰各类优秀典型。组建家庭健身队、巾帼文艺宣传队等若干家庭志愿者队伍,建立妇女文化活动点、家庭文化中心户,开展“美在家庭”、“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展示”、“家庭运动会”等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实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母亲等特殊群体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扶贫帮困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不断延伸家庭美德建设,提升家庭道德修养,突出家庭文化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家庭道德建设新模式。
3、以典型宣传营造家庭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的宣传与发展家庭道德建设,要利用在丰富多彩活动中评选出的好事迹新典型组成宣讲团,到街道、社区、乡村等(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地方宣讲,引导广大家庭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具有贴近百姓、强力渗透优势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通过拍摄电影、文艺晚会、专栏宣传等多种方式,坚持放开宣传妇女和家庭先进典型,从而使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道德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正能量来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夫妻互敬,和睦邻里,建设和谐幸福的婚姻家庭。
第三篇:地区家庭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家庭道德是协调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有近13亿人口,80%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村的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关键。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因此,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水平影响和决定着社会道德风尚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构成,不仅关系农村本身,而且影响和制约城市和整个中国,尤其是我们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农村家庭道德失范甚至滑坡这一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给建设“平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通过对本县农村(家庭)大量的走访、座谈,从三个方面初步探索和分析一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情况。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员平等观念为多数家庭接受;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民主式新型家风逐渐兴起;抚幼、教育子女、敬老、爱老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夫妻互相尊重、共同支配财产、共同劳动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共同风格;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信互勉、互帮互慰已成为多数家庭维护和发展夫妻关系的基本原则;勤劳致富、节俭持家、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一直是家庭消费的基本格调……一个以平等、民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夫妻相爱为核心、优育和厚养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新型农村家庭道德体系已开始构建。
农村家庭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夫妻关系问题日益凸现
1、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家庭热点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特别是夫妻双方一方外出,家庭解体情况更突出。据民政部门的数字表明,在农村离婚人群中,上述原因导致离婚的,所占比例高达1/2以上。另外,夫妻感情不和、婚外情、婆媳不和、草结草离等原因导致的离婚现象也普遍存在,离婚案件的增多,带来了诸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违法案件增多、社会风气毒化、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加等。
2、家庭暴力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家庭焦点问题。由于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的存在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夫妻打架是家庭内部事务),歧视、虐待(包括身体与精神)妇女现象屡有发生。从200份离婚案卷得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50件,占离婚案件的25%,县妇联接待的信访者中46%的人夫妻间存在暴力行为。
(二)家庭道德教育误区明显。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农村家庭50%以上,“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但绝大多数父母缺乏科学的家教观念和方法。
1、家庭道德教育观念落后,重智轻德、重利轻义。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成绩、作业,说最多的一句话是:“考了几分?作业做好了没有?”把道德教育任务完全交给学校,不明确家教的德育内容,认为“听话”即“德”。
2、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滞后。重言教轻身教,多责打少沟通,多说教少投入;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大部分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虚度光阴,“三缺一”时,甚至把孩子凑上去顶数。在家看书、读报的家长不到1/10。这些都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传统孝道面临挑战。大部分农村家庭已由往昔的以孝为本转为以子女为中心,代际关系错位明显。“尊老不足,爱子有余”,老人已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1、老人需求得不到重视。子女对老人赡养重物质轻精神,甚至对老人不敬、不养、弃老、虐老;干涉老人再婚现象时有发生;精神赡养质量偏低。
2、老人负担过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者多为老人,照看孙子女和承担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就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据统计,40%的老人继续肩负着抚幼的责任。
(四)邻里关系渐趋冷漠。
由于家庭核心化(二代三口人)的趋势以及家庭居住环境(独立结构的单元房日益普及)的巨大改善,邻里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国门开了,家门关了”,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少了,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二、原因的分析
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自身和外部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农村家庭经济的落后。
古人云:“衣食足知廉耻,仓廪实知礼节”,经济的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2014年,我县农民人均收入2956元,属于低收入水平。试想:当家庭成员都在为基本生活而忙碌奔波时,精神生活将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没有家庭收入的提高,许多其他的家庭活动都将难以展开,道德建设将成为“无米之炊”。
2、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边缘地位。
长期以来,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有关部门忽视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工作思路与模式适合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高度一致的家庭形态,对于如今这种多元化的家庭状况和思想状况难以取得普遍效果;活动的形式化和程式化弊端明显,一般是“上边要求,下边应付”,投在评选方面的精力多,投在创建过程精力少,缺乏可操作性;群众参与积极性低,据了解,40%的家庭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19%的家庭不知道这项活动。
(二)外部因素
1、婚姻家庭观念的大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
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道德失去了约束力,新的道德观又没有建立起来,在新旧观念、中西观念的历史大碰撞中,婚姻家庭观念的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自由随意的贞操观,打破了性行为的严肃性;紊乱的情爱观,直接冲击着家庭的轴心——夫妻关系;沉渣泛起的性占有观,造成荣耻的错位。
2、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促使了家庭道德的滑坡。
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家庭道德领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拜金主义支配婚恋关系,享乐主义调控着爱情的温度,年轻人选择配偶也像选择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有些孩子学会了金钱交换,干家务活也伸手要小费,传统孝道换上了新面具,不是为人而孝,而是为钱而孝。个人主义使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升级,人际关系冷漠、麻木甚至对立、恶化。
3、文化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
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报刊、杂志、电视、摄影、美术、音像制品等新闻大众传媒和文艺作品,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闻效应和经济利益,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宣传不严肃不负责任的婚恋观、婚外情;宣传腐朽的享乐主义以及脱离实际的高消费;宣传过多过份的性暴露等。
4、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难以遏制家庭道德出现的败坏现象。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某些执法部门工作程序的简单化,致使家庭道德败坏及侵害家庭的行为得不到遏制。法律上对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无惩戒性规定,对事实婚姻、非法同居、婚外情等概念解释模糊,对家庭暴力的处罚更为软弱无力,既无明确的部门负责管理,也无有力的措施加以限制,致使家庭暴力升级。在处理离婚案件,办理离婚手续上,有的部门简化了调查、了解、帮助、调解的程序,仅以当事人“感情确已破裂”的陈述和法律条文的生搬硬套作为依据。未及时挽救可以挽救的家庭。
三、对策的提出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项多维度、多层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协调操作才能正常运行,其中,家庭与社会是诸多力量有机组合的主要责任主体,更应切实抓紧抓好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工程。
(一)家庭对策: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素质。
家庭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家长即父母承担,父母是家庭行政的“最高首脑”,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总设计师和组织策划者,因此,父母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其责任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设良好的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培养和塑造家庭成员品德为目的的家风、家规、家教、家貌之总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重视建设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家庭道德文化。首先,要加强家庭表层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其次,加强家庭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家庭关系如何处理;②家务劳动明确分工;③生活习惯的养成;④家庭的经济管理、生活管理等。再次,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②相关科学知识的教育,如现代婚育、科技致富、网络信息等。
2、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认知、评价和行为选择能力。
家庭成员既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对象,也是主体,他们总是以既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参与家庭道德活动过程。要使他们承担起家庭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成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必须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三大基本素质:认知能力、善恶评判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3、优化家长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子女总是通过父母的道德人格形象来观察、理解、接纳社会道德要求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否则,“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二)社会对策:改善家庭道德建设外部环境。
社会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另一责任主体,对家庭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保障和互补作用。家庭道德建设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才能真正履行,社会在家庭道德建设中主要承担以下责任:
1、发展农村经济。道德问题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所以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要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纳入领导者的议事日程,并保证必需的资金。要建立家庭道德建设“一体化”新机制,协调各部门、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使它们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家庭道德建设网络,特别是各级妇联,应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继续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妇女工作的主要抓手,创新活动载体,并突出家庭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发挥其独特作用。
3、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包括舆论、政策和法律等内容在内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家庭道德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在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要加强对大众媒体传播内容的监控,抑恶扬善,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优秀作品的产生。要建立健全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在相应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更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另外,对缺乏相应制裁措施的“第三者”、家庭施暴等问题,需尽快加以调整或弥补,争取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完善社会监督和教育机制,加大社会的约束力。
第四篇:农村家庭暴力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家庭暴力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98%以上是丈夫对妻子施暴,丈夫对妻子施暴是家庭暴力的最普遍形式,也有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施暴和妻子对丈夫施暴的情况。经调研,农村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很多农村妇女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收入,妇女成家后完全依赖家庭和丈夫,故而被丈夫厌倦看不起,缺乏自我意识,缺少自强自立的精神。而家庭暴力产生后,由于妇女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个性心理等原因,许多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顾虑重重,屈尊忍让,遮掩,妥协,一味迁就,自身的软弱和无知、无疑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占优势,胆大妄为。
2、男方素质低下的原因。。很多农村男子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生活中又染上嗜赌、嗜酒等等恶习,很多丈夫面对妻子的规劝和阻拦,不但毫无悔意,反而大打出手。在农村还有很多妇女因为没有生男孩而遭到丈夫的殴打,这也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一个原因。
3、婚外恋、婚外性行为酿成的家庭暴力增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成了富裕户,有的当上了“老板”,一些道德水平低下的人禁不住美色的诱惑,开始有了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在这次填写调查问卷中,有102人把婚外情确定为产生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男性的重婚、姘居等婚外非法行为的增多,造成很多家庭夫妻关系
紧张。有些为了达到贪新弃旧的目的,采用暴力手段,卑劣地迫使对方主动提出离婚,使一些受害妇女陷入在被丈夫背叛的同时又被殴打的双重痛苦之中。更有甚者,有的男人在外“包二奶”,造成计划外生育,竟然强迫妻子与“二奶”“和平共处”,当妻子不服从时,就受到丈夫施暴。
4、婚姻基础不牢固,买卖、包办婚姻的存在,加之掩饰心理纵容了家暴行为。多数受暴妇女把夫妻之间产生矛盾、争执以及暴力行为看作是谁家都发生过的“家务事”,在丈夫一次次花言巧语的欺骗中,轻易心软,使暴力不断发展、升级。
家庭暴力是严重侵害妇女身心健康的恶魔。家庭对一个人来说应是躲避生活风雨的港湾,但是对于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来说,这里却是人生凄风苦雨的起源地,是人间的地狱。如果说来自社会的暴力还可以小心避让的话,那么来自家庭的暴力则是无处可躲的。施暴者是他们必须日日面对的丈夫,婚姻关系又为这些暴力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使她们被暴力残害时,很难得到及时救援。家庭暴力对妇女肉体上、心灵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到暴中心投诉的个案中,有被丈夫打成轻伤,造成残疾的;有头皮撕裂多处缝针的;有拳打脚踢之后被强迫过性生活的;有被殴打虐待致精神分裂的;还有的甚至想选择自杀来脱离苦海的等等。更多的妇女由此而留下终身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有个来访妇女说“在家被丈夫打怕了,现在他叫我站我不敢坐,叫我坐我不敢站,每天如在地狱里度过,心惊胆颤,了无生趣。”可见家庭暴力对妇女的影响有多大,这些妇女所遭受的苦难令人难以想象。
家庭暴力是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罪魁祸首。大多数妇女,面对家庭
暴力,表示已对婚姻失去信心,希望离婚。家庭暴力已成为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丈夫对妻子的施暴,严重损害了妻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损伤了夫妻感情。妻子面对如此残暴的丈夫,心中的爱意也荡然无存,唯有选择离婚。
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由于很多子女还处在成长时期,目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场面,整天处于战火四起的紧张气氛中,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性格的发展,造成性格懦弱内向、古怪偏激,或也有“暴力倾向”,有的会因此不愿回家,在外闲荡而成为“问题少年”,以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更有些少儿由此而引发精神和心理疾病。可见,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家庭暴力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绊脚石。实现“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政府也已向国际社会作出性别不受歧视的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方面都赋予妇女特殊的保护和支持。但是,家庭暴力这一严重侵犯妇女的人身权、生存权和人格尊严等基本人权的违法犯罪现象,实质上就是男女不平等的极端表现。如果妇女的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障,其他权利更无从谈起,妇女的自身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男女平等的实现都将是一句空话。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对于有效的预防家庭暴力,彻底解决好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关系,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措施:
1、为受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提供一定的法律帮助。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在处理时,应从侵权的角度看
待家庭暴力,赋予受害方民事赔偿请求权,受害方有权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包括精神赔偿)。
2、建立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对家庭暴力实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解作用;强调执法机关及时介入,有效制止的职责;建立类妇女庇护所性质的社会救助机构;例如:在我镇建立投诉站,使家庭暴力消除在萌芽状态,给受害的儿童或老人提供经济或其他方面所必须的医护措施,切实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3、建议制定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规定。针对家庭暴力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严重性,制定专门规定。由于我国家庭暴力有关的现行法规,均散见于各类法典、法条中,并有许多的漏洞与缺失,并未提供根本防治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之途径,极不利于司法操作及社会实践。
4、提高婚姻质量,建立和睦家庭,消减对女性的虐待。夫妻互敬互爱是消除家庭暴力,提高婚姻质量的关键。消除家庭暴力应以教育为主,对象主要是男性,重点是以婚姻为基本内容的观点与知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婚姻质量,促进家庭文明。
5、给受害的儿童或老人提供经济或其他方面所必须的医护措施,切实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6、加强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力度。妇联组织应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反家庭暴力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反家庭暴力的观点,点评家庭暴力的案例,谴责家庭暴力行为,加强舆论监督。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内容广泛的反家庭暴力宣传,组织宣传队、宣传车、文艺演出,
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栏橱窗,张贴横幅、标语等,在各个村子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一直是妇女家庭地位提高的严重障碍,随着家庭和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提高,家庭中的暴力侵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令人注目的话题。在此呼吁广大法律界人士和相关人员行动起来,共同为反家庭暴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呼吁广大群众为维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的繁荣昌盛尽上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第五篇: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农村妇代会组织是妇联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村妇代会组织建设好坏、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关系到能否充分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全面了解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状况,xx市妇联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村妇代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取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一般调查的基
础上,对重点村和重点问题进行了解剖,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市共有124个乡镇、1,258个村,妇代会组建率为100%。在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市1,059个村妇代会进行了直选,直选率达到84.18%。拜泉、甘南、克山、富裕四县直选率达100%。本届直选有1,049名村妇代会主任实现连任,93,485名农村妇女当选为村民代表。有584名女性进入村党支部,其中有571名是村妇代会主任;有1,138名女性进入村委会,其中有1,115名是村妇代会主任。有548个村妇代会主任同时进“两委”;有15名女性走上村支书岗位,比上届降低了21 %,有17名女性走上村委会主任岗位,比上届提高了70%。新当选的村妇代会主任30岁以下的约占10%,30—40岁的约占45%,40—50岁的约占35%,50岁以上的约占10%。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50%,共青团员、党员约占70%以上。
二、村妇代会组织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xx市妇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妇代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村妇代会组织结构进一步健全。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把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固本强基工程,强化村妇代会组织,全市1,258个村,全部建立了妇联组织,形成了全市城乡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村妇代会组织网络。
2、村妇代会干部素质进一步提升。换届直选后,一批思想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热心妇女事业的女性走上妇代会主任岗位,她们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50%以上是高中、中专文化,70%以上是中共党员、共青团员,85%以上掌握并会应用1-2项实用技术。市妇联以创建学习型妇代会组织为目标,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对农村妇女干部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了她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村妇代会干部“两委”数量进一步增加。第八届村妇代会直选后,有1,049名村妇代会主任实现连任,有1,138名女性进入村委会,其中有1,115名是村妇代会主任;有584名女性进入村党支部,其中有571名是村妇代会主任;有548个村妇代会主任同时进“两委”。村妇代会干部进“两委”数量的稳步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妇代会主任参与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妇女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代表和维护职能作用。
4、村妇代会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现阶段绝大多数妇代会主任是全村村民推选出来的,她们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有着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非常珍惜目前这个岗位,希望能借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为妇女姐妹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妇代会主任中85%以上都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她们以自身的榜样,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极大的提升了村妇代会的凝聚力。
5、村妇代会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村妇代会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变以往的“坐等式”工作方式为“行进式”工作方式,进屯入户,动员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积极参与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和新经济组织建设,帮助妇女开辟致富门路。关心妇女生产生活,维护妇女儿童利益,及时向广大妇女宣传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家庭教育、家政礼仪等知识。组织妇女参加“五好文明家庭”创建、“魅力在我家”、“美德在农家”等活动,用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三、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村妇代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全市村妇代会干部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但一些村妇代会主任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工作中有时沿用惯性思维,难以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受经费制约,村妇代会主任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受限,在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方面受限,其整体素质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村妇代会干部工作力度还需加强。从调查情况来看,因受机构改革领导职数限制,村妇代会主任多为兼职,专职比例很低,在专职妇联干部中要么年龄偏大没有工作热情,要么年龄较小刚参加工作,而年富力强的且有工作经验的均为兼职,由于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在妇女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少。另一方面,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每个村的所有行政经费基本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由于受经费制约,村妇代会主动开展妇女活动很少,把精力与时间都用在有严指标、硬任务、经费支持的计生工作上,对软指标弹性大的妇女工作大打折扣。
3、村妇代会干部的工资报酬有待改善。目前,村妇代会工作时间较长,交流缓慢,黑发进、白发退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工资从转移支付中解决,年工资在500—1200元之间,平均工资800左右元,好一点的县区在3000元左右,这与村妇代会主任工作量相差悬殊,无法调动村妇代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4、村妇代会后备
人才匮乏。农村女性中有一部分人政治觉悟较低,对入党、参政存在无所谓的思想。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如果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反对,特别是丈夫的反对,认为会对家庭造成影响,不愿女性参政。村里有文化、有能力、有闯劲的青年妇女大多外出务工,不愿在家从事这一琐碎、繁杂、待遇低的工作。这些造成村妇代会后备人才缺乏。
5、村妇代会活动没有经费保障。税费改革前,村妇女组织的活动经费在村提留中可以解决。取消村提留后,村级经费极为有限,妇女活动经费更是无从着落,开展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凝聚力相对减弱。
6、舆论宣传力度不够。村在日常工作中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及党和国家对培养选拔村女干部、女党员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力度不大,导致一些自身素质很不错的农村女性为家庭、为丈夫和亲人不愿去抛头露面,怕引人闲言碎语,甘愿过着平庸的生活。
四、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抓认识,关心支持村妇代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农村妇女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关心基层妇女干部的政治成长,支持基层妇女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她们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基层妇女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农村妇代会主任担负着组织、教育、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责,其工作做好了,就是为党和政府分了忧,同时也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妇联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营造。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班子大幅减员,基层妇代会组织建设和妇女干部队伍的稳定面临冲击和挑战的情况下,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在保证村妇代会一个不散,妇女工作不断线的情况下,应确保今后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必须有女性成员,做到从政策的制定上向妇女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有利于开拓妇女工作倾斜的“三个倾斜”,并要求村民在提名各村委会候选人时,必须要有两个妇女代表候选人以保证选举,形成村级妇代会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良好氛围。
2、抓人才,建立健全村妇代会主任选拔任用机制。配好配强村妇代会主任队伍,切忌“钦定”或随意点将。要把竞争上岗机制引入村妇代会主任的选拔任命,把好人才入口关,将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热爱妇女工作的优秀妇女干部选配到村妇代会主任的岗位上,通过竞争“岗位”,然后再有所作“为”,可以说是当前农村妇女从政的一条比较实际的路径。如今农村的许多种女能人,她们以科技求富裕、求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召了身边的一大批妇女,她们在自己富裕后还热心公益事业,热心帮助他人,肯于将自己的致富经验传授给那些急于脱贫致富的农户,其所作所为本身就极具号召力。如果将这些女能人适时推至台前,将会有效发挥她们的领导潜能和榜样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大推荐优秀女性入党、推荐优秀女性上岗力度,加快人员流动,使基层妇女干部队伍不断有“源头活水”,使基层妇女工作更趋活跃。
3、抓待遇,着力解决村妇代会干部后顾之忧。在关心基层妇联干部的成长成才,提高政治待遇的同时,还要帮助她们解决好生活上的困难,切实提高经济待遇。计划生育和妇联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妇女,形式和手段也可以通用,因此,完全可以资源共享,xx头并进。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时,可以把教育的内容从单纯的生殖健康扩展到卫生、健康、育儿、文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在讲授科普知识时也可以把计生知识纳入其中,参加学习的人员也可以从育龄妇女扩大到所有妇女。工作上形成合力,彼此互补,既做好了妇女工作、计生工作,又提高了村妇女主任的经济待遇。依照目前村财政情况,让村妇代会主任兼任计生专干不失为一种增加村妇代会主任工资额度的变通手段。它将会有效发挥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使农村妇女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同时还能消除基层妇女干部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女性人才充实到基层妇女干部队伍中来,切实提高基层妇女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抓学习,不断提高村妇代会干部综合素质。各级妇联组织推出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要通过村妇代会主任落实到最广大妇女群众中去。因此,村妇代会主任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妇女工作开展的广度与深度。当前,农村妇女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来寻找对策和措施,以务实的作风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如何加强村妇代会主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素质已成为相当迫切的问题。为农村妇女主任争“位子”,意在让许多女能人在台前大展巾帼风采。如果有“位”后又不肯作“为”,这个“位子”也会朝不保夕。因此,首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培养她们敢闯敢干、敢当重任的精神和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意志。其次,要不断提高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经济建设始终是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村妇女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当前尤其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提高组织带领妇女“学科学、比致富、闯市场、奔小康”的能力,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善于出主意、想办法、传本事,真正为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服务,成为广大农村妇女信赖的女当家人。
5、抓指导,切实加强村妇代会业务指导。各县(市)区妇联要加强对村妇代会主任的管理与考核力度。乡(镇)妇联要履行对村妇代会主任业务指导和协助管理的职能,从多方面积极争取,加强管理,为村妇代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尽可能多地为基层妇女干部提供系统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引导她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主动性。换届后,新一批妇代会主任走上妇女工作岗位,虽然她们的文化程度和换届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她们是第一次担任妇代会主任工作,对妇联的性质、工作内容、妇联章程和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识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对她们的业务培训,提高她们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素质。一是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建议以县(区)乡(镇)委党校为阵地,有针对性地举办村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妇女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对村妇女干部,要信任、理解、支持,多鼓励,多帮助,多压担子,使她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妇代会工作的现场指导,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使新任妇女干部尽快进入角色。 6、抓建制,逐步推动村妇代会工作规范化。要建立健全村妇代会工作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制定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有计划地帮助村妇代会主任放宽视野,拓展思路,促使基层妇联干部加强自我管理,注重自我提高,使妇女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使农村妇代会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