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转型发展工作报告范文

(作者:sss222时间:2021-09-09 05:00:58)

第一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多种多样的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孙福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江苏双良集团是江阴市有着30年发展史的民营企业,已经从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业、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同时,双良集团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冷机诞生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溴化锂制冷机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氨纶丝和包覆纱生产基地,国际先进的包装材料及苯乙烯化工材料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之源。

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哪?孙福全认为,企业创新的最大动力是追求盈利。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产品发展受阻,就必然迫使企业改变原有思路或改进原有产品性能质量,争取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机械制造业是双良集团的主业,但在机械制造这个产业里,市场空间有限,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对《经济》记者说,“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这类大宗工业产品很少有回头客。二是主要客户是工业企业等。三是以质量保证等为由拖款现象较多。”去年双良集团人均产值为250万元,而机械制造这一块人均产值不足100万元,仅2014年底就有2.5个亿的尾款被拖欠。

行业发展受限,企业要做大做强,“穷则思变”。双良集团提出“创新发展老产业 健康发展新产业”的发展理念,在开拓化工新材料的新产业时,不忘自身机械制造产业优势,结合国家鼓励企业上节能减排项目的政策,把目光瞄在了余热利用设备级系统和空冷设备项目上。过去,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用水冷却热流体,这样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特别是在我国内蒙古、山西等水资源稀缺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适合建设火力电厂。从2014年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空气冷却火力电厂的技术,国家发改委要求水资源紧张地区新建电厂要使用空冷技术。这项技术利用空气把热量带走,可以减少85%左右的用水量。

双良集团看到这个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他们开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空气冷却技术研发,为此项研究拨出数千万元的研究经费,建成我国第一个1000mw级空冷岛单元热态实验装置。2014年他们的大型空冷设备终于试车成功,并和山西一家新建电厂谈成第一笔生意。这第一笔生意对双良来说并不那么轻松,由于以前没有实施空气冷却的成功商业案例,山西这家电厂对民营企业不放心。

“当时,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如我们提供的空冷设备不合格,他们要拆除我们的设备,再买国外设备再安装上,这些加上各种损失一共达2亿多元。”双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薛海君说,“谈到最后,他们提出让我们提供2亿多元的商业保函。”为了8000多万元的项目,公司要承担2亿多元的风险金。双良集团最终决定开具2亿多元的保函,接下了空冷项目的第一单。随后两年公司在此项目上效益斐然,按照双良集团的科研奖励政策,技术部门的提成就有100多万元。

双良集团另一个创新发展的案例是利用发电余热用于城市供暖。

这两年,双良集团也正在积极推广他们的城市供暖项目,这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国火力发电厂多在北方地区且靠近城市,另外这些地区每年要消耗大量煤炭和天然气给城市居民供暖,双良集团正是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把火力电厂发电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城市供暖。

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介绍,“未来两年,我们计划在山西至少做到600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利用我们的技术可以使电厂余热达到最大化利用,使他们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左右。如果没有利用,一般电厂能源使用率只有40%左右。”“十二五”期间,双良计划将这种城市供暖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北方地区,争取做到3亿平方米的供暖面积。

技术人员市场化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双良集团的核心支柱企业,也是双良集团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下属公司之一。

《经济》记者在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注意到公司三楼的技术部入口处有这么几个大字——技术人员市场化。“企业的研发还是要跟市场联系起来。以前我们新进的技术人员,他们在技术上可能比较专,但是一谈到市场并不熟悉,我们提出这个口号主要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双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薛海君对记者说,“我们以前吃过这样的亏,技术很先进但忽略了市场需求,因此丢了很多单子。”

企业要联系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常识。企业的技术人员联系市场,增强了企业活力,减少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周期。企业如果技术再好而不能跟市场联系起来,也不能为企业创造出好的效益。只有结合市场需求生产出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些道理,在双良集团已经深入每一个研究人员心中。

双良技术主管的工作时间主要分成三份:三分之一跑市场,三分之一下车间,三分之一搞管理。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有的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运营总投入的10%以上。孙福全认为,除了资金投入保障以外,要重

视人才的培养,对高端人才引进需要给予相应的待遇,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实力定薪酬

早在1994年,双良集团技术研究中心就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是第一批批准成立国家级企业研究中心名单中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这也标志着双良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年支出额不低于1500万元、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150人、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14万元等。

在双良,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对其他同级岗位的员工是最高的,每次调薪幅度也是最大的,这样也有助于技术人员的稳定。薛海君对《经济》记者说,“机械行业的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做些辅助工作,5年才能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如果待遇没有保障,就很难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队伍。”

论功劳不论苦劳,这是双良的唯一奖励原则。

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说,“人才的流出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企业要发展还是要靠人,特别是核心骨干团队的建设。我们注重奖励,包容和鼓励员工,创造一个大家庭文化的工作氛围。”

对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通过加薪和考核奖励凸显优秀人才的价值。双良就是依靠这种用人机制来留住人才。薛海君说,技术部门用人市场化,也不依靠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主要是以实力定薪酬,加薪在这里是一种激励的手段。

双良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有技术部,两者既有关联又分开作业。前者主要负责研发新产品,后者主要是把前者研发的新产品与市场对接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薛海君说,“技术中心相对于技术部的研究难度和风险要大很多,技术中心还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一些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博士后毕业后来我们这做实际的项目,我们给博士后一个实践的平台,我们共同完成有关的课题。”

这种和高校共同管理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为高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也获得了最为前沿的科技动态。

企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是双良技术人员工作的保障和动力。在科研政策上,双良集团对科研资金不设限制;对项目研发失败不追究技术人员责任;项目研发成功有奖励等一系列政策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力进行。

“我们研发一个新产品成功后,公司会把这个新产品利润的2%-3%用来奖励这个研发团队。”薛海君自豪地说,“双良集团每年获得国家专利30多个,建厂以来共获得国家专利500多项,发明专利100多项。”

第二篇: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的几点思考

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的几点思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是开拓人类未来的根本动力。实现科技工作转型是提升县级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把握,并实现相互间良性互动。

一、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首要前提。

要实现县级科技工作的转型,怎么实现转型,首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应科技工作转型的指导思想,一个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坚持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创新抓落实、促发展。要实现县级科技工作的大转型,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原始引进,从科技原创力着手,要把科技创新提升到推进县级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的高度,全面筹划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和竞争力,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坚持科技创新的方针,是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的关键所在。

与日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其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创新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核心,贯穿科技发展全过程是创新,创新为实施科技工作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当今世界,谁最先创新,谁就掌握了先机。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要落后,就要挨打,要实现科技全面进步,既要看硬件装备建设水平,又要看软件建设的质量。要看基础性、基本性的工作,标准高不高,落实到位了没 1

有,更要看是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突破。

思路一变天地宽,发展须有新思路,具体可以从以下二方面下工夫,一是自我加压谋发展。创新必须要有新思路,思路新不新,就可决定我们的工作,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二十世纪初谁都无法想象人类可以进入太空,据不知现在控制宇宙已成为现实。这也迫使我们加压,谋求发展;二是着眼现实寻突破。着眼现实并不意味守旧,要前瞻性地找准创新工作落脚点,以发展的眼光寻找科技进步提升的突破口,积极培育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明确科技创新的工作目标,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重要环节。

科技创新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目标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决定未来,目标确定了就会引领我们的工作努力的方向,否则就会失去方向,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不仅框定了科技发展方向,促使科技工作向终点始发,并最终超越自己走向高处。因此在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目标时要用哲学的思维和独特的预见能力,立足本地,着眼未来,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前瞻性,做到规划与发展并重,兼顾短期、中期、中长期及长远,实现科技工作的腾飞,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强大动力。

经济发展需要科技,科技进步必须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当科技工作目标确定以后,科技人员是决定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学习创新型科技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无数创新实践表明,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原始性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科技工作的核心是做好人的工作,把人才用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当前县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创新环境不够完善。今后,必须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文化等各方面着手,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加速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原始创新的更加开放和鼓励竞争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科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同时,还应着力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环境。要不拘一格地选用年轻人才,努力创造条件,形成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和鼓励不怕失败的机制和文化氛围,以及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环境,让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这必须成为我们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要通过创立有关制度,保障人才的平等竞争,鼓励相互协作,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创业。

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迫切需要引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把那些谋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人才挖掘出来,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做好搭台子、给梯子、铺路子的工作。坚持在实践中摔打和磨炼创新人才,把艰巨任务交给他们,放手让他们开展创新,在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科技的创新发展。

五、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是实现科技工作转型的有力保障。

要实现县级科技工作转型,有赖于观念、体制、机制、环境的创新,这里,环境创新是保障,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的最原始基础是企业,激励机制、创新政策是科技创新原动力的有力保障,是助推器,还可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实现科技工作转型,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健全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创新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科技发展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要突出产业升级这条主线,制订出适宜县级的宏观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如完善产业扶持、科技进步政策、专利、融资渠道、科技人员创业等政策配套措施。鼓励和扶持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技术要素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服务软环境。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倡导以服务型机关为主的效能建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和载体,大力进行宣传,让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要在全社会上下营造重才、爱才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科技部门要在科技项目上积极引导,鼓励创新主体技术创新,为创新者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政府部门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组织形式,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服务要贴近创新主体,切实转变作风,实现优质、高效服务,保证科技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篇:科协系统科技咨询机构转型发展

科协系统科技咨询机构转型发展

科技咨询作为现代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也是当代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咨询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中国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起步较晚。国内科技咨询机构较之国外科技咨询机构,普遍面临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内科技咨询机构如何转型以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快速成长,已成为科技咨询行业业内同仁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的转型发展具有代表性。从1986年成立以来,中心就在寻找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按照“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为依托,积极拓展合作伙伴,为企业、科研院所搭建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以“合作伙伴群”、“企业服务网”为依托和支撑,以“系列服务活动”为有效载体,以“科技咨询网”为网络信息平台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建立了以需求信息双向沟通机制、分层次多样化服务机制、后续跟踪服务机制三个机制有机结合的“科技咨询服务”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在明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对国际国内研究文献进行总结、评述;对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行业自身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科协系统科技咨询平台必须转型的必要性;并从战略管理和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了转型思路和转型内容,然后对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的转型发展做了具体分析,分析咨询中心的业务开展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寻找其核心要素,总结该模式的特点与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寻求其业务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并对科协系统科技咨询机构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本职称论文由提供

第四篇:转型发展时期如何做好发展改革工作

厉志海:转型发展时期如何做好发展改革工作

浙江已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增长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资源要素进入瓶颈约束期、社会矛盾进入交织多发期。可以说,新问题之多、新难点之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多前所未有。如何成功实现浙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部门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职能部门,省发改委承担着既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要使发展改革工作提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三新”,始终坚持“四个善于”,更加强化“五个特别注重”,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牢固树立“三新”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包括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等,面对转型发展的机遇、压力和考验,在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发展改革工作基础上,最根本的是要适应新形势、提升新素质、创造新业绩,这“三新”与“三高”有机结合起来,应当成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应当成为发展改革干部的自觉行动。

适应新形势,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世界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再平衡化”、“再工业化”将促使消费模式、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2014年个人储蓄率达到4.6%,为1998年以来最高。历史经验还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突破,未来10—20年,世界极有可能发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二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根本之举。三是浙江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浙江已经进入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高收入国家门槛水平迈进的重要时期,这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特别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动摇、改革创新不动摇,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

提升新素质,核心是要不断增强发展改革干部队伍谋划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惠民发展的本领。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大力发扬“白+黑”、“5+2”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工作有特点、有创新、有突破。实践证明,发展改革干部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干大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团队。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前,特别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特别要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努力使我们每个干部都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一支觉悟高、素质强、作风实、业务精,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时期干部队伍,为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提供重要保证。

创造新业绩,重点是要在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空间结构的战略性布局、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性深化、资源环境的战略性保障这六大战略任务方面取得新的成效。随着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入新阶段,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服从服务于建设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目标,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和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中心镇发展和小城市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和惠民安康工程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配套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始终坚持“四个善于”

发展改革工作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特别是在去年,这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发展改革工作经受了最严峻挑战,发展改革部门突出抓规划、抓项目、抓政策,谋长远、强基础、增后劲,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机遇、新压力、新挑战,要创造新业绩,必须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四个善于”:

善于抓大事、谋大计。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参谋助手和智囊部门,必须善于突破发展改革中的难点,把握发展改革中的重点,打造发展改革中的亮点,把抓日常工作与谋划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无论是对经济形势分析监测、“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重大改革政策谋划,还是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区谋划等,都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工作思路、重要部署,找准定位,抓好落实,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是发展改革部门发挥综合职能和作用的关键。

善于抓机遇、促提升。机遇稍纵即逝。近几年我们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的机遇,在铁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作用;我们抓住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在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功夫,取得良好效果;我们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在扩权强县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这是我们适时谋划、及早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发改委交给我们各项重要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善于抓落实、求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注重通过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规划与计划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必须研究配套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政策、项目等资源配置作用,这是我们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必须建立工作机制和统筹协调来推进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作用,这是我们最有力的工作手段。目前设在我委的协调议事机构有31个,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发改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是充分肯定的。这三个方面既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基础,也是值得总结和发扬的地方。

善于抓队伍、增合力。过去几年发展改革部门一直以“高起点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为目标,在重大规划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改革实施等方面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锻炼了队伍、推进了工作,又创造了业绩。许多同志坚持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体现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援川、援藏、援疆和挂职锻炼的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各方面的好评。这样一支有活力、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是我们完成艰巨任务、促进发展改革工作上水平的坚强保障。

更加强化“五个特别注重”

率先成功转型、实现科学发展,对浙江来讲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这对发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转型发展时期层出不穷的新命题、新课题,要更加关注干部队伍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切实解决知识和本领“恐慌”现象;面对转型发展时期日趋繁

重的新任务、新要求,要更加强调工作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敏锐性,切实解决安于“守摊子”、不思进取的现象;面对转型发展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压力、新考验,要更加重视干部队伍系统建设,解决少数干部心态浮躁,不能安心、静心、全心投入工作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强化“五个特别注重”:

特别注重加强学习。学习是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好的人生。一是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每个发展改革部门干部要在学习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创造性。二是要乐于务虚、善于务虚,要在务虚中加强学习、拓宽思路、增强才干,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三是要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善于学以致用,注重把个人学习思考、听取专家报告、开展研讨交流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在新时期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每一个干部都要尽可能减少无为应酬,挤出时间学习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研究谋划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难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升境界。提升思想境界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得与失。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也无可非议,但是对升迁、对权力要有健康的心态,对事业要有执着的追求。古人云,“志当存高远”,我理解这个“志”就是事业,每个人只要有事业心,就必然会有责任心,也必定会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些,一是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务实意识,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得到重用、提拔的时候,要看到责任和压力,时刻有如履薄冰的意识;在工作事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有信心,做到不悲观不消沉。二是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名利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态、感恩的心态、进取的心态,努力克服浮躁的心态、唯利的心态,不要把权和利看得太重,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本色做人,出色为官。三是要更加虚心地向朱家良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党性坚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严谨务实、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

特别注重转变作风。转变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是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乐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实”应当成为发展改革部门干部特有气质、特色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使我们制定的重大规划、出台的重大政策、推进的重大改革更加符合民意、符合省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在全委进一步形成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争创实绩、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二是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为了充分履行部门职责,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敢试、敢闯的气魄,创新应该成为体现发展改革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志,成为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作换位思考,多为部门、地方、项目单位和企业考虑,主动做好项目审批、问题协调、政策解读、法制保障等工作。四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每个干部的法制素养,坚持讲法、讲理、讲情的有机统一,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特别注重凝聚合力。要切实增强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要善于通过自力、借力、合力来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强化机关内部工作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各处室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增强全委上下“一盘棋”的合作观念。二是要切实加强部门间工作合力。多尊重部门,多听取

部门意见,多理解部门,多支持部门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大胆协调,又要注意方法,增强亲和力,充分发挥省政府设在我委的31个协调议事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强委机关与委属委管单位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对委属单位工作指导,整合提升委属单位研究资源,委属各单位也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委中心工作。四是要切实加强发改系统工作合力。加强对基层发展改革工作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认真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继续做好上挂下派工作;完善系统建设的考评机制,不断深化发展改革系统建设。五是要加强机关组织建设。树立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正确用人导向,注重选拔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作风务实、苦干实干、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切实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支持机关党委、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关心老干部生活,着力营造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机关氛围。

特别注重反腐倡廉。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具有发改系统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是认真学习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省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学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监督检查,坚持维护各项党风廉政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真做好年度反腐倡廉责任制的组织部署、任务分解和考核检查“三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负起职责、作好表率,严格遵守和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规定,从严要求和约束自己,做到自省自重自律。三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牵头任务的落实。重点抓好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发展、建立统一的市场诚信平台等牵头任务的落实,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第五篇:关于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4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康的带领下,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澄江街道、沙埠镇,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村负责人、村计生服务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了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了区计生局关于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2014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十一五”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2014—2014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2014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2014〕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2014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2014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2014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2014〕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2014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2014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5、提升计生干部素质,为计生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深化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对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村计生服务员落实月考核制度,树立计生干部队伍“优质服务”理念,以服务赢得民心、争取实效。同时要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计生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开展优孕、优生、优育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word该篇科技转型发展工作报告范文,全文共有1649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科技转型发展工作报告.doc》
科技转型发展工作报告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