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执勤点勤务制度改革几点思考(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1-16 07:07:24)

第一篇:关于乡、镇执勤点勤务制度改革几点思考

近几年,随着城区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城区交通硬件设施的改善,城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而随着农村机动车数辆的增加和道路条件的相对改善,在省、县道和乡村道路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却呈多发态势,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目前,乡镇道路等级差、交通设施不完备,车辆性能差、老旧、劣种车辆多和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提高的现实情况下,对乡镇执勤点的勤务制度进行思考和探索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

一、原有的勤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交通管理点多线长面广,交警在治理辖区主干线的交通秩序的同时,对偏远乡镇的交通安全管理往往鞭长莫及,形成了乡镇交通管理中的盲点和死角,造成了交通安全管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2、有的乡镇党委、政府对交通安全管理重视不够。一些乡镇的党委、政府认为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情,对公安交通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做到协调和解决,有的还干预正常的交通执法活动,没有形成乡镇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形势,造成了交警部门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

3、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民警对正常的勤务已疲于应付,习惯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思路不清、缺乏主动性,未建立起根据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而变化的勤务制度,在路面勤务中不知从何做起、要做什么,造成了交通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的被动局面。

二、勤务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

1、切实加强当地党委、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推行乡镇道路交通社会化综合治理。政府部门要将交通安全管理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开展的“平安”创建活动,成立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把交通、农机、工商等相关部门和各村列为小组成员。同时,应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和分工,交警部门主抓路面行车秩序管理;交通部门主抓车辆非法载客、营运;工商主抓占道摆摊设点、违章占道;村庄做好“交通安全村”建设,做交通安全管理的助手和信息联络员;使各部门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乡镇交通安全管理“政府统揽、交警主抓、部门参与、群众配合”的机制。

2、科学安排、调配警力,通过建立灵活、多变的勤务时间和合理的勤务方式,实现对辖区路段的全方位的监控。近年随着国家对交通投入的加大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道路通行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二轮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增多,车辆速度明显提高;但是,农村道路为平面交叉混合道路,两侧学校、村庄多,交通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不全,加之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不高,无证、无牌、酒后驾驶、超载滥载等违法行为较为普遍,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在面对乡镇交通管理工作形势复杂、任务重而警力往往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搞超负荷运转的疲劳战术,也不能对现状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而要在把警力最大限度的压向路面的前提下向科学、合理的勤务安排要警力,做到路面勤务不放松和民警合理休息相结合。在具体的勤务时间上,首先要重点保证车流高峰时段路面车辆行车有序。要对辖区车辆通行高峰时段进行统计和预测,加强高峰时段的路面监控力度。同时,针对与交警打“时间差”、“游击战”的驾驶人,要灵活的调整勤务时间,解决星期五下午、星期六、星期日路面见警率不高的问题,在规律性的基础上体现灵活性,对心存侥幸心理的驾驶人形成威慑力。在勤务方式上,采用动态巡逻与静态纠违相结合,以动态巡逻为主的勤务模式。把握辖区交通流量大、违法行为突出的“主干”线,通过线的巡逻、监控串点,逐步向各支线延伸,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在勤务时间、方式调整的基础上,要注重做到“四个结合”,即:白天管理与夜巡制度的结合,经常性治理与阶段性专项治理的结合,定点管控与流动巡逻查纠的结合,处罚与宣传教育的结合。

3、在勤务目的上,实现由过去的单纯的路面执法、路面监控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以“降事故、保安全”为目的的勤务制度的转变。乡镇民警奋战在交通管理的第一线,要牢固树立“少死伤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事故可防性”的观念,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日常的勤务过程中。在以往的勤务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警车上路了,执勤民警却不知要从何着手,见到什么违法行为就查处什么违法行为。工作是做了不少,纠违率也上去了,但在实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目标上却收效甚微。因此,勤务制度的制定应建立在对辖区的交通事故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发生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违章、重点车型”,有目的地调整勤务时间、方式。例如通过对往年的事故分析,得出星期六、星期天的10时至12时事故多发,即要调整警力,加强该时段对事故多发的危险路段的巡逻监控,查处导致事故多发的重点车型和重点违法行为,从而改变勤务制度的盲目性,实现预防事故、减少伤亡的最终目的。

4、制定恶劣气候和特殊情况下交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有效组织特殊情况下的勤务制度。乡镇交通管理往往面临的是地理气候条件恶劣、道路等级条件低、车辆技术状况差的客观情况。做为乡镇交警执勤点应未雨绸缪,通过制定预案,在遇有恶劣气候、自然灾害、严重交通堵塞、重、特大交通事故时,通过采取现场先期处置、限制通行、疏散人员等措施,启动应急勤务方式,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以民警绩效考评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勤务考核制度。通过对民警的执行勤务规范、勤务纪律、管事率等进行量化评分,做为各项考核的基础。同时,应在“从优待警”上应加大对乡镇一线民警的倾斜,改变基层民警中存在的“反正我都已经在乡镇,干不好也没什么”的不良倾向,建立激励制度,从面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篇:日常勤务制度

日常勤务制度

第一条交接班的制度

1. 上下班人员按时交接。交班值班员(领班)必须了解交接情况,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向主管汇报

2. 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达岗位。接班人员未到达前,当班人员不能离岗。

3. 接班值班员(领班)要向各保安员讲明交接班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4. 接班人员到工作岗位进行交接,交班人必须向接班人详细讲明待办及注意事项。接班人要详细了解上一班执勤情况和本班应注意事项,应做到“三明”;上班情况明,本班接办的事情明,物品、器械清点明。

5. 交班人在下班前必须填好值班记录,应做到“三清”:本班情况清,交接的问题清,物品、器械清。

6. 交接的对讲机及其他其器材必须当面检查清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主管,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7. 交接时要做好记录并签名。领班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交接记录。

8. 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下班时不准提前换衣服,必须交接完才换衣服西下班。

第二条请示报告制度

1. 保安员遇有紧急情况和重大问题时,要及时、具体、准确地向主管和上级领导等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2. 对上级领导和主管等有关处置紧急情况的工作报告,要立即、坚决执行,执行结果要及时反馈,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三条勤务登记制度

1. 勤务登记由当班人员负责记录。

2. 勤务登记的内容:主要记载上级指示、通知、交办的事项及值班期间发生和处理的问题。记录必须清晰、准确、全面,不得随意涂改,并妥善保管

第四条 休息室适度

1. 保持警卫室内的环境卫生,物品放置有序,未经同意,禁止他人物品存放在警卫室。

2. 所有保安人员对室内的物品及办公用品有义务进行保管、交接,并按正常程序对其负责。

3. 保安器械实行专人保管制度,谁领用谁负责,如有人为毁损现象,照价赔偿。如属故意毁损,除照价赔偿外,从重严肃处理。

4. 任何不当值人员须将器械交回保管人员登记入库,不得私自保留器械。

5. 依法使用器械,任何人员不得利用保安器械擅自挪用。

6. 交接班时休息室卫生没打扫,接班人可以不接班,待交班人打扫完再进行交接。

第三篇:勤务管理制度

建塑公司勤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为加强对劳动纪律和工作秩序的管理,保证公司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公司作息制度

第一条 公司上班时间为8:00~12:00,13:00~17:00(可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第二条 公司(总部)一般实行每天八小时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实行每周六天正常工作日。

第三条 不定时工作时间。主要为公司领导、外勤、部分值班人员、营销人员、司机、装卸工等,因工作性质需机动作业的工作岗位。

第四条 班车如不能准点到达公司,由总经办了解情况,除天气原因外,将对司机按迟到处理。

第三章考勤范围

第一条 公司除高级职员(总经理、副总经理)外,均需在考勤之列。

第二条 特殊员工不考勤须经总经理批准。

第四章 考勤办法

第一条 公司采用指纹考勤机打卡和部门独立记考勤相结合制度。但是将指纹考勤机作为记录考勤的唯一依据,以部门记录为参考。在考勤机没有记录,又没有未打卡的说明的,一律按旷工处理。

第二条 考勤记录表及加班记录表必须经过部门负责人及主管经理的两极审批签字确认后交总经办

第三条 各部门由统计员或内勤每月将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的考勤记录表及附有明细的加班记录表,一式两份,复印件留部门存档,原件每月1号下班前将上月考勤,必须上交总经办,然后在本部门公示10天。

第四条 各部门考勤一旦上交总经办,将不能更改,若出现考勤记录有误而影响到工资,由各部门的考勤记录员负责,考勤汇总概不修改。各部门考勤记录人员须在上报前做好核对工作 。

第五章 加班

第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正式员工加班。

第二条 公司鼓励员工在每天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本职工作,不鼓励加班。

第三条 确因工作需要加班或值班,由部门或个人提出申请,经部门经理审批后方予执行,如若有特殊情况,不能提前申请的,可以加班过后补填加班申请单,加班必需填写加班申请。

第四条 加班完毕后将填写的加班申请,经部门经理审核后送交总经办留存。

第五条 加班人员必须在下班离厂前,到门卫处打卡作为加班依据,如考勤机无加班记录或无未打卡说明,则视为加班无效。

第六条 加班在四小时以内不计加班天数,一次加班达四小时(含)计半天加班,八小时(含)计一天加班。

第七条 享受年薪的员工的加班薪酬,不在当月工资里反映,集中到年底统一核算。

第八条 每月部门内勤人员报考勤时将加班申请单一并报到总经办 。

第六章 倒休、请假、旷工的规定

第一条 倒休的前提是有加班,凡倒休、请假的员工均应填写倒休单、请假单。

第二条 员工倒休、请假必须提前一天填写请假单,若有特殊紧急、困难情况,没办法提前履行请假手续的,应向相应的主管经理口头请假,待员工到岗后,补办请假手续。

第三条 员工请假在一天(含)以内的由部门经理审批;请假一天以上

二天(含)以内由各主管副总经理审批;请假二天以上由总经理审批。各部门内勤人员每月在交考勤时将各部门当月的倒休单、请假单以并交到总经办。

第四条 员工加班用来倒休的,倒休时间以一年为最小单位,超过一年不予累计。

第五条 特殊或紧急情况处置可突破倒休、请假时间限制和常规程序,但事后必须补充相关手续。

第六条 所有员工倒休、请假必须及时履行倒休、请假手续,无倒休、请假手续且无主管经理同意,擅自休假者,一律视为旷工。

第七条 员工旷工一日扣发两日工资,矿工两日扣发四日工资,以此类推。

第八条 员工月累计旷工5天以上,按员工自动离职处理;年累计10天以上按员工自动离职处理。

第七章迟到、早退

第一条 迟到是指在上午8:05—8:30打卡,早退是指下午4:30—4:59之间打卡。8:30以后、4:30之前打卡按旷工处理。

第二条 迟到、早退确实有特殊原因的,要写出说明经主管副总签字后报到总经办。可以酌情考虑是否按迟到、早退处理。

第三条 由于班车的原因导致迟到 ,由综合办主任了解情况,如若没有特殊情况,对班车司机按迟到处理。

第八章 出差

第一条 公司所有员工出差必须如实填写出差申请单,经部门经理和主管经理审核后方予执行。特殊情况,可以出差后补办出差手续。各部门统计员及内勤要在考勤表上如实填记出差情况,并将出差表和考勤一并报到总经办。

第二条 出差是指到天津市以外的地区办事。

第九章 其他

第一条 员工在本月10号之前辞职,在本月30号领至辞职日止未结算的工资,10号以后辞职在下月30号领至辞职日止未结算的工资。

第二条 总经办只负责统计考勤工作,和工资、借款有关的任何涉及到钱的问题,由财务部负责,不属于总经办的职责范畴,总经办概不受理。

第三条 关于离职人员的工资,应有财务部决定何时发放。

第四条 员工当月缺勤10天以上,包括事假、病假在内,当月保险的支付由员工自行负担。

第五条 公司将根据员工月出勤天数,补助员工5元/日,未出勤日不予餐补。

附则

本制度由总经办制定、解释,经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天津建塑供热管道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第四篇:增值税制度改革的思考

继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之后,增值税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一、以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和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为主要内容,对增值税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现行增值税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已制约经济发展。在抵扣范围上,纳税人购买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能得到抵扣,导致制度性重复征税和税收征收管理的

复杂性。在征收范围上,仅对货物和部分劳务征收增值税,绝大部分的服务业和农业没有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致使增值税运行的链条断裂。现在,增值税管理中诸如货运发票抵扣、农产品收购进项抵扣、商业税收征收管理等难点,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增值税征收面偏窄所致。在具体征收方式上,将增值税纳税人区分为按规范化办法征税的一般纳税人和按简易办法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中两类纳税人是按照销售收入界定的,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很少一部分纳税人按照规范化的办法缴纳增值税,而众多的纳税人被排除在按规范化办法征收增值税的范围之外,且要负担较高比例的增值税。据统计,2014年,河南省一般纳税人户数为6.2万户,仅占整个增值税纳税人73.7万户的8.41%;小规模纳税人户数为67.5万户,占整个增值税纳税人户数的91.59%。小规模纳税人实际增值税税负大大高于一般纳税人。

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增值税制度的改革有较高期望。2014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新一轮税制改革八个方面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所得税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前两项改革已经完成,增值税改革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二、消除增值税改革进程的两大思想障碍

1.消除孤立地看待改革、过分担心增值税改革减少财政收入的思想障碍。

现有税收规模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能够承载减税的压力。河南省国税局税收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固定资产519亿元,如果全面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2014年将减少增值税75.4亿元,占同期全部增值税的14.38%,占同期国税部门组织收入总额的9.38%。而这一统计口径尚未考虑享受减免税企业等方面的情况,实际影响收入的数额比这个数要小。据有关专家测算,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全国一年约影响增值税收入1300亿元~1500亿元。近几年税收增收的总额都在5000亿元以上,2014年增收近12014亿元,这样的增长规模完全能够承载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财政减收。

税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带来税收增收。在研究税制改革时,我们绝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税种、某一项改革措施对税收的影响,而是要全面、系统地看待税制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综合性影响。企业所得税改革、增值税改革等必定会促进税收与经济发展同步稳定增长的较优税制的形成。财产税等新税种的开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增值税和其他税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稳定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减收。

2.消除我国目前难以实施规范化增值税制度的思想障碍。

只有实施规范化的增值税制度,即彻底地扣税和保证尽可能宽泛的征收面,增值税的职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有学者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决定了西方模式增值税的不可行性,即使强制推行也会造成制度规定和实际结果的巨大不一致。因此,不少人提出诸如要实行实耗扣税法、进一步扩大按征收率征税的纳税人范围等。笔者认为,尽管我国在法制环境、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经济交易结算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国已具备实行规范化增值税制度的条件。

增值税在我国实践了近30年,较为规范的增值税制度实施了14年。增值税不仅保障了我国税收的稳定增长,而且较好地避免了重复征税的矛盾,体现了公平税负的原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尽管增值税制度在运行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运行是有效的。

三、增值税改革的基本设想

笔者认为,对增值税改革不应再迟疑观望、局部试点、缓慢推进,而应明确时间、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的规范化的增值税制度,实行彻底扣税,将条件成熟的服务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并采取税收立法的形式巩固增值税改革的成果。应在2014年底完成增值税改革和立法任务,从2014年开始全面实行规范化的增值税制度。增值税改革要重点考虑“三个扩大”、“两个降低”,并实现“三个配套”。

1.“三个扩大”。一是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纳税人外购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税金给予一次性抵扣;对于期初存量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可采取分年度抵扣的办法。二是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尽可能将服务业纳入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在征收范围的确定上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在当前至少要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与货物生产、流通关系密切的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待条件成熟时再将其他服务业和农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逐步把断裂的增值税链条连接起来。三是扩大按规范化办法征收增值税的纳税人规模。在科学确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的基础上,

允许纳税人自由选择是按一般纳税人规范化的征税办法缴税,还是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简易办法缴税。

2.“两个降低”。一是降低增值税的整体税收负担,进而降低流转税收入在整个税收中的比重。扩大抵扣范围实质上是缩小了税基,未来可以维持增值税的现行税率不变。二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率。从世界范围看,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对小规模纳税人或是给予免税或是确定较低的征收率。例如,韩国对特别纳税人按销售总额适用2%的特殊税率。我国台湾地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台湾称之为营业税)的征收率为1%。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增值税的征收率,工业纳税人应降为4%,商业纳税人应降为2%或者1%。与此同时,与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相配套,调高增值税的起征点,体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照顾。

3.“三个配套”。一是对增值税管理制度进一步进行配套改革。尤其是在商业领域要全面推行税控收款机和有奖发票制度将纳税人的营业收入纳入税务部门的监控。二是对银行结算制度进行配套改革。最大限度减少经济交易中的现金结算,并实现银行信息和税务管理信息的联网。三是对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配套改革。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势必要减少营业税的收入,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势必影响原有的财政收入格局,并且增值税转型对不同地区税收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中央财政在增值税改革的同时,应采取转移支付的形式综合解决因税制改革而出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减少问题。

第五篇:基层交警中队勤务制度

一是创新理念,提高思想认识。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抢抓机遇,积极推进交警中队勤务制度改革。站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从政治上提高对交通管理勤务制度改革的认识,从思想上切实解决好“管理交通干什么,管好交通为什么”的认识问题。树立“警力跟着警情走,警情跟着事故走”的实战理念,切实改变传统的勤务制度。根据新形势下交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勤务机制改革上实现由管理粗放型向管理规范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勤务制度上突出对交通安全管理全方位、全天候动态控制的特点。

二是整合警力,提高实战能力。按照“精减机关、充实基层、强化实战”的要求,在对中队的布局、警力的配备、交通状况等调研基础上,通过创新机制、内部挖潜等措施,采取精减机关,合理撤并等方法,把建立警力整合工作机制作为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在“三基一化”建设中,根据公路通车后车流量,减少职能交叉重叠问题,优化交警中队的警力配置。对现有车辆、通讯、科技装备实现(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再分配,全部向基层交警中队倾斜,做强做实交警中队,提高其整体能力。

三是改革模式,提高联勤能力。交警中队勤务模式的探索,就是要改变目前交通管理传统的执勤执法模式。首先,建立管理责任制,将交警中队警力分成若干个路面管控组和与其配套的责任区,路面管控组实现接处警、路面巡逻、值班备勤、交通安全宣传、为民服务、事故处理等一体化管理。其次,各组在运行机制上打破行政班模式,实行值勤倒班制,人员实行轮休制和弹性工作制,彻底改变中队机关化作风。第三,建立动态巡逻机制,交警中队对辖区道路的管理,要根据辖区道路事故发生的规律、车流量、流向、交通违法等特点,以动制动,及时调整警力配置和巡逻模式。第四,实行中队联勤制。大队可根据各中队辖区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中队之间开展联勤巡逻和交叉执勤,提高对本辖区车辆的纠违率,减少因人情关系难以执法的因素,促进中队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了解。

四是立体管理,提高管控效率。随着德山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实施,辖区内道路的交通安全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辖区道路事故多发,既有道路等级低、隐患多、市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等客观因素,又有交警中队因有重城镇轻农村、重主干道轻农村道路的思维定势影响及警力不足因素。在新形势下,建立辖区道路交通锁链“政府领导、交警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一要组建城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站,交警大队要在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在事故多、流量大、交警管理力量薄弱的地域,成立隶属于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街道社区由社区主管负责人任组长、乡村由行政乡负责人任组长、学校由校负责人任组长,各自负责该区域的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二要在企业、街道社区、乡村、学校等单位设立交通安全员,在工作组的领导下,负责本区域内的交通安全宣传、机动车、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协助办牌办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予以监督和劝阻等基础工作,作为交警中队在辖区内的延

伸。三要实行交警中队辖区道路定期巡查制度,交警中队在辖区交通管理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并及时向辖区管委会汇报,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的失控率。

五是科技强警,提高执法水平。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素质,既是公安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交警中队勤务机制改革的方向。一是要以交警系统的信息化应用为平台,提高交警中队民警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水平,改变过去人工执法、经验执法的固有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二是加大软、硬件投入,要以“三基一化”建设为契机,加强道路执勤执法装备,如测速仪、“电子警察”、称量仪、测酒仪、事故勘查装备的配备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做到“三下沉”,即经费下沉,装备下沉,技术下沉。三是加强非现场执法力度。利用现有的科技装备,提高违法行为的纠违率和查处率,有效地提高执勤执法的公正性和人性化理念。

六是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基层交警中队要以勤务制度改革为前提,在执勤执法的同时,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全面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必须做到“三结合”。一是执勤执法与交通安全宣传相结合。针对市民群众安全意识差、交通事故增多的特点,通过交通安全宣传坚持“五进”等途径多种形式的宣传交通法规,要注重市民群众乐于接受又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其安全意识。二是执勤执法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大力开展办牌办证、年检等上门服务工作,方便市民群众,树立交警中队的为民服务形象。三是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相结合。以治安卡点为依据,加强主干道沿线的治安防控巡逻,充分发挥一警多能的作用。

word该篇关于乡、镇执勤点勤务制度改革几点思考(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990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关于乡、镇执勤点勤务制度改革几点思考(精选多篇).doc》
关于乡、镇执勤点勤务制度改革几点思考(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