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2-21 07:49:50)

第一篇:古文自荐信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玄德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后世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虽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方成大事。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出身书香门第,求学于碚城,寒窗四载,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

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入学之后,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偶有拙文见诸报端实属幸焉。又逢前辈提携,于各学院结识贤者无数,或论辩、或吟诵、或讲演,含英咀华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吾已习得语文教学之法且深谙吟诵、讲演、论辩之道。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更兼师友赞吾以能,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但求师尊侧目,以偿夙愿!

第二篇:经典古文

经典之美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渊陶渊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老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班固《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第三篇:浅谈古文翻译

浅谈古文翻译

《语文高考考纲》在文言翻译中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年来的考查重点在翻译上,其中主要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而这种理解和把握恰恰就是翻译中的采分点。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要作到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雅”就是翻译的文字语句生动、优美。这三个要求中“信”是最基本的。

一、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这不就是说的李将军吗?或者这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啊!)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考虑到阅卷的因素,文言翻译的内容不宜过长,而且应以直译为主,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高考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1、留:指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以及古代的朝代名、年号、地名、人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皆可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随着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就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有的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主要注意以下几种。

(一) 通假字。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言现象,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字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翻译时,要先找出本字与现代汉语构成的通假。

【例】 (1) 今王田猎与此。(《庄暴见孟子》)(“田”通“畋”,打猎)

(2)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卒”通“猝”,卒然,突然)

(3)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文中指暗中跟踪)

(二)词类活用。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2)斫其正,养其旁条。(《病梅馆记》)(正,正枝,或主干。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三)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

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

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3、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古今异义词取古义。

【例】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三)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例】(1)(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

(2)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

详尽地回答了他。

4、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如发语词等;

(一)“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例】

(1)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异同”只有“异”的意思;

(2) 备他盗之出入也。(《鸿门宴》)

“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

(3)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二)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减去。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2)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沛公的侍卫樊哙。。

5、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如: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起呢?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

(3)用助词“之” 、“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

【例】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什么用处呢?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例】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因为这个被放逐。

(三)定语后置。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明确:“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

(四)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如:

【例】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明确:“于掌”是“运”的状语 )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某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这句话应译为: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以我们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

6、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三、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运用方法翻译句子。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第四篇:古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呜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进,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宫。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

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 授意门生提出“夺隋”。

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⑤祧(tiā o):迁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寝:废止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 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8.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b.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c.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d.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9.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 1

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5分)

译文: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徂徕鲁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

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忧。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己;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

先生自闲居租徕,后官于南京,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常,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其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仁急于利物,义果于有为。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

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一。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以谓待彼谤焰熄,然后先生之道明矣。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后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将葬,其子师讷与其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之光矣,敢请铭。”某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乃为之铭曰: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节选自宋?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注:石介( 1005~1045),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

6.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配:媲美

b.不惑不变惑:烦恼

c.义果于二爵为果:果真

d.惟笃于自信者笃:厚,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则行其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而小人尤嫉恶之而卒莫消长电

c.乃可以力行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8.下列对文章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b.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c.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d.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9.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地之人之所以称石介为“徂徕先生”,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徂徕山是当地的名望所在,而石介又受当地人所尊仰,以山名称呼石介,正是当地人的心愿。

b.石介敢于表达意见,对一些事常表达愤慨之情,写作一些文章来尽力陈述古今治乱成败的事情,用来揭露批评当世的弊端。

c.石介的文章语言丰富生动,宏大壮美,并且所流露的忧思意义深长,他说,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学习的是仁义,所做应该对外物有利,应该有所作为。

d.为石介下葬前,为彰扬他的荣光,他的儿子和弟子请欧阳修写篇铭文,欧阳修因为在石介死后曾经写诗痛悼并高度赞扬过石介,所以一开始井没有应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3分)

(2)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4分)

(3)遁等日:“虽然,鲁人之欲也.”(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引:引导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绳:勒逼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以易于挺身为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易于必召坐与食今王与百姓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扩展。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 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译文: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译文: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徒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竟:结束

b.魏明帝遗虎贲收之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及:赶得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许因谓曰相如因持璧却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蒙冲斗舰乃以千教

d.若才流及父.当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b. 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c. 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d. 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5分)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5分)

(3)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人坚

第五篇:原古文

【原古文】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译文

马说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古文自荐信

(2014-09-07 10:03:23)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玄德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后世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虽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方成大事。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出身书香门第,求学于碚城,寒窗四载,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

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入学之后,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偶有拙文见诸报端实属幸焉。又逢前辈提携,于各学院结识贤者无数,或论辩、或吟诵、或讲演,含英咀华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吾已习得语文教学之法且深谙吟诵、讲演、论辩之道。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更兼师友赞吾以能,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但求师尊侧目,以偿夙愿!

word该篇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226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doc》
古文自荐信(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