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精彩多篇范文
概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作文 篇一
就在昨天晚上,CCTV1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晚会。这一刻,大家的眼泪都止不住的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实在感人,也同时令人敬佩。
在这十位获奖者中,他们的行为都感动着我们……可是我感觉刘盛兰爷爷最值得我去写。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给予人间大爱。
刘爷爷帮助的都是寒门学子,他每月寄走的钱,是他每月开销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可能有人会误认为刘爷爷生活比较富裕,但实际却恰恰相反。他每日三餐也很凑合,要不就是邻居给送点儿,要不就是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总之,他为了赞助寒门学子,必须攒钱。
既然刘爷爷家里生活情况也不好,为什么贫困学生还要收他的钱呢?这不是因为不知道嘛!刘爷爷从不向他们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其他事情。所以有些同学在回信是称呼他为“刘阿姨”、“刘奶奶”。
直到20__年,那些孩子们才知道了刘爷爷的情况,他们为了报答爷爷,在他90大寿那天为他过了生日。那是刘爷爷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也是他第一次吃这么好的饭菜。
刘爷爷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爱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到现在,他已经捐助了大约一千位学生,捐助善款大约一百多万。刘爷爷的行为令人称赞,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 篇二
在望谟县的这三年,刘秀祥经常去各个村里开会、家访,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让孩子学习。
三年,刘秀祥跑遍了每一个村子,跑坏了几辆摩托车,在这样的努力下,当地的风气逐渐被改变,家长们非常赞成让孩子努力学习,而孩子们的成绩也一步步高升,望谟县的干部说:“刘秀祥把自己的故事传递给人们,让无数人感到励志,因为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虚假的。”
三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刘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谟县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深思之后,刘秀祥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渐渐的,刘秀祥的名声传了出来,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讲,对于这样的要求,刘秀祥从不拒绝,但也不要钱,他说要自己去演讲可以,必须资助我们这边的两个孩子上学。
8年过去了,刘秀祥帮助的学生达到了1900人,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学,走出贫困山区。20__年,刘秀祥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开始帮助更多的学生。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优秀作文 篇三
顾诵芬院士出生于1930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航空工业第一位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设计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他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声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是20世纪我军核心主战装备。他建立了我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顾诵芬院士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 篇四
20__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这样的举动让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记住了这位普通的天津电力退休女工。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的高一学生白云成为王娅的捐助对象。20__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
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精神负担。”
20__年初,王娅计划着再拿出一笔钱,多捐助几个孩子。然而20__年3月份,王娅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来势汹汹,当年6月,王娅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产、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的想法,来帮助更多的孩子。忍受着癌症的病痛折磨,王娅跟随基金会踏上了甘肃家访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对于她来说那也是最后一次出远门了。当时他们去了学校和学生家里家访,看到了受捐助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劲头特别足,王娅特别高兴,浑然忘记了自己的病痛。
20__年2月18日下午,西青区华亭丽园居委会的同志和王娅生前两位好友来到王娅家,开门进屋,屋里和以前一样,用梯子做成的输液架、许久没骑的自行车、墙角还堆着准备给贫困学生寄去的衣物……一切都像在等待着王娅的归来。书柜里摆着两张打开的'荣誉证书,分别是市文明办授予的“天津好人”荣誉称号和市妇联授予的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王娅挚友陈海兰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客厅茶几上放着一个没有拆开的大信封,上面印着“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的字样。在大家同意后,拆开了这个信封,里面是7封来自受王娅资助学生的信件。7名孩子在信里写了各自的近况,诉说着对王娅的感谢、思念和祝福之情。“亲爱的王奶奶,您是无私的人,是太阳、是雨露,光芒照耀着大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用您的毕生心血来资助中国的贫困学生,这份恩情我此生难忘。此后,我定将用您资助的钱,好好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决不辜负您的善心,我也会将您高尚的品质发扬光大!”一位名叫冯亚娟的同学在信中动情地写道。“亲爱的王奶奶,我一直记得您的话,要努力使自己活得有意义,在生活中也尽可能帮助别人。”信的落款是“您远在西宁的孩子白云”。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 篇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也是中国道文化的核心,连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12年前,一位大学生背着疯娘读书,感动国人,如同他怎样了呢。
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贵州本就以大山居多,望谟县更是深度贫困县,山高坡陡,沟谷纵横,读书成了孩子们走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刘秀祥也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学子。
但是命运并没与眷顾他,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深受打击,精神愈发不稳定,哥哥姐姐成了家中劳动力,但日子愈发艰难,贫困的生活压得哥哥姐姐喘不过气,10岁那年,哥哥姐姐相继离家。
支离破碎的家庭只剩下刘秀祥和精神失常的母亲,年仅10岁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主心骨,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将自家的田地租给了别人,每年有500斤的稻谷维持生活,有时候,他就上山挖草药,捡废品,睡猪圈,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
对他来说,读书是改变贫困生活的唯一道路,虽然他成绩好,但中学他拿不出学费,他自己找到了民办了乾坤学校,他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免费入学的机会,6年的读书生涯,异常艰辛,他拾废品,又在工地上打工,20__年,他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
由于家里面没人照顾母亲,刘秀祥毅然带着母亲来到了大学,他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要能够在学校照顾母亲,他干什么都行,他的事迹触动了校方,他们也同意了,在多人的帮助下,刘秀祥母子俩在大学“安了家”,大学的生活开支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他每天要兼职四五份工作。
在媒体的报道下,刘秀祥“背疯娘”上学的事迹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各界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之手,20__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北京、西安、南京、山东多家企业都为他提供了一份优厚的工作岗位。
他随便接受一份,他都实现了脱贫,而他其实也已经逃离的贫困,但他只是大山当中艰难求学中的一员,只是他比别人更加幸运,那些不幸运的人依旧还在挣扎,他放弃了所有的优厚待遇,回到了望谟县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这里教育条件非常艰辛,任务最重的时候,他一个人要担任三个班的班主任,给五个班带历史课,同时身兼德育处、团委、历史教研部、政教处多个学习岗位的工作,他就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望谟县的教育之火。
大山的孩子因为贫困大多数都放弃了读书,他四处宣传自己的事迹,让他重新点燃梦想的火种,梦想太重要了,没有梦想,生命当中任何一个坎都很难跨过去,当送学生考上大学时,问题接踵而来——学费。
20年前,望谟县高考本科人数为0,其实并不是没人考上大学,而是没有学费,刘秀祥利自己的影响力牵线资助山区的孩子,20__年,望谟县高科本科线人数达到了1267名考生,这是一个重举。
没有谁的梦想是一蹴而就的,只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在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继续坚守,刘秀祥坚守了8年,他成功了,他改变了望谟县的教育面貌,也改变了1267名大山孩子的命运。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 篇六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__年的十万分之0.5。20__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肖卿福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作文 篇七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__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 篇八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敦煌,全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文物事业中,在大漠深处一呆就是47年,为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历经千百年来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已经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樊锦诗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贯彻国家“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重视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她带领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在古遗址的科学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路子,把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文物保护方面,樊锦诗同志和她领导的团队,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在管理上建立一整套遗址管理制度、有效地阻止了人为因素对石窟的破坏,通过环境监测与研究,对莫高窟窟区大环境及洞窟小环境做出了科学的质量评价;以工程阻沙、治沙、固沙为主的综合治沙防护系统已成一定规模,沙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确定和形成了一套砂砾岩石窟崖体裂隙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的材料与工艺,有些技术从材料到施工工艺均为我院所独创。探讨了病害产生的机理,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不断改进壁画修复技术,实验筛选了几种新的修复材料,等等,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真正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樊锦诗同志在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中始终意识到文物保存环境的重要性,她首次提出将考古与自然科学相结合进行敦煌石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的关系研究,主持申请了国家文物局项目《敦煌莫高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研究》、《敦煌莫高窟及周边地区环境演化科普》,并亲自调查洞窟、崖面现状,根据考古断代第一次提出莫高窟南区中段在上有过不同规模的三次坍塌的观点,并初步复原了历史上崖面原始形态。
她注重安全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以高质量的展陈传播敦煌艺术;提出“数字敦煌”理念,利用数字技术储存和展示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策划实施了莫高窟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为莫高窟的保护与利用了空间,奠定了新的基础。樊锦诗同志最早提出利用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协调有关科研单位,申报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研究》的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曙光天演PowerPC工作站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也已通过“863”计划专家组的鉴定。她组织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媒体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课题,这一课题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首次将“墙壁上的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到人们面前,并在敦煌壁画的艺术复原与艺术创造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樊锦诗同志积极谋求敦煌石窟的合作,按照“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原则,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等机构行了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先河,使莫高窟文物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在她的组织、领导下,中外友好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把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 篇九
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
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刘伯明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刘伯明的对答如流所震惊。
短暂辍学打工后发奋读书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依安县第一中学,如今还有一个名字为依安县伯明高级中学,就是用刘伯明的名字命名,在当地家喻户晓。
当地居民张女士表示,虽然她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刘伯明这个老乡,但是对于刘伯明的故事耳熟能详,所以也一直教育自己在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儿子像学长刘伯明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 篇十
这几年美好生活这四个字就成了我们新的追求。好生活的前面加了一个美,这美是什么?古人在创造这个字的时候说“羊大为美。”但是当我们走过了漫漫长路后却有了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是美。
2017年的一天,位于华北农业大学校内的银行来了那特殊的客户,他是87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他用他虚弱的身体颤颤巍巍。地把整个牛皮纸包着的银行的存折拿出来。龙新望说“我们帮他看过两个人的定期,再加上银行卡,所有的加在一起,定期有十多笔,他一笔一笔的来输密码。”卢永根因身患癌症,极度虚弱。这一天特意从医院赶来,把夫妇两人一生的积蓄全部捐赠到华南农业大学基金会的账户上。办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核定一个数就是八百八十万零九千四百四十六元。”黄雪玉在受采访时说。这是华南农业大学建校一百零八年来接受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按照卢院士的愿望华浓将这八百八十多万元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优秀青年教师,贫困学生以及作文科研所需的经费。
“是为国家支援搞现代化,不把教育搞起来,强大起来,是不可能的,”卢永根说。
卢永根1930年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少年时沦为亡国奴的经历,让他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他19岁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卢永根回到内地读书。迎接广州解放,1953年从华南农学院毕业后,开始了50多年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1960年如用跟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同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留学两年,在美期间,母亲,哥哥都竭力劝说卢永根留下,但他最终告别了海外的亲人,回到了中国。卢永根是水稻遗传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亚种间杂交稻的培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爱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深扎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