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范文

(作者:儒家绮时间:2023-07-04 11:56:38)

[前言]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

爸爸总感叹我们小时候过年可好玩了,你们呀,没经历过那些有意思的事情。语毕总会摇摇头,一副惋惜的样子。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快乐。我这辈,过年最欢乐的莫过于与外婆家的小伙伴们去打游戏机了。外婆家的桥后头有一家看似普通实则别有洞天的超市。这超市净卖些孩子爱的玩意儿,有摔摔炮、仙女棒、烟花炮,处在其中,连外婆家都不愿回去。别看我是个女孩子,但论调皮我可是不遑多让。所以最令我着迷的呀,是抓牛机,一台游戏机,上面是一排一排的牛儿,我是一只快活的小牛仔,按下一个按钮,便套上了一只牛,套上以后便要使劲按,不停按才能将牛儿捉过来,牛儿身上的数字便是奖励,每次我都投一块币,就能套住两元的牛儿,也许,这游戏机有些亏,现在便不开了。

晚上,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小女孩们,谁不爱放仙女棒呢?拿它在空中快速挥动,银色的星星之火从冷硬的仙女棒里钻出来,跳跃,腾起,随着手的幅度勾勒出一个又一个图案,此时谁会不认为此时的自己就是童话里的小仙女呢?更不要说还有一大群小伙伴一起放了!银铃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我们旋转着,旋转着,仿佛自己就是这星火之间的仙子,歆享着一年当中难得的自在美好。当然,我们可没这么正经,不一会将枯草点燃,煨起了番薯,做了一天客的我们并不累,只是喜欢煨番薯的趣味。入口是烫口却极甜的番薯,此时的我幸福得像个真正的孩子。

三代人,三种不一样的年。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我们对年的理解,不变的是我们对幸福与美好的追逐。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称农历新年,节日欢庆时间最长,礼俗最为隆重繁琐,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终于万众瞩目下到来了。

乡下,过年时有一种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饺子。过年时吃糖饺子就寓意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财源滚滚。听奶奶说,以前办酒宴才用这种饺子,很多人带回家给小孩吃。

这次到乡下恰逢爷爷奶奶包糖饺子,我赶紧凑过去看,只见爷爷拿来一块和好的面粉,切出一小块来,用手均匀地搓,拉扯成一个条形,再切成一小块小块的,好似一个个鼓鼓的方枕头,然后拿出一个空瓶子,把小枕头擀成一个个的小圆饼,爷爷拿起一块小心翼翼的放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制的糖放中间,对折合上,用手捏合,最后别上一个个精美的花边,就大功告成了。妈妈试着做了一个,那饺子真是别具一格呀,前面开始很好,渐渐的越来越小,妈妈看了,笑着对我说;‘来,你也来做一个。’我因为·笨手笨脚,所以奶奶递给我一个只剩最后一步的,我手有点发抖,照着样子做,结果成了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动物有‘四不似’,可我们做的饺子有‘七不似’。‘八不似’,因而引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笑红了脸,奶奶笑弯了腰,一屋的喜气洋洋!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

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似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似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做上几道本地的年俗小吃来解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为保佑新的一年粮食丰收,一家平安。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送灶粑粑”也就变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犹为讲究,先是将事先洗净的黄芯菜和豆干切成碎末,与肉泥和各种调味料一起蒸熟后拿出,晾凉做成馅,放一旁备用;然后把灿米与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净后晾干,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分剂后,把面团摊开,将准备好的馅放入中间包起来,一个“送灶粑粑”就做成了。将“送灶粑粑”放入锅内小火煎熟,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的一面光滑油润,软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独具一格,黄芯菜、豆干与肉的搭配使其没有了肉的油腻,而肉中又包含了豆干的豆香和黄芯菜的清爽,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爱。我每年回老家不仅是为了见奶奶一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我看来,年味还是凝结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平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难得吃会儿肉,但到了春节,父母总要张罗一桌似样的菜犒劳全家,鸡鸭鱼肉,还算丰盛。但那时,毕竟家里穷,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当一部分用作招待从即将来访的亲朋好友。譬如那条身兼“年年有余”祈望的“年鱼”是不能动的,那时期“年鱼”又称作“看鱼”,顾名思义只看不动,若有不懂此规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块,主人便将“看鱼”翻个面,第二天端上桌来,客人看到的还是一条整鱼。这是吃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喜庆时期里包含的酸涩和无奈。

现今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已成了人们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开始刁钻了,时不时要换口味,先前过年时用的有些菜便从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就是其中之一,一小块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油里炸过,黄灿灿,香喷喷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们已将它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种精致的菜肴,基本上跟饭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饭”了,甚至还有鲍鱼龙虾之类的,颇有“高大上”的气势。

时下的饭局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不仅亲戚之间要设饭局,朋友同学也要设饭局,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设饭局,同事之间也少不了设饭局。问题是每个人只有一张嘴,不能分身,顾此失彼的事经常发生,于是,一家人分队赶赴饭局,派代表出席宴会已成常事。有时,为了应付扎堆的饭局,有人不得不赶场子,同是一餐饭,要赶二个甚至三个饭局,不同地点错时完成。

过多的饭局,“吃”成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当然,困难总比办法多。热情、富裕、好客的家乡人已对过年宴请作了改革,他们把传统的年后请客提前到年前进行,无影中拉长了过年的时间,让请吃与吃请变得从容不迫。时间走进腊月,人们就开始打电话约请,摆酒设宴,忙得不亦乐乎,这不,腊月才过一半,前两个周末我都是亲戚的酒桌上度过,且剩下的周末日程也早已排满。

家乡人不仅时间上对过年饭局进行颠覆,宴请的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们已把请客的地点从家里转移到饭店,张嘴就来,省时省力,如果保留家设宴,常请个一条龙服务的厨师,厨师不仅负责烹饪,而且还有带着锅碗标盆,甚至是桌椅板凳,东家无须操劳,任务只有一个,劝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来的,难以想象没有吃的年怎么过,过去、现、将来,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6

小时候,外婆总是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舌尖的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就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就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就更多了。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似“年鱼”和“鸭胗”。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的。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了弟弟。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几颗糖、一把瓜子都会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我们总是会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纸都会被夹书本里珍藏着。

元宵节那香糯的汤圆下了肚后,年味就慢慢淡了起来。外婆会笑着对我们说:“小舌头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经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萦绕的浓浓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旧。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7

舌尖上的年味,舌尖上的家。老家的年味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味道,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的安吉,正上演着舌尖上的年味。

(一)年糕

腊月一到,挨家挨户开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戏码。

妇女们将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净,放入锅灶中烹煮。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排着队打年糕。只听叫唤声“出锅了!”妇女们将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个壮士立马抡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边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动糯米团。你一锤,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谐。

大约十分钟后,一颗颗糯米粗糙小子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个个俊俏的白面书生。光滑的糯米团从石臼中被请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给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了,只见他双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团好似和他很投缘,乖乖地随他折腾。等到圆鼓鼓的面团化身成长长的条子,只见他拿着一根细细的白线,用力拉紧后,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糯米团拉成了几块大小长度,宽度一模一样的年糕。

流水线似的工序还没有完结,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就要交给我了。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红水(可食用的)轻轻地印年糕上,阳光下,洁白的年糕镶着鲜艳的福字,寓意来年日日高。

大人们憧憬着来年的美好愿望。馋嘴的我却一手抓起一块没有成形热气腾腾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韧劲有道,芝麻的唇齿留香,好吃的让我无法启齿。

大年初一,年糕就粉墨登场了。炒年糕,汤年糕,煎年糕……但这些并不能抓住我的味蕾。我的最爱——炜年糕。生起熊熊烈火,去大缸里取几根自家打的年糕,洗净,擦干,放入火炉中,年糕开始了它独特的处子秀。竹排霹雳啪啦的作响,大火中的年糕脱去了白面书生的模样,摇身变成了黑脸大汉。掰开烤好的年糕,外焦里嫩,再沾上细腻的白砂糖。咀嚼,品味,绵滑的年糕久久口腔打转,似乎不舍下肚。

焦糯的年糕味,伴着淡淡的柴火味,和着浓浓的幸福味,新年开始了。

(二)饺子

饺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常胜将军,也是代表年味的花旦。

北方人和南方人同样对饺子情有独钟。可是,南方的饺子区别与北方饺子的是——饺子馅儿。北方的饺子馅儿重口味儿,酸菜馅儿,茴香馅儿等等,他们比较重视味道。而南方人就比较重视饺子馅儿的寓意和营养,一般都会比较清淡。南方人不似北方人那样会和面,大多是从市场买来现成的饺子皮,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饺子馅儿中了。

安吉,挨家挨户有着不同的口味。各种各样的饺子馅儿也有着不一样的寓意。我们家的香菇馅儿代表着鼓财;你们家的芹菜馅儿,有着勤财的寓意;还有白菜馅儿的,寓意百财。过年时节,天寒地冻,当时的时令蔬菜非荠菜莫属。冒着寒冬腊月,荠菜早已吐露出绿色的小芽儿,叶片有毛,上头呈十字花冠。从根部剪下,洗净。挑几颗冬笋,切碎,和荠菜肉末一同进入南方人冬季最爱——芥菜冬笋饺里。

荠菜冬笋饺有着集财的寓意,寓意来年财运滚滚到我家。大年三十,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被老杭州人称作“子时”也叫“好、交子”所以饺子就演变而来。

煮饺子也是个技术活。生火,煮水。直到水咕噜咕噜冒泡泡时才能请我们的主角——荠菜冬笋饺下锅。饺子以婀娜的姿势进入这个大舞台。旋转,悦动,翻腾,舞动。饺子的“纱裙”变得透明清亮。饺子,也开始她的魅力人生……

(三)笋宴

安吉素有“中国竹乡”的美誉,笋宴年味十足的节日是必不可少的。

笋宴是否丰盛,需要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今年是大年,那笋的产量会大大减少。大家会很自觉地不去采挖嫩笋,只是竹子的最底部,挖几颗小笋来解解馋,因为要保证竹子能够有产量的成长;如果今年是小年,那我们就有口福了。各种笋,各种口味,都能让你一饱口福。

笋宴的品头于品种繁多,开胃消食,老少皆宜。

冷盘有五香笋丝青豆,原味手剥嫩笋,麻辣惊雷笋,多味毛笋干。小品后,让你打开味蕾,就要大开吃戒了。

油焖春笋,油光滑亮,鲜艳欲滴,浓浓的酱油汁裹着糖味,伴着新鲜的笋香,美妙的诠释了笋的意境。

腌笃鲜,是冬季里最有代表性的菜肴。春笋被剥去厚厚的外壳,冷水中浸泡20分钟,这样能够锁住它雪白的肌肤,真是一个美白的好法子。腌肉是入冬后就备好的,这时候就有用武之地了。三层的五花肉放入温水中洗净,去污,倒入砂锅中。笋要滚刀切,确保味道能深入骨髓。好菜是需要慢慢地炖出来的。滚开10分钟后,小火慢慢的炖着,腌肉的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屋子,肉的油腻早已被笋狠狠地吸走了,即是对手又是伙伴。保存了笋的原汁原味,又混入了肉的香气,真是极其融洽的伴侣。

爆炒二冬,即是冬笋和冬腌菜,咸淡适中的味道,嘎巴嘎巴脆的口感,也是下饭的好选择。

清炒笋衣,红烧笋头,蘑菇笋片汤……只要是你想得到的做法,这里应有尽有。所谓笋宴即是家宴,笋家族的外姓的,本性的,全部应邀而聚,欢庆一堂。

年味是过年能够彰显春节气息、氛围的万千气象;年味是人们表达内心欢愉、祥和的特殊的节气味儿。我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到的都能留存自己的记忆中。

舌尖上的安吉,舌尖上的年味,让我记忆犹新。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8

我看来,年味是凝结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现,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似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9

“若没有体会出舌尖上的风情,年也就失去了灵魂。--题记”

年,可以没有鞭炮,可以没有串门,但绝对不能少了那一道菜。

煎饼果子热干面,过桥米线萝卜干,砂锅鱼头臭豆腐。难以想象,年三十的饭桌倘若上没有了这些,那年三十还有年味吗?

我的老家是在安徽的,虽然户口已迁至杭州,但我总不能忘怀九华山的回香,天柱峰的余韵。每逢春节,异地游子都不免勾起一丝丝乡愁,念起一段段年味。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一家人已经有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上了餐桌,干了几杯橙汁,吃的差不多时,忽然听见奶奶叹了口气,抱怨道:“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再回安徽,还有没有人认识。这地方,邻里间不问冷暖,过年一点意思也没有,反而不如大山里头。”全桌人愣了一下。爸爸笑着接口道:“现在农村发展也变快咯!姐姐说,现在乡下也没有多少人串门访友,各人自扫门前雪,风俗年味也淡却了……”爷爷“唔”了一声,用嘴唇凑近玻璃盏,轻轻抿了口果汁。爷爷习惯了喝烧酒,自从医生说他不能沾酒后,便不再酿品那玩意儿了,此刻在佳节饮果汁,实在是喝不惯。却见爷爷放下盏子,眯起眼,喃喃道:“大家都不缺钱了,也不去拜访朋友了,年味自然会淡了……”妈妈轻轻“哼”了一声,道:“科技越来越先进,还谈何人情味?”我皱皱眉,听得周身有些别扭,随手从火锅里捞了一块牛肉塞入嘴中咀嚼,也许是味蕾冲击了脑神经,我猛地想起好像每年过年都会有火锅,火锅里总会有牛肉啊,丸子啊,油豆腐啊,还有鹌鹑蛋,清张,大白菜……嗯,还有泥鳅汤,耗子饼。窝窝头是有玉米味儿和高粱味儿的,可以随便选择菜肴夹在里面。想着,我顺手抓了一个窝窝头,夹了一些清张,豆腐,满满地填在里面。我张大了口,咬了口窝窝头,感到舌尖多了一份充实,嚼着嚼着,不知不觉中,竟嚼出了年味。随即,一种不知何名的幸福感涌至心头,登时便解了乡愁。

朦朦胧胧的,像一叶小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过大浪,穿透浓雾,拨开云层,见到小岛上挺立着小小的一个灯塔,星星点点的灯光唤起记忆深处波浪中的那一帧帧画面: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有个好大的圆桌子,吃年夜饭时,还会有好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粉蒸肉和酸菜鱼。粉蒸肉算得上是老家的特产吧!特制的蒸肉粉裹住了大块小块的瘦肉肥肉,然后好像还要裹酱油还是别的什么,再放进锅里蒸,入口即化,喷香喷香的。酸菜鱼是老爸的绝活,从奶奶那儿传下来的,做出来的鱼肉柔滑细腻,鲜美至极。初二是爷爷的生日。大堂里会来好多客人,摆好几张桌子。印象里,奶奶还会做一种面食,捏的像小兔,小猪一样,还有不同口味的馅哩!那自然是给我们小孩子吃的,也是我童年的最爱。

想到这些,我又夹了块牛肉塞入口中。嗯,是正宗的年味了,很浓很浓呢。体会到了这舌尖上的风情,年,好像瞬间就有了灵魂。

现在的人们总抱怨过年没有了年味。殊不知,那一道道怀满爱的家乡菜,不正是浓郁的年味吗?

就像人们总抱怨失去了什么,却不知,我们想要的便在眼前,只不过要潜心去思索,追求罢了。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0

小年一过,意味着年味更近了,我们家的年味是南北混杂型。

腌制咸肉

不管是新疆还是南京,冬天家里都要腌制咸肉。肉面上扒着花椒和盐霜,挂在晾衣架上,随手切下几片,炒菜或入汤。

过节吃得太复杂,有时想吃简单点,就切几片咸肉焖在白饭里,米粒上都沾着些咸咸的肉味,那肉也连肥带瘦的一起吃下去。家里有人来拜年,若正赶上饭点,得快速凑齐一桌菜,切一盘咸肉,也能救救急。

汽水

过年过节,爸妈才会主动问:“想喝什么饮料啊?”然后怀揣着他们给的钱,到小店捧回几罐健力宝。那还不是可乐和雪碧的时代,小伙伴们的首选是这个罐上画着运动员形象的橙味汽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似乎和体育竞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喝了能活力充沛。新疆过年,桌上摆的都是大盆大盆的肉,吃得火气直升,便大口大口灌健力宝,豪迈地打个嗝,都是带着气泡感的橙子味。

去年还是前年,在南京郊区上班的同学兴奋地打电话说,她竟然在那的小店里发现了健力宝!虽然包装不一样,但味儿还是那个味儿。于是周末回家的时候,就重腾腾地给我们背了几罐回来。

高粱饴

其实小时候最爱吃的糖是高粱饴。不似奶糖那样甜得有些发齁,用舌头的温度化掉那层细腻、神奇、薄如蝉翼的纸,就能咬到又软又糯的糖果啦!明黄的包装纸,透红的糖果色,高粱饴咬在齿间筋筋道道,觉得热闹得很。而且,“高粱饴”这个名字,太有场景感!仿佛能让人看到开阔的田地,庄稼有力生长,生机勃勃,自然的属性,植物的气味糅合在糖果的甜香里。

后来看冯唐的小说里写到“饴糖厂的臭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自己的经验里只有“造纸厂的臭味”,那臭味随着厂门口河沟里泛着诡异颜色的污水,把那一块空气浸得臭烘烘,那是一种洗不掉吹不散、浸透了一方空气的臭。

饴糖这么甜香的食物,怎么会散发臭味呢?

年年有余

除夕夜,家里拗不过父亲,不管白天在哪,饭点到了,都要回家吃。这一天晚上不按北方习俗,而是听父亲的——吃米饭。桌上一定有条鱼,且不能吃完,最好留着鱼头鱼尾。父亲对取意“年年有余”这一点很固执,也许是一辈子过得勤俭节省,便一辈子都抱着这个美好的夙愿吧!

酸辣白菜

腌制酸辣白菜是母亲的任务。这是每年必做的功课,到南京后也不例外。大白菜码好,佐以配料,入缸,用大石头压着,同样存储在阴凉低温的地方,时不时检查检查,腌制不好,面上会起一层白毛。

新疆的冬天寒冷,也耐不住我们一片一片撕扯下腌好的大白菜,拎起来,一仰头,从菜叶吃到菜帮,沁凉透心。肉吃多了来上一口,别提有多爽了!

有时候也会用酸辣白菜配着咸肉炒着吃,可还是偏爱直接从缸里撕扯下来的那一片,原生态的野蛮和快乐。

什锦菜

什锦菜应该是父亲带在家中的习俗,因为新疆其他人家里未曾见过。每年过节,父亲要准备一盆什锦菜,黄花菜、腐竹、木耳、萝卜丝……豆芽菜表如意,红萝卜寓意满堂红,豆腐干又称平安干……追究起来炒制的顺序其实也有讲究。初三或初四,有南京的支边青年到家里拜年吃饭,端上一盘什锦菜,大家纷纷说好吃。

我还没找到这道菜好吃的点,因为觉得实在没什么味,要是为了解腻,我可以扯酸辣白菜吃啊!大人们说这菜健康有营养,可为什么有营养的菜要难吃要么没味呢?回南京后,每年依然要拌什锦菜,叔叔阿姨之间还会相互赠送。倒觉得互赠什锦菜实在比赠那些包装精美硬梆梆的礼盒要有年味得多。

饺子和汤圆

过年,饺子和汤圆当然还是少不了的。饺子最爱猪肉白菜馅,蘸着醋和辣椒,一口气能吃一大碗。辣椒一定得是自家用热油浇在辣椒面上泼出来的,才辣得够香。吃完后母亲都坚持让我们喝几口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于是我喝得总像完成任务。可现在不用她要求,都自己找饺子汤喝,开始理解原汤化原食的那种感觉。饺子这种比较大个滞涩的食物,吃完后来口热汤,才觉得化解了食物,无比舒畅,否则就吃得不够畅快。

汤圆最爱黑芝麻馅,豆沙馅太腻,芝麻馅虽甜,但有细细沙沙的颗粒感,和软塌塌的面团混在嘴里,便吃出些层次感。

正月十五吃完一碗汤圆,年味才慢慢结束啦!

虽然现在过年的感觉越来越难找了,记忆里的倒还清晰得很。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1

年,即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头年的腊月到第二年的正月,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年货里,在红红火火的春联里,在辞旧迎新的鞭炮里,在走亲访友的祝福里,尽情享受亲人团聚带来的愉悦,憧憬幸福美满的生活。“民以食为天。”盛大而隆重的年,更像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齐全的山珍海味大聚会,为我们展示出一个色、香、味俱佳的舌尖上的年。

腊月,是年的“门槛”。在农村,人们开始杀猪宰羊,熏制腊肉,打米磨面,拉开了采办年货的序幕。城里的超市,无疑是年货的中转站、聚焦点。如今市场繁荣,交通便利,天南海北的特产,都能够通过流通,来到我们山城,走进我们的餐桌。杀猪宰羊后的乡民,陆续将猪肉、羊肉,以及喂养的山鸡,采收的核桃、板栗、木耳、香菇等土特产运到城镇,摆上街头。这些都是农家自种自养的,是绿色生态产品,很受城市居民的欢迎。那些乡民早上带着山货出门,晚上带着在城里超市采购的糖果、瓜子、水果、美酒、饮料、对联、年画回家。美食的香味随着喜庆的风儿在大街小巷飘荡,在山路上来回萦绕。

在外工作的亲人们带着各种美食、美味,或坐飞机,或乘轮船,再转火车、坐汽车,回到老家过年。在回家过年的“大军”中,小姨带着表弟也从海南回来了。他们大大的行李箱中,装着海南那边产的海鱼,散发着独特的气味,令人垂涎欲滴。还有椰子奶、椰子糖、菠萝蜜干等零食,隔一会儿,我就会忍不住要尝一点儿。他们还带回了一个三十多斤的新鲜菠萝蜜。椭圆形的果实外表长着一排排黄色的肉刺,看起来很吓人,摸起来却不是很扎人。切开后,金黄色的果肉甘甜可口,别有一番味道。

说起舌尖上的年味,肉糕是妈妈的“绝活”。她首先从街上买回新鲜猪肉,洗净后切成末,加上荸荠碎末,拌好佐料,将肉馅压成一张大饼的样子,然后放到蒸锅的蒸格上进行蒸制。等肉糕八分熟时,将调制好的蛋液抹在肉糕表面。因为在肉糕上面抹有一层鸡蛋液,妈妈又习惯把这肉糕称作“鸡蛋糕”。不一会儿,浓浓的香气就散发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们忍不住馋,迫不及待地掐下一块,尝了起来。哇!软中带脆,味道和口感真是好极了!

除夕那天的年夜饭,是每家每户美食美味的大展台。主厨的人在厨房里煎、炒、烹、炸,一阵阵扑鼻的香味,让闻到的人口水直咽。一盘又一盘的美味端上了餐桌,家人们欢聚在一起,大人们举起酒杯,说着喜庆的话,相互祝福。我们小孩子也倒了饮料,一边学着大人的样子碰杯,一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菜肴,大快朵颐。丰盛的年夜饭中,让我情有独衷的还是腊肠。每年过年之前,妈妈都会在将准备好的肉末加以佐料,请人灌上肠衣,而后带回乡下熏干。虽然其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可味道却不一般,将一片腊肠放入口中细细品尝,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令人深深沉醉。

舌尖上的年味,让我品味到亲人团聚的幸福,让我品味到长辈关爱的真情,更让我在品尝美味中憧憬美好的未来!我祝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2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的期待中来临。而不同人的心中,年味又有别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年味是那绚烂的烟花,有人认为,年味是那走亲串门中的压岁钱,有人认为年味是和身在他乡的亲人团圆……而我认为,年味正是那舌尖上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金寨,金寨过年的美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红烧羊肉、红烧鸡、咸货……一群人围在桌边,品尝着这些美味佳肴。其中,那香色味俱全的黑猪肉,深受我们的喜爱。夹起一块仔细观察,纹理十分精细。紧接着再闻一闻,一股浓郁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再放进嘴中细细品尝,肉质具有韧性,满口都是肉香,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黑猪肉不仅可以红烧,还可以腌制成香肠、腊肉,成为金塞过年不可缺少的一样美食。

除了黑猪肉,蛋饺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一个煎鸡蛋皮儿,里面像包饺子一样包进一些肉馅儿,一排排金元宝似的蛋饺便呈现在我的眼前。轻轻咬一口,蛋香包裹着馅料的香味,很是诱人,足以与那黑猪肉相媲美。

而在过年的众多美食中,我对蒿子馍最情有独钟,它是由青蒿和在面中再加上一些香喷喷的咸肉所做成的饼,它穿着墨绿色的外衣,让人见了就食欲大增。再咬上一口,一种说不出来的清香环绕你的心头,使你心旷神宜,犹如生活在人间仙境一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盛大的节日当中,我从美食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3

说到年,应该没有什么陌生之处,过了腊月二十三春节的彩排后,年,变得分外热闹。

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是团圆的日子。这天晚上吃的饭,是这一年的最后一餐,是团聚的时刻,也是我觉得最为美好快乐的时间。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句话说得真不错!爸爸妈妈为了备好年菜,已在“仙气缭绕”的厨房里忙碌了一下午,真不知道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天一擦黑,烟花在天幕中绽放,鞭炮声传入了人们的耳里。一道道菜品,终于露出了真实面目,在眼前展现:瞧,那是甜椒炒肉,代表红红火火;看,那碗肉沫豌豆喻为团团圆圆;嘿,这清蒸鲫鱼代表年年有余;喏,韭菜炒肉则象征长长久久……但这之中,最为我所爱的,却是凉拌鸡,它的寓意是吉祥顺利。

“未闻其物,先闻其香”说的就是凉拌鸡,初闻,香辣的气息萦绕于鼻尖,久久不能忘怀。再闻,抑制不住地涎在口腔里跃动,慢慢地垂在嘴边。不仅如此,凉拌鸡还有着公认的高颜值。白白净净的鸡块被码在盘中,以胡萝卜丝、黄瓜丝、莴笋丝作为辅菜,辣油一淋,便给菜增添了喜庆之色。

所有菜都上齐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在桌前,夹起寓意各不相同的菜肴,也为自己做了祈福。我迫不及待地将筷子伸向凉拌鸡,撮一小筷,卷着鸡肉,一口咬下,那叫一个麻辣鲜香。辅菜解了主菜的腻,主菜又使辅菜更鲜,食之还有酸辣相衬,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细细品尝,犹如行走在云端,回味无穷。

于是,除夕从万众期待中走来,又在其乐融融中离去。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立春时节恰逢新春到来,万物都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在这春色萌芽之际,最欢愉的莫过于与亲人相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谈起过年,想必最难以忘怀的便是年夜饭了。下午三四点钟,主厨们就开始轮流上阵了。锅中沸腾的声音不时响起,阵阵香味也扑鼻而来,弟弟妹妹们馋得直流口水。

六点整,年夜饭终于开始了。一道道菜肴全都色香味俱全,拿着筷子竟不知从何享用。那就从清蒸鲈鱼开始吧,鲈鱼肉鲜滑香嫩,和小米辣混合简直是绝配,清爽宜人。又尝一块鲜椒兔肉,辣得我直流眼泪。

这时,贴心的外婆盛来一碗鸡汤。哇,舌尖的辣味已然消失,只留下缕缕鸡汤的美味鲜香。桌上的啤酒鸭、干拌牛肉、铁板豆腐、红糖糍粑……全让人停不下筷子,真是美味至极呀!

吃完年夜饭,当然是激动人心的拜年时刻。“恭喜发财”、“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的祝福声越来越多。你瞧,弟弟的口袋早已装满,笑起时,缺掉的大门牙惹得人们哈哈大笑。几个孩子全都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准备着进行挥霍。

卖烟花的小摊成了孩子们的快乐聚集之地。我们拿着烟花去空旷的地方,早有人在这里点燃五彩斑斓,让欢快四射。我们也点燃一个“彩响雷”,“砰”地一声,气震山河;再来一个“直冲云霄”,真的似飞机般直奔天宇……

旧年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了,真想时间就永远地定格于此。累了,大家就乐呵呵地吃着路边卖的炸土豆,真香啊——的确是记忆中的味道,十年从未改变。

待回到家里,已是十一点,窗外的烟花绚烂而又迷人;欣赏片刻,午夜12点的钟声就响起了,不带保留地与旧年告别,从此美好的一年从此刻欢愉开启。我只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睁开眼,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向着新的一年打声招呼,望着湛蓝的天空,虔诚地许下新年的愿望——我要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我要做更棒的自我!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5

新的一年又如约而至。那古朴的村庄比起城镇更添了些许年味儿,村口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院子外传来阵阵鞭炮声,家门口的春联也已更新……但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年味其实是凝结在舌尖上的。

虽说今年的春节有些特殊,但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是必定得吃上一顿饺子的。今天我们家包饺子,我自告奋勇要求参加,妈妈负责调饺子馅,奶奶负责和面,我在边上帮忙。奶奶先是将一些面粉倒入盆中,又端来半盆水,就准备开始和面。奶奶一边将水一点一点的倒进面粉中,一边用手不断的挤压、揉捏、捶打、翻转,没过多久,只见奶奶的手中出现了一个胖胖的面团。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和面,几分钟后我的手已经微微发红,忙活了好半天才将面团揉成形,此时我的手也早已酸痛。为什么要自己和面做饺子皮呢?不直接买饺子皮呢?我将心中的这个疑问对奶奶说了,奶奶应声道:“年味、年味,不是自己做的怎么能称作年味呢?”

和好面以后,奶奶又把它分成一个个的小面团,再用擀面杖将这些小面团擀成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此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已经调好了,开始包饺子啦!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要包饺子!”“好,好,好!”奶奶乐着点点头,又手把手地教我:“首先拿好饺子皮,然后舀一勺馅放在皮子中间,注意,不能放太少,太少不好吃。也不要放太多,太多包不住,搞不好饺子皮还会破掉……”奶奶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得到奶奶的真传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准备一显身手了。一个、两个、三个……我发现我做出来的饺子不是馅太少,像个干瘪的瘦子,就是馅儿太多包不住,好似一个吃撑了的胖子,又或者是口捏不紧。哎,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长队,惹得大家哭笑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没过多久,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破饺子皮,那浓浓的肉香和纯美的汤汁就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在我的舌尖上打转,跳起了“华尔兹”。让我的味蕾与饺子相撞,来了个亲密接触,不禁让我胃口大开,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那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厨房里传出的阵阵笑声,那全家围坐在一起的幸福,伴着我进入今夜的梦乡……

那浓浓的年味儿,以其特殊的方式,伴着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渐渐长大……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6

有人说:“年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这话一直被我奉为真理。孩子们过年期待的莫过于三件事:假期、压岁钱和美食。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年的味道永远是在舌尖绽放。

每当开始倒计时大年初一时,老一辈们亲手制作的汤圆就已经甜在我的心里。看到包着乌黑发亮的芝麻馅的生汤圆丢进冒着袅袅白烟的锅里时,一股畅快之意涌上心头。捞上来时,衬着水泽的汤圆犹如白玉般晶莹剔透。舀起一粒汤圆,轻轻一咬,馅就流了出来。它在我的嘴里流淌,瞬间感到满嘴的香甜。

大年初一的主餐,登场的“主角”一定是海鲜。为了能让我们大快朵颐,外婆烧的一般都是新鲜的大鱼大虾。因此,每当看到灶炉上跳动的火苗,心就不由得激动起来。家里做的海鲜大多都会放些辣椒,上菜时我总会埋头“苦”吃,虽然辣得满头冒汗,满嘴冒烟,但还不舍得停下来,吃得裤子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直到吃到扶墙为止,才开始狂喝开水,来浇灭嘴里的“火焰”。这“一战”让我味蕾爽到极致,犹如在火焰上跳了一支优美的华尔滋。

初一的美食不光“主角”惊艳出色,“配角”也毫不示弱。外婆烧制的蜜枣汤,总能让我从嘴甜到脚跟。除枣肉外,它的汤汁在冰藏过后也可以当餐桌的饮料来享用,甜而爽口。因为这蜜枣汤都是一大锅一大锅煮的,所以它自然成为过年最货源充足的饮料。

要说过年主食,少不了的就是我最爱的炒年糕。因为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它也是来年美好的代名词。那糯糯的年糕,再加上一些笋丝、肉丝、小青菜等配料,味道简直令人无法抗拒。当我把年糕放在桌前,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让我本已兴奋的味蕾又更加骚动不安,不得不咽下好几口口水。放一片在口中,外焦内嫩,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可以说炒年糕唤醒了新一年的胃。

也许是美食的影响,我仿佛忘记了耳边从未间断过的新年鞭炮、门口新贴的对联、身上穿着的新大衣、枕底排不过的压岁钱,还有一个又长大一岁的自己。

的确,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中,年味就是美味,它是那样令人向往、垂涎和久久回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7

挂上红灯笼,贴上新对联,一盘盘美味的佳肴,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用幸福与团圆佐味,唤醒了记忆深处最熟悉的味道。窗外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各色菜肴酒水端上桌,怎一个“香”字了得。而我,独钟情于外婆家的年味火锅。

当热气腾腾的火锅端上来,那一股一股的香气一股脑地往鼻子里钻,火锅的汤底汁是用牛骨高汤熬制的,鲜红的羊肉在其间若隐若现,当颜色渐渐变为深色时,就可立即夹出,蘸上调好的酱汁,美味就这样在你的舌尖绽开。鲜嫩的虾滑、金针菇在汤里“游荡”起来,待虾滑凝成一个个小球,变成可爱的粉色,我就立刻快、狠、准地飞快夹起,拌上海鲜酱一同送入嘴里,娃娃菜、冻豆腐、莲藕,似乎不管什么食材放入这火锅内都能变得美味无比,最后把外公做的面条和香肠放入锅内,面条的劲道配上香气四溢的香肠,这种美食的诱惑,真的是谁也不能抵挡。

大家围在一起,边吃火锅,边聊着天,品尝、享受这一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光,满屋子的欢声笑语飘散着浓浓的年味和亲情。年就是这样暖暖的,春节的美食,凝成了舌尖上的年味,伴随着我一年年长大,这幸福的味道,让人久久温暖。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8

年夜饭是每个家庭在新年迎新之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由于中国广阔的疆域,各地的年夜饭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是年夜饭在地方口味差异上的重要分界线之一。其以北的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食物缺少了那么一丝细腻,口味也多多少少会重于南方。北方年夜饭的一大主角,便是中国的传统食物:饺子。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栗子和肉馅等,一齐包入新年的饺子内。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还有一只饺子中放一枚硬币的,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时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顺便说一句,在华北地区,有一道足以显示北方特色的食物:羊蝎子。这是一种来自北京的美食;羊蝎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状酷似蝎子,故而俗称羊蝎子。这种食物多于火锅搭配,但在入火锅之前,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卤制。北方的厨师在制作羊蝎子之前,会先将八角,桂皮,茴香等香料与葱等食物用油煸炒;待香味挤满厨房,便放入羊蝎子,再将开水慢慢倒入,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左右。经过华丽的转变,羊蝎子已经渡上了一层淡淡的咖啡色,享受着厨师,食客们给予它的第二次生命。制成的羊蝎子有着鲜,香,麻,辣的特点,是北方人心中对故乡无法消去的回忆。

年夜饭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南方北方,甚至在一些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的地区,由于气候,习俗等方面原因,这些地方的年夜饭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例如都属于南方美食的湖南的毛氏红烧肉与两广地区的白切鸡。前者色泽红亮、入口即化,后者则是清淡鲜美的代名词。红红火火过大年,在湖南一道红烧肉当然少不了,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毛氏红烧肉。毛氏红烧肉由于毛主席的偏爱而得名。毛氏红烧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湘菜系。此菜油而不腻,香味可口。关于毛氏红烧肉,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毛泽东小时候家里做过酱油,在酱缸上有一层发酵后的恶心泡沫,所以他吃红烧肉不用酱油,而是用糖慢慢熬成红色。白切鸡出现在年夜饭里的原因和红烧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鸡”在两广人民心中,有着吉利的意味;而白切这种做法,又是最能使食材表现出它的原味的方法。所以,一道白切鸡,变成两广人民新年的象征。

尽管各地年夜饭有着属于那个地方的特色和风格,但无论是羊蝎子还是白切鸡,以及各式各样新年佳肴,都表现出中国人民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与祝福。而各地同胞发明的菜式,构成了我们舌尖上的年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9

舌尖上的年味年味是什么?是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是声声入耳的爆竹?更是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味道。

大年三十,年夜饭,最关键的便是那最后的一道汤。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

豆腐有其特殊的风味,在与其它食材的配合中,既不会夺人风光,就不会遮其风华,一道鲜美的鱼头豆腐汤就刚好诠释了着点。

将清理好的鱼头放入加有佐料的水中,大火烧炖,水渐渐沸腾了,锅里的鱼汤翻滚着,热气升腾,鱼头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腥味刺激着人的味蕾,让人不自觉的咽了咽唾沫。此时翻滚着的鱼汤有些浑浊,鱼肉被汤汁包围着,和汤汁一起舞蹈,在“咕噜咕噜”轻快的旋律中,鱼肉也被感染着,透着鲜香。

接着,被切成小块的嫩豆腐如白色的小精灵一样蹦进鱼汤中,带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鱼肉鱼汤融合在一起。这轻快的旋律带动着“小精灵”游泳嬉戏,“小精灵”也热情地拥抱着它们,它将自己的美味与鱼汤缠绕在一起,紧密相偎。此时,在大火烧炖下,鱼汤愈发愈白嫩,鱼汤的香味中也侵入豆腐的豆乳香。原本只有平淡的豆乳香的豆腐,此时也被鲜美的鱼汤包围着。十分钟后,鱼头豆腐汤就完成了。

鱼肉鲜嫩香甜,豆腐雪白爽滑,两者交融之下的鱼汤可谓是玉液琼浆。闻一闻,就让人胃口大开,豆腐带着特殊的清香,加上鱼肉的烘托,真是令人满口生津。

尝一口,鱼汤从口中慢慢流入肚,分外爽口,鱼肉与豆腐入口爽滑,肉质饱满。已经下肚了,可嘴里还残留着淡淡的鱼汤的香味,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掉的味道。

年夜饭后来一道这样的好汤,可以把人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把整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的境界。

这,就是舌尖上的年味,是最珍贵的年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0

我们肯定都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年吧。今年春节,我吃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比如说:糖醋鲤鱼,鱼饼,熏鸡,酱油肉,腊肉……但是,我喜欢的还是那色泽红润,鲜美的鸭舌!

我相信很多人都吃过鸭舌,也认识它吧,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也吃了很多鸭舌,这些鸭舌一条就等于一只鸭子的命,听起来虽然感觉有点残忍,但是它至少也为我们做出了一些贡献,所以它也不算白死。看见眼前这盘摆放整整齐齐的鸭舌,我忍不住流出一滴滴口水,紧接着我就夹了一条放在自己的碗里,然后把它蘸了蘸酱油醋,随后,我就张大嘴巴,慢慢地吃,鸭舌的肉有一点点油,非常润滑,鲜美多汁,使人吃的如痴如醉,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我吃好了,开始吃饭后水果,而我吃的水果是,果脯。

果脯可以说是水果干,它是由桃子、红枣,或其他水果做出来的零食,做果脯的方法是这样子,把水果去核,把水果的皮削掉,然后把它切成一块一块,和蜂蜜等调味料浸泡,搅拌均匀后就可以了,之后再把它晒干,果脯就制作完成了。吃上一口又酸又甜的果脯,含在嘴里就像是在吃糖,让我难以忘记,饭后吃上果脯,就可以用“完美”这两个在来形容,真是太开心了!

春节里,不管到哪里都是离不开吃的。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新年钟声敲响,猪年来临。回顾春节,年味蕴藏在其中

每到大年三十,奶奶总是会包一些粽子为年夜饭做准备。她准备好一大盆糯米,然后再准备其他一些馅,有红枣、猪肉、花生,我不解地问奶奶:“往年不是都用猪肉的吗?今年怎么还有花生啊?”奶奶笑着说:“粽子里放花生寓意着新的一年会运气好,事事顺意,事业节节高升,是一种好运的象征。”我恍然大悟。

奶奶把生的花生洗干净,然后和在拌好调料的糯米中,然后拿起两张粽叶开始包起了粽子,伴有肉馅的糯米和花生交融在一起,秀色可餐,让人不禁想象煮好糯米的飘香。

奶奶干起活来麻利得很,三两下就包了很多个粽子,我呢边看边学,好半天才包了几个,还是不太合格的,一个个粽子汇聚一堂,蹦蹦跳跳地跳起了舞。不一会儿,整个厨房里香气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拨开一个粽子,“哈哈!是个肉粽子。”虽然没有妈妈运气好抽到个夹花生的肉粽子,可是这味道还是美味极了。

今年我们家的年夜饭有鱼有肉有菜,这么丰富的菜肴,缤纷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垂涎三尺。全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赞赏奶奶的厨艺,特别是她包的粽子,手艺真的好。饭后,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吃着零食,一边谈论着春晚的节目,一边分享着抢红包的战果,房间里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年味如油,在爱中升温。有人说,过年不像从前那样热闹、有人情味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年味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从短信、电话祝福变成了微信祝福,从送纸质红包变成了抢微信红包,方式变了,但情意不变,过年最重要的还是家人团聚、享受亲情啊!

窗外五彩缤纷的烟火接连绽放。爆竹声中,年的味道深深地藏进我的每瓣味蕾里。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2

过年时,满桌丰盛的菜肴中,鸭舌是最不可少的。鸭舌作为我们温州独有的佳肴,对于在温州土生土长的我,为此特别的自豪。

鸭舌摆在我的面前,非常整齐,油光锃亮,令人口涎欲滴。不过,看上去一根鸭舌就是一只鸭子,心中不禁想着:当鸭子没了舌头会有多么痛苦呀!不想那么多了,为了吃,怎么能顾虑那么多呢?

一根根鸭舌油油的,小小的,那是一根根小舌头,一看上去就非常有食欲。一入口,一阵鸭舌独有的味道“扑嘴而来”。吃着吃着,突然咬到了舌头,我从嘴里拿出了罪魁祸首——鸭舌的骨头。

我对着它说:“你可把我害惨了,让我咬到了自己的舌头!”我非常生气,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鸭子比我还要惨,取掉舌头多疼呀!想到这里,我停住了嘴上的动作拿起了一瓶饮料“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啊——爽。喝完饮料我又吃起了鸭舌,那么多的鸭舌排排放,我耳边仿佛响起了一阵“嘎嘎”的鸭叫声。

鸭舌虽好吃,但说起制作过程来,超级难,其实我并不知道。一次,我看到隔壁阿姨在制作鸭舌,便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只见她娴熟地将新鲜的鸭舌处理好,调好泡鸭舌的调味料,将鸭舌放入调味料中泡上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后将鸭舌取出,沥干,把鸭舌放在蒸笼上蒸5——10分钟。(用清水或可乐蒸都可以,可乐蒸更好吃哦!)5——10分钟后取出鸭舌,摆盘。

就这样一道凝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出锅了。工序实在有些复杂,但是,对于吃货们来说,是不会嫌烦的。因为在过年时制作这道佳肴,不仅仅满足自己的味蕾,给家人也带来幸福。

年就在吃吃喝喝中结束了,当然,平时吃的不仅仅只有这道菜,对于鱼肉之类的菜,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唯有这道最不起眼的小菜,反而让我觉得味道独特,吃过后回味无穷。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3

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浓浓的年味早已在我们的舌尖跳跃。俗话说:“一进腊月门,转眼便是年。”古话说得一点也没错,我们桐乡“我们的年味”非遗年会今天正在文化馆火热进行着――

我们一家四口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那里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里的活动可丰富啦:臼打年糕,手工雪花糕,桂花糕,姑嫂饼,手工糖画和拓印春联……真是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趁着热闹,我们也开始了探寻年味之路……

“砰!砰!砰!”只见一个老汉抡起木槌,一槌又一槌,捶向石臼里的糯米。一旁还有一个帮忙的人,时不时地给石臼里的糯米洒水翻身。就这样,在他们一捶一翻的配合之中,一颗颗粗糙的糯米变成了一块块光滑的“白面书生”。在有经验的老师傅不停地揉、搓、按中,慢慢地变成了长条形。接着,用两头绑着筷子的绳子,切割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的年糕。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便是给年糕点上胭脂,看得我那个口水直流啊!

“好香啊!”一股诱人的香味牵着我的鼻子走啊走,走到了一条长龙一样的队伍中间,我的侦探鼻子使劲嗅了嗅,“嗯!就是这个味儿!”我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看,这就是传说中的“胡蜂窟”,也叫“鸡蛋糕”。它是由一个很像蜜蜂巢的模具做成的,一模才出七个。为了美食,我们心甘情愿等了一个多小时。拿到手上,顾不得烫,“啊呜”一大口下肚,“哇噻!”这味道,这味道,这味道简直赛过了世间任何美味,没有之一噢。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尝,浓浓的年味在美味的雪花糕里,在芬芳的桂花糕内,在松脆的姑嫂饼中……浓浓的年味凝聚在我们每个人的舌尖上。

舌尖上的桐乡,舌尖上的年味,让我难以忘怀。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4

过年啦,满城皆挂红灯笼,洋洋的喜气弥漫开来,其中总是浸满各种菜的香味,这便是年味。民以食为天,为使这个新年年味更足些,我做了一道“宫保鸡丁”的名菜,让我们全家人的舌尖上也充满浓浓的年味。

“宫保鸡丁”这道菜的发明者是丁宝桢,他在光绪年间曾任四川总督,烹饪很有研究,受酱爆鸡丁还有一些川菜的吸引,他发明了一道新菜——将鸡丁、红辣椒和花生米下锅爆炒的菜肴,没错,就是宫保鸡丁。

这回,我便要做一道宫保鸡丁。

首先,让我们清点所需配料:一份酱好的鸡丁,一根新鲜的黄瓜,一根鲜嫩的胡萝卜。清点完毕后,开始备菜,一根绿色的黄瓜,如何将它变成人见人爱的配菜呢?很简单,跟着我做,打开水,放上去,搓一搓,切掉头,切掉尾,切成丝,好了。

别觉得简单,我在切时便是提心吊胆,一方面怕切坏,因为那黄瓜很脆,还有一方面是源于对21世纪由合金与钢融合成的德国产的冷兵器——菜刀的恐惧,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很难克服,只能用动作弥补。切好后,这黄瓜丝便如小草一般养眼让人内心一下子便充满生机,令人欣喜。切胡萝卜也是相同的,只不过切好的胡萝卜相比黄瓜更加热情,将两者放在一个碗里,再将切好的葱,蒜放在另一个碗里,备菜就完成了。

随着蓝色火焰缓缓燃烧,真正的烹饪便开始了,一盘有弹性的鸡丁跳入锅中,在油中缓缓凝实,铲子左右拨动,上下挑动,鸡丁的颜色渐渐泛黄,体态渐渐娇小,透明度渐渐降低,终于散发出香味。我倒了些辣椒进锅中,为了追求鲜味,我倒的是家里磨的辣椒。待味道散发开来,我便将鸡丁盛入碗中。

锅中的油不用倒出,继续炒配菜,葱姜蒜爆一爆,配菜倒入,上下左右翻炒,锅中黄色、绿色、白色构成一幅美丽的画,等到熟后,倒入已炒熟的鸡丁,继续翻炒,然后倒入醋,料酒,酱油,糖入味,啦啦啦终于盛盘啦。

拿起筷子尝了下,因为醋放多了,不免有些酸,我便倒了水又回锅炒了下,总算好了,妈妈尝后说很好吃,但我知道,就算再难吃,妈妈也会说好吃,因为我知道母爱便是这样。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5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春节,不管身在何处,人们都会赶着回家享受那份浓浓的团圆亲情,“民以食为天”,美食则是招待亲人时不可缺少的东西, 而制作春节美食,就是过年的一件大事。

回到老家,最令我向往的就是奶奶亲手做的锡饼了。锡饼,在玉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也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吃的美食。制作锡饼,要先拿水和面,加入鸡蛋搅拌呈面团状,接着拿出两个鸡蛋大小的面团,加点水,顺时针涂抹在平底锅上,中间留空。涂完一圈,再把多余的面皮均匀的涂在中间。开小火把面皮烙一分钟,翻个面如法炮制,锡饼就做好了。然后加入馅料卷起来,就可以开吃了。馅料一般有7-8种,像炒米面、胡萝卜、长豇豆、炒肉丝、鲜鲳鱼、蛋丝、鲜虾仁、蛏子、炒鲜鱿鱼丝等等都可以,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按当地人的说法,只要没骨头没刺的,都可以包进去。每次回老家,奶奶都会做好锡饼,摆上满桌我喜欢吃的特色菜,笑眯眯地看着我大快朵颐。爸爸点评道:锡饼不只包进了食物,也包进了人们对来年的期望,更包进了年味。

而在杭州,外婆过年做的春卷也别有一番滋味,也是我的最爱之一。春卷,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记载,可谓是历史十分悠久。它的面皮由番薯干、面粉、鸡蛋等组成,里面盛满了浓浓的红豆沙。当老杭州人把春卷端餐桌时一下子就会感受到春节那种喜庆的气氛,闻到那浓浓的年味。拿起春卷,一口咬到甜甜的红豆沙,新年的幸福感就从味蕾处启程,也让家的温馨从充满年味的美食中溢散开来……

“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杭州与玉环,外婆和奶奶,两个不同的城市,两位挚爱的亲人,都喜欢用心为我制作出不同的美食,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这就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6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人们的期待中来临。而不同人的心中,年味又有别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年味是那绚烂的烟花,有人认为,年味是那走亲戚串门中的压岁钱,有人认为年味是和身在他乡的亲人团圆……而我认为,年味正是那舌尖上的美食。

我们家四个呀,是很喜欢吃鱼的。每次饭桌上有鱼,准能消灭光。除夕这一天,照例是要有鱼的,年年有“余”嘛,可这么大一家子十口人,怕是连一条鱼都吃不完。当然并不是说妈妈烧的不好,而是她烧的菜太多了,每样菜都很香,夹一点就饱了。其实妈妈烧的鱼真的很好吃,肉嫩嫩的,真是色香味全,妈妈买的鱼其本上是卢鱼没什么刺,根本不必担心刺会卡住喉咙。这样放松的心情下,鱼的滋味更好的展现了。妈妈的年夜饭,都是极朴素的菜式,但不知为甚,妈妈使他们变得异常鲜美。

我们小孩中,最受欢迎的还是零食。不知道其他人都爱些什么样的零嘴儿,我是挺偏爱糖类的。现在各式各样们糖,花样极多,我却偏偏“宠幸”那些“老”式的糖。就是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年货,麦芽糖、米花糖、话梅糖、大白兔、奶糖、酥糖,每次一边嚼着糖,一边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爸爸妈妈也和一些长辈们唠嗑。远离手机电脑,温馨,甜美占据了整个乡村。

在我们这边,年底还有人家家里杀猪。我外婆每年都会养,过了小年一头大肥猪就会被捆在案台上,不一会儿工夫,就动弹不得了,于是人们忙着烧开水,烫猪身,刮猪毛,分猪肉。随后每家每户用猪肉做出各式各样菜,比如五花肉、红烧肉、炒肉片等等,每种菜的配料里会放一点糖,增加甜味。

也许是味觉的影响,我仿佛忘记了耳边从未间断的鞭炮声,大门换新的对联,小孩身上穿着新的衣服,房间里“挤满”了压钱的红包,还有一个又长大了一岁的自己。的确,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里,年味往往就是食味,它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垂涎,久久回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7

过年是每一年都会发生,也必须会发生的事,在我的家乡过年,只有三天天不准确的说是一天加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是两天,在你们那里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这儿过年30号下午就要做糍粑,初一的时候我们要去拜年,初二的时候我们要去祖堂,让我细细道来。

30号

30号下午奶奶都会准备好面粉去做糍粑,但我们家乡做的糍粑是很特别的,好吃极了,奶奶将面粉倒入一个大一点的盆子里,再把中间弄出一个洞来,在往雪白的面粉中倒入热水,便成形了,你再用手揉一揉,变成了一个圆润的面团子了,在还未成形时,我便和奶奶说让她给我也揉一下,奶奶说你不会揉,还是别捣乱了吧?我会揉,就让我揉一下吧,我说,奶奶无可奈何,只好让我揉,我一掌下去,球上便出现了一个大掌印,并不像奶揉的那样好,奶奶在一边笑到说, 就说你不会吧,这可是需要技术的,这句话里带着一点点骄傲,好了,成形了之后揉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蒸笼里,出来之后,那糍粑,软软糯糯的,十分好吃,30号晚上,我们小孩子和大人都要去祖堂,大人们在说话,打牌。我们小孩子便聚在一起玩游戏。

正月初一 拜年

初一了,一年的第一天,终于到来了,我们都穿着新衣服,早上你是绝对不会起不来的,因为早上许多人会放烟花,放炮竹,所以你不会睡得着的,像我,就是被烟花叫起来的,起来之后你要拿出事先准备好了的大袋子,然后去每家每户拜年,说新年好,如果是抽烟的大人的话,他们的家人便会发烟,如果是小孩子的话,大人们就会拿出许多零食放进这个袋子里,不一会儿你会发现这个袋子根本装不下,这样你就收获了很多好吃的。

正月初二

初二早上我们便早早起床,与父母一起去下面的祖堂,把初一从我们这儿拿走的旗子拿回来,然后再放进我们的祖堂里,然后众人一起下跪,拜一下,以求好运。

这就是我在家乡过的春节,既有趣又不无聊,因为那里有很多人。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宋代诗人朱熹写除夕夜中的爆竹声。在除夕夜,除了放爆竹和收压岁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让我们用我们的舌尖来感受这不一样的年味。

鱼作为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生物,在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之中鱼可以说是占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过年前妈妈都会去市场上买一条条鲜活的鱼,养起来,等到过年吃或家中来客吃,但因为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年夜饭,我们家都会用,比平时贵一些的鳜鱼,象征着这一年富富贵贵,至于我们为什么每一年总要吃鱼呢?因为鱼同音余,我们年年吃鱼,代表年年有余,因为鱼的这个同音让我们每一年都要吃鱼。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年年有余。

蛋饺

我们每一年都会吃饺子,但是在年夜饭那一天,我们会吃一种金色的饺子,它的外皮不像平时吃的水饺是用面皮包的而蛋饺是用七分熟的鸡蛋液包的,那样饺子好像煮肉猪肉馅的,因为我没有吃过其他馅的,蛋饺的大小不大,没有,一般的水饺大,但它的味道可比水饺好吃多了,水饺的味道是香,而它的味道是先通过蛋饺皮和肉被蒸过之后,那里面那鲜美的汤汁都可以说是一绝。

鸡汤

鸡汤,我们在平时是非常少喝的,但这完全不影响它在年夜饭中的地位,它的鲜美可以让你完全忘记你去年的烦恼,进入新一年的憧憬之中,在你吃完了饭后喝上一口鸡汤,它会很快就冲洗你口中的油腻,让你精神焕发。

当然,除了这一些菜之外,在年夜饭之中还有许多好吃的,比如红烧肉,狮子头,糖醋排骨等等,这些美食都让我们的口水流淌三尺高。

有人说古诗词在笔尖流露,而我认为年夜饭的年味在我们舌尖上流淌。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9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吧!别样的年味,让我感动、憧憬、期待。这里没有了往年家里的那么多忙碌。家乡过年最注重吃,从腊月二十镇上的年集开始后,就要开始忙碌准备食材。到过年家家都要准备带有地方色彩的“臊子、肘花、带鱼块、麻辣鸡块等”多种美食。小时候最期待的是过年,简单原因——吃好吃的、挣压岁钱。这样的节奏伴随着我长大。

“妈,今年你就随便准备点,不让自己太劳累了。去年就因为太累感冒都住了好几天医院。”“没事,就累那么两三天,再说过年不就是个吃啊!只有吃好了大家开开心心的才有年味呀!就是你今年回不来,吃不上最爱吃的臊子面了,你在那边要吃好,睡好…”。听着母亲慈祥的关心话语,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母亲特别累,因为家里的亲戚特别多,每年都需要准备大量的美食。春节前的那几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这些年因为油烟吸的太多使她容易感冒,身体越来越不好,但是固执的母亲从来不听我的劝解,每年总是这样的忙碌着,为过年准备着大量的美食。每当看着大家高兴的吃着饺子、臊子面,小孩子欢乐的领着压岁钱时。我觉得或许就是因为母亲的忙碌,家的年味,在母亲的臊子面中得到了挽留,在母亲可口的饭菜下被升华。

如今家的年味在工作与距离中慢慢消散,入口的饺子失去了专属于母亲的那种味道,但是也具有了别样的滋味。远离家的我们给予了饺子思念的味道、祝福的味道、责任与义务的味道。别样的滋味让我们拥有了别样的年味,我们因为品味它,我们才懂得了、成长了好多好多。

年味,或许就是我们一年的工作累了、困了,回到家或在聚在一起去寻找最初的心灵的港湾,去停靠那里,在哪里吃、喝、玩对自己压抑内心的一种释放,去寻找最原始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从其中去品味珍惜。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0

母亲总是在过年前念叨:“大年三十快到了。”于是,我掰起指头算起来,舌尖却条件反射似的溢出口水来。年,对孩子来说,永远是精致特别、美味扎堆的。

母亲早就忙碌起来了。刚进腊月,她就把家里的那只老母鸡宰了,精心制成风鸡(腌制风干的鸡),接着晒腌肉,院子里的竹篙上挂了一长溜。杀了年猪,选用新鲜的五花肉,切成长条,不用下锅,无需过热水,直接撒上盐、糖、酒、麻椒等,腌上若干小时。然后将它们取出,用绳子穿起来,晾在竹篙上沥干,再挂在阳光下晒。晒干后,挂到火塘上方的梭钩上没日没夜地熏,熏得黑不溜秋,嗞嗞地滴油,腊肉味就出来了。做菜时,用腊肉炒菜,味道鲜美。在米饭上蒸腊肉,浓浓的肉香就会从锅里飘溢而出……闻着馨香,吃着亲切,平时哪能品尝得到这样的美味?

还有什么年味?捣糯米糕(也叫年糕),期盼未来生活质量越来越“糕”(高)。捣出来的年糕摆成六角形或八角形,在桌子上晾上几天,就浸到水里。水缸满是“水浸糕”,看着喜庆,想着踏实,肚子饿的时候就捞它几条出来,或蒸或炒或煮,别有一番美味。鱼在哪?池塘里呢!三五户人家,春天在池塘里放鱼,年前收鱼。每家分得十几条鱼,剖鱼、洗鱼、腌鱼、晒鱼,嬉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吃鱼、品鱼、炸鱼圆,一饱口福的同时,无论如何得嘴下留情,要留一条鱼过年,以示“年年有鱼(余)”之意。

年鱼的鲜味还在舌尖上萦绕,转眼就到了年三十。一大早起来,我们就忙着给父母打下手,一家人为准备一桌丰盛的年饭忙碌起来。孩子们平时难得吃上一顿丰盛的菜肴,盼过年,其实就是盼望能够大鱼大肉地胡吃海喝一顿。一家人围一桌,其乐融融,和谐美满。那杯中的酒,已经不是酒,分明是浓浓的血脉之情。舌尖上的年饭,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有一份欢乐和团圆。

大年初一,欢欢喜喜去拜年!小伙伴们早早起床,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朝娶媳妇、搬新楼的人家奔去,几颗糖,几根甘蔗,几个茡荠,几把瓜子,几块炒米糖,几粒大红枣,把大伙儿打发得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就有十来天可供嘴馋的零食了(哪能饕餮一气,只会悠着有计划地吃)。

“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敲锣鼓,放鞭炮,扎花灯,闹元宵……”年一过,元宵节就来了。母亲用温水和好年前碾好的糯米粉,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开始搓汤圆了。烧开水,把一个个汤圆下到沸腾的锅里,等汤圆如白鹅一般浮出水面,就可以开吃了。汤圆下了肚后,母亲会笑着对我们说:“从明天开始,舌头也该休息啦!”怎么会呢,吃过汤圆,还有糍粑(也叫月半粑)等着我们呐!吃完了糍粑,舌头就真该休息了,都说“吃了月半粑,各人做庄稼”。

现在的孩子,谁还期待过年吃点什么?但在我记忆里,永远欢腾着以吃为代表的年味。每每想起,才下舌头,却上心头。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1

过年了,我和父母回了老家。湖南天冷,每天都要套上厚厚的衣服。哈出的气在空中形成漂亮的白色的热雾。

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回来的人少,家里就好像这天气冷冷清清的。父亲拉起我的手,悄悄地跟我说,“走,我们去找年味。”

年味?我眨了眨眼睛,问他,“什么是年味?”父亲回答,“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个头。

晚上,奶奶招呼我们来包饺子。我欣然同意了,站在一旁跃跃欲试。堂姐的任务是擀面团,她将已经处理过的面团揉好,切成一段一段的,将这些面段小心放在旁边的盆子里,留下最后一段。她把那条面段又切成了几块小面团,将这些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均匀的圆薄片。这最后的圆薄片,就是用来包饺子的皮啦。

堂姐擀出一张皮,我便拿走一张包饺子。我用汤匙在碗里舀出一团肉馅,放在手中平摊的饺子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在饺子的边边捏出花边,还注意要捏紧,防止下油锅时饺子皮被水冲开,肉馅掉出来。

我做得正津津有味,突然脸上被人摸了一把,然后听到有人在吃吃地偷笑。我抬起头来,看见对面的堂姐一张脸憋的通红,风铃般的清脆的笑声从嘴角泄出。

奶奶也很乐,“小花猫。”我照了照桌上的镜子,我的脸颊上多了三道白色粉迹,看样子真像个小花猫。“看我的。”我拍了拍堂姐的脸,手上的面粉都往她脸上跑了。她也变成了一只小花猫。我们互相看着对方,都笑出了声。

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现在感觉很快乐,也很幸福。我想,这便是父亲所说的年味吧。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年的步伐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年味也在大街小巷里绵延起来——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预备年夜饭的香味也从各家窗子里冒了出来,回乡探亲的人更是数不甚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一到除夕夜便出来祸害生灵,残害万物,百姓们苦不堪言。后来,一个老奶奶为了帮助人们,用鲜艳的红纸和燃烧的爆竹吓走了年。于是,人们便在除夕夜时守岁,放鞭炮。这便是春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是春节里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家人团聚,吃团圆饭。鱼,肉,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到的回报都体现在这桌团圆饭上了,寓意劳有所得,也有对过去一年的圆满结束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人们在餐桌上互相给亲人敬酒,祝福,希望对方新的一年健健康康,事事顺心。年味浓的不是餐桌上的大鱼大肉,而是亲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关心,亲情。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吃完年夜饭,人们晚上照例看春晚,守岁。待到半夜十二点,便放鞭炮驱赶年兽。小孩子也会玩烟花,同乐乐。年味也就在那转瞬即逝的烟花里。大年三十以后,人们便都会出门探亲,走亲访友,给红包。这即是对亲友的一种关切,也是一种对过去一年的汇报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年味的眼睛。年味说浓也浓,说淡也淡。年味就藏在那一声声的祝福中,躲在灿烂的烟花里,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3

小年这天,我们离开城市,来到农村姑姑家,寻年的味道。

过年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进门,便闻到浓浓粽叶香。于是,我立即跑去包粽子。拿一张粽叶,看看哪面的粗糙,要把粗糙的一面折在外。我把叶子卷成一个漏斗形,又在漏斗底下面折一个角,防止米漏出。折好,我抓一把米做底,放入一些梅干菜,又放两块肉,一肥一瘦更美味,再盖上米。之后就把粽叶尾部折起盖到“漏斗”上,压实挤紧,折出角来,最后用绳子捆紧,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粽子下锅加满水,闷煮两三小时,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闻一闻,可真香。妈妈给我剥了一个。真是好吃,自己包的就是不一样。

吃完粽子后,我们便开始做年糖。姑姑准备了一大筐的霜米、粉丝、芝麻、花生等,打了一大盆的鸡蛋面。全部材料用油炸过后,只见大厨外婆拿着一个大勺,把麦牙糖放在锅里融化了,然后再将霜米、芝麻等倒入。只听“哗”的一声,糖马上把霜米和芝麻等粘在了一起。外婆左手拿一把铲子,右手拿一把勺子,用力地翻炒着,铲匀后就把它们倒入一个方方的框里,用力挤紧、压实。压实后,把整块年糖糕切成窄窄的一条条,再切成薄薄的一片片。香香脆脆甜甜的年糖就完成了。我试着切了切,可切不了多久就发现不是年糖“散架”了就是我的手“散架”了,看来这即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过完小年,马上就要除夕了。今年的除夕也将是不一般的。我们大家族将一起聚到民宿里过大年。那里有大餐厅、大房间,老人们打打牌,大人们聊聊家常,孩子们嘛,已经准备下烟花爆竹,打算好通宵玩呢!

年味是什么?我想,它是糯香的粽子,甜脆的年糖,声声爆竹,还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4

在古代,辞旧迎新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在腊月初八之后,就完全进入年节状态,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大年就进入倒计时,人们忙着备办年货,祭灶送神。

而如今的过年,并不像以前那么早。人们忙碌了一年,直到腊月三十,人们才会在家里与家人团聚,聊家常,尝年饭。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我们都会与家人一同坐在客厅看春晚,品香茶。到零点时,长辈就会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年过年出现一样特别的应用——微信红包,这款应用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送红包。微信红包还与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互动,让它成为了除夕晚上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还抢了春晚的风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乐在其中,整个家回响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哎呀,怎么还没摇到啊?”“快来看看,8.8耶,你有没有摇到啊?”“我摇到了,我摇到了,你摇到没?”……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攀比”着钱的多少,一个晚上,大家一会儿也没歇,一个劲地摇,全家都收获不少。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紧密相连,正如它——微信红包,“摇一摇”这个动作,成为今年春节最特别的“风景线”。从小到大,过年的“味道”始终萦绕于心,从吃饺子,放烟花,看春晚,到现在的“摇一摇”。过年的“味道”是诸多中国人整整一年翘首以盼的期冀。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过年不像以前那样有年味了。我认为现在的过年与以前相比,的确少了很多应该倡导并保留的传统,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过年的庆祝活动和方式如何演变,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恒久以来中国人凭借春节、端午、重阳这些中华传统节日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的中华美德。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5

新年的钟声敲响,昨夜已成旧年,今日已成新年。

这年可真是暖。一日的降临,太阳密密地撒布在身上,这可真是个好征兆。

明朗的天气,使人把去年所经历的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一扫而光,乘着好日子,出门晒晒太阳。世纪广场上游人如织,有温州人,也有新温州人,也有来踏青的人们。虽然不属同地,却如此融洽的相处着。纸鸢为蔚蓝的天空而点缀。广场前张灯结彩,引得人纷纷在前面拍照。温暖的场景,让人不禁感觉到年味如此浓重。

夜幕的降临,不禁是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了。建筑物顿时都亮了起来。鞭炮“咻”地升了上去,“嘭”的一声炸亮丽的火花。赶紧拿出照相机,捕捉这美丽的场景。

新年可真是热闹,可再温暖热闹,还是跟自身的家人在一块儿才是最好。每次的分岁酒都不用长桌,而是用圆桌,大家围绕地坐着,因为这样大家就没有辈分之分,更能融洽的一起相处。大家谈笑这自身的所见所闻,这种感觉比任何事物更加美好了。

不过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小孩子拿红包了,说句吉祥话,一份红包。拿到了就欢喜地蹦跳着,说要把它存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梦想着存多了去买自身喜欢的东西,不用再伸手向爸爸妈妈要了。

红灯笼悬挂在窗前,回忆着去年所经历的高兴事,悲伤事。酸甜苦辣,五味杂粮,交织着。但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了,人应该展望未来。新年,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始点,给自身一个重新的自身,忘记烦恼,红红火火地闹新春。

这个春节布满了年味,因为有爱,使我们更加快乐充实。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6

当二月中旬渐渐靠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屋内喧闹嘈杂,高声的谈笑和孩子的尖叫,将屋外人影萧条的街道隔开。仰望漆黑的夜空,与往年不同,耳畔独独少了那年年都不绝于耳的爆竹声。正如王安石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我是一个纯正的苗族小伙儿,过的春节自然独有一派风味。“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这个顺口溜反映着我们过春节时的准备活动。

在众多春节活动中最为有趣的就是“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听长辈们说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我们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然后就是吃排家饭了,那场景好不热闹,整个寨里车水马龙,人挤着人。苗家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菜也是甚多,大家一直从中午吃到12点。

吃完饭便要放炮竹了,不过我们苗族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我们放炮竹,不要放得早,也不要放得晚,正好12点,并且12点时哪家放得最早,第二年哪家就福运最好,所谓“抢年”。放完,大家便可洗洗刷刷,然后睡觉了。

当第二日的夕阳缓缓升起,我们苗族的年就过完了,即热闹,又有趣,还带着满满的乡情。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7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们家会依循每年的惯例——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回家过年。只要爷爷住在哪个长辈家,那么其他叔叔、伯伯都会携着老小聚集在哪个长辈家。

大年三十,全家人团聚的时光。几杯酒下肚,长辈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旧时光。他们在以前受过什么罪,尝了什么苦,听得人一下就知道他们是想让我们这些小辈知道过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难熬,也是要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话题,在这样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更值得探讨。

这就是,年味。

记得小时候,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并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饭总是一年里最丰富的一餐,吃饭时,亲人们互相交谈,敬酒。偶尔,长辈们会塞给小辈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那时还不会推诿,拿过来就往街上跑,心里乐得仿佛这红包里的十块钱能买下世界上所有东西似的。

这就是,年味。

过年,家里最常做得,就是杀鸡。舍不得杀自己养的,就会去挤满人的集市上借着过年砍半天价,买来一只,回来全家人动手杀。有一次,每年都负责杀鸡的爷爷突然让爸爸来杀鸡。爸爸手忙脚乱折腾了一通也没杀着。爷爷无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动手——一刀见血。之后拔毛,清洗,掏内脏。也就是这时候,家里养着的几条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这就是,年味。

然而,这个年……

妈妈问我吃什么时,我道:“随便买点什么吧!”后来,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时奶奶问我吃什么时,自己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称都讲出来。可是,现在……

年味,哪去了?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8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天刚刚蒙蒙亮,鞭炮的声音伴随着饺子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我们的心情无比快乐。

“开饭了!开饭了!快来吃饺子!”母亲叫道,接着,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饭桌。我尝了一口,赞叹道:“哇!饺子好好吃哦!”“这是充满年味的饺子,平常是吃不到的,你们可要多吃点哦。”母亲说。

我和弟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奶奶坐在椅子上,皱纹里绽放着笑容,不时看看我们哥俩,她吃饺子时细细品味,和我们大不一样;父亲吃饺子呢,哈,他蘸着腊八醋,大口大口地吃着,说这样更好吃;母亲腿闲不住,给奶奶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又给我们端来刚下出来的饺子,我说:“母亲,你坐下吧!要不,饺子都凉了。”母亲笑着答应就坐了下来。母亲吃饺子边吃边喝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

忽然,弟弟“哦”了一声。我好奇地问:“怎么了?”弟弟吃惊地说:“我竟然吃到了一块钱!”听到这里,奶奶笑着说:“哦,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我呀,在几个饺子里包了钱,谁吃了谁有福。你们快吃吧,看谁有好运。”

听了之后,我和弟弟忙又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哎哟!”我捂住嘴说,“我也吃到了一块钱!”弟弟看着我的表情,笑着说:“哈哈哈,看你的样子真像潘长江!”

大家都笑了起来,欢乐的笑声传到屋外,和噼噼啦啦的鞭炮声融混在了一起,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今天这饺子的味道和平常是一样的,但是这家庭的团圆和温馨,这浓浓亲情才是这饺子的真正的味道,让人感到它与平日的不同。

我喜爱这充满年味的饺子。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9

春节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姥姥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姥姥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姥姥,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姥姥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姥姥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老妈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老妈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老妈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姥姥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姥姥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0

平时爱睡懒觉的我决定要脱胎换骨一回,卯足了劲一定早早起床,因为明天大年三十。我们要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各类年货到奶奶家过大年。

大人忙活着做早餐蒸包子。

我和小妹玩玩具、吃零食、聊天、看电视,玩得不亦乐乎,真是光阴似箭哪!转眼大半天就过去了。到了该吃团圆饭的时间了,我迫不及待地入了座,可是妈妈却一把拉住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给小妹做个好榜样,长辈还没入座,小朋友等一等。”我看了看那边的大人们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没办法,只好等吧。

好不容易等到大家凑齐了,我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拿起筷子,刚伸到菜前,爸爸凑到我耳旁小声说:“小孩该怎样啊?”心想:“到嘴的鸭子飞了”说时迟那时快,幸亏我灵机一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优雅地夹起爷爷奶奶爱吃的菜送到二老的碗里。爷爷好像听到了我肚子里的馋虫在咕咕叫,说道:“来,爷爷给两个大孙子弄个蹄膀吃,祝愿孙儿来年金榜题名,说着他将一大块肉放到我和妹妹的碗里。我像得到号令的士兵一样麻利地动起了冷落已久的筷子,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过瘾极了。

我边吃边想:以前爸妈对我那么好,今天怎么那么严呢?直到我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揭开了谜团。“爸,您可别惯坏了他,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中华传统几千年的规矩可别坏了。”“没事,你们小时候也这样,谁没肚子饿的时候,先吃就先吃吧,自己人,哪用计较那么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室外凉飕飕的,可是我的心里却温暖无比。爷爷、爸爸以及其他的亲人对我关爱有加。更得感谢老爸,您让我明白了孝敬长辈要落实在行动中的道理,看来回家要补一补餐桌礼仪这方面的知识啦。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1

年,也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到了这个节日,家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浓浓的年味。

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门口总会贴着对联,在家中的窗户上,人们往往会贴倒着的福字。看到这你可能奇怪了,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其实是因为“倒”谐音“到”,福字倒贴寓意着福到了。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节日的欢乐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满足了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也是个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在这一天,元在异乡的人们便会重回故乡,与家人团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年夜饭要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种类丰富,包括饺子、年糕、小果子、鱼等等,其中最作文主要的便是饺子了。饺子形状像是一个弯弯的月牙,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的,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

年文化丰富多彩,到我们不要忘记,这些都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使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2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传统节里中,春节一定算得上是最重要的。而这时,幸福的味道也随着年味一同溢满了大街小巷。

幸福的味道,是忙碌的味道。进了腊月,每家每户都开始着手过年所需的东西。街道这一边,蒸笼里冒着热气,一旁几个女人正包着馒头,待白白胖胖的馒头出笼,她们又马不停蹄蒸了下一笼。那边的屋子里飘出了肉圆的香味,一位老人正娴熟地将肉馅捏成团状扔进油锅里,一个孩子悄悄抓起一只刚出锅的肉圆,飞一般地溜了出去。院子里一位老爷爷正挥笔写着春联,还有人在庭院……

幸福的味道,是回家的味道。春运是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也正是这一颗颗思乡之心,让幸福的味道更加浓郁。也曾看到回家过年的人们,一个女青年背着背包,刚走到巷口,便有两位老人迎上来,把她一把拉来便“心肝宝贝”地喊,在个人搀扶着走进了一旁的楼房;一对青年夫妇,被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紧紧扯着,一个劲嚷嚷着“爸爸妈妈”,那对夫妇对奇怪的路人解释:“孩子好久不见我们了,今天兴奋得不行,一直缠着不放。”话虽这么说,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幸福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家人在厨房里,其乐融融地共同做起年夜饭,洗菜的洗菜,择菜的择菜,一份丰盛的年夜饭出现在桌上,大家聊着天,一同欢笑。外面已经烟花绚烂,人们的欢笑声占据了整个天空,晚饭末了,大家围问题电视,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分享着一年来的幸福喜悦,每个人都是如此幸福。

幸福年味,年味之中,藏着满满的幸福。忙年,回家,团聚,是过年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3

家乡的年味是有味道的,是那种流传千古的期望,是那种承载了千年底蕴的年味。走进年味,就是走进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方法。我喜欢年味,就像喜欢中国历史一样。年味,携带着无尽美好的祝愿和暖意,让人情不自禁的爱上这浓浓的年味。而只有走进年味,置身于年味之中,才能感受到传统而细腻的爱。

站在年前的街上,热闹而又喧哗的街上人人都在争买年货,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舒心的笑容……

终于,我看到了我最爱的几种有浓浓年味的食品:腊肠和年糕,哦,还有鱼。

腊肠:腊肠的制作过程有点复杂,我也不会做。但,制好的腊肠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美味。上好的腊肠鲜艳无比,红白相间,白的晶莹几近透明;红的艳丽,是那种不能用画笔填充的颜色,是属于喜庆中国年的颜色。腊肠的味道很浓,有些甜,但更多的是咸香,肉质肥而不腻,瘦不塞牙,很有嚼劲。这年味应是厚重的,像一段历史,更像一本厚重的古典文学。

年糕:年糕是用好的江米制成。得经过千锤百炼,才可以成为美味的年糕。真正的年糕虽粘但不让人难以下咽,而且还有一丝淡淡的稻米香和点点甜甜的味道。它的颜色一般以白为主,也有淡青色的,淡青色的里面加了艾草,有一种清新的田园草木香。着年味应该是清雅绵长的,像一首诗,也像一朵田间的花。 鱼:鱼是白搭的,可以做清蒸鱼、糖醋鱼、蒜爆鱼、鲜鱼汤……等等。无论哪种都好吃。清蒸鱼,嫩!糖醋鱼,香!蒜爆鱼,酥!鱼汤,鲜!……这年味是缤纷的,像现在的世界,也像我的生活。

走进年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意义;走进年味,才能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年味,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4

今天是腊月25,马上就要过年了,在这几天里,人们最忙碌了!大街小巷,非常热闹。有卖水果的,有卖烟花爆竹的,有卖鲜肉的。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啊!还有那些提着大包小包年货的人,在街上来往穿梭,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仿佛要把街上所有的东西都搬回家。人们的家里,都挂上了象征和谐美满的中国结,鲜红鲜红的,好看极了!还有那些窗户上挂着的小彩灯,五颜六色的,有红、有黄、有蓝、也有绿。星星点点的,仿佛也是为过年做准备。 记得我9岁那年过春节时,爸爸去小店里买了两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狗,样子可爱极了!没错,那年正是狗年。

我非常喜欢那两只小狗,直到第二年过春节,我也没舍得把她们仍掉。小区里,红彤彤的旺火也搭起来了,预示着来年有个会有个好兆头。电线杆上,挂着一排火红火红的灯笼,一个个亮得如狮子的眼睛一般。楼房上,别人家的走马灯,转得异常欢快,里面的人和物,如同是现实中的一般。妈妈忙着去街上抢购年货,大包小包,花花绿绿的,拿回来一堆。堆放的冰箱、柜子里,满满的。今年过年,爸爸还答应给我买一盏走马灯,这话不知是真是假? 离过年还有4天,一切都准备就续。虽然这个节日叫春节,但,北方的春天却迟迟没有到来,地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温度还在零下,根本就不是春天。

不过,人们热情洋溢的欢笑声,已经盖满了整个春节,也温暖了整个春节,任凭外面雪花飘洒,寒风呼啸吧!望着红红的大灯笼,我隐约感受到年的气氛。初二:陈靖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5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天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收压岁钱、放烟花爆竹。所以我早早就起来了。

早上,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对联,我帮爸爸妈妈贴对联,贴完对联后妈妈把大红灯笼给挂在窗户上,我和爸爸去外边放爆竹,“嘭…嘭…”随着鞭炮的震鸣我的心情也无比的兴奋,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年味,大人们在置办年货准备做饭,小孩子们在街道两旁放鞭炮,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下午,一家人都忙着包饺子、煮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肘子肉、鱼、饺子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往下流,爷爷看我这么馋对我说:“大孙子啊!好饭不怕晚嘛!晚上你放开劲的吃。”外边的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足,放炮的人家一家接一家,人们好像都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

晚上,五点开饭,爷爷为我们精心做了10个菜。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共进年夜大餐,家人们开心讨论着去年的收获与新年的计划,我们家过年少不了的就是互相拜年给压岁钱,所以我的长辈们也给了我红包,我非常高兴!吃完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晚会的阵容和节目实在是太精彩了!大约23点我们一起吃夜宵——饺子。我最愿意吃饺子了!所以我一共吃了10多个呢!晚上12点我和爸爸、哥哥、爷爷去下面放烟花,夜色斑斓的除夕夜令人陶醉!天空上的烟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放完烟花我们就睡觉了。

除夕过的太快了!虽然我还没过够年,没脱离年味的气氛中,但是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一定用全新的面容来迎接它!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6

年的味道,是那样香那样甜的。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或浓郁,或恬淡,悄悄驻进每个人的心里。

开始嗅到年味的清香,是在家中的年夜饭,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此刻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顿感被时光轻轻摇落的思念生根生芽,原来早已在心里绽开了花。也许,家中的年长的奶奶所希望的就是这样团圆的场景吧,见她双手小心翼翼地端来香喷喷的菜,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到轻轻扯开的嘴角旁。谁又能不是满心欢喜的呢?

之后,浓重的、年的氛围便把我们包围在了其中。鞭炮、红包、新衣、年糕……无处不是这样的喜庆。我们回到了妈妈的娘家,所有人都还是老样子,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打断我思绪的是一声清亮的叫唤:“嘿——来做包板呀!”

我穿过走廊直奔厨房,大家伙儿都在那里等着了。把手洗了洗,我便兴冲冲地拿了一张皮,抓起正闲置的汤勺,打了一勺馅,轻轻地铺在那张皮上,又用手掂了掂,顿觉分量太多,就又反握住汤勺小心地推了一点馅料回碗里。汤勺推过的地方瞬间被染上了混着馅儿的油黄色,好不诱人。我当即放下我的“半成品”,抄起一旁干净的筷子,夹了一些馅儿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满满的幸福感在瞬间融化了我的心……

年的最终章,在元宵那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那时填空下着细密的小雨,混合了风的清冷,与拥挤的人群交织成一片。一盏盏硕大的元宵灯伫立在人山人海之间,被暖黄色的绚烂灯光笼罩着的我想,也许,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那样香那样甜的,年的味道。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7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到处都充满着年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这些年味吧。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一盏盏火红的灯笼和一幅幅火红的春联里。过年挂红灯笼是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年,还寓意着我们新年交好运。除了挂灯笼,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贴上了崭新的对联,红底黑字,散发着浓浓的墨香,表达了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五彩缤纷的烟花里。鞭炮的种类可真多啊!有的往上一扔,便发出“怦”的声音;有的可以拿在手里玩,火光闪闪发光,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还有的一点就会转圈,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不过最漂亮的还是那些五光十色的烟花了,漆黑的夜空中,随着一声声“砰”“啪”声,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绽放了,有桃花、有玫瑰花、有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蓝的犹海……,真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美味的团圆饭和沉甸甸的红包里。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鱼”和“余”是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所以在过年期间,每顿餐桌上有一样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大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子们在客厅里追逐打闹玩游戏,屋子里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吃完饭,大人们给小孩们发红包,孩子们捧着沉甸甸的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乐开了花。

年味就是喜庆、美丽、团员、幸福的味道,你们闻到了吗?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8

腊月二十九……

在外打工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在精心置办年货,瓜子花生小糖、烟花爆竹、春联……

爸爸带着我来到一个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店里,那里卖的全是适合孩子们玩的小烟花爆竹,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我们挑了许多好玩的小东西,其中有今年最畅销的“小金鱼”、“黑虎炮”、“小猫烟花”……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此,在二十九这天拿着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到街上买点自己中意的小炮竹,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那真是最难忘的年味。

年三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听到妈妈的口令:可以吃年夜饭了!哇!明炉小火锅、各式各样的腊味、红烧肉、红烧鱼……看的我两眼放光,口水直流。爸爸吃着红烧肉回味着说: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红烧肉,即使偶尔吃一次,也只能浅尝辄止,只有过年这一天能敞开着肚皮吃。每每想起这幸福的年味还是意犹未尽!

年初一……

清晨,“起床了、起床了、拜年去咯”,爸爸大声喊到。还在睡梦中的我立马清醒过来,以光的速度把衣服穿好,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快,因为等下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等着我做:那就是拜年!

首先给爷爷奶奶拜年。听爸爸说,他们以前给爷爷奶奶拜年是要磕头祝福的,现在到我们这里都省略了。但是有一样最重要的却不能省,那就是红包!每年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都会包个大红包给我。红包不管大小,那都是长辈给予我们的祝福与希望,也是过年之必不可少的年味!每至年底,踏上归途,寻一口年的味道!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9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诵读起这首诗,于是我就知:年要来了。

那天,我和爸爸去盐城的“水街”游玩,刚一进去,一阵阵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再定睛一看,原来是舞狮舞龙,那个个活灵活现,有猛烈的大狮子,还有几只怯弱的小狮子。再一直向前走,有位红衣妙龄女郎正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她将一张扑克变成了一堆扑克,接着她又将空手用扇子扇出了彩花,各种各样的魔术,她随机应变,让围观的人看得目不暇接。我和爸爸再向前走十多米远,有一个淮剧亭,观众把亭子围得水泄不通,台上的淮剧演员们字正腔圆地把一篇篇剧文演绎得感心动腑,淋漓尽致。我和爸爸看了一段后再转身,那雕龙画柱的仿古楼宇、木桥、小河……于是,那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的美妙诗句,仿佛在此得以情景交融的印证,我不禁大呼“这边风景独好”!

我们顺着人流再向前移动,路边的各式小吃一下子挑起了我的味蕾,那一个个棉花糖,有的似白云,有的似小羊,各种各样。那北京冰糖葫芦,吃起来甜里带酸,每只山楂都很饱满,让人垂涎欲滴。当然,也有让人舍不得吃的,那就是——糖画。做糖画的那个老爷爷年纪应有70几岁了,他的手艺很高超,各样的东西都能画出来,而且栩栩如生,使我对这如此传神的民间手艺大为赞叹!

一路上,游玩的人们身着新衣服,手里拿着泡泡水,每个泡泡都记录着一幕幕精彩的瞬间。提在手里的包,里面应该装的不仅仅是好礼物,更是浓浓的年……

我和爸爸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杆上都挂满了一对对红红的大灯笼,华灯初放时路上一片繁华,车水马龙里掩映出一片火树银花……此情此景,我寻到了年味,并且是浓浓满满的年味……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新年的临近,年味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浓。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传统年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年味是充满着人情味的。挂灯笼,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这些中华传统习俗,在漫长的岁月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早已深深的烙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同时也是一代人的故园风情,是童年记忆,是血脉相连。可这些年,年味却渐渐的淡起来了,人情味也少了。现在年轻人的眼里,年味无非是玩玩手机,抢抢红包,聊聊微信,年味在他们心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的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玩手机,还是玩手机……

如今在很多的家庭,往往是一人一台手机,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只要有一台充电器,就可以盯着屏幕望一整天,完全没有一丝过年的感觉。完全不是以前那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年味。不是老一辈人口里所说的年味。红火的年味开始变得冷清,人与人之间也开始冷淡起来。有些网友甚至说道,人与人之间距离最遥远的,是你在我的旁边,你却在盯着手机。这句话精辟的刻画了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

以前的年味是浓的,现在是淡的,以前的年味是古老的,现在的年味是现代的。年味渐渐在行走中消逝。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那些古老的中华文化,应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我们既不能回到过去的那种年味,也不应该去否定现在,应该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一切优秀的,抵制一切腐朽的,落后的。这样古老的年味才能在新时代中更好的传承。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既要跟上时代步伐,也应注重年味和亲情,做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者!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一蹦一跳的拿着对联跟在爷爷的后面,一路上都是喜气洋洋,看到各家各户也正忙着贴春联,爷爷转过身微笑问我:“你觉得新年好不好?我点了点头:”过年是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了!“贴完春联,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不一会儿奶奶和爷爷端着热气腾腾菜肴摆了一大桌。我和姐妹们边吃边聊这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吃饱了,我和姐妹们便疯狂的玩捉迷藏,大家玩的满头大汗,兴趣盎然,玩到晚上八点钟,我们大伙才坐在客厅里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大人们便嗑瓜子便聊着这过去的一年里开心的事情,以及他们来年的家庭计划,他们纷纷感慨道:“过去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有鸡蛋有大鱼大肉吃,可现在家家户户经济状况有了很好的改善,天天好似过年,好东西都不敢上嘴了,怕营养过剩啊!现在交通运输也变得方便快捷了,过节就会回来团聚一次,多好啊……不知不觉,已经是11点50分了,我们一点睡意也没有,各自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烟花爆竹准备送走令人不舍的马年,欢庆羊年的到来!“铛铛铛”新年的钟声在响起,我们来到院子里,点燃了鞭炮与爆竹,天空被点燃的烟火映亮了,好似白昼,盛开的烟花宛如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嵌在乌黑的天空,又好似一片片菊花盛开,我们欣喜万分,大家相互祝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早饭后我邀请姐妹们到街上去看看,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真是美不胜收,我感慨道:真是新年新气象啊!但愿我们的国家永远富强!人民永远安康!哦,这就是过年!这是一个充满着温馨、洋溢着幸福的新年!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2

夜色如漆般染上窗外的树影,窗内时钟嘀嗒,毫不留情地指向十一点。春节临近,可静谧的黑夜照样能淹没白日的喧闹。墙上映出晃动的人影,提笔挥毫间没有一丝犹豫,仿佛不知午夜的来临。墨香袭袭,沁人心脾。

踏进母校的大门,旧忆扑面而来,如山间清爽的风,亦似夏日连绵的雨。熟悉的砖瓦,梦中的楼房,顷刻间如尘封多年的信件终突然被褪去了灰尘,重新涌上思绪。

终于,手中沉甸甸的礼物使我记起自己前来的目的。信步来到老师耕耘希望的地方,指关节叩击被阳光晒暖了的木门,习惯性的“报告”和记忆中无数次的“吱呀”声,把我推进温柔的蜜“”。一张张熟悉的脸庞,由惊讶转为惊喜;一双双布满沧桑的手,拂过我的头发。

许久未见,一时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完的感慨。眼角泛泪,为过去怀念,也为现在欣喜。我们似曾经那样,促膝而坐,无话不说,可为何老师的头顶又新添了几缕白发?临别时,老师拿出一卷红联对联,徐徐展开,墨香弥漫。老师嘴角漾起的微笑,是春节最好的回赠。

冬风拂过桌上摊着的红纸,挟夹着墨香,用枯叶做纸,写了一封家书,寄往远方的春天。搁笔,提着满纸祝福,走过黑瓦白墙,绕过幽径小巷。推开街边小卖部的门,走进客满的饭馆,迈入药店的大堂,双手捧起一颗颗爱心,献给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口中感激的话语,是春节最美的宝藏。

除夕,桌旁,家人围坐,暖意融融。年夜饭毕,展开墨迹,揭下旧纸,贴上新联。老人眼中无限的骄傲,是春节最贵的嘉奖。

提笔,在自家门上贴上一副春联,就让这墨香,盈满新的一年。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3

年味是什么,是餐桌的饭香,是家人团圆时的欢声笑语,是楼下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充满亲情的味道,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幸福是餐桌的饭香,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充满了亲情的味道,让我感到幸福。

大年初一的时候,迎来了春节,。一家人欢聚一堂,又能见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的亲人了,以往总是回想起念大姨和舅舅他们的亲切的面容,今天终于断去了这种解了思念。,外婆笑盈盈的,那粗糙的却又温暖的大手塞了一份厚厚的红包,哥哥弟弟都迫不及待的地拉我一起去玩游戏,我感到非常温暖,感到非常幸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又有什么能比上这一切呢?就像寻梦环游记一样,即便能够实现梦想感觉却失去了亲人,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妈妈他们拉着我来到户外,妈妈小心翼翼的地点燃了导火线,再急匆匆的地跑开,一阵沉寂过后,忽然,一道又一道的光球冲向天空,发出一声巨响,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我不禁失了神,一旁的表弟道:“烟花,好美啊。”我站在他的身旁,心想:要是一直能够看到就好了,要是能够一直过年就好了。

傍晚,一阵阵饭香就像一阵就像就像一只手,牵着我的鼻子来到了餐厅,团圆饭是最温馨的,在这一个木饭桌上,我们一边夹菜一边聊过去一年的事情和对新一年的期望,浓浓的年味笼罩了整个饭桌,这一定是一年之中最难忘的时刻,最幸福的时候。

亲情酿造出了过年的味道,因为拥有了亲人,因为能够团圆,过年才拥有了意义,年味,就是充满幸福的味道。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是来自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春节时候除旧迎新的景象。:一声声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崭新的一年到来了,大家饮着元日里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那么的温暖,家家门上都换成了新的春联。

说起年味,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全家人一起团圆的喜庆的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晚辈对长辈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时的喜悦;就是晚上一家人在屋子外烟花闪耀璀璨时飘进鼻子内的一股烟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但妈妈也没能吃上几个;就是家家门上都贴上喜庆的对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亲切的氛围……这就叫年味!

而现在的我们,因为一些不遵守规定的工厂,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气体,抬头一看原来清澈透蓝,白云轮廓清晰可见却又朦朦胧胧的天空变得死气沉沉,每天都是雾霾,农村也没有像以前有清新空气的味道。因为工厂的发展需要许多的人力,而导致许多外地的人不能回家过年。现在的农村变得更加的城市化,没有了农村以前过年时的欣喜与难得吃上平常舍不得吃的激动。人们为了工作而不回家过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需要我们需要用墨水一样浓郁的亲情来泼洒在年味当中,使年味这个名词变得越来越浓。放下手头下的工作,回家过年吧。像主持人董卿,两年的春晚没去参加,只是为了回家和孩子一起过年。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5

无论路过哪里,空气中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年,似乎近了。

假期刚开始,我便开始了一段旅途。从踏入火车站开始,茫茫的人海,大包小包的行李,我才猛然意识到“春运”已经拉开了序幕。各地的游子,已经开始踏上了回家的路。候车大厅里形形色色的人,匆匆忙忙,一波接着一波。有的人手上拖着箱子,背上背着包,正提着电话和家人通话;有的人蜷缩在墙边,边上放着三五个大包,许是带给亲人的礼物;有的人面容疲惫,在和亲人的通话中声音却丝毫没有疲意。发往全国各地的列车,一辆接着一辆;广播里的声音,一遍又一遍,检票闸里,过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所有人却都面带笑容,期待着一年中仅有的团聚。我也乘上了火车。列车向着南边一路行驶,一次次停站,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但这些人却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回家”。我心想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年味吧。

在相隔半个中国的香港,街头的红灯笼,红色的、黄色的舞龙不时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到了年的到来。餐桌上年糕的身影,淡淡的甜味,更让我想起了从前过年母亲在厨房忙碌的情景。在街上漫步,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春联,福字,有的还贴些其它喜庆的装饰;处处迎新春的歌曲在耳边回响着。这些又何尝不是年味呢?

一路颠簸,回家时,已是深夜。街上有些昏黄的灯光照着早已挂好的红灯笼,家门口张贴着的福字,夜晚的街道上没有了鞭炮烟花的响声,让我有些愣神。虽然这年味些许与从前不同,但仍然浓厚,使人心安。

这一路有年味相伴,我感到“年,似乎到了”。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6

亮晃晃的大红灯笼;红艳艳的楹门对联;家门口的大张福字……当满目都是绚烂的中国红时,年,来了。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留恋一种让你唇齿留香、久久难忘的年味?当然。生活在“舌尖上的缙云”,美食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家乡的豆腐丸。

洁白的盘子上装着一个个金黄饱满的豆腐丸。高温和油,让它有了一层酥而软烂的外皮。拿起筷子夹起一个放入口中,轻轻一咬,丸子中鲜美的汁水先流到你的口中,接着便是那软糯绵滑的豆腐,入口即化。然后入口的是颗粒饱满、颜色鲜艳的胡萝卜。我家做豆腐丸为了健康,总会在里面加入蔬菜做配料,让营养更均衡。再有,缙云方言中的“胡萝卜”与“红菜头”谐音,也是为了图个吉利,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最后入口的,也是众多吃货的心头好——肉,这里的肉馅不仅经过多次刀切上劲,还裹上了独家秘方的酱料,入口鲜香爽滑,让你忍不住再夹一个。

我们一家人吃着,聊着,爸妈说着说着就聊起了过去:“我们那时候过年才有豆腐丸吃,平时是难得一见,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肉。家里人多,为数不多的一点肉大多都放在了年夜饭。就像你一样,我们那时也同样眼巴巴地馋着豆腐丸。那时的豆腐丸配料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除了豆腐和零星的一点肉沫,就连调料也舍不得多放。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就连这小小的豆腐丸,都成了两个样子。”爸妈的话,似乎为这小小的豆腐丸又平添了一番滋味,我们继续说着、笑着。

是啊,这颗小小的豆腐丸,不仅承载着家乡独有的美味,更见证着40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变。今后,这样美食一定会带着它的年味,向人们诉说过去的故事……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一蹦一跳的拿着对联跟在爷爷的后面,一路上都是喜气洋洋,看到各家各户也正忙着贴春联,爷爷转过身微笑问我:“你觉得新年好不好?我点了点头:”过年是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了!“

贴完春联,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不一会儿奶奶和爷爷端着热气腾腾菜肴摆了一大桌。我和姐妹们边吃边聊这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吃饱了,我和姐妹们便疯狂的玩捉迷藏,大家玩的满头大汗,兴趣盎然,玩到晚上八点钟,我们大伙才坐在客厅里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大人们便嗑瓜子便聊着这过去的一年里开心的事情,以及他们来年的家庭计划,他们纷纷感慨道:“过去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有鸡蛋有大鱼大肉吃,可现在家家户户经济状况有了很好的改善,天天好似过年,好东西都不敢上嘴了,怕营养过剩啊!现在交通运输也变得方便快捷了,过节就会回来团聚一次,多好啊……不知不觉,已经是11点50分了,我们一点睡意也没有,各自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烟花爆竹准备送走令人不舍的鼠年,欢庆鼠年的到来!

“铛铛铛”新年的钟声在响起,我们来到院子里,点燃了鞭炮与爆竹,天空被点燃的烟火映亮了,好似白昼,盛开的烟花宛如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嵌在乌黑的天空,又好似一片片菊花盛开,我们欣喜万分,大家相互祝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早饭后我邀请姐妹们到街上去看看,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真是美不胜收,我感慨道:真是新年新气象啊!但愿我们的国家永远富强!人民永远安康!

哦,这就是过年!这是一个充满着温馨、洋溢着幸福的新年!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8

到了爸爸这一代,水路都变成了陆路,不过不变的是年味。过年了,门前门后都有人叫卖着。

爸爸是家里的独生子,自是被爷爷宠着,爷爷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在爸爸十二岁那年,盖起了我们组第一幢三层楼洋房,那一年是收获的一年,是爷爷挥洒汗水的一年。爸爸爱画画,那时候蜡笔贵,一元一盒,爷爷得干五天才能赚个一元。那时,家长是不给买的,他们觉得蜡笔没有用,还不如吃的来的实际。

那时候的孩子,门前来辆卖货的三轮车就能高兴个两三天。那辆小小的三轮给多少孩子带来过欢乐啊。夏天有赤豆棒冰,两角一根,冬天有山楂雪球,三角一袋。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蜡笔。爸爸就是在这里看到了那个彩色的世界。“呜呜――”是三轮车发动机的声音和着叫卖声,在孩子耳里异常悦耳。过年这天,三轮车又来了,家家户户的孩子——刚刚拿到了压岁钱的孩子们都冲向洋溢着快乐与美好的三轮车,肉嘟嘟的手儿紧紧攥着那仅有的二角钞票,渴望的看着老板,望着那红彤彤的山楂雪球。这时,爸爸也来了:“老板,我要那盒蜡笔。”那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向爸爸投去,爸爸掏出几张簇新的毛票和捏出了汗的一分二分的硬币——毛票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一分二分的硬币是攒了好久的钱,他带着一丝犹豫,但又坚定地把钱给了老板,换了那一盒小小的蜡笔。

同小伙伴们一起拆开塑料外壳,打开蜡笔盒,一支支蜡笔静静地躺着。爸爸激动得手都在微微颤抖,一连半年,他睡觉都要枕着那盒蜡笔。我知道,爸爸的梦是彩色的。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9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头涌起一股温暖的感动,突然想起过年这个老话题,我的记忆里占据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原本只是家长们的一句调侃,却也是个大实话。不过,和现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从此有了打牙祭的盼头。

不必是名贵的吃食,那些家家户户必备的手工制作各色干粮足以担当。进入腊月,围绕过年的准备便开始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母亲学会了熬糖,不再需要请邻居帮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围着一口大锅乐呵呵地涎着脸,盼着锅里翻起的浪花快点凝结成糖饴,也好先入口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亲用大大的锅铲捞起浓厚的糖饴,看那流动的线条,确定灶膛里该留什么样的火候。差不多了,母亲退下锅台,由父亲顶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饴,直接往锅里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时进行。以前母亲不会熬糖时,有时是用买来的白糖块作为粘合剂。自己熬糖可能要费些柴禾和功夫,但这些乡下人眼里算不上成本,却能省下点钱。而对我这样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头至尾亲眼见证不起眼的麦芽和大米怎么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当然,最后会每个人轮流品尝一下锅里盛出的糖饴,那浓烈的甜味以从未有过的冲击力直达心底,感觉到全身都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准备其他的炒货吃食也是等同视之的隆重和热闹。炒泡米的时候,一定会一同炒些玉米、蚕豆、花生、山芋角等干粮。这些吃食,花生数量较少,算得上过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给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有客人来时才端出来,这时倒可以趁机吃到一些。

乡下人没什么营养保健方面的讲究,过年里对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从除夕之夜起,那些准备已久的零食正式对孩子们开放。有了这些精灵般的东西,孩子的小嘴总是没得闲着,早晨出去便不见了踪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来,反正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出去,定不会饿着。时常暮色里赶回家,才发觉中间少了一餐,却奇怪怎么不觉得饿呢?这是年饱。母亲笑着说道。本来是想趁过年多吃些鱼啊肉的,却不知不觉中被这些粗糙的零食占据了胃的大部分,总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一丝悔意。可出门前总还是不忘带上一些,那可是一年里只这个时候才有的。

白花花的米糖,干翘翘的玉米,黄澄澄的山芋角,放进嘴里得先用力嚼,过足了嚼头这股瘾,甘味才开始似泉水一样渗透开来。土得掉渣的山芋貌不惊人,却总是乡下人不忍舍弃的老朋友,不只是加工成山芋角吃得有味,听父辈们常说,当年就是因为它,才使无数的乡民得以度过食不果腹的年代。

这些硬邦邦的吃食,大人们似乎并不意。跟着他们到村里串门,常有主人端出一碗香甜的米酒让人品尝。这是父亲的最爱,手工制作这种米酒也是父亲的拿手活儿。虽然也很喜欢那股浓烈的酒香,可总是吃不到几口就觉得腻味。

年关临近,从家人的问候里渐渐察觉到淡淡的年味。对于已届中年的我来说,年味就似一支接力棒传给了孩子。现的孩子不再追求过年吃点什么,那些或许早已经麻木了舌尖上的味蕾,但我的心里,永远还流淌着以吃为代表的年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范文。

word该篇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范文,全文共有455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doc》
写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5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