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城市之中时间:2023-07-16 11:38:51)

[引言]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

“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篇一

吴锦泉清晰地记得,他是1958年8月8日入党的。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1990年,吴老退休。闲不住的他,拾起了19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龟”(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磨剪抢刀。“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20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吴锦泉的磨刀功夫那是没说的,出名后,他收费更低了。老人说,我现在有点名气了,不能靠这个多赚钱。

吴锦泉一直生活节俭,但有一颗热心助人的慈善之心,为帮助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在邻村的另一位慈善名人——修车老人胡汉生的引领下,吴锦泉决定将磨刀的所得捐给社会。

,吴锦泉夜里从广播里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开始将他修车的储钱罐倒在桌上,仔细数过,1元硬币902枚,5元纸币20张,共1002元。第二天一早,老人骑着自行车,几经周折,找到市红十字会募捐点。只听得“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从布包里倾泻出来。他对工作人员说着说着流下了泪:“四川受了难,我是一个党员,今年80岁,还能挣钱,就捐给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雅安,此后几年,千里之外发生重大灾难,吴锦泉都会将爱心送出。只靠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他,多次成为南通第一位通过红会向灾区捐款的市民。

“锦泉一元爱心社”、“磨刀老人”微基金,在吴锦泉的慈善精神感召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有人来到老人的磨刀摊前,磨一把刀给出100元,请老人代为捐款。老人总是记下姓名住址,让红会开出票据。作为南通市年龄最大的红十字志愿者,老人的“粉丝”遍布江海大地。

“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篇二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

晚8点,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开播,心怀大爱的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首先出场。

在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乡亲们早早簇拥着老人来到村部一起看电视。颁奖典礼是春节前在北京录制的,今晚,大伙儿相约,与老人家一起分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喜悦。

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热闹的社区,吴锦泉像往常那样挥汗磨刀。那辆破自行车、那张条凳,正是老人走街串巷的看家宝。有人估算过,磨好一把菜刀,赚1元钱要挥动手臂300下,那么,年迈的老人捐出1000元,就要挥臂30万下!看到这里,现场不少人泪花闪烁!

主持人白岩松问,“你累不累”,老人用浓浓的乡音给出了答案,“一点都不累。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

颁奖台上,87岁高龄的吴锦泉接过孩子们献上的鲜花,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22位“2015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好人吴锦泉的善举令无数国人唏嘘感慨。据中国文明网投票结果显示,吴锦泉获2989400票。南通的网友在朋友圈里接力,力挺这位可敬的老人。而更多的外地朋友,在听说磨刀老人的感人故事后,默默为之点赞。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要让老人走上央视的领奖台。

名人故事: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的吴锦泉 篇三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初见老人,一身简朴干净的衣着,正在张罗着拿板凳给青年民警们围坐在他身边,就像一位平常人家的老爷爷,给他的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不是响彻云霄的豪言壮语,而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倾心吐露,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在老人看来,就是省下一针一线,一饭一粥,积少成多,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老人质朴的话语给青年民警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让青年民警们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忠于事业服务人民应当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我做的这些事很小

一副窄条凳,一个竹箩筐,一辆自行车,这是老人全部的行当。当清脆的“吊金龟”声打破清晨的宁静,老人开始了他一天的辛勤劳作。他说“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很感动”,安静的院子里,温暖的阳光穿透微凉的空气照在青年民警朝气蓬勃的面庞上,低头看着臂肩上的“公安”二字,他们若有所悟:这是一项平凡的职业,要付出的是平淡日子里的坚守,危难时刻的担当。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教会青年民警认清自己的使命,懂得自己的担当。

我要捐款到90岁

老人带着青年民警走进他的三间平房,屋内的陈设简陋几近寒酸,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木箱,从里面拿出沉甸甸的奖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荣誉,那是温暖而充实的精神世界。老人回到南通后把奖杯悄悄收起,他说要坚持捐款到90岁,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行走几十公里,在大街小巷磨刀磨剪子,用感人的行动、温暖的内心储蓄他的梦想。他选择了平凡简朴的人生半径,在坚定执着着画着自己的人生之圆,作为不谙世事又缺乏阅历的青年民警而言,他们在老人身上看到一种人生的大气磅礴,那勤劳忙碌的背影教会他们坚毅执着,教会他们心存感恩,教会他们明白生命的价值,教会他们选择人生的信仰。

纯朴的老人一路把青年民警送上汽车,或许就是这点滴的平凡汇聚成荧幕上的崇高伟大,回程的路上,老人纯朴的话语犹在耳际,霍霍的刀剪越磨越亮,照见老人的梦,也照亮青年民警的人生之路:青年民警将继续弘扬雷锋精神,用青春悦动的正能量为长江航运公安局注入新鲜的血液,带着梦想和希望前行,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从警之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初见老人,一身简朴干净的衣着,正在张罗着拿板凳给青年民警们围坐在他身边,就像一位平常人家的老爷爷,给他的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不是响彻云霄的豪言壮语,而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倾心吐露,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在老人看来,就是省下一针一线,一饭一粥,积少成多,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老人质朴的话语给青年民警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让青年民警们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党员,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忠于事业服务人民应当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我做的这些事很小

一副窄条凳,一个竹箩筐,一辆自行车,这是老人全部的行当。当清脆的“吊金龟”声打破清晨的宁静,老人开始了他一天的辛勤劳作。他说“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很感动”,安静的院子里,温暖的阳光穿透微凉的空气照在青年民警朝气蓬勃的面庞上,低头看着臂肩上的“公安”二字,他们若有所悟:这是一项平凡的职业,要付出的是平淡日子里的坚守,危难时刻的担当。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教会青年民警认清自己的使命,懂得自己的担当。

我要捐款到90岁

老人带着青年民警走进他的三间平房,屋内的陈设简陋几近寒酸,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木箱,从里面拿出沉甸甸的奖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荣誉,那是温暖而充实的精神世界。老人回到南通后把奖杯悄悄收起,他说要坚持捐款到90岁,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行走几十公里,在大街小巷磨刀磨剪子,用感人的行动、温暖的内心储蓄他的梦想。他选择了平凡简朴的人生半径,在坚定执着着画着自己的人生之圆,作为不谙世事又缺乏阅历的青年民警而言,他们在老人身上看到一种人生的大气磅礴,那勤劳忙碌的背影教会他们坚毅执着,教会他们心存感恩,教会他们明白生命的价值,教会他们选择人生的信仰。

纯朴的老人一路把青年民警送上汽车,或许就是这点滴的平凡汇聚成荧幕上的崇高伟大,回程的路上,老人纯朴的话语犹在耳际,霍霍的刀剪越磨越亮,照见老人的梦,也照亮青年民警的人生之路:青年民警将继续弘扬雷锋精神,用青春悦动的正能量为长江航运公安局注入新鲜的血液,带着梦想和希望前行,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从警之路。

有关慈善爱心的作文素材:吴锦泉 篇四

吴锦泉:慈善老人

吴锦泉,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

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20xx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一元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素材解读

吴锦泉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获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他帮助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磨刀老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个个可参与、人人能作为的“微公益”行动。

适用话题

慈善、助人为乐、微公益

感动中国吴锦泉观后感 篇五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锦泉老人了,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社会需要这份“坚守”,需要这种正能量,这些中国好人来自生活,他们鲜活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品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看完这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好人的表彰和宣传,这也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善”的信念,用好人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指引大家跟随内心的善念,做一个存善念、有善心、做善事的好人。

范文二:

这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与身边好人”见面、采访活动。见面会上,有一位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他长着一张布满皱纹黝黑的脸、微微眯起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是一双长满老茧皱裂的大手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虽然吴爷爷已经年过八旬,是一名老党员,已有51年的党龄了。他每天走街串巷靠磨一把把刀挣来的钱过日子。当他在广播里听到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就毫不犹豫地将辛辛苦苦磨刀攒的1000多元硬币捐给了灾区。可是他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衣服鞋子也是别人穿旧了要扔掉的,捡回来,洗洗再穿!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吴爷爷为灾区同胞捐赠数千元磨刀所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当吴爷爷听到讲到这儿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在接受小记者们采访时说,“因为我是党员,我要对得起我的誓言。”“我很富裕,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没钱的痛苦,所以我要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吴爷爷真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3月,在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吴爷爷入选“助人为乐”模范典型。在得知入选的消息后,吴爷爷谦虚地说:“我做得太少,自已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只要还磨得动刀,挣得点钱,我就要坚持做点好事,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吴爷爷那倾其所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那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像吴爷爷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们现在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范文三:

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在南通早已家喻户晓。老人继去年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后,今年再度入围。上个月22号,中央电视台开放度《感动中国》候选人投票平台,老人得票数目前已经突破191万。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

吴锦泉,一位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了通城。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仅靠磨刀为生,生活非常清苦,他却乐善好施,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年复一年,老人共捐出了4万多元。老人说过,坚持公益是他的一份心意。人们竞相为他投票,正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感染,被他乐此不疲地投身公益慈善的热情所感动。

吴锦泉是一位老人,他自身属于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被关怀,而是努力地发散自己的光与热,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4万多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以磨刀为生的老人来说,他的这4万多元可能就是他收入的绝大部分。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持之以恒地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这份执着值得其他人学习。通城百姓竞相为他投票,从老人的得票数我们能够感知到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这说明,他的事迹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每天坚持为老人投票,这是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们被磨刀老人感动,更需要拿出向磨刀老人学习的实际行动。磨刀老人磨刀一次也就赚个一两元,4万多元是他磨刀上万次才能得到的收入。不少人干着的工作比老人光鲜,挣的也比老人多。我们要努力挣钱,做物质上的富翁,同时也应该努力做精神上的富翁。人皆有同情心、恻隐之心。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老弱病残孕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他们,我们不能一毛不拔,而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实,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我们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坚定生活的信念。磨刀老人能够积极为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社会道德文明之花将才会激情绽放。

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之间需要守望相助。年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号召人们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磨刀老人,树立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标杆。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让守望相助精神落地生根,每个人都要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道德文明的温度,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我心中的吴锦泉作文200字 篇六

随着“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落幕,观众们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截至目前,共有来自江苏各市的40余名候选人事迹被登上了报纸。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吴锦泉老人。

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4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昨天走进央视演播厅,当选为“感动中国度人物”。站在领奖台上,年过八旬的吴老言辞质朴,他笑着告诉所有人,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篇七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摘要:吴老以耄耋之年坚持公益,让许多人眼眶发热,心有所感。人们感慨评价,“慷慨不是看你付出多少,而是看你拥有多少。”

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4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今晚,中央电视台正式公布了CCTV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南通精神文明代表人物——“磨刀老人”吴锦泉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吴老以耄耋之年坚持公益,让许多人眼眶发热,心有所感。人们感慨评价,“慷慨不是看你付出多少,而是看你拥有多少。”而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今天也不负众望,走进央视演播厅,当选为“感动中国度人物”。

站在领奖台上,年过八旬的吴老言辞质朴,他笑着告诉所有人,自己身子骨很好,一点都不累,而且,他还要“活到老,磨刀到老”。

从月11日起,作为央视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在江苏的唯一合作媒体,现代快报延续感动,第4年与央视联合开启“感动中国”在江苏地区的人物推选,以及“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

人物甄选环节开始后,来自江苏各市的人物推荐不断涌来。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传递着震撼心灵的人格力量,一个个凡人善举,从记者笔尖流出,他们的故事不仅在江苏,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在刊登每一位候选人后,快报都会第一时间,将他们的事迹推选至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

“感动中国”栏目组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今年“推选委员会”秉持着一贯的严格标准,每一位候选人的产生,都要经过层层严格讨论评议。从人物推选开始以来,栏目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的大量推选人物。而现代快报推选的多位感动人物,都以其突出事迹,获得评委们的重点关注。

2015年12月,“感动中国20人物”全国候选人诞生。他们中的唯一一位江苏候选人,是快报自开始多次报道的87岁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吴老即去年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今年再度入围候选人名单。

吴锦泉是土生土长的南通市港闸区人,至今不会说普通话,却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如今虽然已经87岁高龄,老人却几乎还是一天不落地准时出门,在路口支起摊子,等待着生意上门。每次磨刀仅有几元收入,老人省着攒着,攒到一定数目,基本悉数又捐了出去。

老人家里,几乎没有任何家具摆设,最值钱的。就是一个可以听新闻广播的收音机,和他的一套磨刀工具。老人的收入随着天气冷暖涨跌,一个月维持在1400至元之间,但开销却几乎从没有超过400元。

“我真的没想到,会获得这份荣誉。”今天下午,吴锦泉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始终念叨着的就是意外。曾于2015年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因为这一评选,进入公众的视野。

如今,吴锦泉无疑已经成了一位名人。他住在南通市港闸区一间普通的平房民居里,门户狭窄,一路走过去毫不显眼。但当现代快报记者沿路打听他的住处时,几乎所有被询问的百姓都会立马反应过来,吴锦泉就是那个“做善事的磨刀老汉”,并发出由衷的赞叹声。

但对于他来说,自己过的日子并没有丝毫改变。他依旧按照往日的作息,每天早上迎着日光,踏上自行车去找一个不固定的摊位,在一次次接过顾客手中的零钱后,再推着车,披着霞光,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数着沉甸甸的硬币,成了每天让他感觉最踏实的事儿。

“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老人说。

我心中的吴锦泉作文800字 篇八

迎来新的一年,回望2015又有太多的感动。大到感天动地,小到不足挂齿。但是这些足以让我铭记于心,与以往一样我又观看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样带给了我一样的感触,让我记住了这些人、这些事,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己一个人看的,以往都是与老师同学一起看的,这次我又是泪流满面。

奉献,可能对好多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费解词语。有些人疑问到底付出多少才是奉献,太少不足挂齿,太多又不舍得拿出来,所以现在社会上几乎看不到太多的舍己为人。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我觉得这些言语绝不是溢美之词,作为一个高龄老人每月收入几百,按说他应该得到国家的补贴,可是他却将自己的微薄收入用来捐助灾区人民,这就是他的奉献,舍己为人。

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一个靠磨剪刀为生的老人,磨一次三块钱,一天也就能磨十来个吧,这些钱也许对我们来说不算多,但是这些钱他需要磨多少把剪刀,莫多少天多少月,你们可以算算。

我了解过他的生活状况,让我惊叹不已。他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已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充裕,老两口还住在破旧的瓦房里,但他们关心社会,曾经为村里修桥补路,去过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补助那些需要的人。奉献并不是做的多模惊天动地,而是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真心。

高节卓不群------这是对他的简短评价,太精确了,就适合这样的人。

慈善爱心的作文素材:吴锦泉 篇九

有关慈善爱心的作文素材:吴锦泉

吴锦泉:慈善老人

吴锦泉,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

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一元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素材解读

吴锦泉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获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他帮助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磨刀老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个个可参与、人人能作为的“微公益”行动。

适用话题

慈善、助人为乐、微公益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889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doc》
感动中国吴锦泉作文【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