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刷单”欺骗消费者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范文
“刷单”在淘宝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几乎每个有网购经验的人都对这一商家造假获得信用的手段有所了解,尽管这一手法原始而古老,阿里巴巴官方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刷单,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至今仍未达到有效根治。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有淘宝,就有刷单。”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两家网店有同样的商品,价格相差不大,其中一家销量上千、好评不断,另一家的销量仅有几十、评价寥寥,顾客会如何选择?相信大多数顾客会选择销量高、评价多的网店购买。然而在庞大销量和海量“好评”的背后,究竟含有多少水分?经调查发现,在阿里的生态产业链条上滋生着大量的“刷单蚂蚁”。他们组织严密,培训严格,了解阿里刷单体系的所有漏洞,这让他们刷出的销量和评价能够以假乱真。
一是刷单利润大。据淘宝店铺数量统计,2015年上半年淘宝网店数量已达147万家。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6.2万亿,仅“双十一”,淘宝就以912.17亿元交易额拉下帷幕。但是,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大电商平台刷单现象也逐渐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里,很多报道关于电商平台“刷单”的问题屡见不鲜,并且刷单现象已经衍生出了一条灰色的刷单产业链。接触刷单公司并不算困难,无论是通过百度搜索、分类信息平台甚至是阿里旺旺,要找到刷单公司的联系方式都非常简单。在提交了相关信息后有专人对新人进行接待和培训,每单的收入大概在4到5元左右,同时有详尽的流程介绍,每单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名北京第三方刷单公司的老板曾透漏,在他手里大概有近万名刷单者资源,每天流水超过百万,纯收入超过万元。而据其介绍,在这个行业里,他仅仅是一个“小玩家”。
二是商家刷单现象普遍。根据几个淘宝卖家数据显示,其每年在淘宝上花费超过2万元,这些项目除了淘宝直通车、钻石展位等为媒体常报道的模式以外,还包括满就送、量子恒道店铺统计、好店铺统计服务等很多其他服务。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在阿里旗下的《天下网商》、《淘宝天下》等杂志硬广投入。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内部的各类营销工具已经超过1000个。有淘宝卖家对腾讯科技表示,这些营销方式就是鼓励卖家与卖家之间相互哄抬价格,最后坐收渔利。根据该淘宝卖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曾经一次性投放直通车广告费超过千元,但直接带来的订单却仅有800多元。相比之下,他通过在刷单公司的朋友帮忙,每单的费用仅有8元左右。该淘宝卖家对腾讯科技坦承,目前他的销量至少超过六成来自刷单。一位化妆品小卖家表示:“刷单或许会死,但不刷只有等死。”有些小卖家也很想实实在在做生意,但是淘宝的营销工具收费太高却又没有实际效果,如果不通过刷单冲一些销量,就很快在淘宝的海量商品中消失殆尽。正是“人人都刷,不刷就吃亏”这样的逻辑驱使着大量卖家宁愿顶着被查处的风险,也要继续刷单。
三是危害消费者的利益。截止2009年上半年,淘宝网注册会员1.45亿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08年,淘宝网年交易额达到999.6亿元,与2007年的433亿元比较,增长了131%,约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网购与实体店不同,淘宝平台上的店铺资质以及提供商品的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鉴别,从而导致消费者只能通过卖家的介绍和买家的评论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商家的信誉。而淘宝刷单行为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判断,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着淘宝平台的长期发展。据支付宝公司发布的《互联网信任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5%的网民进行网上交易时最看重卖家的资质和诚信,16%的网民会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商品,73%的网民在网上交易前一定要考虑商家的信用度,在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网民更愿意与诚信度较高的商家做交易。2015年工商总局的一项监测报告指出,淘宝的正品率仅为37.25%,调查结果着实令人惊讶。所以,现在有些人提到淘宝就觉得这个平台上面的商品有假货,消费者对淘宝平台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提高商品甄别能力。中差评判断法:好评的内容可能有造假的成分,但是一般情况下中差评的内容都是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买家秀判断法:消费者可以通过看买家秀直观地判断实际商品与卖家宣传商品的符合程度,有些商品的买家秀和卖家秀相差巨大,那么消费者就可以判断这种商品可能与卖家的描述不符;
二是完善电商法律制度。电子商务交易处于法律灰色地带,所以才会让有些人钻了法律的空。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快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将已有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引入到电子商务领域,对电子商务的特有情况制定新的规范。建立电子商务领域销量税收制度,加大淘宝平台商家刷单的成本,对交易真实性的检查加大力度,抑制刷单行为的盛行。
三是强化淘宝平台自身刷单行为管理。淘宝平台本身就具有制止刷单行为存在的义务。随着刷单规模的扩大,假冒伪劣产品的增多,消费者将对淘宝平台失去信任,最终瓦解了自己的根本利益。不仅如此,如果发生重大违法事件,淘宝平台还有可能承担连带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