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总书记“两会”讲“金扁担”故事 折射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存在三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范文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经济界委员时讲起陕北黄土地上的贫苦日子和青葱岁月,说道“当时饿着肚子问老百姓,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百姓回答了吃饱饭、吃上纯高粱玉米面、吃上细粮吃上肉,再努力想想就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随后指出,“‘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现代农业”。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从“脸朝黄土背朝天”转向机械化作业,然而要实现“金扁担”还面临着农业发展中的三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一方面,农村农业人才匮乏,新型职业农民占比少。当前,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大多转移至城镇从事非农生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中老年劳动力,掌握和使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能力相对不足,缺乏现代农业种植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自然地理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土地经营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还未实现全面高端机械化。据罗庄区农业局反映,农户种植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普遍还是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一家一户三五亩小规模种植,即使青壮年外出打工,多数也由家中老人继续种植简单粮食作物,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由于大面积流转土地难,规模化种植少,高端无人机械等无用武之地。
二是农业结构性存在矛盾。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第五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提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产品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供求结构存在矛盾。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讲农产品结构供求矛盾时提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并存”。表现在:从总体上看,一般性的中低档农产品供过于求,而绿色、安全、优质的高档农产品生产不足;从具体品种看,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大豆、食糖、棉花、奶制品等农产品生产不足。另一方面,空间结构存在矛盾。以我国粮食种植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受资源环境制约和人口布局影响,广东、浙江等地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下降,由过去粮食主产区变为粮食主销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转移到了水资源短缺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粮食消费格局也由“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调”,而我国水资源主要集中南部地区,由于粮食生产属于高耗水产业,从资源配置上来讲,“北粮南运”就意味着北方短缺的水资源向南方运输,资源错配矛盾突出。
三是农业抗风险能力偏低。我国地域辽阔,水灾、旱灾、雪灾、冰雹、台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而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相对粗放落后,御灾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以09年特大旱灾为例,一次旱灾导致1.6亿亩小麦受旱,重旱6753万亩,全国小麦产量锐减。
建议:
一是促进技术转化,强化人才培育。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一主多元技术推广体系,探索“社会化服务+技术”等市场化农技推广服务供给模式。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三农”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政策举措,重点培养返乡下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是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涵盖加工制作、储存运输、品牌营销、组织运营、开拓市场等,促进传统农业升级。依托农村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服务业。
三是打通全产业链,增强防灾能力。促进农产品生产端与需求终端的有效对接,提高其“以需定供”的意识和能力,改变小生产与大市场不协调的生产现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险种,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