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双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相关建议范文
基层反映:“双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相关建议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学科类培训防反弹、防变异、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不到位。“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是减轻家长及学生负担,但是在落实过程中,部分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对校外补习还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只有通过聘请家教,才能补足补齐孩子的课业。有的变换时间、变换地点同培训机构继续往来,有的不惜重金聘请“一对一”家教,有的自己去购买教辅资料和习题试卷强加给孩子,这些新出现的现象表明了家庭教育旧有观念的顽固性,来自家庭的阻碍可以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双减”的落实,根在家庭,而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家外减负家内增负,对于孩子而言,其负担本质上没有改变,到最后“双减”政策很大程度上会落空。
2.培训机构依然变相存在。“双减”政策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校外培训机构,多数培训机构,正在作出积极的回应,或自我整改,或谋求转型。可是,一些培训机要么线下辅导改为线上学习;要么以“一对一”形式送教上门。
3.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完善课后服务课程,将学科课程与发展性课程有效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菜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减轻了家长及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学校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有限,在长期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课程设置单调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对此,基层建议:
1.“双减”政策落实方面。一是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大“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双减”政策的实施意义,学校层面也要强化宣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消除家长的疑虑,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二是进一步优化评价制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破除“五唯”顽疾(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进行管控和监督。一是要建立长效性的监管机制;二是要架构起全社会的监督网;三是要从严从重加大惩处力度;四是实行年审并纳入社会征信管理。
3.社会资源共享方面。一是学校根据课程需求,自主向政府申请社会资源项目,通过政府层面搭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沟通,进一步优化学习课程设置,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二是进一步盘活社会教育资源,政府层面针对学校需求给于相关政策支持,如对社会团体、部分企事业单位下达入校任务单,明确任务,精准对接,全面促进资源共享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