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范文

(作者:仙林青梅时间:2023-10-22 12:40:06)

[引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一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聘用制;思想工作

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及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聘用制既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解决好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的进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配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明确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属性,裁减、撤销功能弱化、或者市场已经培育成熟的事业单位及中介组织。在整合后的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所谓人员聘用制就是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对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体系,主要是要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是由长期固定用人转为合同用人。聘用制解决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基本问题。根据聘用合同制,单位和个人不再是行政依附关系,而是对等的实体。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上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合同规范和约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由于事业单位从某一方面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以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计划配置、行政手段,而市场化配置的手段比较少,往往不适应人才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这既不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导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受到影响。推行聘用制后,单位和个人相互选择,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优胜劣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一切由市场决定,提高人才及骨干的积极性,创造出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效率。相对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少,但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产生社会效益却只有美国等国家的20%,必须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打破“大锅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推进聘用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整体情绪不高。由于对聘用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工认为聘用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不愿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如分配制度中的大锅饭,职工用工中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而且由于财政保证,在原有体制下这些聘用人员如同被圈养“绵羊”,没有危机感,也没有紧迫感,不愿改变现有的组织模式。对聘用制改革的热情普遍不高。二是聘用制走形式这是聘用制在推行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签订了聘用合同,但是用人模式、管理机制并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在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基础再签订一个聘用合同,人员管理模式没有任何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于现有工作环境和模式,聘用制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三、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职工观念

在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改革者必须向被改革的人员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好处,并告知他们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有配合改革,早日适应形势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要联系体制改革的实际,抓住教育引导的重点,积极开展以“转制改制”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对职工群众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让职工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坚定支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通过教育,使群众其充分认识到单位生存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命运。这样职工就更贴近单位、更关心单位,与单位同心同德,为经济发展努力工作。要使广大职工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克服抵触情绪,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帮助职工适应变革,把职工的思想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工作矛盾化解在初期,最大限度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选择最优的组织文化适应模式

一般来说,为减少和避免领导与管理变革后的文化冲突,在变革过程中要对原来的组织文化进行整合,根据变革的特点,结合原来的组织文化实际,选择适合变革的组织文化。因此,适应变革的组织文化必然定位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组织文化强调竞争,充满竞争意识。不过竞争与公平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既对立又统一,因为竞争产生的效率为实现公平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文化理念是组织成员都能够接受的,最终对每个组织成员有利。因此,将竞争与公平两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能够重建最优的组织文化模式,以适应和促进领导与管理变革的需要。当然,与组织文化相适应,领导与管理风格也应做出调整。例如:将领导与管理的秘密性和幕后性转向公开性和透明性,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因此变革后的领导与管理风格也应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风格。

(三)加强事业单位工会的建设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协调劳资冲突和劳动关系调整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和救济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历史的积习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和行政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工作终身制、福利待遇的刚性化,事业单位发生的劳动关系矛盾较少,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基本上是一个缺乏竞争性的福利联合体,联合职工进行各种交流性活动的依附性部门。在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调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劳资纠纷,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工会在改革中,要指导职工签订聘任合同,要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充分发挥协调、理顺和稳定人事关系的作用。此外,工会应积极参与聘用制改革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岗位设置、收入分配、人员分流等,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做到程序合法、过程透明,使职工安心、放心、顺心。最后,工会要积极参加地方人事仲裁机制的建立,在仲裁中应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参加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会还应主动参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方案的调研,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引导和调控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又能增强获益员工的群体认同感,减少聘用制改革的阻力。只有主要领导和高层次人才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实施,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制度措施才有可能真正地实行。同时也要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严禁工资外收入的无序发放干扰了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引起分配不公乃至腐败产生。

参考文献

[1]顾平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不是为了盈利[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2]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二

关键词:人事单位;制度改革;岗位设置;思考

事业单位的人事任免工作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老办法,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变革环境下积极落实工作岗位设置工作,既要体现出工作的需求,同时也应该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制度的革新。目前,事业单位开展人事工作制度改革,使得人事工作岗位设置也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用人质量和用人效益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岗位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提升人事工作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

岗位设置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来进行设置,并且设置的岗位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与事业单位的工作紧密联系。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必须从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制度出发,通过提出通用的岗位等级,然后设定相应的构成比例和任职条件,对于岗位人数的总量进行控制。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工作需求。人事岗位设置对于构建和谐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生机等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人事岗位设置是不断推广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岗位设置也是事业单位用人新制度的基础,对于用人单位的聘任工作人员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另外,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对于落实事业单位的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很大作用。收入分配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绩效工作,也是确定员工工资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仅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构建起新型人事关系、收入分配机制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益,人事岗位设置时必须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二、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面临的问题

(一)机构编制落后导致结构不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的时候存在着机构编制度动态管理滞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原因导致工作用工量增加,需要设置专有工作岗位,使得岗位的设置总量大幅度超出了预期编制数目。另外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不完善,如有些单位中的副处级单位中没有设置科级或者副科级,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单位给予工作人员的待遇不高,工作人员对于岗位的设置管理会产生疑虑。

(二)主体岗位与主要职能不匹配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成熟,国家政策规定变得日益全面,使得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的时候应保障技术岗位占据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不应低于事业单位总岗位的70%。但是一些地方认为专业性技能主要用于社会公益服务,导致一些单位的内设置岗位较多,进而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占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降低,将会导致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与单位岗位设置机构产生极大矛盾。

(三)人与岗位的问题

岗位需要人担任,但实际上人与岗位之间往往又会出现人岗位不对应、人员梯次不合理以及岗位设置较少等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上存在着专业技术系列问题,如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跨专业技术问题,如教师调入非教学、科研事业单位之后,并未能及时转入相应技术性职务,这就造成了人与岗位之间不匹配,难以发挥出工作者的作用。

三、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策

(一)处理好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的关系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一定的岗位机构编制制度作为基础,实行按照岗位总量、最高等级以及结构比例控制。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岗位设置总量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的核心编制数目设定,而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不能够超出规格。

(二)处理好岗位设置机构与其他职务部门的关系

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按照其岗位设置原则进行工作,只有不断明确分工、职责、责任、权限等具体情况,才能够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人事行政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条例,制定出相应岗位设置制度和策略。岗位设置过程中不能够过分的强调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要普遍适应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格、不同性质以及不同规模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时候应从全局来看,落实相应岗位设置制度和政策,切实维护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制度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和基础性。

(三)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的时候很可能遇到一些部级的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出现了事业单位自行扩增岗位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岗位设置之后必须开展人员招聘,那么必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结构比例来核定岗位数量,然后每个岗位还应具有相应说明,只有当岗位出现空缺之后才能够招聘新人。否则新人招聘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工作成本提高。

四、结束语

工作岗位的设置工作不仅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部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将会影响事业单的发展,对于工作人员配置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岗位设置可能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措施以供相关研究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岗位设置工作的探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

[2]朱志敏。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J].中国人才,2006

[3]王云。浅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J].商业文化,2012

[4]白金玉,陈德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三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

近几年来,各部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实行多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深化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搞活工资分配等,虽然这么做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各项事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因此,推动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一个社会服务组织,它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它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这方面的活动。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实体,具有与企业组织、党政社团等不相同的特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政事不分。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在专属范围内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有需要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服务。事业单位之所以依附于政府组织是由于公共权力扩张至社会领域引起的。

(二)人事制度的含义

人事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人事制度是指对所有职工进行管理的制度,而狭义的人事管理制度则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制度。管理的内容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待遇、考核、退休等。事实上,现代意义的人事制度涵盖了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两部分,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不明确

目前,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单位与事业单位自身对于本身的产权关系都不是十分明确,上级领导单位于下级单位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明显不适应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产权不明确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包括决策领导机制、人事组织机制等)效率低下,具体到人事制度方面来看,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福利分配等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机构人员浮肿,办事效率低,单位效益差,导致事业单位缺乏活力。

(二)人员流动困难

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员流动困难。一方面,对于需要的人才,事业单位无法以最合适的方式引进,吸引不住人才,即便想法设法引进来了也难以长时间留住。另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的冗员,难以有效分流安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事业单位目前仍沿用传统的福利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明显优于一般单位人员,进来的人员不想再出去,造成改革的内部阻力大;第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使得事业单位人员更有保障,造成事业单位改革的外部阻力大。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外部大环境下进行配套的整改,而并非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小环境。

(三)缺少用人自主权

目前来看,政府部门把事业单位当做下属机构,对事业单位的的管理事无巨细,尤其是对于人事权,更是被政府部门当做是管理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事业单位用人权的缺失导致了两个问题的产生:第一,政府部门过度的人员安置,使得事业单位机构臃肿,有限的经费使用效率更低;第二,事业单位本身无法根据需要引进满意的人才,即便是看得上的人才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这样加大了事业单位人事流动的难度。人、财、物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三要素,其中人是处于第一位的。如果缺乏用人自主权,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缺乏最起码的事业发展自主权。计划经济体制下观念和产物依然还是事业单位视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和政策性工具,是事业单位改革最大的障碍。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是单一的,如果要使改革取得实际成效,必须从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产权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使事业单位成为具有完全独立法人资格的主体。事业单位要想恢复活力,就必须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事业单位的产权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完全自由自主的流转。这样,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够充分发挥。当然,事业单位改革要想取得实效,产权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就必须同步进行。二十年改革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事业单位改革中最敏感最核心的环节是产权改革。事实上,如果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不改革,那么无论什么形式的改革都改变不了事业单位浓厚的政府色彩。因此,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与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必须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从调整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入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为导向,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一直以来,户籍制度改革都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因中户籍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仍然沿用城乡二元制的传统户籍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员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依靠户籍制度,而户籍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使城市户籍与高福利脱钩,使城市户籍不再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障碍。其次,户籍制度改革要逐步消除城乡户籍之间的福利差异,尽量通过各种方式缓和城乡户籍差异引起的利益冲突,并逐渐是户籍制度过度到一元化的管理制度。

(三)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

从长远看,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要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和社会,然而这个过程必然是会涉及到人员流动的。而人员流动中的最关键问题仍然是分流人员的安置。要实现人员的安置就必须解决好这些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总的来说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改革事业管理体制,更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系统是社会保障,它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促进人才流动、减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走向市场的阻力,还会使需转岗、下岗的工作人员安心坦然地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工作岗位。社会保障水准高、作用大,就能成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难点,为国人所关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紧密联系,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初期,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从根本上没有动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基础。因此,针对我国现状,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表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为细致的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黎英。进一步促进政事分开。重庆学刊,2005;2

[2]刘江颖。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华东经济管理,2006;9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四

一、以抓好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我局是以供水发电为主的经营管理单位,汛期的防汛任务繁重,科级干部是完成和实现水库工作目标的中坚力量,在单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抓好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实行科级干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为打破科级干部终身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我局自1999年开始对科级干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劳动人事部门结合年终考核,对各单位、各科室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考核,聘期期满后,局党委对各处室(单位)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排在后位的科级干部,实行末位淘汰。

2.实行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制。为拓宽选人视野,引进竞争机制,为青年职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改革平台,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水管体制改革,2004年我局首次实行公开选拔中层干部,迈出了竞争上岗的第一步。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具体的竞聘办法,提出竞聘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要求符合条件的职工积极报名。经资格审查后,我局召开了由推荐委员会成员参加的竞聘大会,报名人员经过演讲、答辩,推荐委员会成员现场提问,现场测评,局党委根据现场测评情况以及竞聘人员平时的工作业绩、德才表现,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确定考察对象。为了体现干部培养、选拔、聘用与管理、考核、跟踪相结合的原则,局党委决定对竞聘人员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再进行正式聘任。

3.推行科级干部交流制。科级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比较长,其进取心和压力感会相对减弱,这既不利于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又不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近年来,局党委把科级干部交流列为人事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把培养锻炼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作为交流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制订了相应办法和措施,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的力度,这充分调动了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切入点,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激励了职工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又不增加单位的固定成本;严格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单位不断改进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高职工绩效;这样使绩效好的职工得到了奖励,同时也能获取、保留绩效好的职工。这充分体现了岗位、责任、贡献和效益,岗薪结合,岗变薪变,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实践证明,绩效工资的实行,理顺了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分配关系,建立起了一个体现按劳分配、与岗位劳动因素有机联系的工资动态管理模式。

三、主要效果

通过近几年人事、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明显增强,“三个文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

1.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科级干部的竞聘上岗,给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上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年轻职工踊跃报名参加竞聘,敢于在人事改革的大舞台上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

2.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工作主动性明显提高。通过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与贡献、效益挂钩,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自觉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在思想意识上把“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由过去的“被动干”转变为“主动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五

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要进一步深化对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改革对于解决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下出现的人员流动难、激励约束乏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打破机关、事业、企业之间人事壁垒,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困难,切实增强主动抓好改革工作的信心。因改革滞后,现在事业单位人员压力越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越早越主动。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充分认识改革的着力点不是削减人员,而是理顺人事管理关系,激发人事管理活力。改革使单位能够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使个人有更大的择业自主权,但改革的目是形成有效激励的机制,激发人事管理的活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在加强岗位管理上进一步深化。签订聘用合同和加强岗位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聘用合同为岗位管理提供依据,签订聘用合同是加强岗位管理的基础。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按岗定酬是科学人事管理的必然要求,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是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加强岗位管理,首先要规范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事业单位非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数和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要不断充实聘用合同的内容,使聘用合同成为各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的根本依据。要严格实行按岗定责、按岗考核、按岗定酬,岗变薪变,从而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三、要在抓好合同续签上进一步深化。及时抓好合同续签,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关键环节,也是事业单位规范人事管理,规避人事争议风险的基本要求。聘用合同期满前30日内,双方人事主体就应该协商办理合同续签手续。用人单位提出续签,而受聘方无正当理由拒签的,可以按规定予以解聘。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办理终止聘用合同手续而存在事实聘用工作关系的,将视为延续聘用合同,若出现人事争议,用人单位将处于被动位置。必须强调凡合同到期了的,都要按规定和程序及时续签。同时要把是否存在规范的人事聘用关系作为办理职称评聘、工资审核的依据。

四、要在推行公开招聘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扩大公开招聘的实施范围。按国家人事部第6号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规定》要求,对所有事业单位进人都要进行公开招聘。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聘的程序。对招聘条件、程序、招考计划、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用手续等要严格把关,对地市和县级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认真核准把关。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进人的纪律约束。认真落实各项纪律要求和责任追究条款,对违反规定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五、要在搞活内部分配上进一步深化。要在继续扩大分配制度改革面上下功夫。除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外,要力争全市所有事业单位都要启动分配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注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改革典型,指导和促进改革的深入开展。要在搞活分配的形式上下功夫。在坚持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同时,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实行生产要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素参与分配的方法,鼓励探索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在搞活分配的幅度上下功夫。在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对一些关键或特殊岗位、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工作人员,可在工资待遇上实行优惠。允许事业单位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对有重大科技发明、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六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探讨

我国事业单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从多年的实际中我们也看出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整体作风。还给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与困扰。要想尽快地,有效地把这些出现在事业单位人才选拔工作中的麻烦与困扰解决掉。那么,我们就要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存在着人事分配不太合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工作

要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那么首先就得有一个强大的领导班子。这个强大的领导班子就得在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中起到一个同样强大的作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班子不仅要具备创造性还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中要勇于探索新道路。对不同的员工下达不同的人事命令,旨在以契合事业单位发展为目标的人事变动为最佳。领导班子在事业单位人事变动中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能只是摆个样子却不做实事。坚决杜绝有领导人员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为了避免麻烦而偷懒的作法,由于人事制度的不够完善会导致选拔出来的领导班底的素质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我们就得注意这么一点。那就是在进行人事变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保持着人事变动工作的透明、公正、公开。选拔出来的领导班子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较高的办事能力。其实在事业单位中有很多工作不是普通员工能够完成地。相应地,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们来进行这项工作。所以,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应该有较高的办事能力。这种办事能力不仅可以帮助领导人员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它还可以让普通的工作人员对领导人员的工作效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我们明白,只有有较强工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才可以胜任领导的工作。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最好是参考其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方案。再结合自己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制度上的创新与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合理完善,各个部门不同的工作人员所对应的职责与义务也不相同。在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在结合各相关部门的情况之下来进行合理的人事变动。

2.搞好人事制度改革相关的宣传

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人员的分配一定要合理。而要求人员分配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人事制度方案。这一套完善的人事制度方案是一个才选拔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分配的标准。随着各大事业单位在政策上的不断改变我们明白到传统的人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事业单位对于人事调配的需求了。所以,我们要适时地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而在做好人事制度改革之前我们就得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首先在事业单位做一个人事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动员事业单位员工们参与到人事制度改革中来。从基层了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中的缺陷并结合多方意见进行制度改革。现在有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固化了。要想打破这种管理中的陈规,就得从多方面入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每一次人事制度的改革都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选拔人员的标准,一套完善的人事制度所选拔和分配的工作人员会比较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而制定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需要多方人的配合,在工作人员有效配合的前提之下能够更好更快地制定出完整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3.树立典型,找好试点

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树立好典型,找好试点。以试点为我们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改革的先例。在事业单位内部寻找试点的时候,可以找那种人员调动相对比较大的部门作为人事改革的试点。因为,一般来说人事调动比较大的部门更能够体现出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好坏。如果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之下,试点部门员工的素质和整体效益在一定层次上提高了。那么,这一套人事制度的改革方案一般一说都是比较受用的。同样地,也肯定是值得在事业单位在大力推广的。

在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当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可是,为了所在事业单位的发展,我们必须克服这些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人事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提拔人手的指标。因此,一定要将以往的人事制度中的缺陷给找出来并进行改革。这样,事业单位的发展才会有迹可循。无论在哪个单位都要以最好最快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并将方案中有效的条例尽快地放入到人事管理的工作中来。相信,我国的事业单位也会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而迈向更高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吕保平。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人本精神的几点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7,112(4):66-69.

[2]张灵,禹奇才。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高教探索[J],2006,(6):32-35.

[3]孔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J],2005,(2):73-76.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七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二、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4、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加强聘后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保证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重点是完善考核制度,研究修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等的依据。

5、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6、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

对专业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

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办法。

7、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制定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

8、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三、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9、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0、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11、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允许各地区、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允许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

12、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和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继续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倾斜。

四、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13、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减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的要求,就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注意采取先挖渠、后分流的办法,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行业内或行业间调剂安置,或通过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对未聘人员进行托管。

14、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专业技术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的优惠条件,引导他们把专业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五、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16、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17、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18、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19、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0、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能作用,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与编制、财政、劳动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新闻出版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搞好。要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1、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抓住重点,分类指导,逐步推进。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为重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行业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要求,重点搞好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分类改革的办法、途径和经验。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及改革概论

人事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组织建设的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人以治事的行动准则、办事规程和管理体制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的人事制度包括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工资、福利、监督、退休与抚恤等各项具体制度,而狭义的人事制度则是指国家公务人员的任用、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适合文化传播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和岗位规律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更为通畅的人才交流渠道,激活传统的用人机制,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计划指导统筹安排原则和任人唯贤、用其所长的原则。因此,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好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各项基本原则,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分类推进改革,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二、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经过积极的探索,新思路、新措施对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此项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任务艰巨。当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观念、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事业单位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处于自由管理状态。在人员录用方面存在单位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多余的人员出不去,工资调控作用难以发挥、人事监管缺乏监督管理手段等矛盾,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人事管理上,事业单位基本全部实行了人员聘用制。但是,聘用合同并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发挥的作用也不大,聘用双方权限不明、权利和义务不具体等问题依旧存在。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不够健全,人员聘用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人事监管上,缺乏监督手段和保障激励机制,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三)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工作发展不平衡。受计划体制的制约,各事业单位对人事制度改革了解的程度、重视的程度不够一致,从而导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不统一、分配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已经全面推开,有的还处在试点阶段,整体改革需要配套推进。

三、改革与创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主要做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因此,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保障措施,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意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于推动广播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加强对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力度,抓好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沟通,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强改革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不断增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适应改革的形势,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三是要以人为本,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二)完善改革政策,增强发展能力。要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就必须建立 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要求、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一是要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开展岗位竞聘,在选人用人上打破身份界限,由国家职工转变为单位员工,由身份管理转为合同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界限,让人才脱颖而出;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重能力、看成绩、比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要建立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

(三)加强宏观指导,建全监督机制。保证人事改革工作效果,重点是要强化监督,完善考核制度。因此,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把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考勤管理和职工的奖惩等内部管理制度作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付诸实施,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完善配套措施,自觉接受人事、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要建立定期上报制度,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公开、公正、平等。

参考文献

[1] 李红兵。浅谈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J].改革与开放, 2009(10).

[2] 刘翠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 2007(32).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范文。

word该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917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doc》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