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调查报告多篇范文
【编辑】外来务工调查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当前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更多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
2:城市外来务工的学习心理特点。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主要以电话方式和实际调查为主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外来务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四、现状的分析主要是心理现在状
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比较明确的教育价值观。有75%的人认为学习是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25%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其他没有考虑的有16%。调查好表面,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对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特征,他们都认为,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说。学历越高 收入就越高。
他们对学习态度也有明显的不同。有67%的人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对学习热情是中等。9%的青年害怕学习,他们也占了相对的比列。还有就是有90%的人都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上班没有时间学习。
在我的调查中有55%的青年认为学校老师能给自己传授知识和能让自己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有45%的人认为学校来时能力有限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能学到比较使用的知识,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被试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收入 ,其次为: 住房。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收入、住房、农村医疗保障 、子女升学问题 、农民权益保障, 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五、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 ,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农村青年中还存在和潜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第2篇】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
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
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记者所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他们一般不关心时事新闻。虽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学、技能介绍等方面的书,但苦于没钱或没时间,只得去买些地摊上的书,或者干脆趁休息时间跑到书店看免费的书。
在成贤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无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时间,这些年轻的外来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间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侠类的电视连续剧。一名去年高中毕业来自淮安的20岁打工者小黄说,自己其实挺想继续学习的,但家里没钱,考分相差又太多。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出来当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东大学生去教室和图书馆学习,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发的零用钱凑了200元,就跑到南图办了张图书证,在别人睡觉或打牌的时候去看看书,感觉自己还有点追求。
据小黄透露,周围的打工者闲着无事不乏光顾黄色录像厅的,有的甚至把挣的血汗钱花在街头洗头店等不正当场所。言谈间,小黄显得很担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挣点钱帮助家里弟妹上学,自己再学点技术到苏南找个好工作,比这样单纯卖力气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为务工青年服务的培训职介机构,他认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术比农村好多了。团省委的一项调查反映,67.1%的进城务工青年认为业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同时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感觉像四处漂泊的浮萍。
绝大多数没签用工合同
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希望团组织对您提供哪些帮助”时,有30.1%的务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据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外来务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稳定,56%的人未签劳动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没有劳动报酬。
然而,务工青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也很薄弱,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仅有3.6%的人了解《劳动法》,仅有不到9%的人知道应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合同。xx市玄武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务工青年通常与用工单位或老板口头协商工资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33.2%的人感到孤立无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
在xx安德门民工市场,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被私营业主看中,双方口头谈一下工资、食宿条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由于缺钱,务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过正规职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xx某纺织私营企业在37℃高温条件下依然没有基本的防暑设施,经常有职工中暑晕倒在车间,这些职工中大多数是外来人员和下岗女工。
在务工青年工作的单位中很少有提供条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对10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建了宿舍楼,对他们实行公寓式管理。但,像这样的公司目前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务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个甚至10多个租住在城市接近农郊的边远处。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由于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尽管务工青年总体法制意识不强,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训和学习一门技术的重要,他们反映,找工作时,没有技术只能出卖劳力。一般用工单位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有现成的技术才会录用他们。 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
务工青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他们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不够。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他们还是游离在城市角落的“边缘人”,但他们正代表了江苏和整个中国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务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样”活着,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有个志同道合的对象和温馨的家庭。这样的希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第3篇】外来务工者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首先,饮食的不合理与不均衡,常常省略掉早餐,午餐也仅仅是凑合而已,吃饭时,插队现象普遍;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再次,出行的不便也给外来务工者带来了烦恼,基本上出行坐公车要等长达三四个小时,而且公车拥挤不堪;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打工者们的心里问题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打工者们在灯红酒绿的深圳显得那么的弱小,弱小的如同一株小草,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理状态呢?那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使得那些打工者们在繁华的都市中感到自卑、无力、弱小,而那些富人们也常常因为那些打工者们破旧的衣服而轻视、鄙夷他们,这样的不平衡像一双无情的大手紧紧的拉着打工者们心中的那根弦,中年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显然要比那些刚刚踏足社会的年轻人要好些,富士康跳楼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承受不住压力而产生轻生想法的往往都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年轻气盛、想法过激,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辅导,从而使得他们走上了绝路,中年人在承受不住压力时,更多的不是想的自己,而是对家庭的责任,而且他们在社会上的时间相对较久,对于那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已经麻木和无奈。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
现如今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第4篇】1999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 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 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调查数据显示。列在前四位的侵权事件是: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22.1%);加班后很少或从来不给报酬(19.1%);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18.7%);用工单位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18.7%)。其余的依次为:用工单位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17.6%);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不发放工资(9.8%);业余时间不准外出(8.1%);因公受伤而用工单位不出钱医治(4.6%);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2%)。
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劳资纠纷案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6、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外来务工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发挥协调作用,联合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培训网点、维权监督岗、团书室、文化部及开辟外来务工青年的入出两地之间牵线搭桥,直接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定向服务。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外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外来务工青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第5篇】当前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更多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
2:城市外来务工的学习心理特点。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主要以电话方式和实际调查为主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外来务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四、现状的分析主要是心理现在状
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比较明确的教育价值观。有75%的人认为学习是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25%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其他没有考虑的有16%。调查好表面,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对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特征,他们都认为,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说。学历越高 收入就越高。
他们对学习态度也有明显的不同。有67%的人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对学习热情是中等。9%的青年害怕学习,他们也占了相对的比列。还有就是有90%的人都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上班没有时间学习。
在我的调查中有55%的青年认为学校老师能给自己传授知识和能让自己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有45%的人认为学校来时能力有限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能学到比较使用的知识,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被试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收入 ,其次为: 住房。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收入、住房、农村医疗保障 、子女升学问题 、农民权益保障, 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五、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 ,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农村青年中还存在和潜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第6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深圳市中裕电器厂
调查方式:口头调查
调查主题: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务工者艰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社会调研纪实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赴深圳调研实践于6月28日到达目的地,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当地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下,对深圳的外来务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大都是工业区。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许在大多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而对那些务工者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根据本小组调查,外来务工者们对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满意。首先,饮食的不合理与不均衡,常常省略掉早餐,午餐也仅仅是凑合而已,吃饭时,插队现象普遍;其次,住宿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中;再次,出行的不便也给外来务工者带来了烦恼,基本上出行坐公车要等长达三四个小时,而且公车拥挤不堪;最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们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龄在18-34岁之间,将自己如花的岁月全部献给了工厂,从他们的言辞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与对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在生计与责任间,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走与留是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无奈的选择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们,因为他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饱,而更多的对家庭的责任,面对一张张充满疲惫的脸,我们自然的想到他们对家里面的那份爱,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对于那些仍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说,缺乏父母对于他们的关怀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们所担心的,其实他们大多不愿抛家弃子的背井离乡,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奈,他们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给家里的一个电话,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连平时不苟言笑、严厉非凡的领班,提到她的孩子时,眼中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慈爱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那份自豪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打工者们的心里问题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打工者们在灯红酒绿的深圳显得那么的弱小,弱小的如同一株小草,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理状态呢?那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使得那些打工者们在繁华的都市中感到自卑、无力、弱小,而那些富人们也常常因为那些打工者们破旧的衣服而轻视、鄙夷他们,这样的不平衡像一双无情的大手紧紧的拉着打工者们心中的那根弦,中年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显然要比那些刚刚踏足社会的年轻人要好些,富士康跳楼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承受不住压力而产生轻生想法的往往都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年轻气盛、想法过激,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辅导,从而使得他们走上了绝路,中年人在承受不住压力时,更多的不是想的自己,而是对家庭的责任,而且他们在社会上的时间相对较久,对于那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已经麻木和无奈。劳工的待遇问题是现在的打工者最关心的事情之一,95.7%的工厂都会按照合同法来支付工人们的薪金,但仍不乏某些不法工厂恶意克扣、拖欠工人们的工资。工人与工厂从未商议过工作产量和工作时间的对比关系。
有技术的工人远比没技术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应该积极的对自己进行技能培训,工厂也应该多为工人制造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务工者长期奔波受累,却收获甚微。在中国常常从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而一些高端产品却往往被其他国家所垄断,中国确实是一个劳动力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不重视对工人技术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国生产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应当加强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的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能很好的保持一种较高的工作技能,从而使得他们的生产力和生产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我国现实行的对外来务工者(农民工)的经济政策便是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实行此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侧面来说也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来务工者在工厂内的经济利益、技能的提高与定期的心理辅导我想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
务工者改变自身现状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工作环境、自身条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如今的我国社会,已经不是绝对学历的时代,而更多的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已经将目光渐渐的转移到了能力上来,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现今社会,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收入。只有当下务工者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厂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促进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我们感慨颇多也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这些打工者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宽广美好的天空。
【第7篇】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是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工作。近年来,一大批外来务工青年参与了上海纺织的创业,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
在各级党政领导共同关心和重视的前提下,共青团组织作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研究好、策划好、部署好、落实好这项工作。本文立意于以先前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为基础,对华申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感性的或理性的剖析,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已付诸实施的工作措施及具体做法,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外来务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关注着这方面的问题,如团中央于1997年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了“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今年又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实施了“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将这件事作为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事情来对待,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我司外来务工青年的总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达1500人之多,其中团员数为65名。在许多企业的一线职工队伍中,外来务工青年占有较高的比例,甚至以这支队伍为主。
由此可见,当前抓好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思考,华申集团公司团委在前阶段以所属4家企业为施测对象,对35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青年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共回收277份调查问卷。
同时还辅以了大量的个别对象访谈及座谈等。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49题。
本文首先采用较为严格的以客观、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对企业内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作一剖析。
一、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1、性别和年龄构成:以25周岁以下的女青年为主。在此次参与调查的277名外来务工青年中,男青年占8.3%;女青年占91.7%。
其中20周岁以下27.07%;21至25周岁48.37%;26至28周岁18.41%。从以上数据得出25周岁以下占75.44%,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整体年龄偏低,绝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是适龄青年,属于团组织管理、教育和服务对象。
2、文化和收入构成: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相对而言的学历与收入双偏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12名青年只具备小学文化程度,占4.33%;初中文化程度87%;高中或同等学历7.94%。
在每月总收入一项中,500元以下10.1%;501至700元59.56%;701至800元28.8%。由此可见,这个群体的文化结构和工资收入相对于上海市的情况是偏低的。
但是根据我们和个别外来务工青年的访谈,得知他们在上海打工所获得的这份收入比家乡的月平均收入水平要高出许多。
3、来沪打工动机和人员流动:人员流动性很大,以利益驱动为主。以多赚一点钱为明确动机的占53.06%;无意识地跟随同乡来的15.88%;想到上海干一番事业的11.2%;想嫁给上海人的2.17%。
来上海打工已1至2年的53.43%;来沪3年或2年的分别为23.1%和23.47%。由此看来,外来务工青年来上海打工受利益驱动的倾向性比较明显,同时还伴有从众心理和无意识行为。
从人员流动情况看,大多数人来沪时间比较短。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在有关企业所进行的个别访谈与座谈会看,企业中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性非常大,在本行业打工的时间段只占他们在上海打工的整个时间段的一部分,甚至有周期性。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这些青年很容易流向收益好的行业或单位。有些企业称本行业的工厂是外来务工青年的“操作技能培训中心”、“再就业中转站”和“婚姻介绍所”。
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频繁流动对生产型企业而言的确是一桩伤脑筋的事情。同时,我们相信随着本行业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必定会使这支队伍日趋稳定。
【第8篇】外来务工人的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的特殊群体,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 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在务工青年工作的单位中很少有提供条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对1000多名外来务工青年建了宿舍楼,对他们实行公寓式管理。但,像这样的公司目前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务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个甚至10多个租住在城市接近农郊的边远处。外来务工青年的子女上学也成了大问题,由于工作不稳定,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很多务工青年子女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既无法跟城市学校相比,又无法跟他们家乡的学校相比。尽管务工青年总体法制意识不强,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训和学习一门技术的重要,他们反映,找工作时,没有技术只能出卖劳力。一般用工单位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有现成的技术才会录用他们。
令人欣慰的是,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团委正在着手实施千校百万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的就业、户口变迁、子女入学、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维护摇旗呐喊。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组织正逐步建立,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也逐步出台,各种各样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读书俱乐部、棋牌协会、青年文化广场等正一批批涌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务工青年将引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走向市民化道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达到全国人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9篇】2022年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
2:城市外来务工的学习心理特点。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主要以电话方式和实际调查为主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外来务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四、现状的分析主要是心理现在状
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比较明确的教育价值观。有75%的人认为学习是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25%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其他没有考虑的有16%。调查好表面,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对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特征,他们都认为,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说。学历越高 收入就越高。
他们对学习态度也有明显的不同。有67%的人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对学习热情是中等。9%的青年害怕学习,他们也占了相对的比列。还有就是有90%的人都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上班没有时间学习。
在我的调查中有55%的青年认为学校老师能给自己传授知识和能让自己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有45%的人认为学校来时能力有限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能学到比较使用的知识,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被试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收入 ,其次为: 住房。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收入、住房、农村医疗保障 、子女升学问题 、农民权益保障, 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五、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 ,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农村青年中还存在和潜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第10篇】2022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
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
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
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
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
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
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
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
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
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 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
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
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
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
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
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
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6、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外来务工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发挥协调作用,联合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培训网点、维权监督岗、团书室、文化部及开辟外来务工青年的入出两地之间牵线搭桥,直接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定向服务。
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外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外来务工青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第11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那年暑假每一天,当朝阳升起,当朝露干涸,我们背着笔记本电脑穿着粉色的队服集队在苏州大学本部北大门处,整装待发;每一天,当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滚烫的大地,当满头的汗水蜿蜒流下,我们疲累的拎着电脑离开社区,等待在公交车站;每一天,当孤月高悬,当夜露凝结,我们微笑着挥挥手离开会议室,结束一天的讨论,开始第二天的准备。
每一天,都是一个开始,都是一段忙碌的行程。
7月17日晚召开了一场所有实践队员参与的会议,会议确定了各小组人员安排,并明确了以下几天活动的日程安排,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中心带队的召唤野百合的春天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户外活动正式开始!
走访可谓本次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了,每个参与调查的队员都感慨颇多。最开始的调查走访主要是针对家长的,从消除家长们的戒备心到后面与家长们真心相对聊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当太阳缓缓炙烤大地的时候我们挨家挨户的走访,在质疑的眼神中解释我们活动的目的,用自己的汗水与耐心换回一份最真实的资料。几天活动下来,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不知觉中,即使最娇弱的女孩也被改变。也许是忽然间发现,相对于他们,我们已经幸福太多。
由于培训班的顺利进行,对小孩子的采访相对简单许多,除了问卷上面的已定问题我们又咨询了许多其他相关信息,在调查中,心一点一点被怜爱填满。他们都是很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过早的早熟,承担了一份本不应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童年与快乐。
培训班主要教程包括简单电脑操作、绘画练习以及英语趣味教学。
电脑操作包括word、excel、ppt的简单操作和打字练习。前几天孩子们一直是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打开word,打字,变换字体,变换颜色,居中,换行每个人都认真而严肃,电脑室里一片紧张而祥和的气氛。队员们也都十分认真,耐心的讲解着操作的简单要求,甚至手把手的教着他们,仿佛他们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般。
最后一天时电脑室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操作比赛,就这几天的教学进行了一个成果展示。比赛时,安静是电脑室里最大的特征了,每台电脑前都坐了一个或两个孩子,表情都很严肃。当队员们发下比赛的试卷时,几乎每个孩子都立刻打开word开始操作,有苦苦思索的,有胸有成竹的,有微微一笑的,也有愁眉苦脸的,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向往与认真。比赛愈烈,气氛愈紧张,当比赛结束后,大家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最终,13岁的匡勇获得第一名。
绘画处以女孩子为主,也比较安静祥和。女孩子们安静的坐在那,洁白的画纸的边角上都贴了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每个孩子都认真的埋头作画,力求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当白色的画纸上逐渐显露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当年幼的宝宝拿着画笔认真的涂抹涂色画本,当孩子们相视一笑心灵契合,他们作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体现了美术的真谛,获得了心的宁静。
成果展示时,她们也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相机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将她们永远的定格。
对于电脑室和绘画处的安静,英语培训处则是笑声阵阵,趣味盎然。英语培训处除了几个三四年级的稍微大一点外几乎都是六七岁的小孩。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所以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趣味教学。一些可爱的课件,一些经典的英文歌,一些常用的词汇都让这些孩子们听得认真而开心。几天的教学下来,一些旁听的家长们也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最后一天成果展示时,孩子们坐成一排,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当传来熟悉的《happy birthday》、《happy new year》、《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等的伴奏时,他们张大了嘴,童稚的歌声回荡在大大的会议室,飘荡的很远很远。
活动过程中,7月21日是在联青社区的安全主题日,我们举办了一场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安全知识讲座主要是由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韩林祥主持的,讲座以动画、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既能够充分调动小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真正教育他们的目的。讲座过程中,讲解者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几方面着手,通过ppt的展示体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当讲解者最后就几个简单的常识性安全问题提出问答时现场气氛更是浓烈,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张大嘴巴大声的一致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令人惊叹。讲座过后还进行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活动,每个小孩和家长都填写的十分认真,让我们获取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同时7月20日在长岛社区也举行了一场安全讲座和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长岛社区位于葑门街道,人员接触繁杂。活动中首先由两位人民警察做了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和暑期犯罪案例介绍,讲座从人们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分析入情入理,以各种角度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提出种种安全隐患,并反复强调小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讲座结束后是由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队员黄勇同学做的word不为人知的秘密讲座,主要内容为用word制作动画,内容新颖而生动,现场反响极其热烈。小孩子们纷纷托着腮眨着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流露出新奇、不解、渴盼、解惑、开心等等生动的表情,并在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围着讲解员再次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当最后一天7月23日的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的心里都紧紧地被这些孩子们占据着。经过讨论我们买了一些教辅书、励志书、童话书以及速描画本赠和一些文具送给这些让人爱怜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了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我们只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一些事。最后成果展示后几乎人手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获得名次的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了的彩色笔、我们队员画的画等等奖品。每个孩子都笑得好开心好开心,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颜。
哥哥姐姐再见!
哥哥姐姐还会来吗?
再来看看我们好不好?
很心酸却也很欣慰。
7月24日至25日,资料整合,结果分析。
又是两天的不眠不休,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一直聚在一起,整理问卷,深入挖掘,讨论结果。一张张白纸上画满了正字,各种图纸一一排开,横向纵向各个点都不放开,力求得出最真的资料。活动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实践,更是为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很少,但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全力!
即使是野百合,他们的春天也会到来!
【第12篇】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一、问题概述:
我校地处于江苏丹阳发达乡镇后巷镇,素有“中国工具之乡”的美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钢和工具麻花钻的生产基地,华东最大的接插件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特种板材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2000年起,后巷镇经济总量跃居镇江市第一位,20xx年经济综合指标位居镇江市第一。后巷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后巷建成镇江市首个千亿镇。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我镇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我校就读。现在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80%以上。(初中部)具体情况见下表:
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外来务工子女中独生子女相当少,一般家里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居住的房屋大都是条件简陋的廉租房。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的甚至还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因此他们的父母通常不能很好的辅助他们学习,而且这些家长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不能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2、生活习惯方面
外来务工子女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长时间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在农村自由成习,缺少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穿拖鞋、打赤膊,长时间不洗澡等,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习习惯方面
我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来自贫困落后的安徽农村,还有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农村地区,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而且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很不稳定,这就决定了这些学生必须随着父母“迁徙”,由于流动性强,外来务工子女缺乏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随父母远离家乡的孩子,在为新学校的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自卑。由于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有部分学生在家乡是学校的“高材生”,自我感觉较优越,但到了新的环境,学习成绩可能就不再名列前茅,甚至落后于其他同学,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落差”已经很难接受,如果此时不能被老师、同学平等的对待或遭歧视,他们的反应往往会更强烈、更偏激,甚至心灵扭曲。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民工子女或心情忧郁、自卑感强,或争抢好斗、鲁莽冲动。
三、应对措施和策略:
根据学生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以下措施:
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系统科学的训练。
纵向上,将训导模块分解为七、八、年段训导点,梯度分明,便于训导、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
横向上,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三个方面。
生活行为习惯。主要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交往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
(一)、调查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基本状况,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的现状,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二)、分层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则,做到“知有所依”。
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围绕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实际,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情况,重新编定一套《后巷实验学校中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们读记,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在心中,真正实现“知有所依”。
①编定《后巷实验学校中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熟记。
②收集整理一些礼仪常识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故事,促使学生正视自己的言行。
③开展有关主题班会、知识讲座及讨论会。
④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营造教育氛围。
⑤各学科渗透德育思想。
2、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各种评比,做到“行有所查”。
学校政教处、团委联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为规范”评比活动,使教育内容生动化、多样化,凸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目标转化为自觉行动。
①建立文明监督岗,评比文明小卫士。
②举行签名宣誓活动。
③建立多种评价制度。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⑤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征文、歌咏、演讲、书法等比赛。
⑥巧借体育特色建设,以体育德。
3、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学校是学生学习、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教育氛围的营造,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①校园环境布置:草坪标语、楼道标语、墙面礼仪宣传、班级特色宣传栏等等,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吸引学生。
②文化熏陶。学生设计手抄报、黑板报、校橱窗,创办《作文导报》,展示他们优秀作品,宣传先进榜样,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外来务工子女大都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为落后。随父母到异地就学,由于知识水平的差距、生活水平的差异,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态,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①每学期开展新生培训,使之尽快融入新环境。
②开展师生帮扶活动,转化暂差生。
③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④开展“心育式”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三)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1、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借助“校信通”平台,与家长沟通。
2、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
3、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教育。
4、联合“青少年社区辅导站”,做好综合整治工作。
5、组织学生到飞达、天工等企业参观,了解自己父母工作的环境。
(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良好的品行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为了挣钱而整天忙碌的外来务工群体,他们的子女更能充分理解“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而“品”就是基础,因此,在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上不能再延续父辈之路,而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新一代的社会公民。我校除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外,还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们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积极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研究,努力建立一套科学的、与养成教育相配套的、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成功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评价,引导和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行的中学生!
外来务工子女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寄托,是我们教师的希望,我校将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一条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之路,引导他们,让他们成长为城镇发展中最靓丽的风景。
【第13篇】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是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工作。近年来,一大批外来务工青年参与了上海纺织的创业,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在各级党政领导共同关心和重视的前提下,共青团组织作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研究好、策划好、部署好、落实好这项工作。本文立意于以先前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为基础,对华申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感性的或理性的剖析,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已付诸实施的工作措施及具体做法,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外来务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关注着这方面的问题,如团中央于1997年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了“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今年又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实施了“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将这件事作为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事情来对待,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我司外来务工青年的总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达1500人之多,其中团员数为65名。在许多企业的一线职工队伍中,外来务工青年占有较高的比例,甚至以这支队伍为主。由此可见,当前抓好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思考,华申集团公司团委在前阶段以所属4家企业为施测对象,对35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青年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共回收277份调查问卷。同时还辅以了大量的个别对象访谈及座谈等。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49题。本文首先采用较为严格的以客观、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对企业内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作一剖析。
一、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1、性别和年龄构成:以25周岁以下的女青年为主。在此次参与调查的277名外来务工青年中,男青年占8.3%;女青年占91.7%。其中20周岁以下27.07%;21至25周岁48.37%;26至28周岁18.41%。从以上数据得出25周岁以下占75.44%,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整体年龄偏低,绝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是适龄青年,属于团组织管理、教育和服务对象。 2、文化和收入构成: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相对而言的学历与收入双偏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12名青年只具备小学文化程度,占4.33%;初中文化程度87%;高中或同等学历7.94%。在每月总收入一项中,500元以下10.1%;501至700元59.56%;701至800元28.8%。由此可见,这个群体的文化结构和工资收入相对于上海市的情况是偏低的。但是根据我们和个别外来务工青年的访谈,得知他们在上海打工所获得的这份收入比家乡的月平均收入水平要高出许多。 3、来沪打工动机和人员流动:人员流动性很大,以利益驱动为主。以多赚一点钱为明确动机的占53.06%;无意识地跟随同乡来的15.88%;想到上海干一番事业的11.2%;想嫁给上海人的2.17%。来上海打工已1至2年的53.43%;来沪3年或2年的分别为23.1%和23.47%。由此看来,外来务工青年来上海打工受利益驱动的倾向性比较明显,同时还伴有从众心理和无意识行为。从人员流动情况看,大多数人来沪时间比较短。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在有关企业所进行的个别访谈与座谈会看,企业中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性非常大,在本行业打工的时间段只占他们在上海打工的整个时间段的一部分,甚至有周期性。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这些青年很容易流向收益好的行业或单位。有些企业称本行业的工厂是外来务工青年的“操作技能培训中心”、“再就业中转站”和“婚姻介绍所”。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频繁流动对生产型企业而言的确是一桩伤脑筋的事情。同时,我们相信随着本行业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必定会使这支队伍日趋稳定。
(二)工作状况
1、对企业政治经济状况的认知:感觉一般,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企业一、二年以后的情形难以预料。据调查,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对企业政治状况很满意或较满意的占19.86%;选择一般的64.62%;搞不懂的15.16%。对企业经济状况很满意或较满意的19.49%;选择一般的76.53%;搞不懂的3.97%。在“您认为企业一、二年以后的状况会有何变化”的一项调查中,认为企业会发展壮大和维持原样的都占到了20.22%;有42.6%的人选择了难以预料;搞不懂的14.44%。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外来务工青年对企业的政治经济状况感觉平平,企业、特别是团组织有必要加大对他们的大势教育、厂情教育,消除他们对企业政治经济状况的茫然感。 2、对工作和收入的认知:心态趋于平和,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薄弱,形成对现有工作、收入状况的默认。首先,从外来务工青年对自身受教育程度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回答比较客观和理性,对自身受教育程度感觉一般和不满意的占71.48%;很满意和较满意的仅占18.77%。在对自己工作满意程度所作的调查中,选择一般的61.37%。对收入状况选择一般的48.74%。这组数据反映了这支队伍的主流思想状况。 3、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因为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感觉一般和感到较大或很大压力的人的比例较为接近。对工作环境而言,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分。在“硬环境”方面,46.57%的外来务工青年认为工作负荷与劳动强度一般;36.82%的人感到这方面的压力较大或很大。在“由于工作设施和条件差对你造成的压力”一项调查中,48.38%认为压力一般;32.49%认为这方面的压力较大或很大。从“软环境”方面看,工作和学习中的激烈竞争对44.77%的外来务工青年造成较大压力。
(三)生活状况
适应性较好,生活状况比较平稳。从我们所得出的一系列调查数据中可分析出,外来务工青年能较好的适应来沪后的生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没有反映出多大的波动。如在“生活中的压力”一项中,43.32%的
人压力一般;13.72%的人有很大的压力。在“与领导、同事相处的关系”一项中,31.41%的人压力一般。在“工作太单调、没劲”一项中,37.18%的人感到压力一般。在诸如此类的关于生活状况的调查中,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反映出来的压力都是一般。
(四)心理健康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的外来务工青年乐于与他人交流,碰到问题不会过多压抑自己,会主动寻找对象倾诉,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象人们想象当中的胆怯或害羞。整体队伍的心理、心态比较健康。例如,44.04%的人遇到困难时会向别人倾诉,以获得理解和帮助;64.62%的人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性问题和关系上,仅有2.13%的人感到压力一般;17.69%压力较小;31.05%没有压力;有4.7%的人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压力。
(五)对团组织的认知状况
1、对团的认识:较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对团组织是一种模模糊糊的认识。有36.1%的外来务工青年对团组织的概念比较清楚,略知一二的占46.2%。39.17%的人认为团组织是比较先进的组织;不清楚的占28.52%;仅有19.86%的人赞同团组织是一个具有先进性的组织。 2、政治态度:朦胧意识和从众心理多一点,没有强烈的政治愿望。在“你对入团的态度”中,28.16%是组织要求我照办;11.55%是看好朋友在这方面如何选择;28.89%表示无所谓;22.02%强烈要求入团,这个比例虽然不算高,但是团组织应该在这些青年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渗透团的文化和思想。可见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没有将入团作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来对待,政治态度不够理智和成熟。 二、业已推进的工作措施和实践 共青团组织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是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一个新载体。目的在于凸现共青团的维权职能,进一步系统地做好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学习成才,鼓励他们岗位建功,支持他们合理要求,激励他们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热情、自信心和创造力,并形成一种具有本行业特色外来务工青年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打工文化。
上海华申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团中央“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和团市委将今年作为“服务年”的有关精神,更好地服务外来务工青年,从而传递党团组织的温暖,引导这批青年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付诸了有益的实质性工作推进。
(一)深入调研,提高认识,明确共青团组织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职能定位。自团中央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以来,华申集团公司团委一方面根据团市委的有关精神,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司所属各企业中外来务工青年的实际,组织力量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了当前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新的时代特点和各种需求。专门成立了由集团公司团委委员和相关单位团书记组成的“外来务工青年课题工作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认识,不定期的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所涉及的队伍状况、青年需求、工作难点和具体操作进行专题研讨。集团公司团委经常带领“外来务工青年课题工作小组”的成员多次深入外来务工青年中,到他们工作的车间去,到他们生活的宿舍去,与这一群体“零距离”接触,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们交知心朋友,直接倾听外来务工青年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调查和研讨,指导了今后的工作。华申集团公司团委确定了为外来务工青年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学习成才,鼓励他们岗位建功,支持他们合理要求的工作职能定位。
(二)领导重视,横向协作,促使全公司各个方面共同关心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服务好外来务工青年,光靠共青团一方之力是不够的。集团公司团委积极争取和依靠党政的领导,动员各方力量,注重横向协作,定期向党委汇报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进展情况,集团公司党委高度关注。今年1月,由党委所召开的华申集团公司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到了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同时把这一方面的工作放在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高度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集团公司团委还带动基层团组织主动会同相关企业的党政领导进行积极的建设性的沟通与协商,形成共识,取得了企业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企业的有关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如上海新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多次到外来务工青年的宿舍中了解情况,党委书记亲自要求有关部门为外来务工青年的宿舍配全生活设施,工会主动提供生活用品给团委作为奖品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团委连续十年请留沪过春节的外来务工青年吃年夜饭,行政针对外来务工青年宿舍楼比较旧的情况,专门拨出很大的一块资金用于外来务工青年宿舍楼的整修。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团委联合工会在职工俱乐部为外来务工青年播放故事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上海大安纱厂的党政工团在企业用房原本就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硬是开设了外来务工青年活动室,并将厂里一个属于工会的29寸彩色电视机放置在外来务工青年活动室里。以上事例无不体现出党政领导对外来务工青年所倾注的关爱,无不体现出各级团组织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采用动员各方力量,注重横向协作所取得的成果。
(三)形式多样,立意务实,带动各级团组织共同做好办实事、办好事的文章。做好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要从具体的事情入手,从一桩桩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实事,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华申集团公司团委把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实事,作为打造全新工作品牌的机会,提出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工作口号,于今年4月向各相关单位团组织印发了《关于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十件实事的通知》。并于今年五四期间,分别举行了“为外来务工青年办十件实事正式启动仪式”和“为外来务工青年献爱心拍卖会”。自集团公司团委印发《通知》以来短短的一段时间,各级团组织全力谋划,迅速实施。为全面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十九棉、十七棉、新一棉、大安、华钟纺织、大野时装、都城服饰等团组织先后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建立了团组织。集团公司团委采取动用义款出一点、企业行政资助一点的方式,为所有企业的外来务工青年宿舍赠送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和vcd影碟机。各相关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向外来务工青年发放了“共青团与你心连心”联系卡。建立了“共青团流动图书角”等等。以上工作和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的拍手叫好。
(四)树立典型,~支持,注重在学识和技能上帮助外来务工青年提升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服务外来务工青年要着眼于成才创业。今年,集团公司团委和企业团组织都召开了外来务工青年座谈会,鼓励青年学知识、学技能、学礼仪,为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技能水平牵线搭桥。如十九棉团委请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好的师傅与外来务工青年在思想上、操作技能上结对子。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练兵,从外来务工青年中带出了一批操作能手和教练员,还先后发展了3名中~员和40多名共青团员。就像所有有为青年一样,在外来务工青年中同样涌动着澎湃的、阵阵激动人心的创业激情。近年来,从这一群体中涌现出了一批善于自学成才的张素红式的青年;善于技能帮教的管玉琴式的青年;善于钻研技术的黄海港式的青年;小病不下火线、自觉坚持工作的王宏伟式的青年等。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外来务工青年同是令人尊敬的上海纺织创业者。在今年纪念建团80周年之际,集团公司团委评选树立了十名xx年度上海华申“十佳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的事迹在全公司范围内广为传诵,使他们的人格和劳动得到全行业的尊重。
三、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方向
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业已推进的工作措施和实践来看,各级团组织有必要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这一课题加以重视,至少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一是要联合企业有关部门,制定与外来务工青年密切相关的劳动、教育和福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寻求多方重视、组织保障的途径。二是要经常深入外来务工青年中,多作换位思考,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氛围。三是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起来。四是各级团干部要乐于同外来务工青年交朋友,掌握这一群体新的思想、心理动态,主动关心他们的疾苦,及时传递党团组织的温暖,使他们对集体抱有一种归属感。做好以上工作势必有利于促进行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同时,这也是共青团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
【第14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关系到未来民工子女的前途,关系到本地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规定民工子女也应和本地孩子一样享有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全日制公办学校的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教育。为此,我们对本校初中部外地生进行了教育现状随机抽样调查。
二、问卷情况
学校对初中部245名外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别就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学习情况等四个方面设置了55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背景
从调查来看,48.37%的孩子生活在四口之家,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一般都不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有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家长的精力较分散,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往往承担了较重的家务,或担负着照顾弟妹的责任,他们的生活能力较强,但学习方面因为时间、精力的原因成为他们的弱项,学习成绩的提高存在一定困难。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中另有23.17%的孩子生活在三口之家,这些孩子自出生起就受着全家人的呵护,处处都被庇护着,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很少关心,只是在物质环境中一味溺爱,盲目宠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做事能力相对较弱,内心脆弱,一旦面临挫折,表现得茫然而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该提醒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爱,千万不能把对孩子的那种关爱变成一种溺爱,是他们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另外还有28.46%的孩子生活在多子女型家庭或几代同堂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构成复杂。对于多子女型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是家里的老大,其父母把他当大人看待,不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样样都做,而且还要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的学习和生活,父母不在家时一切家务都由他料理。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什么学习环境了。父母也不会有太多时间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他们的教育自然就被忽视了。对于这样的家庭,家长就要改变思想和教育方式,抽时间去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孩子完成该属于他的权力和义务。
(二)家庭教育
调查中发现,对于孩子的犯错,69.39%的家长会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找到错误根源,并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在他们考试成绩下降时,他们会帮助孩子分析反思考试情况,找到下降的原因,督促并协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并取得较好成绩。但还有30.61%的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家长们只是以粗暴的打、骂来惩罚孩子,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心和肯定,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或疾病。在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时,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家长们对他们的成绩要么无所谓,从来都不管不问;要么就打骂。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匮乏,这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作为我们学校,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或家长学校等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改变“孩子上学后的教育是学校的事”等错误想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教方向,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调查发现,能经常看书并注意学习方法的只占百分之30%左右,偶尔看书和稍有学习习惯的占50-60%,还有余下的学生根本没有看书的习惯,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改变现状,促使他们从不爱看书变成爱看书,并乐于看书,把看书变成一种爱好和乐趣,这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在这样一个不爱看书的群体里,学生课堂发言的比率跟看书习惯成正比,能经常发言和不发言的都是只有17%,偶尔发言的是百分之66%。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是我们课题工作研究的重点,其关键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其他方面
还对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学业达到的程度进行了调查,有47.93%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完成大学学业,27.69%的家长希望子女完成高中学业,22.31%的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初中学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子女初中毕业后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这就说明,现在的为了民工对子女的教育要求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得多,他们不局限于满足对子女完成初级教育,毕业后去找份工作帮着养家糊口;而是把自己从小没有受高等教育的遗憾转化为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希望能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前途。然而,这种高要求的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就像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中所显现的那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有效手段缩短这个差距,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四、思考与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了解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并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并推进课题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在近阶段的课题研讨中,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家校联系及家长学校
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家长要在关心孩子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行习惯的养成,要知道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恰当,要让孩子可以“触摸”到,千万不要提出高不可攀的目标,使孩子纠结于挫折和失败的困惑中,把自己健康的心理彻底摧毁。要知道理性的期望值是成功的基石。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在家和在学校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其次,要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外,还要做好口头作业,把口头作业像笔头作业一样对待并完成好,因为,这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
另外,写字、整理学习用品、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整洁等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对此要足够重视。孩子的习惯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要坚持从小事抓起。
【第15篇】2022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将关系到未来民工子女的前途,关系到本地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规定民工子女也应和本地孩子一样享有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全日制公办学校的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教育。为此,我们对本校初中部外地生进行了一次教育现状随机抽样调查。
二、问卷情况
学校对初中部245名外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别就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学习情况等四个方面设置了55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家庭背景
从调查来看,48.37%的孩子生活在四口之家,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一般都不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都有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家长的精力较分散,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往往承担了较重的家务,或担负着照顾弟妹的责任,他们的生活能力较强,但学习方面因为时间、精力的原因成为他们的弱项,学习成绩的提高存在一定困难。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中另有23.17%的孩子生活在三口之家,这些孩子自出生起就受着全家人的呵护,处处都被庇护着,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很少关心,只是在物质环境中一味溺爱,盲目宠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做事能力相对较弱,内心脆弱,一旦面临挫折,表现得茫然而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该提醒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爱,千万不能把对孩子的那种关爱变成一种溺爱,是他们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另外还有28.46%的孩子生活在多子女型家庭或几代同堂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构成复杂。对于多子女型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是家里的老大,其父母把他当大人看待,不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样样都做,而且还要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的学习和生活,父母不在家时一切家务都由他料理。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什么学习环境了。父母也不会有太多时间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他们的教育自然就被忽视了。对于这样的家庭,家长就要改变思想和教育方式,抽时间去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孩子完成该属于他的权力和义务。
(二)家庭教育
调查中发现,对于孩子的犯错,69.39%的家长会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找到错误根源,并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在他们考试成绩下降时,他们会帮助孩子分析反思考试情况,找到下降的原因,督促并协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并取得较好成绩。但还有30.61%的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家长们只是以粗暴的打、骂来惩罚孩子,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心和肯定,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或疾病。在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时,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家长们对他们的成绩要么无所谓,从来都不管不问;要么就打骂。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匮乏,这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作为我们学校,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或家长学校等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改变“孩子上学后的教育是学校的事”等错误想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教方向,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调查发现,能经常看书并注意学习方法的只占百分之30%左右,偶尔看书和稍有学习习惯的占50-60%,还有余下的学生根本没有看书的习惯,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改变现状,促使他们从不爱看书变成爱看书,并乐于看书,把看书变成一种爱好和乐趣,这是我们每个做教师的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在这样一个不爱看书的群体里,学生课堂发言的比率跟看书习惯成正比,能经常发言和不发言的都是只有17%,偶尔发言的是百分之66%。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是我们课题工作研究的重点,其关键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其他方面
还对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学业达到的程度进行了调查,有47.93%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完成大学学业,27.69%的家长希望子女完成高中学业,22.31%的家长希望子女完成初中学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子女初中毕业后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这就说明,现在的为了民工对子女的教育要求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得多,他们不局限于满足对子女完成初级教育,毕业后去找份工作帮着养家糊口;而是把自己从小没有受高等教育的遗憾转化为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希望能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前途。然而,这种高要求的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就像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中所显现的那样,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有效手段缩短这个差距,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四、思考与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了解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并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并推进课题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在近阶段的课题研讨中,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家校联系及家长学校
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家长要在关心孩子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行习惯的养成,要知道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恰当,要让孩子可以“触摸”到,千万不要提出高不可攀的目标,使孩子纠结于挫折和失败的困惑中,把自己健康的心理彻底摧毁。要知道理性的期望值是成功的基石。
(二)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在家和在学校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其次,要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外,还要做好口头作业,把口头作业像笔头作业一样对待并完成好,因为,这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
另外,写字、整理学习用品、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整洁等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对此要足够重视。孩子的习惯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要坚持从小事抓起。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外来务工调查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