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状况调研
根据学校课程的需要本人于年11月27日前往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半天的专项调研,为本次课程题目提供一份答案。
在这半天的时(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间我参观了主营工频轴流风机、工频离心风机、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及齿轮减速电机的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亲身感受了现代企业清洁环保生产的实际现状与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机电发展的规模、速度、现状以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调研的同时我询问了相关企业的主管行政人员,就就机械企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量、各岗位需求情况和材料工程技术机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群的组成结构,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及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归纳如下:
1、通过本次调研
在当今的形式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2通过本次调研
中国机电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原来的普通的单作标机床发展到现在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 的复合机床。同时生产机械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并且有了很大突破,使设备工作过程真正能符合和满足工艺发展需要。
3通过本次调研,知道了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4。通过本次调研,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掌握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差距。
5。通过本次调研和交流, 苏州银通机电人的那种在危机面前敢于自信、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的机电类产品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调研
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电子等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职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广告数见不鲜,社会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职业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课程改革,重新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4年 月 日—— 月 日,我们来到接受调研单位:**、**,参加调研人员:**、**、**。
三、调研情况汇总:
本次调研按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建设要求,我们走访了多家企业和市劳动力市场,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就业岗位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好安排,因此有较好的需求。但企业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不同,对毕业生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才密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单机、单工种操作;而在小企业,由于设备、加工手段相对落后,大学生少,技术力量缺乏,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他们既懂机、又懂电、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锻炼,就能胜任技术员的工作。
据调查发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中的男生较易被企业接受,企业一般不招收女生,在一线操作工中男工占80%以上。占据调查的企业介绍,今后几年内,我市企业将进行较大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要求: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学好问,善于钻研,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机械类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相比电子类企业要高些,特别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十分希望学生进企业后能迅速上岗操作。
2、企业的专家在调研过程中谈到:我国尤其是新疆范围内机电一体化企业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工作难找。你们的专业教育思路清晰和企业合作密切,建立严谨的机电
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一方面注意训练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给予大量的实践项目,不愁工作难找。同时表示对我们的毕业生优先考虑。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生产技术骨干认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把企业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请进校门,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调研的尾声,我们在**公司与企业专家进行了教学计划的论证。首先我们向专家汇报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技术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基本情况”。与会专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了论证,并就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四、调研的总结:
1、以市场发展变化为依据,以企业为导向,在执行学校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应考虑到专业的特征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使人才培养更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调研的信息反馈积极组织教研室重新讨论,征求专家对计划的论证,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2、虽然机电技术应用的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了“宽口径”的专业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机电行业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保养、维护所需人才的要求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转岗适应性。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行课程
设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课程按学科系统设置,缺乏融合性。机电技术应用是综合技术,其精髓是机电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机、电相加。简单相加的结果,导致教材重复交叉,内容过多、过杂、过深。没有根据机、电结合点进行课程的综合,不利于培养机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单一技能型的拼凑,不具备复合性。许多课程未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机电设备条件。
(3)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弹性。选修课比例少,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
(4)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合于专业教学的完整课程体系,以专题、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改革教学模式,推进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也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就业情况,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 发展现状 对策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就业情况、发展方向,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水平提出对策,解决部分人对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模糊的问题。 正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出路很宽,正是因为太多的选择在我们面前,导致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迷茫,甚至工作后发展仍然迷茫。学机械的饿不死,也吃不饱!这个社会上很多有着相当机械天赋的人整天做着低层次没有创造力的工作,也有很多资质一般,但因为把握住某些机会生活的很滋润的人。因此,正确把握机电专业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让我们少走弯路,直奔光明前途。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又名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日后多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随着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床电气制造业等重点发展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已显示机电行业,特别是电气行业处于平稳和较快的发展态势之中,机电行业的经济运行持续高速增长,并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机电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从大体上来看,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十分抢手。信息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个领域的渗透,电子技术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渗透,以及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成为急需。大量的更为先进的机电设备投入生产,对操作和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量将更大。随着我国和各地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与电子技术已变得密不可分。总体上,从业人员数量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是越来越高,对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技术的革新,带来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使机电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而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 总体来说, 目前机电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
低端。
就业情况:
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应用面非常广泛,就业也相对容易。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到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具体一点来说,出路一:机械设计工程师;出路二:设备工程师;出路三:机械工艺工程师;出路四:机械加工等等。 研究方向:
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现代传感器与测控技术、机电产品设计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食品、钢铁、航天、航空、海洋勘探及煤炭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使得这些行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航天、航空领域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航天、航空机械从有人化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从而能够进行许多由于人体本身局限而不能进行的科学探索。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是一个必然结果。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独特性和综合性,使其发展更加具有自身特点。同时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技术,也使得它能够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如果它向着智能化、模块化、微型化3个方向发展,就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了更高的集成性,从而实现了产品的模块化,这样就可以实现在一个平台可以集成多个功能。而不用制造单一的专用工具,只要更换不同的工作模块就可以完成各项工作,这样就可以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除了以上的 3 个发展方向之外,也可以向着数字化、网络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使机电产品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而且也可随着人的想法进行控制,使得工作更加人性化,网络化则实现了多个机电产品的联合工作,从而能够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也使得人的劳动强度与风险有了很大的降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得产品具有了更广的应用和使用空间,也使得机电产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机电产品一机多用的能力,减少了重复制造、重复研发,使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减少了消耗,实现了机电产品的绿色发展。
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研究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学科领域广,要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水平,就必须加强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利用新原理、新理论带动机电一体化的突破。 2:注重人才培养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向发达国家流动是当今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涉及的技术很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应按照“机为主,电为次,控制、计算机和信息为辅”的原则。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理论、方法,掌握电子、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管理,会选用电器元件和传感器,并具有初步的软件编写和开发能力。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技师、操作维修人员等各神不同层次人才从事和适应不同工作。 3: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机电一体化要注重产品的创新,当今的市场是用户的市场,用户至上是企业的宗旨。只有不断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要求,开发出新产品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产品的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传感检测、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集中体现在其产品上,换句话说,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先进性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特别是一个国家的加工制造、材料、传感检测、控制等方面的水平。企业的生存基础是产品,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因此,一个国家和企业要抓住现在、着眼未来,用一只眼看着目前的市场,一只手握住现有的产品;用另一只眼盯着未来,用心去钻研未来的市场,去想将来的需求,同时用另一只手去组织研究开发满足未来需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结束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各种科学技术之间相互交叉、整合的结果也是科技研究人员辛苦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对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相信,随着科技人员研究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技术相互交叉、整合,进而出现更为先进、便利、有效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它们将带动社会生产力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而我们人民生活水平也将提高得更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成文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 王宣银。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2014,6(6) 戴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1月第七卷第四期。 孟庆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年第 22卷第1期。 袁帆。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苏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黄宋义.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18):33. 刘庆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 胡家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 仝永康.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4,(10). 刘占朝.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章,2014,(20). 孙虹丹。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发展及应用[j].2014,(24). 陈鹰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范畴与内涵 1998(z3) 朱志成 试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1997(02) 张永红 任重而道远--自动化仪表行业机电一体化的回顾与展望1997(02) 张建民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1996(05) 李天庆 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和homenet[期刊论文]-机械与电1999(03) 荣烈润 面向21世纪的高科技--纳米技术[期刊论文]-机电一体化 2014(2) 姚小群.陈统坚 展望新世纪的制造技术[期刊论文]-东莞理工学院2014(2)
20、
21、
22、 邱士安,胥宏.机电一体化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张杨林.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2014,6(43):22-24. 田永利 机电产品中广义执行机构方案自动生成原理及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14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使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今天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微电子器件的发展
集成电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单片集成已达1.4亿个元器件以上, dram。近年来,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目前能够用0.1~0.25nm工艺制成1000mb的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大量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特别是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用广泛。pld是包含了’与门阵列、或门阵列、输入、输出电路的组合电路,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在各基本单元之间进行布线,以实现具有逻辑处理功能的集成电路。
1995年据国外报道,美国lsi逻辑公司采用0.5gm工艺已完成1150万门阵列的设计。vi.s1技术公司声称可以用单元设计制成200万门阵列。日本东芝公司提出用0.35gm工艺可以制成500万门阵列,vlsi公司和日立公司则宣布已能设计出500万门阵列的实用芯片,引出脚可达1280个。
2.微控制器
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是微控制器的设计。近年来,以单片机应用系统为代表的微控制器发展特别迅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自从1974年12月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第一个推出单片机f8以后,单片机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4位机、8位机发展到16位机、32位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世界上单片机的年销售量已达数亿片以上。近年来,为了不断提高单片机的技术性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各公司竞相推出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
(1)采用双cpu结构以提高处理能力。如rockwell公司的单片机:r6500/’2l和r6565c59采用了双cpu结构,其中每一个(;ptj都是增强型的6502。
(2)增加数据总线的宽度。例如,nec公司的∥协7800系列单片机将做成一个16位运算部件,内部采用16位数据总线,使其处理能力明显优于一般的8位机。
(3)采用串行总线结构。如飞利浦公司开发的iz(:(intel—icb[js)总线和i)db(digital # bus)总线。它们都采用三条数据线代替现行的8位数据总线,从而大大减少了单片机引线,降低了成本。
(4)采用流水线结构。指令以队列形式出现在cp[j中,从而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如shar。p公司的单片机sm一812。有的单片机甚至采用了多流水线结构,因而具有极高的运算速度。这类单片机的运算速度要比标准的单片机高出10倍以上,特别适合作数字信号处理用。
(5)双单片机结构。如intel公司的rlipi一44系列单片机8044/8744/8344。它是一个双单片机结构。其中一个为805l/8751,另一个用以构成sdi。c/hdlc串行接口部件(siu)。片内程序存储器中装有加电诊断、任务管理、数据传送和对用户透明的并行、串行通信服务程序。
3.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是当代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高技术群。
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前沿是制造系统集成技术,制造系统集成技术正在由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逐步走向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并行工程,ce)和企业间的集成(敏捷制造,am)。
4.并行工程
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均属串行方式,即根据用户的要求,依次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制造、装配、检验直至销售。由于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工艺等方面的需求,往往在加工和装配时出现问题,不得不修改设计,既浪费资金,又延长了开发周期。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即并行设计,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并行地、集成地进行产品设计,使产品设计一次成功。这种设计除产品本身的设计外,还应包括工艺设计、工装设计、装配设计,并强调各项设计是集成设计,一体化设计。
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j就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将制造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完成从采购原材料到售出产品的一系列生产过程的高效益、高柔性的制造系统。在功能上,cims包含了一个工厂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即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活动。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集成化cad/cam的基础上,lath有关专家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在7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cims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逐步建成了一批采用cims技术的自动化工厂。近年来我国的有关专家也对cims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沈阳鼓风机厂等一批cims工程的示范企业,为我国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贡献。
6.微机械加工与微机械
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微机械加工与微机械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通过容积硅微加工、金属电镀、立体电沉积、电火花线切割、激光加工等微机械加工技术,已经能够加工包括微型机器人在内的各种微型机械。如美国加州大学研制成功j2『60mm的静电马达,日本精工epson公司研制出光诱导自行走机器人,有97个零件,外形尺寸小于lcm,移动速度1.4~11.3mm/s,爬坡能力30。,质量1.8g。东芝公司的tosumo-kun2机器人外形尺寸10mm,质量2g,变频控制速度可达300mm/s,爬坡能力15。。我国长春光机所也已研制出黟3mm的微电机,上海交通大学曾研制出jz『2mm的微电机。微机械在微细外科手术以及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高级的人机交互系统,它采用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先进的电子技术产生逼真的视、听、触、力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图形仿真技术或立体摄像技术产生虚拟景物,用三维位置传感器跟踪人体的运动,用数据手套感知虚拟物体的几何、物理性质,并对它们进行操作,用立体声发声器产生虚拟的声音,用立体显示形成一种真三维的景象。
以数据手套为例,最初的数据手套只是一种手运动跟踪器。它们把手指的运动变化和手在3d中的位置传给计算机。为了提高手套的性能,实现触觉和力反馈,美国advanced robotics research i.td和airnuacle i。td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气动触觉反馈装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安装有可以充放气的气囊,小气囊用于产生触觉,大气囊用于产生力觉。它将光纤、发光二极管、光传感器组合起来,光纤的光强就随手指弯曲程度而变化,由此即可测出手的姿态。为了提供力位反馈,burdea开发了一个可移动的‘‘主手”,如图卜3所示,它由4个直接驱动的微型汽缸组成,安装在位于手套掌心上的i。形小平面上。每个汽缸有一锥形工作区间,总质量为40~60g。数据手套可用于控制远处机器人进行灵巧操作或在虚拟人体匕进行手术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是机械电子技术中的又一新技术,在医学、科研、军事、航空航天和机器人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被看作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向系别: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4年6月2日
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气。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向
1.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3.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4.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
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5.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6.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7.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8.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9.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10.光机电一体化
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向.
11.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征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12.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13.“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靠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摘要: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探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
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探究。这一探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征是硬 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14.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控制中,该执行机构集微机技术和执行器技术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终端控制单元,其电机是通过内部集成的一体化变频器来控制,因此,同一台智能执行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运行速度和关断力矩。该智能执行机构采用了液晶显示技术,它利用内置的液晶显示板,不仅可以显示阀门的开、关状态和正常运行时阀门的开度,还可以通过菜单选择运行参数设定,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显示出故障信息。总之,该执行机构集测量、决断、执行3种功能于一体,顺应了电动执行机构的发展趋势,它的研制成功给电动执行机构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