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先进地区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范文

(作者:陈旭6066时间:2019-08-27 15:45:41)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有效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按照县委、政府领导安排,6月5日,由县农业农村局、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及相关农民代表组成考察组,在副县长000带领下赴朝阳凌源就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进行考察学习。

考察组一行受到了凌源市政府的热情接待,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实地考察了刘杖子镇合旭葡萄生态园、三十家子镇戴河汇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加工项目、宋杖子镇温室黄瓜种植项目等内容。参观考察过程中,随行同志们积极向当地接待人员和群众询访请教,听取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经验,并与凌源市政府有关领导和部分负责人在考察结束后进行了交流和座谈,现就本次考察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凌源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下辖22个乡镇、8个街道,人口65万,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克服人多地少、十年九旱的农业自然恶劣条件,摆脱“雨养农业”的被动局面,凌源市坚持劈山建棚、撤坡建棚、河滩客土建棚、偏僻村庄搬迁建棚,沿路沿河进沟进坡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凌源市设施农业规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截止2018年底,设施农业面积24.7万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冷棚10万栋,设施蔬菜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以反季节为主导的周年生产、四季供应的格局,年产反季节黄瓜、青椒、尖椒、茄子、番茄、西葫芦、菜豆等各类优质蔬菜110余万吨,产值34亿元,年产百合、郁金香、玫瑰等各类鲜切花2.1亿枝,总产值突破40亿元。先后取得了“中国百合第一县”“中国果菜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全国第一县”“全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等诸多殊荣。

二、经验与做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切身体验,结合凌源设施农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对凌源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总结。

(一)规划定位准确政策扶持力度大。开发设施农业是凌源市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状况,在二十年前确立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二十年来,凌源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级领导干部上下同欲、一致同功,形成了强大合力。即使在可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年至少拿出1000万元作为政策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并积极整合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农业建设倾斜,多角度、全方位保障设施农业资金投入。

(二)市场体系完善,销售渠道有保障。凌源市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配套建设了9大专业批发市场,有效带动了蔬菜花卉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在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部分商超设立了“凌源蔬菜”专柜展台,签订了蔬菜供应协议,进入北京高端市场,并与大商集团、地利生鲜采购中心签订了配送协议,成为唯一供应商。此外,积极开展线上业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电商运营体系,大力推进电商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鼓励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直接采购和农产品电商销售,目前凌源已经实现了鲜花电商销售常态化。

(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步伐快。凌源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度。本次参观考察对象之一的戴河汇公司就是凌源市新引进的一家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企业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了“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直接与4000户农户签订农产品种植回收合同,通过肥料、土壤方面的技术支持,实现农产品稳产增收;通过自建检测中心,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通过企业的客户资源,实现不同品质产品的销售保障,形成了农产品从生产、检测、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依托龙头带动,凌源市蔬菜、花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迅速兴起。各类经营主体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越来越紧密,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实现了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四)服务体系健全,科学技术含量高。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培养农村产业实用人才,切实提升农民生产作业水平;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农资溯源管理,确保农资质量,保障农民生产。同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积板引进先进技术成果,每年都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先后建成了省内县区规模最大的设施蔬菜种苗中心、花卉种球种苗研繁中心。多年来,凌源市共引进推广了农业物联网、工厂化育苗、秸秆反应堆、智能型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等新技术、新设备20余项,引进推广蔬菜花卉新品种每年都在50个以上,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普及推广率达到60%,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科技推广与服务和生产效益始终走在全省乃至东北的前列

三、推进我县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目标导向,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我县地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各类农业产业的先天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因乡制宜、因村施策,抓好全县农业发展的谋篇布局。规划定位要科学合理,要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保既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既符合自身特点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一乡一特色,全方位发展多项产业,做到“百花齐放”,也可以全县一盘棋,集中发展一项产业,做到“一枝独秀”。无论怎样定位,关键是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信心和恒心,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学习凌源二十年如一日的发展韧劲,盯住目标,持续用力。同时要积极转变观念。作为农业县,近两年,城镇化、工业化发势头迅猛,但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却始终是弱势产业、发展滞后,因此,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指导农业,用工业化的投入扶持现代农业,用工业化招商的理念开展农业招商,引进大型现代农业企业或现代农业管理人才与经验,以此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坚持规模发展,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是促进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体系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目前尚没有建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流通大市场,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建设市场的前提是产品产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要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大连的樱桃、鞍山的南果梨、凌源的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之所以发展的好,就是满足了建设市场体系的基本条件。反观我们铁岭县,还是缺乏叫得响、过得硬的支柱产业。以榛子产业为例,前些年,榛子发展的很好,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规模不够大、影响力不够高。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研发新品种上下功夫,在探索绿色科学的种植新方法上下功夫,在挖掘榛子深加工潜力上下功夫,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效应,围绕榛子产业加速形成全产业链条,从而建立一个辐射全国的榛子专业交易市场,把铁岭打造成全国的榛子交易中心。榛子如此,其他亦然,无论什么产业,当务之急就是要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从形成规模做起,从形成影响力做起,从提升品质做起,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为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三)坚持与时俱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凌源相比,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低,致使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我们必须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应用推进农业生产,不能深陷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停滞不前。此次调研,所有随行人员无不被凌源市蔬菜大棚中的辣椒所震撼,四米的棚高,辣椒可以一路长到棚顶,甚至连大棚边墙都长满了辣椒,仅这一面墙的辣椒每年就能卖出1万元,全棚年销售收入达8-9万元。高产的背后是科学技术在产品种苗培育、大棚硬件配置、生产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有效应用,对于我们而言,应该进一步加强与高科技企业、大中专院校等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进大型农事企业,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全方位提升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水平,真正让科学技术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四)坚持头雁引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龙头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须把产业龙头作为实现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挥好引领作用作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在“产业兴旺”上做好做足文章,依托产业基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管理、技术、市场、人才、成本及规模上的优势,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合模式,不断完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农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辐射农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争取在用地、资金、人才引进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进一步优化农业龙头企业的用地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税费政策。经常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word该篇关于赴先进地区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范文,全文共有383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关于赴先进地区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doc》
关于赴先进地区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