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高技区目前共拥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6家,占全市的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的52%。伴随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全区高科技人才数量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作用充分彰显,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高技区招才引智工作名符其实的主力军。抓住了高新技术企业,就抓住了高技区人才工作的“牛鼻子”、“生命线”。鉴于此,我们对高技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做了认真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基本情况
1.科技人才占比大、层次高。全区各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30%以上,尤其是一些电子信息技术类企业,如农友软件、渔翁科技等,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在这些科技人才中,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3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名,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名。部分科技人才属于国家急需的蓝色产业高端领军人才。
2.引进人才方式多。各企业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引才育才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权益引才。通过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成立新公司、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高端人才加盟。wg集团为了引进掌握心脏支架核心技术的留美博士wjc,采取股权合作方式(wjc技术占股50%),成立了山东jw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并由wjc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研制出国内首个可降解药物涂层心脏支架,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累计为国内患者节省开支147亿元。yh科技通过“高薪聘请+量身打造糖化事业部”的形式,成功引进yb集团亚太区技术总监,为远航进军糖化领域开辟了道路。二是平台聚才。对于设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的,给予相应资金补助。先后建成3个国家级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博士后工作站、55个省级创新平台,聚集了泰山学者yj、xj等一大批知名高层次人才。三是柔性用才。积极倡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以聘用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不断从海内外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目前,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70%以上新产品由产学研合作产生。四是政策惠才。相继制定实施了《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安家、家属安置、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建设了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前来创业的海归人员,前三年免收房屋租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孵化器已吸引26个国家的300多名博士前来洽谈项目,达成合作协议200余项,近3000名各类人才在其中创新创业,创办企业230家,66家成功孵化,成为高新技术领域后起之秀。
3.人才作用发挥好。秉承“以用为本”的理念,一方面积极为人才引进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完善创新平台、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教育培训、推行奖补制度等举措,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激情和活力。xby研发团队依托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成为我国专用打印领域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yh风电创业及研发团队仅用不到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大功率直驱永磁海陆风力发电机组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开发的GX93型风电机组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机型成功应用于贵州四格一期风电场建设,标志着国内风电发展跨入了2.0兆瓦新时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招才引智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建设蓝色产业科技示范区、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才吸附能力不强。受地理位置、创新创业环境以及企业规模效益、薪酬待遇、知名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普遍不够高。部分高层次人才与企业维持着一种松散的技术或项目合作关系,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形成牢靠紧密的劳动关系。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高端人才队伍,没有形成激发整体创新合力的人才团队。
2.人才培养管理亟待加强。部分企业在内部挖潜、促进“本土”人才成长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没有依据人才的不同类型,合理确定职业规划和成长路径,缺乏系统性、常态化、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开发,从而抑制了人才的能力储备、进步动力和发展潜力。
3.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从政府层面讲,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待提升。从企业自身来讲,有的研发平台层次不够高,创新氛围不够浓,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薪酬待遇标准相对较低。
三、对进一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奖补先行,增强人才吸引功能。顺应人才流动和成长规律,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努力在合理运用奖补杠杆方面做好文章。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奖励补助政策,围绕新医药、新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确定人才引进培养的种类、规模、层次,明确引进培养方式、奖励补助金额及服务保障措施,形成与周边市区的比较优势,引导人才流入本区,助力人才创新创业。其次,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深入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才奖励补助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应大胆引入股权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智力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健全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制度,使股权变为人才引进培养、企业创新发展、人才利益满足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设置技术创新奖、智力贡献奖等奖项,对入选各级重点人才计划、取得各类重大科技成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配套奖励,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动力。
2.合作共赢,借脑提升创新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引聘结合”、“借脑兴企”,走产学研合作的路子,依旧是各企业招才引智的重要途径。应广泛开展课题招标、项目对接、成果转移、技术指导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合力研发前沿高科技成果。继续加强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构筑更加完善的高科技产品研发链条,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合作创新行列。引导鼓励高层次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或投资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经济实体,或利用先进技术、设备等条件,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或建立研发基地,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尝试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岗位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以及股权分配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更好满足外聘高层次人才利益需求,巩固合作基础。
3.拓展平台,畅通引进培养渠道。一是研发平台。各企业应充分整合创新要素资源,通过单独建立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建等形式,新建一批层次更高、功能更强的研发平台,加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等申报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大力加强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吸引、带动、培养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二是项目平台。围绕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成立项目运行团队、事业部,或直接建立分(子)公司,以“高薪聘请、技术入股、事业满足”相结合的形式,吸引高端人才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盟。三是服务平台。探索设立人才关爱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人才购房、买车、看病等提供帮助,并定期组织体检及休假考察。探索建设专家公寓,配备完善的生活、学习、娱乐设施,为人才生产生活提供更贴心服务。
4.帮扶带动,形成人才工作推进合力。一是加速产业园区发展。以打造产业集群为总抓手,大力推进以威高工业园为代表的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为大规模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创造广阔空间,加快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加强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建好用好现有孵化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企业孵化器。强化政策咨询、项目论证、研发实验、产品检测、手续办理等功能配置,使孵化器在汇聚高端人才、先进高新技术、前沿新兴产业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更加完善的融资渠道,通过引进金融机构,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以及鼓励民间投资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资金及信贷支持。进一步发挥区内市技术交易中心的作用,为企业及人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科技查新、专利申请等公共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海外人才高区行”、高端人才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大型人才招聘会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牵线搭桥;构建人才项目信息服务系统,分类建立专利库、项目库、企业库、人才库,为人才创业、项目推介和企业投资提供信息服务,打造企业、项目、高端人才之间的链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