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建议范文
2022年,我市受到有气象记录60年以来罕见高温天气影响,柑橘、茶叶、玉米、蔬菜等作物受灾严重,受灾面积达170.7万亩、成灾面积55.4万亩、绝收面积12.7万亩,农业经济损失超12亿元。相关保险公司及时理赔,避免了因灾返贫。
农业保险是农业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稳定器”“保护伞”,为“三农”高质量发展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年来,生猪病害、鱼池翻塘、种植病虫、大风冰雹让农民损失惨重。据了解,2021年我市农业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9677.39万元,同比增长13.03%,22.65万户次农户参与农业保险,赔付受益农户达5.63万户次。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从7.17亿元到突破40亿元,较前期增长4.6倍。虽然如此,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农业保险覆盖率仍然不高。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不高,保险意识缺乏。一方面,受文化水平限制,许多农户对保险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辨别能力有限,甚至存在误解偏见。镇村干部忙于日常琐事,或羞于捞外快误会,缺乏有效宣传推广,导致农业保险政策在农户中知晓率不高。另一方面,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且不稳定,整体消费意愿较低,存在未出险就等于浪费钱的想法,影响投保积极性。
二是涉农险种少,保障范围较窄。农业保险门类分散,规模小,缺乏创新产品,无法满足农民多样性需求。较发达地区而言,当前缺乏龙头企业订单农业保险、特色养殖保险、农产品加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特色险种,不能满足“三农”高质量发展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是保险金额低,赔付比例不高。据农户普遍反映,粮食作物基本上是成本保险,并且许多农作物品类并不在保险范围。随着生产成本上涨,农险赔付额比例不高,有的还低于财政补贴额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户参保积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对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频发、市场贸易摩擦等叠加风险,我们必须转移风险、分摊损失、守住底线。为进一步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根据《农业法》《保险法》和《农业保险条例》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规范性文件,建立包括农业、气象、应急、金融、银保监、防疫等部门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分析农业保险形势,协调险种、保费、理赔与责任分工,构建决策科学、运转高效的协作机制。二是建立保费补贴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农畜产业、气象灾害实际,商议增减涉农险种,合理确定补贴方式、分级补贴额度。三是健全保险监管机制。一方面明确具体承保范围、理赔方式和监管责任等事项,另一方面完善监管体系,在继续做好专业保监部门履职的基础上,聘请信息员,设立观测点,定期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农险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的问题。
二、加强政策宣传,增强参保信心。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调动镇村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平台,结合拍摄短视频、典型案例等方式,扩大宣传触及率,提高农户参保意识。对强制性险种要把国家福利讲透。目前各级财政对农业强制性保险保费给予了一定比例的补贴,通常占总保费的60%—80%,农户实际支付仅占总保费的20%—40%。要动员镇村干部把这类保险道理说透、作用讲透。对开发性险种要把利害讲清。把农业面上存在的共性担忧讲清,把多重灾害造成的窘境历史讲清,把农户个人承担的比例讲清。对选择性涉农保险要把风险讲明。介绍先进地区保险形势,推介典型案例,说明险种作用,引导大户能人带头,降低农户灾害风险。
三、创新涉农险种,扩大保障范围。近年来,农业保险已基本形成了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各类创新性产品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目前,多个县市区开办了大白菜种植保险、辣椒种植保险、西红柿种植保险、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养殖险、县级财政补贴型柑橘种植保险等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当阳、枝江、夷陵三地纳入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范围。为稳步推进“农业高质高效”,抵御各种风险,需要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即深化险种创新,扩大农险覆盖,增加补贴种类,丰富农保品类。可推行农业保险集体投保方式,对生产分散的农户,借助村单位,引导农户参与集体投保,扩大保险覆盖面;要合理设置补贴险种赔付标准,减少绝对免赔、相对免赔事项,提升保险口碑;要重点探索价格指数保险,应对现阶段农产品应急保供之需。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保险生猪在约定周期内国家发改委监测发布的“预期盈利”为参照,当“预期盈利”的平均值低于0时启动理赔,保费上养殖户出一部分,市县两级财政可以补助一部分。据报道,2022年宁波市率先推行政策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规范农保运作,提升服务水平。涉农保险机构要带着感情做农保。认真落实全国银保监会制定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细化操作标准,加强聘用人员监管,树立农保新形象;加强重点险种研究,推进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科学化、精准化,为柑橘茶叶、粮食蔬菜、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业提供风险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简化投保手续,把服务“最后一公里”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村舍农家,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