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探索与思考范文
关于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在各级国家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下,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滋生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且与人们生活全面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依然持续高位运转,手法层出不穷,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诈骗与反诈骗的对抗全面升级,形势依然严峻。能否遏制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直接关系着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本文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研究对象,立足本地实际,分析犯罪形势、特征和变化,并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整体形势
近年来电信诈骗频繁出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可以预见,电信诈骗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公安机关需要严厉打击的对象。
(一)整体形势
受近三年疫情影响,人民群众在线办公、居家上课、网络购物成为重要的生活学习生活方式,诈骗分子趁机扩大用户接触面,全面升级诈骗手法、套路,使电诈风险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据《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称,截至2020年11月,信息通信行业累计处置涉诈网络资源15.3亿件次,其中诈骗呼叫2.3亿次较去年增长10.9%、短信13亿次、互联网账号103万个环比增长36%、域名2.5万个,受理电信网络诈骗用户举报15.2万件次。
(二)主要特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有较大差异,防范治理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实施诈骗的角度看,违法分子相对集中与重点治理地区,诈骗电话集中于云南、广东、湖南、河南、江苏五省,实施渠道更加多样、技术链条更加完善;从受害者角度看,被骗群体呈现年轻化,据《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称,90后成为诈骗分子重点诈骗对象,受骗人数超过其他年龄段总和,占比高达63.7%,反映出诈骗分子正将目光投向刚步入社会群体和大学生群体。
(三)***市电诈防范手段
2021年4月8日,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4月16日,***委常委会听取了省公安厅关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工作汇报及工作建议,省委政法委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公安局结合本市实际,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代市委政法委起草《***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意见》,不断强化“人、卡、案”三要素的管控压降,深入开展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综合整治,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共处理电诈警情**起,破获电诈案件**起,查获犯罪嫌疑人**人。2021年,***成立侦查中心,树立“深度分析、精准研判、合成作战”理念,探索建立打防新机制,向电信网络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全年共破获电诈案件***起、同比提升**%,抓获犯罪嫌疑人**人、同比提升**%,破获部省督电诈案件**起,均为近**年最高。
二、易受骗人群分析
***市属于五线城市,2021年人均经济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年末总人口为***万余人,其中17岁以下占12.1%、18至34岁占17.9%、35至59岁占44.6%、60岁以上占25.3%,女性占49.4%。现对***市受骗人群情况进行分析:
(一)受害者性别分析
根据《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称,约有5.6%的男性和7.1%的女性曾经被骗。从我市电信诈骗受害群体来看,女性占发案总数的66%。经了解,女性对社会新闻关注度不高,生活圈相对单一,与外界交流较少,对网络依赖性较强,网购、网淘成为生活常态,防骗意识较为薄弱,更容易被各类骗子蒙蔽和侵害。
(二)受害者年龄分析
根据《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称,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90后总数的8.4%,8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80后总数的6.5%,7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70后总数的4.9%。同时,从我市受害者年龄结构来看,受害者中90后占36%、80后占35%、70后占27%。经分析,90后青年群体社会经验缺乏、经济压力较大,对及时套现、网贷、刷单等兴趣较大,容易成为诈骗犯罪主要受害群体。
(三)受害者婚姻状况分析
根据《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1)》称,婚姻状况对人的防骗能力有重大影响。研究显示,已婚、未婚和利益人群防骗能力依次下降。有具体统计数字来看,离异人士中曾被骗的人数量占比约为8.1%,,未婚人士中曾被骗人数占比7.3%,已婚人士中曾被骗人数占比5.1%。意味着单身是被诈骗的帮凶,婚姻和爱情是防诈骗的护盾。
三、电诈犯罪特点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大量便利的同时增加的使用网络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繁育根基。
(一)调查取证难。在侦办日常常规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等待定的侦查方法确定犯罪嫌疑人。而电信诈骗依托的电信技术和金融技术服务不断发展,犯罪嫌疑人不断研究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和技能,高薪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反侦察能力逐年提升,对手机等网络通讯设备进行“专卡专用”,仅是通过使用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进行联系,双方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犯罪现场,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受害人对嫌疑人的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不掌握嫌犯体貌特征和其他痕迹物证,难以通过传统对比的方法确定作案者。
(二)犯罪形式多样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犯罪手法出现多样性,从犯罪分子选取的诈骗理由来看,其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从一开始的“猜猜我是谁”,“恭喜您中奖了”等诱惑型短信,再到“生活出轨”,“儿子在外缺钱花”等恐吓型短信,再到现在的利用支付宝“花呗”,“二维码”扫描付款等新型诈骗手段。紧跟社会热点,花样不断,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普通人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犯罪嫌疑人设下的圈套中。据《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称,2020年全国交易类、贷款利诈骗多发分别占比达到40%、30%,其次为仿冒类(12.3%)、理财类(8.8%)、网络交友类(5%),诈骗模式方式呈现多样化,部分诈骗分子结合时事发出新型诈骗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在我市出现的诈骗手段有网络刷单、冒充电商客服、贷款办卡、平台投资类、网上购物返利、冒充公检法(熟人)等多达64种类型。2022年高发案件类别为网络刷单、冒充电商客服、网络贷款,共占总数的59%,和全国基本情况相符,没有展现出特别地域特征。
(三)作案方式信息化。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监管的漏洞,从事相关的灰色产业,如盗取贩卖个人信息,利用伪基站获取通讯用户信息等。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摄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等通讯设备相关信息。电信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匿名等途径与灰色产业人员取得联系,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然后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给用户手机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钱财,大肆实施诈骗活动,形成松散的犯罪网络。同时,他们借助计算机、电话等,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方法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短信群拨电话,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在短时间内转存,再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出分散提现,给案件调查、嫌犯控制、赃款追缴带来较大困难。
(四)作案形式集团化。电信诈骗多是团伙作案,一是有一套为诈骗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服务的人马。诈骗犯罪团伙往往在境外租赁服务器,依托不法运营商在互联网上提供的诈骗网络平台作案。二是有一班专门拨打诱骗电话的人马。诈骗犯罪团伙在境外设立窝点,组织一班人员专门拨打诈骗电话和群发诈骗短信等。三是有一批外围人员负责转取赃款。这三部分人员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相互配合,呈现明显的集团化特征。
(五)作案目标广泛化。电信诈骗作案分子往往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向某一号段或者某一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除地域集中外,无其他特定条件,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被诈骗者有普通民众、企业老板、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受害面广泛。
(六)打击挽损难度大。近年来,诈骗团伙利用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漏洞,形成一套“流水化”转移赃款作案方式。赃款流动快速化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要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实施诈骗成功后,嫌犯会在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将第一账户内的赃款在几分钟内转至全国范围数百个账户,赃款追缴极其困难、查询源头极其不易。若受害人未及时发现受骗,很难在提现前采取冻结支付等控制措施。并且部分案件的核心成员、诈骗窝点、服务器等均在国外,调查、取证难度很大,部分案件即使破获,也仅能抓获国内“下线”,无法查清全部犯罪事实。
(七)社会危害巨大化。由于电信诈骗对象具有广泛性,受害群体大,对整个社会都构成严重危害。同时,其诈骗数额巨大,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数千万元,使受害者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对社会的危害极大。2022年以来,***市共立电信诈骗案件**起,涉案总金额在***万元以上。
四、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地域特征、侵害对象、犯罪特点分析,本文认为,在当前信息化、数据化时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要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强化预警劝阻,加强宣传教育,坚持科技支撑、强化反制,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加强行业监管、属地管控,坚持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发动群众力量,汇聚群众智慧,坚持创新打击、防范和治理方式,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共治的新局面。
(一)突出组织领导,加强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仅依靠公安机关事后打击来应对违法犯罪,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必须从上层建筑着手,调配整合资源,多管齐下。一要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地方政府应当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列入党政重点工作,同当地经济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将打击治理成效纳入平安建设和党委政府责任制。建议成立市级层面的防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落实市乡村“三级书记”反诈主体责任,加强工作指导。 二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判会商,部署阶段性工作,严格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协调相关行业单位配合案件侦办,推动各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定期通报各单位工作情况,倒逼工作全方位落实,提高打击治理工作积极性,督导行业部门及时整改监管漏洞,形成合力。三要坚决堵塞风险漏洞。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能,重视银行卡、电话卡实名认证问题,严格审查客户身份,加强审查异地客户异常开户及代理他人开户的情况,并将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对存在大量“放行”未实名银行卡的银行予以追责,倒逼银行落实开卡实名制政策。同时要组织基础运营商加大语音网关异常设备监测,对涉案号码同批次、同基站、高频次在电诈危险地区号码,应坚决封停。
(二)突出严打严控,提升打击质效。要想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从严打击是关键手段,公安机关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牢固树立主场、主责、主力军意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效联动,形成既分工负责、又一体作战的整体环境,对电诈犯罪实施全链条全领域打击治理。一要抓好科技支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典型的高智能、高科技犯罪,侦办过程中必然涉及网络安全、电子通信、互联网金融等专业领域问题,没有一门专门力量很难做到专业打击。******成立侦查中心严打电诈以来,通过及时支付、及时反馈、专业队伍,为群众守住了钱袋子。二要抓好打发创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产业链条里最最重要的一环,上下游均有黑灰产业链,有专门负责做银行卡、手机卡、建立基站、发布信息等多个团伙。因此打击灰色产业链是从源头进行防范的有效途径之一,成立网上调查小组,对非法的钓鱼网站进行查处和关闭,对幕后操纵者进行严惩, 顺藤摸瓜找出利益关系人迅速打击必不可少。三要抓好协同配合。强化公安、银行、电信部门、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协调配合,在落实实名制上加大审核力度,一旦发现可疑信息与异常转账,及时上报公安机关。同时银行有必要开通快速查询支付与冻结通道,协助执法部门提高侦破效率。
(三)突出防范在先,做强技术反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实践证明,提升群众防诈意识、识诈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做好宣传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一要推动构建反诈新格局。着力构筑“党政主导、公安主力、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反电诈工作格局。坚持“打、防、管、控、宣”同步推进,不断强化公安机关的主打责任,逐级压实各乡镇(办、区、园、场)党委政府的主防责任、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社区村组的主控责任,构建职责清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打击治理体系。借鉴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利用各乡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组织架构,把反诈工作任务纳入工作队驻村工作职能,确保反诈工作落实落地,做到家喻户晓。对涉诈重点乡镇要实施警告、约谈、挂牌整治等措施;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工作连续落后的地方,要依法依纪追责问责。 二要坚持优化宣传新方式。全面建立电诈被害人全量回访机制,将精准宣传、深度宣传作为回访工作的重要部分,防止其再次被骗,同时采取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的方式制作警示宣传片。通过对被害人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进一步调整宣传方式。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群众生活方式,特别是线下、线上阅读方式和习惯,比如,小区出入口、菜场、电梯轿厢、楼梯台阶纵面等,在这些群众必经必看的区域张贴醒目标语,效果远大于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线上宣传在优化宣传渠道的基础上,要以广告思维、娱乐思维开展宣传,增强代入感、沉浸感,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宣传内容,解决视觉疲劳、对反诈宣传无感的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提高识骗能力。 三要切实抓好宣传新定位。诈骗分子分类人群实施精准诈骗,我们的预防宣传也应该精准实施,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要及时复盘已遂案件,梳理总结新手法、新伎俩,结合现有诈骗规律和特点,突出重点人群的防诈宣传。例如:教育部门盯紧网上兼职、刷单、退款、招生、贷款等方面,加强学生群体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防诈意识提升。街道社区守住居家妇女、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接触社会信息少的群体,多讲解、多上门减少他们被看病消灾、保养健身、投资理财等方面诈骗风险。公安机关要做好典型宣传,将打击电诈的成果大力宣扬,将诈骗套路、手段、方式做成典型案例和警示教育片为广大群众和企事业机关提高防诈意识。
综上所述,电信诈骗案件正处于高发态势。它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服务技术,犯罪手段翻新快,犯罪团伙分工明确,跨境跨区域犯罪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只有提高民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势头,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因此我们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场遭遇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对党、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全社会防骗防诈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