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范文
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为广大人才提供薪酬补贴、安家补助、创业扶持等方面支持政策。
举办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引进云聘会、海外归国青年人才宣城行及系列校园招聘活动,营造真心爱才、倾心引才的良好氛围。
实施“技能宣城”提升行动,开展做大做强做精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技能人才强企行动等十大专项计划,厚植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沃土。
建设全省首个长三角“一地六县”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专门支持人才企业专心发展、做大做强。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一改两为”要求,充分发挥“敢拼敢抢敢作为”精神,着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倾心引才 构建人才虹吸“强磁场”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人才来了‘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各项待遇保障全部落实到位,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项目、做研究、经营企业。”谈到落户宣城,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宣城开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徐晓华认为,宣城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顶格”推进人才工作,是他们“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到此创业的动力源泉。
徐晓华来宣后,带领团队打造了宣城开盛光伏产业园,仅用2年多的时间,已初步建成覆盖装备、原材料、产品、工艺、应用的全产业链光伏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目前,已集聚了来自全球行业高层次人才近300人,包括国家863/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聘外国专家、中科院专家等。
诚如斯言,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宣八条”)、《宣城市政府关于贯彻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人才政策。实施“青云计划”,升级“宛陵英才”“宛陵工匠”“宛陵栋梁”“宛陵名家”等重点人才计划,出台《宣城市博士创新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留学人员宣城创业园管理办法》,加强博士和博士后青年英才扶持。开展重点产业企业云聘会、“组织部长高校行”和万名大学生来宣实践实习实训活动。去年,全市共开发大学生见习岗位4280个,安排见习人数1690人,拨付见习补贴2153万元;兑现“宣八条”补贴资金4800万元,补贴各类人才16400余人。累计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8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5人、省级技能名师46人、“江淮杰出工匠”2人,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奖7人;累计认定省级名师带高徒96人,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
悉心育才 跑出人才集聚“加速度”
“是定向送培、梯次培养等人才培育模式,让我一心扑在研发一线,让我创新创业干劲十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市“宛陵优才”邱军强认为,他敢于勇攀科技高峰,和我市人才培育工作分不开。
原来,邱军强2014年从市工业学校毕业后,他进入安徽江南泵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中,他的研发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在人社部门和企业的帮助下,前往合工大等高校进修培训。一次次充电学习后,他潜心泵阀专业,先后取得降低化工泵振动烈度的轴承改进工艺、立式悬臂离心液下泵等4项发明专利。其中,他发明的CMB、FMT两项产品近两年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达956万元。
邱军强的话,可不假。为了让人才各尽其用、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去年以来,我市加速布局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育才用才链条,让人才成就事业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持续完善职称评价标准,赋予单位更多自主权。在组织评选表彰、职称评审等活动中,向艰苦地区、援疆援藏和扶贫抗疫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实施精准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根据宣城市企业需求以及地方特色产业,科学合理确定培训工种。比如,积极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仅2022年,全市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次,培训徽菜师傅达2212人次。
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大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大力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能工巧匠、传统艺人。截至目前,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59家、省级9家、国家级1家;评选乡土技能“名人”26名、乡土技能“能手”59名、乡土技能“新秀”114名。新增技能人才3万人。
积极组织开展并组团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我市选手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奖项。
加强技工学校建设,积极推动建设宣城技师学院、广德技师学院建设,积极打造“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培养模式,鼓励宣城市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着力推动校地校企“双向赋能”。
用心爱才 蓄能人才“生态圈”
做好人才工作,既要增人数,也要得人心。
去年底,“宣城人才码”正式上线,只要打开“皖事通”APP,轻松一扫,即可实现人才政策、人才认定、就业服务、奖补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在宣城创业有“导航”、办事有“指南”、服务有“专享”。
以求贤若渴之心,百花齐放抓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圈”是近年来市人社局引育人才工作的另一重点。
去年以来,我市推动全省首个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营,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智慧人社建设,持续抓好高层次人才“打包一件事”办理,精准做好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安居保障、人才招聘、创业指导、金融服务等全周期、一条龙服务。做好“宛陵优才卡”发行工作,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学前和义务教育,提供投资创业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资金,目前已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发放“宛陵优才卡”240张。积极深化长三角区域专业技术资格和继续教育互认,认真落实“南京都市圈内专业技术职称和继续教育互认协议”,在协议范围内无需确认,由用人单位直接予以使用,方便专业技术人才在长三角区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