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花爆竹“禁”与“放”的思考与建议范文
关于烟花爆竹“禁”与“放”的思考与建议
春节期间,通过对城区禁燃禁放区域先后开展了烟花爆竹置换、打非治违、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等活动,多渠道宣传引导,联合派出所、综合执法等部分全域巡逻,有效的防止了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但是,在除夕夜、元宵节等重大节点,仍然存在部分居民违规燃放爆竹的现象,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深入思考。
一、有关意见
一是烟花爆竹“禁”是禁不住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百年来,燃放爆竹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燃放烟花爆竹一直被国人视为春节的传统习俗,是“年味儿”的代表。有人更将烟花对于春节的意义,与圣诞节里的圣诞树相提并论,放眼全球,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举办重要活动时也会燃放焰火,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再比如悉尼、曼谷、纽约、洛杉矶等地今年的跨年夜,都奉上了一场场姹紫嫣红、璀璨夺目的烟花秀。在国人心中,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饱含着驱邪避灾、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望,以及家庭团圆、文化传承等浓厚情感。在许多“80后”“90后”的记忆里,除夕夜凌晨12点那一挂的鞭炮是辞旧迎新的标配,和贴春联、吃饺子一样必不可少。
二是烟花爆竹“放”是放不得的。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和炸伤人的事故。冬季天干物燥,燃放烟花爆竹,特别是在可燃物多的农村以及人口密集的城区,掉落的未及时熄灭的烟火,极易引发秸秆堆垛、居民房屋、加油站、粮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燃放烟花爆竹对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危害,比如今年春节期间,江西上饶市一村庄内,7岁的小源在家附近吃橘子,突然被一个炮仗砸到头部并弹跳至右肩爆炸,这直接导致他的右臂骨折断裂,这个意外的源头是25岁邻居扔鞭炮偏离了预定路线,在空中滑行30米,快落地时炸伤了小源。经过多方抢救,最后经过多方抢救,为了保住小源的生命只能选择右臂截肢。
三是烟花爆竹的管理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情况,大城市跟小城市有不同,山区城市跟沿海城市有不同,农村跟城市也有不同。对烟花爆竹的管理也可以有不同的维度,比如:全面禁放、特定时段许可燃放、特定地区许可燃放、由特定单位统一集中燃放等多种选项。今年春节面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部分地方陆续调整政策,尽量在情与理中找到环保安全和尊重民俗之间的平衡。例如,北京通州区明确,经公安部门批准后,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内可燃放烟花爆竹;山东东营、滨州明确,春节部分区域和个别时段可燃放烟花爆竹……从“禁燃”到“限燃”,这样的缓冲更接地气,也更人性化。此外,在已经“松绑”的地区,有关部门也做好配套措施,比如严查劣质烟花爆竹、避免扰民、加强安全宣传、做好消防应急预案等等。
二、建议措施
一是客观认识和评价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民俗。各地在制定和出台烟花爆竹燃放政策时,应充分顺应国情民意和各地实施情况背景,预先规划、科学评估、听取群众意见,综合考虑大气环境容量、传统习俗等因素,合理制定本地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既确保燃放安全,又避免禁放、限放政策“一刀切”,顺应民俗民意。
二是合理规划禁限放时段和区域。在制定禁限放政策时,应注重“疏”“堵”结合,“宽”“严”相济,根据适时情况分类管理。能否借鉴北京、滨州等周边省市的做法,在传统节假日期间、重大庆典活动时,不论是城区还是乡镇,都可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国家烟花爆竹标准委员会已经对适合城市燃放的“城市烟花”予以分类,限放政策可结合产品种类方面进行限制,既满足了有燃放需求者的需要,又不会造成城市管理的困扰。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实现烟花爆竹产业安全健康发展,除职能部门加强安全监管外,还应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烟花爆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支持和鼓励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完善行业配套服务功能,加强行业自律管理;适时听取行业协会反映产业发展情况和需求呼声;为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在人才培训、产品研发、信息交流和展览展销等活动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