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组织强堡垒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村级各类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就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进行了调研走访,现总结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党员基本情况村设有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名,其中:女5人,男53人。按学历划分,大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2人,初中学历53人。在家党员35名。支委班子成员6名。
(二)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2名,村委委员3名,55岁以上2人。
(三)村党支部作用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坚决贯彻镇党委决策部署,在落实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内容符合规定,程序运行规范。
根据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要求,对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党员活动室,桌椅、飘字LED屏等办公设施齐全,党徽党旗等标志庄严肃穆,党员活动制度齐全,纪律明确,不但为开展主题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让村党员活动室真正成为加强党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主要做法
(一)把发展新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着眼夯实物质基础、增加群众收入,努力使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引领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促进发展新农业的动力。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立足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二)把建设新村镇作为重中之重,致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努力使村容村貌有新改观。坚持规划为先的原则,做到规划一步到位,按照节约型社会要求和“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的标准,搞好乡村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作为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作为大事来抓,注重引导两委成员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和常思己过意识,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两委”干部推动发展能力不强。“两委”干部结构不合理,存在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不高等问题。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发展观念不强,尤其是服务群众的意识淡薄,导致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上缺思路少办法。部分干部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面对发展中的难题和矛盾,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应对网络舆情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二是党员队伍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全村党员整体结构不优、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观念弱化、党性意识不强、“双带”效果不佳、对搞好农村工作能力和动力不足。
三是党组织活动开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会一课”开展不规范,党小组形同虚设,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习成效不明显,基层党组织活动制度落实不够全面,谈心谈话、评议党员等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党日活动流于形式。
四、意见建议
(一)把党建工作的核心放在政治建设上,为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实行能人治村,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把思想政治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广大群众拥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并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调动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党员建村,充分发挥好党员的模范作用。建立党员长效学习机制,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
实行民主理村,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权利。通过党务、村务同步公开,把群众关注关心的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财务支出情况等热点焦点问题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二)把党建工作的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为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工作的着眼点优先放在经济发展上,以党建带经济,以经济促党建。努力为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家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积极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依法处置不良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管理村办企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社会建设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多行为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带给农民实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配套建设田间工程,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四)培养与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
把好“培训关”,结合农村实际,拓展培训渠道,既“学校”型培训模式,“田间”型培训模式,“示范”型培训模式,“基地”型培训模式等,通过各类培训途径,积极为党员“充电”,切实提高党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