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摘要】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篇1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生产的连续不稳定。
(二)销售渠道不畅。所有规模经营户均没有建立较为正常规范的销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寻找销路,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反过来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受信息资源、联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销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销售零星分散,耗费人力物力和生产时间,影响规模经营效益水平。
(三)技术服务滞后。规模种植养殖生产需要相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比如开展病虫或疫病防治、对废弃物或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等。但现行规模化种养殖业专业服务提供跟不上,生产过程中各方面技术服务主要通过临时聘请人员或者种养殖户自学解决,技术保障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由于技术服务与生产要求脱节,势必影响规模经营质量效益,增加规模种养殖业生产风险。
(四)生产要素不稳。规模化种养殖业需要适度集中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农业生产资源,各资源要素流转通过口头协商、书面协议方式确定。流转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生产经营亏损时协议租金不减少、生产经营收益好时协议租金上涨(比如王家乡花卉苗木生产户租用土地租金就从最初每亩600元涨到现在的每亩1000元)。生产要素流转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经营者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三、适宜我县发展的主要家庭农场模式
从农村种养殖资源状况出发,以现行种养殖规模经营户为基础,培育适宜我县发展的家庭农场模式有四种类型:一是粮食蔬菜生产农场,分布在土地面积集中、肥力状况较好、交通方便的平坝地区,发展规模与本地资源要素相适应的粮食或蔬菜生产农场。如:临溪的粮食生产大户,王家的股份制蔬菜生产大户都可为发展农场提供借鉴;二是特种作物产业园(场),黄连、莼菜、烤烟、辣椒等特色作物宜于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如黄水黄连,冷水莼菜,主要烤烟、辣椒产地等都可适度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场;三是果园内养殖型复合式农庄(场),在种养殖资源优越、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远郊地区发展种养殖业循环、优势互补的家庭式农庄。如:沿溪镇滨江村汪卯祥租用耕地种植果树200余亩,同时在果园内养殖生猪175头;四是林下养殖类生态休闲农庄(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类生态休闲农庄(场)。
通过对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植、养殖生产大户生产效益调查情况看,规模种粮亩均收入1620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130元,效益提高8%左右;规模种蔬菜亩均收入3429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309元,效益提高10%左右;规模种其他特种作物亩均收入5810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1300元,效益提高20%左右。规模养猪每头纯收入200—400元,比零星分散养殖增加200—300元,效益提高15左右%;规模养禽每只纯收入5—10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约5元,效益提高8%左右。从调查结果看,各种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收入都比零星分散生产高得多,经济效益也比零星分散生产好得多。(注:20个户的数据是生产户对生产情况回忆形成的,代表性不强,仅作趋势参考)
四、积极稳妥发展我县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
从当前我县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在推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有所减弱,发展现代农业更加迫切需要适宜的新型劳动载体融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县委、县政府鼓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政策措施的推出,我县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已然成熟。为此,建议如下:
(一)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筑牢发展基础。融资渠道单一、投入数量不足是影响规模户稳定发展和向更大规模、更高要求的家庭农场过度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以农户投入为主、政府扶助、金融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家庭农场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保障既得利益。建立与生产品种和产出数量直接联系的销售渠道或消费市场,是保证家庭农场正常运行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稳定现有消费市场与需求数量、确保基本销售数量不动摇;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与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为销售更多产品找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支持空间;建立政府对主要基础产品实行淡储旺供机制、缓解市场价格涨跌对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产生的冲击;建立实力企业对规模经营产品收储加工与家庭农场专业化产品生产销售相联系机制,让家庭农场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规范流转行为,增强发展信念。立足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全家外出户或弃农经商户、劳动力不足无力正常经营户、生产技术落后产出效益低户等不以土地为基本生存资料的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通过规范流转方式、稳定流转期限、合理流转价格等形式,积极帮助农场主规范有序、稳定合理流转土地,增强规模经营和发展信心。
(四)落实技术职责,完善全方位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系统健全的配套服务。健全服务组织,配强技术力量,根据家庭农场从事业别的专业特点、规范化生产、不断扩大产能和提高效率的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有效保障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
(五)宽松环境,加强扶持引导。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是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载体。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在生产要素组织、生产过程扶持、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宽松政策环境、加强资金扶持、强化技术支持。用强力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保障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村经济经营主体有效承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新形势下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篇2
近年来,我市实行“小事问责制”,先后出台的“12个”系列问责办法,是作风建设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有效措施制度化的缩影。为深入了解落实执行情况,近期,市纪委监察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建章立制,明规立矩,形成特色制度体系
谋划创新“填空白”。20xx年6月,针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多有问责之事,鲜有问责之法”的现象,银川市纪委监察局从实处使劲、往细处用力、在严处较真,制定了全国首个《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办法》,对公职人员中大事不“多”、小事不“少”,在岗不在位、在位不谋事,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占“职”不担“责”、领“薪”不用“心”,做“事”不顶“事”、把“事”不当“事”等问题,坚持“零容忍”,开启了对轻微违纪违规行为问责的先河,弥补了既有法律、纪律监督的不足,填补了对虽未触犯党纪、法律,但屡禁不止的作风“顽疾”进行追责却无依据的“空白”。
与时俱进“密织笼”。“不当行为问责办法”实施后,市纪委监察局坚持边实践、边探索,针对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不当行为”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的情况,将“不当行为”再细化、再分解,又相继出台了《损害群众利益行为问责办法》、《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责任追究办法》等办法。截至目前出台的“12个”问责办法共囊括了52个方面的289种行为,使问责有“章”、有“矩”,形成了具有银川特色的问责制度体系,为问责“庸政、懒政、怠政”和“为官不为、为政不为”等行为提供了制度依据。在此基础上,为统筹问责制度与其它制度的衔接,在全区又率先出台了《银川市纪委监察局约谈办法》,进一步健全了问责制度“大体系”,为实现问责“前后左右联动、上下配套互通”,确保“大责大‘问责’、小责小‘问责’、无责早提醒”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强化落实“立规矩”。制度只有落实才有有效生命力。12个问责办法相继出台后,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落实,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职位高而例外,通过严厉问责,“给力”作风改进,为干部职工立规矩,有力促进了作风建设“新常态”的建立。区市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区内外多家媒体高度关注,多个省市前来学习,多名专家学者撰文评论,群众反映“开会动员多次,不如问责一次”。六年来,全市依据系列问责办法,共问责304个单位、2215人,其中,县处级64人、占2*9%,乡科级429人、占19*4%,乡科级以下1722人、占77*7%。
从问责分布年份看:整体呈升高趋势。随着问责办法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知晓率的不断提高,问责人数逐年增长,显示出抓作风建设和落实问责办法逐步成为自觉、成为习惯。
从被问责人员构成看:以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居多。随着问责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问责力度不断加大,在监管公职人员行为,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执行落实上逐步呈现规范化、常态化。
从被问责人员分布区域看,县(市)区问责居多。问责办法贯彻执行过程中,各县(市)区以系列问责办法为抓手,立足抓“早”、坚持抓“小”,重在抓“实”、敢于抓“严”,用问责促干部担责、履责、尽责。
从问责办法使用情况看,《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办法》因出台时间长、涵盖面广、知晓率高,使用率最高。违反交通法规、不当行为导致信访问题发生等其它问责办法相继出台后,有效产生震慑和预防作用,使类属问题的检举、投诉大幅缩减,违规行为明显减少。
二、多措并举,务求实效,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加大问责力度,确保追究有力。各单位将问责办法作为正风肃纪的“利剑”,规范公职人员不当行为的“高压线”,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问责有效、追责有力。
一是合力问责。各级纪委监察机关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同时,按照“两个责任”的要求,积极协助党委(组)落实主体责任,采取分散发力和集中问责的方式,强化问责。
二是倒查问责。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在问责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对其所在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也进行问责,“一责双查”,上追两级,拧紧责任栓,上紧责任链,强化责任心。
三是通报问责。通过及时下发通报和将相关问责典型案例制成警示教育读本、专题片等形式,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寓教于惩,以惩施教。如金凤区建设交通局3名责任人因良田镇移民安置房建设质量等问题被问责,并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被通报。四是督查问责。以“转作风促发展”等活动为契机,强化督查,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以硬规定促进了作风软环境的优化。如贺兰县公路段一职工上班期间挖野菜被问责,段长杨某被追责。
(二)结合各自实际,细化措施规定。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了问责措施。金凤区制定了《干部作风建设效能问责暂行规定》、《八严禁八不准》等16项规定,从细处着手,推行了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贺兰县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九项规定》,特别是结合方仁腐败案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不良行为从严处罚的两条铁律》,黄牌警告、红牌处罚,严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不良行为。市直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使问责领域更加广泛,问责对象更加明确,问责措施更加具体。如,市公安局《执法活动“四个一律”问责规定》、市卫计委《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办法》、市人社局《党员干部“四风”问题惩戒暂行办法》等。
(三)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突出问题导向,对“不作为”严厉问责、“乱作为”严肃惩治、“慢作为”限期整改,坚决制止“庸懒散软”等不良现象,做到失责必问责,倒逼守土尽责。西夏区围绕政令畅通、规范行为等六个方面建立问责问廉问效长效机制。永宁县实施问德治失、问效治庸、问勤治懒、问绩治过、问廉治贪的“五问”监督形式,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和行政效果。市中级法院通过信访举报、案件评查等方式发现线索,建立快速查处责任追究联动机制。市卫计委紧盯医疗纠纷多、投诉集中的医疗机构、科室,加大问责力度。市水务局在问责过程中准确划分责任,防止只追究具体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不追究主要领导的“降格问责”和“替罪问责”现象。
(四)讲求方式方法,注重结果运用。各单位在提高干部对问责办法认知度的同时,深化问责效果,注重问责结果的运用,用问责促进管理、推进工作。金凤区、贺兰县将制度执行和问责情况纳入政风行风评议、绩效考核,作为对基层单位行风评议和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扣分的依据。市发改委制定了《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行为与年终实绩考核相挂钩的规定》,对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扣分,与公务员绩效考核相挂钩。市水务局制定了《工作人员实绩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和岗位聘用上。市卫计委将问责结果与职工职称晋升相挂钩。
三、严挺纪律,严厉惩治,取得问责显著成效
问责办法从不同角度和小事、小情、小节上为干部“立规矩”、“划红线”、“改毛病”,防止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通过问责,拧紧了干部头上的“紧箍”,达到了问责担当、问责促廉、问责促效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了警示教育和惩戒作用。
通过严厉问责,起到了“问责一个、教育一片、推动落实”的效果,达到了用问责提高行政效率、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如,对“公益广告牌弄笑话”的兴庆区城管北局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对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用问责让干部牢记要履职尽责”;对“拆迁补偿造假引上访”的金凤区良田镇6名相关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调整工作岗位、通报批评的问责处理,并对金凤区良田镇政府予以通报批评,“用问责让干部牢记要畏权守则”;对“脸谱识别考勤系统形同虚设”的灵武市国土资源局、文联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给予国土资源局局长杨某某、文联主席王某某效能告诫的问责处理,“用问责让干部牢记要抓落实”;对“玩忽职守损民利”的西夏区土地征收安置办公室党支部书记王某给予问责,在被追究责任后,王某认真反省,坚决改正,在现任岗位上发挥自身业务特长并表现积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用问责问出作风转变”;对“明知违章建设不作为”的市水务局河道管理所所长岳某、副所长张某分别给予警告和诫勉谈话的问责处理,问责后2人积极采取措施对相关企业的违章建筑物进行了拆除,“用问责问出执行力”;对“接受请吃影响审理”的市中级法院行政庭的6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避免了事态的恶化,“用问责问出司法环境优化”;对“重点任务不按时完成”的灵武市财政局、政研室等15个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这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予以诫勉谈话问责处理,问责后15个单位及时上报了报办理工作方案,“用问责问出工作效率”。
(二)充分体现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
落实“小事问责立规矩、违规追究挺纪律、违纪查处严惩戒”的工作思路,从干部不“在乎”的“小事”问起,从机关不“显眼”的“顽疾”抓起,从老百姓不“顺心”的“烦事”改起,将系列问责办法作为“杀手锏”,通过问责,让制度“带电”、让规矩“立威”,把纪律和规矩立了起来、严了起来、执行到位。如“慵懒散慢被曝光,事不过夜立整改”,对第5期《电视问政》曝光的部分职能部门及公职人员工作作风问题,相关部门立即启动问责程序,3天内对27人给予问责;“徇私舞弊乱收费,管理不严全追责”,对贺兰一中3名教师额外收取学生住宿费等问题,对该校校长、分管校长、总务主任因监管不力给予诫勉谈话,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调离岗位等处分。
(三)充分为“抓早抓小”提供了依据。
通过强化“小事”问责抓“小过”、严查“三不”案件抓“小案”、纠正“节点”之风抓“小节”、关注“不勤政”早告诫、坚持执法前置早预防、执行约谈制度早提醒,切实做到了把问题发现在源头、控制在苗头、遏制在念头,防止积“小”成“大”,“小问题”演化成“大事件”。同时,系列问责办法还为各单位实现管人、管事提供了有力依据,为“行为”立了规、为“小事”立了矩、为干部立了“纪”,强化了干部的问题意识,问责办法真正成为整肃作风的“利器”、勤奋敬业的“明镜”、遵规守纪的“章法”。如,对“小恩小惠遭腐蚀,收赠礼品行方便”的市医院医护人员接受医疗器械商馈赠巧克力问题,市卫计委对该科护士长给予了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调整岗位的问责处理;对“知法知规不守矩,律己不严耍特权”的兴庆区交警一大队民警孙某某长期驾驶临牌私家车的问题,市公安局予以通报批评。
(四)充分为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提供了保障。
通过落实“一案双查”、“一岗双责”、“一案三书”等制度,严厉问责,加强责任追究,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形成责任追究的倒逼机制,建立了问题上下联动查摆、严厉上下联动传导、责任上下联动承担、整改上下联动进行的责任体系。如,“一窝违纪被查处,全局警示受教育”,针对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窝案,在教育系统召开了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大会,在宣布处分决定的同时,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建议书》,对强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市房改办副主任李平腐败案,对履职不尽责的兴庆区相关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做出处理,并派员到市住建局盯住管理漏洞,建章立制,吸取教训,查处一案,规范全局;“个别作风有问题,分管领导同被查”,针对市人社局个别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扎堆聊天、未及时为群众办事,造成恶劣影响并被曝光的问题,市人社局既对当事人进行问责,还对分管的7名科长、2名副局长进行了追责。
四、正视问题,修正不足,持续深入推进问责
经过六年的探索和实践,问责系列制度日臻完善,运用日益成熟,在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提高执行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个别单位主要领导对应问责行为还存在不愿追究、不敢追究,重执行问责轻决策问责、重内部问责轻外部问责、重有过问责轻无为问责、重权责明晰问责轻权责不明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副职问责轻正职问责思想,抓问责的勇气和力度还不够。二是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单位对系列问责制度的.宣传还不够深、不够透,部分干部职工对制度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导致责任意识、问题意识、规矩意识、风险意识欠缺,严谨做事、主动做事、认真干事的好习惯养成还需进一步强化。三是问责程序还需进一步规范。个别单位在问责时未经提起、受理、调查、决定、执行等环节,问责的范围、依据和尺度等方面不统一,导致了问责的随意性。问责成为个别领导干部推动工作部署的“法宝”,存在工作推不动就问责、领导不满意就问责、问题发生再问责、被通报才问责的现象。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问责办法的宣传、学习。注重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勤政教育,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干部遵章守纪、勤政廉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培训,重点解决基层纪检干部对有关问责办法条款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真正学通、学透办法,全面理解、掌握办法的要义,提升运用办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问责办法的使用。加大系列问责办法的执行。一是增强问责办法在使用过程中的严肃性,既体现小事问责,又防止问责的随意性;二是严格区分问责与党政纪处分的界限,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打折”、“缩水”等现象;三是严格规范问责程序。同时,问责处理决定也应向社会公开。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工作部署,切实加强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若干规定”和银川市“33条规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等情况及各项纪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媒体监督等手段,建立起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强化沟通协调机制,最大限度保证信息互联互通,形成问责合力,让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四)进一步强化问责结果的运用。问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行为,促其更好地履职尽责。建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晰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并对为政不为、为官不为的部门及人员坚决问责,做到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问责闭环效应;建议市委制定并实行问责绩效扣分制,将问责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评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放大问责警示效应、激励效应。一方面,同时,将问责结果作为警示教育的素材,对那些不认真履职、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的干部起到警示作用,教育干部自觉约束自己、勉励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将问责纳入绩效考核,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体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精神。
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篇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
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
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考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较坚固。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可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1、虚假情境创设
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过生日,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教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虚拟人物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
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动画、要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问学生,学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难道学生兴奋地大喊好就是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吗?
3、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篇4
根据xx市监察局《关于开展问责制执行情况检查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进一步加强问责工作的规范实施,增强问责执行力度,结合我局实际,我局开展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情况自查,现将有关问责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行行政问责制实施
我局高度重视问责制的贯彻落实工作,把推进行政问责制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加强自身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推进当前地震工作的重要机遇来抓。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和总工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贯彻落实干部行政问责制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落实行政问责制的日常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确保了推进行政问责制的有效落实。
集中时间组织全员进行学习贯彻,采取集中学习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了《xx省贯彻落实实施办法》、《行政许可法》,《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集中学习,全体职工明白了实施行政问责制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增强了学习教育和实施行政问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我局行政行为
一直以来,我局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不同方式将各项制度向社会公开。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步提升和完善了地震监测预报事业的制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规范权力职能运行工作,按阶段分步骤,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组织开展了清理和规范各项权力职能等工作,初步构建起权力运行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强化了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三、实施行政问责制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强化督查,是确保行政问责制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我局自实施行政问责制以来,建立了考核督查制度,坚持不定期督查,对各科室工作纪律,工作效率执行情况、文明行政情况等进行重点督查,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行政问责制和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推进落实行政问责制的基础上,实行上下联动,把落实行政问责制延伸到科室和每一位职工,并强化督促检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逐步实现从注重执法权限和程序公开向执法过程、执法结果公开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地震行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局在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和不足,在宣传教育方面还不够深入,部分职工的依法行政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对不足之处认真进行整改,把我局推进行政问责制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
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篇5
__县位于__省西部__区,湘西中部偏东,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库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县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共辖12个乡镇,总人口13.82万人,妇女占6.9万人,农村人口11.8万人,其中农村妇女5.34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5.2%,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出现“留守妇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占农村家庭的70%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9月下旬,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默戎镇、古阳镇共5个村的45名“留守妇女”进行抽样调查。
一、基本情况
因为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由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成为家庭生产中的绝对主力,据调查,85%的男劳力主要集中在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留守妇女”平均年龄为42.7岁,留守妇女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平均占家庭收入的33.6%,平均有1.7个老人需要赡养,每年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费3000多元,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安全感降低,人身及家庭财产受威胁。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劳动强度明显加大,部分农妇力不从心。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默戎镇、古阳镇大多数的留守妇女都需要承担家里的农业生产,45份调查问卷表明,靠留守妇女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平均占家庭经济收入的42.5%,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二是文化程度低,现代农业进程受到影响。调查中,80%的农村留守妇女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对现在家庭购置的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利用。男劳力外出后,留守妇女节由于文化水平低,很少懂得机械操作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文化水平的低下也造成她们难以接受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增加了她们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
三是精神压力大,身心易受伤害。由于丈夫外出务工,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独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虚。由于农村留守妇女长期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容易产生失眠、焦虑,严重影响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
同时,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长期的两地分居再加上留守妇女没有时间、也舍不得钱去打工地看丈夫,久而久导致情感疏远。丈夫面对城市生活的诱惑、长期性的压抑以及社会监督的弱化,容易使婚外情趁虚而入,第三者插足和婚姻破裂现象逐步增多;调查中,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发生于该群体的离婚案件通常占到离婚案件的60%到80%。 留守妇女为家庭做出了许多牺牲,当出现婚变时,由于对丈夫在外收入、生活情况不完全了解,她们往往无法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是养老、子女养育方面出现新问题。因为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的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由于在生产方面的劳累,加之对丈夫的思念,妇女们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耐心地对待子女和老人们。,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全依赖学校和老师,致使家庭教育空白,孩子们也容易产生性格及行为上的不良现象,而在养老方面,情况也不佳,冷漠、老人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四是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调研村情况的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