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机化率调研报告范文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为我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生产的效率直接影响农民的效益,最终关系到村振兴发展全局。生产过程机械化是破解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难题、缓解劳动力紧缺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以确保粮油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与推广,加快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使资阳市农业机械化率取得较大进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资阳市农业农村局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法,扎实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拖拉机保有量648台套,种植机械58335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3809台套,畜牧机械5150台套,水产机械988台套,农田基本建设机械79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9.6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制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17%。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抓增量。全市始终坚持以落实农机构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为导向,以提升农机化水平为日标,大力推进先进适用农机具,加快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使用资金780余万元,辑动社会资金2900余万元,购买先进适用性农机5600余台套,受益农户4200余户。同时成功创建两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成立3个农机专合组织。
二是紧抓“两条主线”优结构。紧抓报废和更新补贴两条主线,宣传引导农户报度老旧农机,购买新型农具。目前,全市已报度老旧农机具449台,使用报废资金377万元,更新物联网终端机具249台。
三是开展“三项核查"补短板。开展农机薄弱环节作业奖补试点,对试点区内马铃势机播机收、无人机植保、水稻机插、油蔡机收、秸秆还田、秸秆离田七个薄弱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开展作业奖补。严格农机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台同及作业数据核查,服务主体作业台账核查,线上作业补贴数据与实际作业数据核查。目前,农机作业薄弱环节共奖励作业资金63万,作业面职达4万余亩。
四是做实“四张清单”提效率。加强技术培训,制定“任务清单”、列出“问题清单”、探讨“优化清单”、晒出“成绩清单”,牢树“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切实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力争根食颗粒归仓。
同时在雁江区开展“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全面实现了“三通一平”(交通干道与田间作业道路相通、田间作业道路与地块相通、灌排沟渠与河道贯通和地块平整)。大中型农业机械化通达率达到100%,复耕复种撂荒地面积达到1205亩,新增耕地面积92亩,为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项目投入使用后,机械化程度提高,节本增效效果明显,预计年增收17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二、机械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全市粮油作物生产机耕面积391.9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4.91%;机播面积158.2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8.33%;机电灌溉面积14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5.7%;机收面积161.14万hm2,占播种面积的39.02%。 从总体上看,农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农机化与作物品种、耕作方法、地块形状、经营机制不融合是我市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率低、示范带动效果不佳、推广普及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缺乏宜机的粮油作物专用品种。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比常规种植密度更大,一般采用全程一次性施肥,机械防病治虫,药剂除草,因此需要专用的宜机作物品种,要求品种具有耐密植、群体整齐度高、抗倒伏、抗病虫害、后期脱水快、机收损失率和破碎率及杂质率低等特点。目前,四川乃至西南宜机作物新品种选育相对滞后,资阳市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应用的品种全是普通品种,在种植密度增大的情况下表现生长不整齐,倒伏倒折和病虫害加重,收获时损失率、破碎率较高,加上种子质量(发芽率、净度、种子大小均匀度等)不高,影响机械化生产效果。
二是农机农艺不配套。农业机械化技术只有且必须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离开了农艺技术、任何农业机械化技术将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影响。我市属于川中丘陵区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土地复种指数高,多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旱地多为带状间套作,种植密度普遍偏低。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耕宽、播幅、收幅等均为通用型,可调范围极小,与我市农作物种植制度及农艺管理措施不相匹配。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缺乏农艺技术指导,缺乏与农技、土肥、植保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配合,无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增产、高效的作用。
三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我市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多为坡耕地,机耕道较窄且坡度较大,机械型号大的通过性差,型号小动力不够。而且种植业结构复杂、品种多,粮食、经济作物间套作普遍。这些机械中,小型机械偏多,大中型机械偏少,与我市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需求不相适应。
四是农机作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现有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具有自身质量轻、使用操作简便、能耗低、实用性强等优点。但丘陵区域多数农田存在一定高差,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田间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通过性差、小型机械动力缺乏,导致资阳市农机化发展存在“先天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要提高我市的农业机械化率就要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要将“五良”融合贯穿到整个提升过程中去。
一是要引进筛选宜机作物新品种。《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第三条强调要大力引进、筛选、培育、推广优良的宜机化品种, 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由于四川和西南地区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起步较晚,宜机品种选育严重滞后,生产上缺乏宜机的粮油作物专用品种。但在华中、华东、华南等水稻、油菜产区,东北、东华北、西北、黄淮海等玉米产区,东北大豆产区,山东、江苏、福建等甘薯、花生产区,生产上已推广应用了一些优秀的宜机品种。可以通过引进试验,筛选出适合资阳市生态条件的水稻、油菜、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作物的宜机品种。同时注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相邻生态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年选育的普通粮油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从中筛选出宜机的过度品种,缓解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品种短缺的压力。
二是要适当调整农机配置结构。总体上我市农业耕作机械总动力并不低,但配置结构欠合理,不适宜资阳市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需求,应适当调整农机配置结构。一是通过土地改造后土地已经由“小块并成大块”,大中型机械宜适当多配置;二是我市十年九旱,遇雨又多涝,排灌机械宜适当多配置;三是要按照“应用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基本要求,集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推动农机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智能水平。同时将农机推广工作和农机研发工作相结合,及时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反馈给农业机械研发机构,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农机改进与修正,研究出功能多样化、操作安全简单化、使用方便化的复合型机械,使农业机械研发、制造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三是要将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我市市属典型丘陵山区,要根据丘陵山区的土壤类型、水热条件、耕作制度等,系统调查分析稻、麦、油、玉米、薯类、豆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栽培农艺措施,并进行筛选。从种植制度、品种、播种期、种植规格、种植密度、间套作物类型与方式、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适配性研究,按照有利于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研究制定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提高标准化程度,为实现农机农艺有机高效融合奠定基础。
四是要强化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可采取政府引导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能力。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户、种植业大户、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培育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联合体等[4]形式多样化的农机专业化服 务组织,积极推行代耕、代种、托管、托收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
五是要增加财政投入。丘陵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采取特殊的农机扶持政策,特别是对于生产经营规模小, 农户投资能力不足的贫困地区, 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下放补贴政策管理权限,扩大补贴范围的选择性和补贴额度的分配弹性,增强地方自主性,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在线监管。同时,在燃油补贴、作业补贴政策上开展试点。 对示范农机合作社、新机具试验示范、新机具改装、农机电商服务等予以立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