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引言】民情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社区2022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共xxxxxxx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四群”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xxxx旅游区直接联系责任区为xx县大具乡甲子社区。近期通过采取民情恳谈会、下乡走访、调研等方式开展了工作,现将基本民情和开展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山甲子社区包括甲子村委会的18个自然村组和xx县直属村二十三公里村,地处xxxx景区核心区域,海拔在1800米—3800米之间,属高寒地区,境内居住有苗族、彝族、藏族、纳西族、汉族5个民族, 633户,2349人。xx年甲子社区人均收入达7800元。社区建设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xx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xx管委会积极探索引导社区群众脱贫致富之路,通过成立社区旅游服务公司,以建立“景区秩序优良、旅游服务规范有序、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旅游和农业并重”的新机制为目标,全面实施了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改革。走出了一条旅游业返哺农业的新路子,实现了景区的和谐发展。一是社区农民享受旅游反哺农业补助。xx年至xx年(第一轮),管委会每年向社区发放旅游项目直补资金1050万元,社区群众享受旅游反哺补助资金年人均5000元。xx年至xx年(第二轮),管委会每年向社区发放旅游项目直补资金提高为1558.5万元,比第一轮增长48.42%,社区群众享受旅游反哺补助资金年人均6000元,人均增长20%。二是全面恢复社区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每年补助100万左右的农业生产扶持专项资金。xx年至xx年,管委会先后投入530多万元用于社区的教育、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道建设300万元,新农村建设160多万元,教育扶持资金70多万元)。三是扩大就业,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安置。在管委会的努力下,景区各企事业单位都拓宽了社区群众就业渠道,旅游区环卫所、印象xx、xx股份公司、社区旅游服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都逐步加大了招聘社区群众就业的工作力度。目前,在景区企事业单位就业的社区群众已达400多人。四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xxxx景区新社区。通过实施旅游业反哺农业政策,把xx山社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社区。自xx年至今先后开展了雪花村藏族民俗旅游村和联合七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完成了联合一村、联合二村、联合五村和黑水一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工作,以此来带动整个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景区脏、乱、差问题,还一片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一)入户调研总户数、总人口,2户、9人;
(二)调研户经济来源,农作物、旅游业反哺农业资金;
(三)调研户经济收入,89000元;
(四)调研户主要反映的问题,一是希望支持发展产业特别是畜牧业,二是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旱地多、水田少,坡地多、平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水利条件差。
(二)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缺乏文化必然导致观念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产业机构单一。社区自综合改革后,又重新从事农业生产,产业机构的调整落后,产业单一,像烤烟、药材种植起步晚,制约了发展。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群众观念、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关系着事业的成败。现如今社会关系复杂,如何正确的做好群众工作不脱离群众,要把“四群”工作开展好,面临许多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社区位于xxxx景区核心,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人居环境差,改善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的工作重点,管委会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挂钩等项目,逐年加大对甲子村委会村道建设、引水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用水难等实际问题。
(二)重视文化扶贫。知识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推进剂,今后五年,管委会要继续加大对甲子村委会的扶贫助学力度,使更多困难家庭的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使“金秋助学”这一民心工程成效更实,影响更大,推动社区群众总体素质的提高。
(三)走进群众中去。明确工作目标,夯实工作基础,只有真正的解群众所需,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只有真正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获得群众信赖和支持,也只有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xx人就是要加强与社区老百姓的沟通与交流,增强xxxx旅游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树立构建和谐景区关键是要处理好与社区群众的关系。
(四)创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环节,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作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因此在工作中要与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认真对待群众中出现的矛盾纠纷。
(五)做好宣传工作。这些年来,虽然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但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于一种陌生的状态。这种情形下群众获得的信息多为道听途说、传来传去的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某些个体为自身利益而谣传。目前,特别是农村一年也就由村里组织社干部开一两次会议,宣传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真实的信息,带给他们真实的希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正确对待个体和集体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利益,净化内心世界,坚定信念,激发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斗志和干劲,调动其创业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与民,真诚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的工作就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会生机盎然。
【第2篇】“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xx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鄂办发〔xx〕107号)和《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黄办文[xx]129号)文件精神,黄冈市安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时,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谢湖村地处麻城市宋埠镇东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镇区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现有耕地1986亩,其中水田1185亩,共有塘堰38口,面积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养猪、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品养殖、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各类家庭作坊等为辅助,xx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4100元。
二、谢湖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村级积累较为薄弱。谢湖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加之该村人多事情多开支多,仅有的集体收入还不够办公开支和支付村组干部工资。
(二)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据工作组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议和意见居第二位,仅次于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风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谢湖是农业大村,近几年虽然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保护需加重视。经过调查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认识数不胜数。由此导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随手乱丢、随处乱倒。在村里我们发现,目前垃圾乱倒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集镇上虽然好一点,但垃圾仍然到处可见,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占到了32%,足见在民生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其一还是宣传不够,由于村民自身原因和宣传手段限制,现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还是点对点的宣传;二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该村家庭供养负担重的困难户、被病残拖累的困难户、老无助的困难户还占一定比例,需要分类关注与帮助。
(五)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相对而言,谢湖村属一个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但由于资金、机制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大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青人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地下六合彩仍屡禁不绝、打牌赌博的风气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时有发生,需长期予以研究和关注。
(六)村组干部任务繁重。该村有村干部5人,小组干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数多,干部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尤其是村干部,不仅要面对全体村民,同时要应对县镇各部门,加上目前塘堰整治、党建、公路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干部协助,村干部任务十分繁重,检查多、验收多、会议多、接待多让村干部疲于奔忙。
三、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谢湖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好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谢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务实管用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五个基本”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在年轻农民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同时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年轻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培养吸收年轻人才,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潜力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为农民、农村发展致富带好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要借“三万”活动的东风,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对未纳入整修范围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利设施的最大利用率。继续争取项目,逐步改造现有沟渠、塘堰、水库等,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利用水平,确保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大棚蔬菜设施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高产高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基于村一级经济积累较为薄弱的现状,建议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采取村收、镇转、集中处理的办法予解决;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办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污水处理与排放关,确保农村环境不被破坏。
(四)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使群众对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对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五)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是直接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谢湖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要切实为农村干部减负。谢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动人员广,给村干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压力;同时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大量事务性的检查、验收、档案资料占据了村干部大部分精力,村干部往往疲于应付,建议上级各部门要切实为村级减负,从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关心村组干部,积极为村组干部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好环境。同时加大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为村组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年轻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3篇】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材料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同时,县级民政部门正确引导农村低保工作,并督促指导好相关工作;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第4篇】民爱村民情民意调研报告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爱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86条。目前,“三万”活动的入户调查、走访已全部结束,全村377户全部覆盖。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爱村基本情况
民爱村位于大冶市经济开发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边缘地区,罗金路从该村经过,交通方便,与金山店、还地桥镇交界。3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党员21人。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4人,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土地总面积3503.8亩,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216.4亩,非农用地1001.9亩,山场375亩。水资源面积233.8亩,水库一所,面积为157.2亩, 水塘面积为76.6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的人均收入5320元,属大冶贫困村之一。
村负债近20万元(欠建校款和历年村干部工资),近三年来还债二万多元。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二、民情民意情况
(一)民情民意好的方面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程良顺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民爱村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2、水利设施薄弱。民爱村有一座157.2亩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但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另外,还有部分农田灌溉困难。
3、村小学需加以改造。校舍破旧且面积小,课桌椅也很破烂,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也差。
4、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湾、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6、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7、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三、民情民意化解措施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民爱村已开始发展吊瓜种植,下一步还将发展100亩金银花种植.要把吊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民爱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基地。市科协决定利用政府设立的支农项目,在民爱村培育吊瓜、紫甘薯、养殖、油菜综合基地。吊瓜目前大冶市只有该村有少量种植,它的市场畅销好,主要产物是吊瓜籽,吊瓜种植适合该村的土壤。吊瓜种植情况:每亩种植40-50株,当年收益:每株产量达到7-8斤,每株产量70-80斤,每斤单价10元,产值700-800元,每亩总产值在4000元左右。紫甘薯也是村民致富的种植业,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每斤定购价0.8-1.0元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油菜基地面积为40亩,可以栽种面积530亩,每亩产油菜籽1000-xx斤,每亩产值在xx-3000元。养殖业(长海龙水库)。该村养殖基地在罗桥、金山店、还地桥三地交界处,交通方便,水面面积230亩,每年产鱼30吨,总产值可达到20-30万元,畅销好,因水库水无污染,水质好,地理位置好。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民爱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特别是涉农部门和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民爱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多来的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队为村委会送来电脑、电视;还为村小学送来3台电脑和100张课桌;4月8日,黄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也来到学校, 为该村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市科协组织党员干部与民爱村30户低保户和四户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紧紧不放,口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件件慰问品和一份份慰问金温暖了群众的心,使这个初春季节冒着阵阵暖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送服务解民难,解决实际问题。4月16日,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等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深入“三万”活动驻点村: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调研和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领导们实地查看了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询问了村干部下一步发展规划,鼓励农户不仅自已要做好、做出实效,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随行的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村组的道路;兴修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工作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民爱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黄石市委“三万” 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民爱村委会一起,制定出民爱村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民爱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5篇】村官民情民意调研报告
芦龙社区的总体概况
芦龙社区位于天长市东郊8公里处,天扬线横穿社区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22年芦龙社区由原黄鸦村、芦龙村、涧口村、芦龙街道居委会合并而成,合并后辖区内有37个居民小组和两个街道(芦龙街道、王桥街道),总面积15平方公里,计税面积6407亩,共有居民户1510户,户籍人口4995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农业支部、商贸支部),党员人数115人,是20xx年省级 美好镇村 示范村。
芦龙社区建设情况
芦龙社区被列为天长市 美好镇村 示范村以来,主要是围绕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乡村文明和谐美 的目标,撤并了辖区内零散的居民安置点,扩大了中心村建设。后被列为安徽省 美好镇村 示范村,在原先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新开辟了近二百余户的住宅园区,从建设模式、建设风貌、设施配套、村庄整洁等方面来提升中心村形象。目前中心村居住人口近八千余人(含外来人口)。
经济发展现状
芦龙社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社区粮食播种面积15600亩,产量7800吨;蔬菜用地530亩,产量1600吨;生猪600头,家禽两万只,产值2700万元。拥有工业企业42家,其中千万元产值企业9家,规模企业3家,产值2.1亿元,各类企业年交纳税额945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流转土地4300亩,20xx年全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芦龙社区党总支两委构成完善,今年8月举行了换届选举,现党总支成员6人,分别为第一书记、书记、主任、副书记、文书、计生副主任。党总支换届选举每三年举办一次,由居民公开选举产生。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今年新的两委班子自开展工作以来多次受到镇级党委的好评。目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各活动室齐全,设备完善。
社会治安与信访工作现状
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是关系到人民安全的一项重要事务,维护社会稳定是社区干部的职责。芦龙社区两委一直高度重视本社区的社会稳定工作,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专门设有 矛盾纠纷调处室 。近年来,未发生重大严重性群体治安事件,在信访工作上也积极主动化解矛盾。
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芦龙社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规模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凸显,但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条和后续综合利用等方面还不完善。 美好镇村 建设中土地置换的后续问题渐渐凸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跟百姓的沟通方面问题重重。
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展社区文化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行为,但是社区文化生活匮乏,赌博等情况较多。芦龙社区文化场日益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在农闲时期,居民三五成群打牌,暑假期间,儿童主要文化生活是以电视剧为主。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随之增加。
社区领导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芦龙社区党总支两委构成完善,但是,社区干部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工作主动性不高,在工作作风上有拖延懒散的现象,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在处理社区内事务时,考虑人情世故,不敢主动担当,有畏难情绪。
对当前问题提出的建议
招商引资,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要重视土地利用率,在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同时也要重视专业化和高效化。在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大学生村官村情民意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村情民意调研报告。
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由于社区财政无法支撑举办较多的文化活动,所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要本着成本低,意义丰富的原则。芦龙社区目前文化场所不断完善,也逐渐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在农闲时尤其注重活动开展,使居民们远离不良风气,避免聚众赌博,促进乡风文明。
目前,芦龙社区每天都有居民在广场上跳舞,运动器械的使用率也很高,农民运动会也积极举办。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官带头树立学习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多交流多讨论,经常做自我剖析。社区干部重视村务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百姓的监督,更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
以上是我工作两年多来所掌握的情况,基层情况较为复杂,所以我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也有待考察。但是作为一名村官,我会肩负自己的职责,经常下队走访,了解民情,关注民生,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村官的作用。
村官民情民意调研报告
【第6篇】村情民情调研报告
居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情民情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历史沿革
据该村张氏宗祠家谱考证,明朝时期,官府授该村为武官百户营,设有公堂衙门,有判刑杀人之权,因当时该村家户很少,百户营所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之多,遂改此村为,民国期间叫乡,后又叫,解放后因村小人少,群众惯称至今。一xx八年公社化后叫大队,一九八三年建立乡政府后叫村。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貌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镇区1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镇新的总体规划将村规划为镇区,中州路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8户1280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160人,其中经商20人。全村有低保31户,五保户3户,均为散养老人。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1200亩,其中流转518亩,已种植树莓1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10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22年组建以来,在村党 书记张百有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22年被中共市委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二)经济状况
村主导农业产业为小麦和玉米。全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60%,其中夫妻联手粘地板砖又成为近年来村群众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目前全村共有此类夫妻搭档20多对,年收入达10多万元。全村共有养殖户35户,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15个,另有特色养殖,其中养鸽3户(500队),观赏鸟3户(4000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养殖1家,种植1家。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
民俗文化
独脚舞,俗名独腿猴,是民间一种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是镇春节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目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22年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2022来,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整修村内道路1000多米。投资12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所,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村委会大院建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等。重视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村共争取沼气项目117户。拆除原橡胶厂(8.7亩)并进行了复垦、承包。新修村外农田道路833米,总投资25万元。争取千亿斤项目,新打机井17眼,配套老机井17眼,地埋管道6710米,地埋线8000米,修成桥涵一座,整修村南道路550米。村内水泥路率90%以上,移动、联通通信设施全覆盖,固定电话、手机、摩托车入户率98%以上,全村有家庭轿车50多辆。建立了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内环境整洁卫生。
三、民情民意反映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家电有补助,农资农机有补贴,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的绝大部分农户都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从内心里拥护党的领导。
2、“三农”发展形势好。从走访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大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或土地流转的机遇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行条件大为改善,代步工具正在由摩托车上升为家用轿车,大多数农户有固定电话、手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用品。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有望建成千亩树莓基地。
3、农村社会治安较好。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现象,偷盗抢刑事案件较少,村两委竭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民事纠纷、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没有获得系统性政策信息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缺乏适用的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或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清楚农业发展方向、不懂市场需求,不能从政策中抓机遇,只能是望富兴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是虽然考察了前景广阔的项目,但资金缺口较大,不知道该往何单位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项目还有资金扶持,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或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致富反而欠下累累外债。
2、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全村共有五保3户,低保38户。因病致贫的特困户2户,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救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遇到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病患,不仅能耗去多年的积蓄,还会欠下累累外债,这样就会造成正常的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政策性信息掌握不深不透,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户惜地心理和纯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导致特色农业规模不大,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二是现有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差,产业化农业发展缓慢。
4、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作为支撑,直接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
五、关于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项制度”活动,大力推广正能量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了解并大力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好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执行全面控建办法,创新旧城改造途径。村在全镇的总体规划中属旧城改造区和拆旧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工作就是全面控建,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入住新镇区,同时引进开发商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老年村,创新旧城改造的发展空间,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3、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于农业办工业,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50%以上,今年要选择连片效应大、有发展潜力的地块先行流转,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发展生态观光,做大做强树莓产业,倾力打造县千亩树莓基地和树莓深加工基地。二是加强养殖小区的规划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4、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如果说市场是汪洋大海,那么最熟悉'水性'的,无疑还是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政府招商甚至中介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世合创办的安达电气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总产值3383万元,实缴税金89万元,下一步,村将围绕安达电气发展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切实做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5、主动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凸现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应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题,传达落实好群众反映的诸如规划、水利、修路、个人补助等各方面困难,让老百姓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政府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8、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和舆论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第7篇】民情大走访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精神,强化我局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群众呼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过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派出两组工作人员,到我县部分企业,进行民意评价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共走访企业15家,与200名员工进行了交谈,发放了就业促进政策资料,社会保险法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收到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和要求10余条,现场解答问题20余件。走访企业时,得知大部分群众和企业对我局的各项业务和办事程序都比较熟悉,对我们的认识也没有“衙门”之偏见,这表明我们工作得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肯定,但也有群众认为我局个别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局干部职工摸清了群众和企业目前急需解决什么问题,长远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摸清企业和群众对我们人社部门的工作还有什么要求。
(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群众易产生怨气。我局部分事项手续繁琐,有的手续不但要上报市局审核和审批,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来完成,往往会增加职工和企业的等待时间,还有些事项手续,是由于我局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时间增长,这样一来,难免会降低办事效率,使群众产生对人社部门的怨气,留下人社部门办事拖沓的印象。
(二)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总体来看,我局的.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思想上墨守成规,工作上死搬教条,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工作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局效能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对企业智力支持不到位。近年来,我县企业升级转型,企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这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对策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解放思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解放了,思路才开阔,方法才新颖,效果才明显。各业务口、每位干部职工都要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干工作。
(二)大胆改革,另辟蹊径。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各股室要改变坐在办公室等业务的观念,主动征询群众意见,了解企业需求,主动提供服务。凡是企业提出的要求,只要不犯错误,不违反政策,就大胆地办,全力地办。不计辛苦,不计报酬,发扬“5+2”、“白+黑”甚至“8+8”的精神。
(三)权力下放,时限缩短。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把办事关口前移,赋予基层部门充分的决定权,减少上级部门审批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大幅度压缩办理时限,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业务,基层可以直接办理,上级负责业务指导和事后监督。
(四)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在招才引智上下功夫,制定出人才智力引进的新规程,完善引进方式和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实施重点引进。
(五)建立评议、监督长效机制。正如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开展一样,人社局民意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这不是赶过场、搞应付,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民意评价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民主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从评议内容到意见反馈、督办等方面进行细化。
【第8篇】乡镇居委会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科级干部回出生地帮扶指导工作的要求,3月15日至16日,我回出生地西兴镇居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社情民意,帮扶指导生产。调研中共走访农户11户,座谈居民及“两委”干部21人,提出工作建议4条,帮助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2件。现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西兴镇居委会成立于XX年,系原八一村分割重组而成,辖6个居民小组,共525户,总人口5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00人。通过多年的建设,居委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西兴居地处原西兴区委、区公所驻地,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多,人口较为密集,商贾较为繁荣,经济较为活跃。2011年,场镇居民人均收入5100元,较2011年增加390元。农村居民利用沿公路、离街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去年共出栏生猪1500头,畜牧产值达90万元,270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近7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2011增加280元。
基础建设逐步夯实。境内现有村社公路5.7公里,其中西(兴)回(龙)公路2公里,西(兴)高(峰)公路0.7公里,场镇至火盆寨公路1.5公里,至潘家湾1.5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场镇框架也逐渐拉大,与十年前相比,场镇容量增加了近1/3,XX年开工建设的西华街现已初具规模,街道长830米、宽24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近50户居民以及西兴派出所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顺利入住。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居委会“两委”班子齐备,村民小组组长由居委会干部兼任,结构较为合理,现设党小组6个,有党员73名。群众对“两委”干部评价较高,认为该居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处事,落实惠农政策不优亲厚友,对日常事务坚持分项定期全面公开,群众相信支部、居委一班人,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较强。
社会稳定民风淳朴。该居委会虽人员结构复杂,但多年无群访、缠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辖区比较稳定。居委十分重视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对稳定隐患排查调处实行挂社联户和责任追究,特别注重防范和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突发性矛盾,支书、主任总是身先士率亲自到场进行调处,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恶化和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西兴居委会虽然在发展经济、基础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场镇环境不优。多年来,西兴居由于没有一个规范固定的菜市,逢场天菜农和游商占道经营现象明显。由于没有修建车站,客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也时有出现。新开发的后街由于处于建设中,建筑垃圾堆码及群众的生活垃圾乱扔现象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工商业占比不科学,场镇经营收入总量较低,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业主导地位明显,水面养殖和蔬菜种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农业规模效益不突出。三是群众观念保守。面对强劲的土地优势,群众深感种田不合算,想调整农业结构,但苦于无信息、无技术、无项目,不知从何入手,还怕担当风险。同时,业主难以引进,规模农业难以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西兴发展正逢天时、地利。根据平昌县交通建设规划,平营公路将过境西兴场镇,公路改造完成后,交通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作为场镇居委会,将赢得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
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充分做好土地文章,积极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地产田改造,出让土地增收益。二是吸收场镇失地农民和失业居民,开办蜂窝煤厂,组建建筑队务工队和流动助工队等村办企业和经纪企业,有序引导场镇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辖区经济总量。
培育支柱产业。紧紧抓住辖区人口密集,居民消费需求大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场镇工商业,增加居民经营收入。同时,居内土地平整,连块成片,应加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尝试进行土地股权化,引进业主整体连片开发张家坝,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培育种植大户,为场镇蔬菜供应建设“后花园”。其次是充分运用潘家湾星罗棋布的小池塘发展水面养殖,利用火盆寨山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小家禽养殖,走种、养配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完善基础建设。村内虽有村社公路4条,但这些道路都是近几年开工建设的,全是毛坯路、泥土路,路状很差,逢雨就“瘫痪”。场镇基础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从整治场环境入手,采取项目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尽快硬化西华街,修筑场镇拦山排污渠,改造西回(至达州)出境公路、西高出乡公路和场镇至火盆寨、场镇至潘家湾村道公路,彻底解决“行路难”问题和场镇环境脏乱差问题,树立良好的场镇形象。
注重人文关怀。辖区集中了西兴职业学、西兴小学两所中小学校,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入驻场镇“陪读”现象增多,居委会应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第9篇】民情调研报告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爱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86条。目前,“三万”活动的入户调查、走访已全部结束,全村377户全部覆盖。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爱村基本情况
民爱村位于大冶市经济开发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边缘地区,罗金路从该村经过,交通方便,与金山店、还地桥镇交界。3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党员21人。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4人,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土地总面积3503.8亩,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216.4亩,非农用地1001.9亩,山场375亩。水资源面积233.8亩,水库一所,面积为157.2亩, 水塘面积为76.6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的人均收入5320元,属大冶贫困村之一。
村负债近20万元(欠建校款和历年村干部工资),近三年来还债二万多元。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二、民情民意情况
(一)民情民意好的方面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程良顺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民爱村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2、水利设施薄弱。民爱村有一座157.2亩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但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另外,还有部分农田灌溉困难。
3、村小学需加以改造。校舍破旧且面积小,课桌椅也很破烂,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也差。
4、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湾、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6、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7、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三、民情民意化解措施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民爱村已开始发展吊瓜种植,下一步还将发展100亩金银花种植.要把吊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民爱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基地。市科协决定利用政府设立的支农项目,在民爱村培育吊瓜、紫甘薯、养殖、油菜综合基地。吊瓜目前大冶市只有该村有少量种植,它的市场畅销好,主要产物是吊瓜籽,吊瓜种植适合该村的土壤。吊瓜种植情况:每亩种植40-50株,当年收益:每株产量达到7-8斤,每株产量70-80斤,每斤单价10元,产值700-800元,每亩总产值在4000元左右。紫甘薯也是村民致富的种植业,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每斤定购价0.8-1.0元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油菜基地面积为40亩,可以栽种面积530亩,每亩产油菜籽1000-xx斤,每亩产值在xx-3000元。养殖业(长海龙水库)。该村养殖基地在罗桥、金山店、还地桥三地交界处,交通方便,水面面积230亩,每年产鱼30吨,总产值可达到20-30万元,畅销好,因水库水无污染,水质好,地理位置好。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民爱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特别是涉农部门和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民爱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多来的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队为村委会送来电脑、电视;还为村小学送来3台电脑和100张课桌;4月8日,黄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也来到学校, 为该村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市科协组织党员干部与民爱村30户低保户和四户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紧紧不放,口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件件慰问品和一份份慰问金温暖了群众的心,使这个初春季节冒着阵阵暖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送服务解民难,解决实际问题。4月16日,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等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深入“三万”活动驻点村: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调研和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领导们实地查看了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询问了村干部下一步发展规划,鼓励农户不仅自已要做好、做出实效,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随行的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村组的道路;兴修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工作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民爱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黄石市委“三万” 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民爱村委会一起,制定出民爱村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民爱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材料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同时,县级民政部门正确引导农村低保工作,并督促指导好相关工作;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乡镇居委会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科级干部回出生地帮扶指导工作的要求,3月15日至16日,我回出生地西兴镇居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社情民意,帮扶指导生产。调研中共走访农户11户,座谈居民及“两委”干部21人,提出工作建议4条,帮助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2件。现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西兴镇居委会成立于xx年,系原八一村分割重组而成,辖6个居民小组,共525户,总人口5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00人。通过多年的建设,居委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西兴居地处原西兴区委、区公所驻地,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多,人口较为密集,商贾较为繁荣,经济较为活跃。,场镇居民人均收入5100元,较增加390元。农村居民利用沿公路、离街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去年共出栏生猪1500头,畜牧产值达90万元,270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近7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增加280元。
基础建设逐步夯实。境内现有村社公路5.7公里,其中西(兴)回(龙)公路2公里,西(兴)高(峰)公路0.7公里,场镇至火盆寨公路1.5公里,至潘家湾1.5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场镇框架也逐渐拉大,与十年前相比,场镇容量增加了近1/3,xx年开工建设的西华街现已初具规模,街道长830米、宽24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近50户居民以及西兴派出所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顺利入住。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居委会“两委”班子齐备,村民小组组长由居委会干部兼任,结构较为合理,现设党小组6个,有党员73名。群众对“两委”干部评价较高,认为该居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处事,落实惠农政策不优亲厚友,对日常事务坚持分项定期全面公开,群众相信支部、居委一班人,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较强。
社会稳定民风淳朴。该居委会虽人员结构复杂,但多年无群访、缠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辖区比较稳定。居委十分重视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对稳定隐患排查调处实行挂社联户和责任追究,特别注重防范和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突发性矛盾,支书、主任总是身先士率亲自到场进行调处,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恶化和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西兴居委会虽然在发展经济、基础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场镇环境不优。多年来,西兴居由于没有一个规范固定的菜市,逢场天菜农和游商占道经营现象明显。由于没有修建车站,客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也时有出现。新开发的后街由于处于建设中,建筑垃圾堆码及群众的生活垃圾乱扔现象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工商业占比不科学,场镇经营收入总量较低,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业主导地位明显,水面养殖和蔬菜种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农业规模效益不突出。三是群众观念保守。面对强劲的土地优势,群众深感种田不合算,想调整农业结构,但苦于无信息、无技术、无项目,不知从何入手,还怕担当风险。同时,业主难以引进,规模农业难以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西兴发展正逢天时、地利。根据平昌县交通建设规划,平营公路将过境西兴场镇,公路改造完成后,交通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作为场镇居委会,将赢得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
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充分做好土地文章,积极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地产田改造,出让土地增收益。二是吸收场镇失地农民和失业居民,开办蜂窝煤厂,组建建筑队务工队和流动助工队等村办企业和经纪企业,有序引导场镇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辖区经济总量。
培育支柱产业。紧紧抓住辖区人口密集,居民消费需求大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场镇工商业,增加居民经营收入。同时,居内土地平整,连块成片,应加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尝试进行土地股权化,引进业主整体连片开发张家坝,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培育种植大户,为场镇蔬菜供应建设“后花园”。其次是充分运用潘家湾星罗棋布的小池塘发展水面养殖,利用火盆寨山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小家禽养殖,走种、养配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完善基础建设。村内虽有村社公路4条,但这些道路都是近几年开工建设的,全是毛坯路、泥土路,路状很差,逢雨就“瘫痪”。场镇基础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从整治场环境入手,采取项目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尽快硬化西华街,修筑场镇拦山排污渠,改造西回(至达州)出境公路、西高出乡公路和场镇至火盆寨、场镇至潘家湾村道公路,彻底解决“行路难”问题和场镇环境脏乱差问题,树立良好的场镇形象。
注重人文关怀。辖区集中了西兴职业学、西兴小学两所中小学校,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入驻场镇“陪读”现象增多,居委会应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xx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鄂办发〔xx〕107号)和《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黄办文[xx]129号)文件精神,黄冈市安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时,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谢湖村地处麻城市宋埠镇东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镇区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现有耕地1986亩,其中水田1185亩,共有塘堰38口,面积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养猪、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品养殖、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各类家庭作坊等为辅助,xx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4100元。
二、谢湖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村级积累较为薄弱。谢湖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加之该村人多事情多开支多,仅有的集体收入还不够办公开支和支付村组干部工资。
(二)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据工作组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议和意见居第二位,仅次于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风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谢湖是农业大村,近几年虽然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保护需加重视。经过调查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认识数不胜数。由此导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随手乱丢、随处乱倒。在村里我们发现,目前垃圾乱倒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集镇上虽然好一点,但垃圾仍然到处可见,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占到了32%,足见在民生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其一还是宣传不够,由于村民自身原因和宣传手段限制,现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还是点对点的宣传;二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该村家庭供养负担重的困难户、被病残拖累的困难户、老无助的困难户还占一定比例,需要分类关注与帮助。
(五)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相对而言,谢湖村属一个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但由于资金、机制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大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青人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地下六合彩仍屡禁不绝、打牌赌博的风气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时有发生,需长期予以研究和关注。
(六)村组干部任务繁重。该村有村干部5人,小组干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数多,干部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尤其是村干部,不仅要面对全体村民,同时要应对县镇各部门,加上目前塘堰整治、党建、公路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干部协助,村干部任务十分繁重,检查多、验收多、会议多、接待多让村干部疲于奔忙。
三、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谢湖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好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谢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务实管用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五个基本”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在年轻农民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同时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年轻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培养吸收年轻人才,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潜力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为农民、农村发展致富带好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要借“三万”活动的东风,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对未纳入整修范围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利设施的最大利用率。继续争取项目,逐步改造现有沟渠、塘堰、水库等,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利用水平,确保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大棚蔬菜设施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高产高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基于村一级经济积累较为薄弱的现状,建议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采取村收、镇转、集中处理的办法予解决;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办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污水处理与排放关,确保农村环境不被破坏。
(四)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使群众对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对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五)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是直接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谢湖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要切实为农村干部减负。谢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动人员广,给村干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压力;同时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大量事务性的检查、验收、档案资料占据了村干部大部分精力,村干部往往疲于应付,建议上级各部门要切实为村级减负,从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关心村组干部,积极为村组干部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好环境。同时加大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为村组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年轻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民情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