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2 07:34:26)

前言: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加强民主党派监督实效性问题调研报告

民主监督既是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泛、代表性强、形式灵活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最常见、最实用、最高效的民主监督形式。要切实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增强实效性,目前仍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

一、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对接受民主监督的必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当前,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仍存在着对民主监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问题。他们依然认为民主监督就是开个座谈会,听听发言或意见。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喜欢听赞扬的声音,听不惯不同意见,更别说是监督的批评意见了。有些领导干部对于民主监督仍是叶公好龙,“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民主监督的意见或建议,不是及时回复或处理,而是推诿、扯皮。因此,民主党派能否对执政党及其执政团队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还取决于执政党各级领导的认识和态度,取决于对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视和落实。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对民主监督必要性的认识,已成为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关键。

(二)民主党派自觉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意识不强,作为不够。不少民主党派领导认为,虽然参政党组织独立、政治自由,但发展成员、组织活动、机关建设和物质条件等方面都需要执政党支持和帮助,担心主动监督会影响党际关系,得罪领导,对党派或自身发展不利。因而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往往如履薄冰,不敢提有价值或尖锐的不同意见,从而出现了重参政议政、轻民主监督的现象,自我淡化了履行监督职能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民主监督的意见或建议往往得不到及时答复或落实,看不到实际效果,因而也挫伤了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了“提了也白提,干脆不要提”的情绪。当然,还有不少党派人士习惯于赞扬或肯定,在有机会履行监督职能时,不能明确职责、摆正位置、发挥作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人甚至利用民主监督之际为不当开脱说情,这些现象无疑也损害了民主监督的形象。

(三)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缺乏必要的制度与机制保障。目前,虽然民主监督作为国家政体的重要监督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部门或领导的重视,但在监督形式、程序、责任及信息公开、意见反馈和绩效考核等实际应用方面,还缺少必要的制度与规范措施,未能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这种没有约束、考核或影响的监督机制,必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许多地方民主监督的实施成效,完全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开明程度,并有了“容纳肚量决定监督胆量”的说法。因此,民主监督如不尽快建立对监督主客体均有约束力的制度与机制保障,仅靠主要领导的认识和觉悟,难以获得应有的实效。

二、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实效性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三权分立、政党制衡等西方政治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但是加强监督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民主监督时曾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都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政策支持。

当前,根据我国民主监督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要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就必须从执政党和参政党两个方面,提高认识、明确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

(一)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应切实提高对民主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现阶段,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依然取决于执政党及其执政团队的接受程度。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多党合作,构建民主政治与社会和谐的高度,认识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护民主监督的权利,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讲真话,提不同意见。同时,对民主监督的意见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认真研究,及时反馈。只要有了接受民主监督的诚意,就能赢得民主党派的信任,从而获得民主监督的实效。

(二)民主党派也要不断提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水平和能力

民主党派是民主监督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正确认识民主监督的用意和概念。首先,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建立在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民主监督,并以支持和帮助共产党执好政、掌好权、做好事为初衷和归宿。其次,民主监督是相对于行政或法律监督而言的非权力监督形式。抱怨民主监督缺乏法律依据和主张民主监督法律化与权力化的观点,纯属概念性错误,而非探讨“禁区”的问题。

——将民主监督寓于参政议政之中。虽然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两项基本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却是密不可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许多意见建议,都体现了民主监督的职能。若将两种职能截然分开,就会产生民主监督相对于参政议政被“忽视或弱化”的社会认识与错觉。

——民主监督的作用不限于反腐败。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扼制腐败,但民主监督的作用绝不限于反腐败。事实上,腐败问题是各国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要解决“防腐”问题,主要靠法治而不是民主监督。因此,将腐败现象归咎于民主监督不力或弱化,归咎于参政党对执政党没有制约权力,进而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怀疑,都是概念性错误产生的认识误区。

——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责任心。虽然民主监督存在着阻力大、难度高、不易出成绩甚至有负面影响等客观问题,但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工作中的责任心不强、乖张奉承等主观问题,也是民主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为此,民主党派应本着参政为国、议政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责任心,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监督工作。

——选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切入点。选好民主监督的切入点,做到监督有针对性、意见有可行性,对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只有选择好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影响面广、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才能体现参政与执政的互助性,不断凸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推进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专业化。参照民主党派设置“参政议政专委会”的做法,组建“民主监督专委会”,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民主监督工作。民主监督作为政党间的一种严肃性、层次高的监督形式,要求监督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和政策水平,切忌随意性。因此,提高党派组织和成员民主监督的职能水平,就成了保障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三)建立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运行机制

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并非一定要将民主监督的柔性变为法制监督的刚性,而是要增强一种非权力监督的行为约束和民主压力。这种机制的形成,不能靠个人的自觉性,只能靠有制度保障的规范化监督程序,这是克服民主监督随意和虚化的根本途径。

——建立政务信息通报制度。民主监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只能来源于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就必须事先保障民主党派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及时了解。

——建立民主监督专报制度。民主党派以规范的文字“专报”形式提交民主监督的意见或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指定部门负责接办民主监督专报,使民主监督做到严肃正规,责任明确,有案可查。

——建立民主监督责任制度。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要根据职能分工和领导批示意见,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办理效果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

——建立民主监督反馈制度。党和政府责任部门对民主监督意见或建议要及时研究、办理和反馈,按照“已解决”、“正在解决”或“留作参考”等情况进行答复。

——建立民主监督评价制度。对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处理结果,由统战或纪检监察部门定期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应予上报和公布。通过考评制度来督促和保证监督主客体的同步提高。

——建立民主监督考核制度。将民主监督工作纳入民主党派绩效考核,通过制定工作任务、目标分解、责任落实和年终考核等制度,将民主监督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民主监督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加强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民主监督只有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与密切配合,才能切实提高民主监督的影响力与实效性,并与其它监督形式一起,发挥保障公正、公平和进步的作用。

虽然民主监督还存在诸多制度、程序和机制问题,但民主监督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已引起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关注。当人大及其代表能够全面履行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依法监督后,民主党派还要逐渐回归对执政党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参政职能。可以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制度规范与科学发展,并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实效性。

【第2篇】强化民主党派监督实效性问题调研报告

强化民主党派监督实效性问题调研报告

民主监督既是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泛、代表性强、形式灵活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最常见、最实用、最高效的民主监督形式。要切实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增强实效性,目前仍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

一、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尚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和(20xx)5号文件等系列文件出台以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就进入了一个有序规范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诸多显著成绩。但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民主监督在实践中仍存在着民主容易监督难;形式容易实效难;基层容易上层难;对下容易对上难;事后容易事前难;小事容易大事难;建议容易批评难;反映容易反馈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民主监督形式繁多、实效不足的虚位弱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对接受民主监督的必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当前,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仍存在着对民主监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问题。他们依然认为民主监督就是开个座谈会,听听发言或意见。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喜欢听赞扬的声音,听不惯不同意见,更别说是监督的批评意见了。有些领导干部对于民主监督仍是叶公好龙,“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民主监督的意见或建议,不是及时回复或处理,而是推诿、扯皮。因此,民主党派能否对执政党及其执政团队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还取决于执政党各级领导的认识和态度,取决于对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视和落实。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对民主监督必要性的认识,已成为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关键。

(二)民主党派自觉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意识不强,作为不够。不少民主党派领导认为,虽然参政党组织独立、政治自由,但发展成员、组织活动、机关建设和物质条件等方面都需要执政党支持和帮助,担心主动监督会影响党际关系,得罪领导,对党派或自身发展不利。因而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往往如履薄冰,不敢提有价值或尖锐的不同意见,从而出现了重参政议政、轻民主监督的现象,自我淡化了履行监督职能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民主监督的意见或建议往往得不到及时答复或落实,看不到实际效果,因而也挫伤了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了“提了也白提,干脆不要提”的情绪。当然,还有不少党派人士习惯于赞扬或肯定,在有机会履行监督职能时,不能明确职责、摆正位置、发挥作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人甚至利用民主监督之际为不当开脱说情,这些现象无疑也损害了民主监督的形象。

(三)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缺乏必要的制度与机制保障。目前,虽然民主监督作为国家政体的重要监督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部门或领导的重视,但在监督形式、程序、责任及信息公开、意见反馈和绩效考核等实际应用方面,还缺少必要的制度与规范措施,未能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这种没有约束、考核或影响的监督机制,必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许多地方民主监督的实施成效,完全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开明程度,并有了“容纳肚量决定监督胆量”的说法。因此,民主监督如不尽快建立对监督主客体均有约束力的制度与机制保障,仅靠主要领导的认识和觉悟,难以获得应有的实效。

二、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实效性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三权分立、政党制衡等西方政治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但是加强监督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民主监督时曾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都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政策支持。

当前,根据我国民主监督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要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就必须从执政党和参政党两个方面,提高认识、明确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

(一)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应切实提高对民主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现阶段,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依然取决于执政党及其执政团队的接受程度。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多党合作,构建民主政治与社会和谐的高度,认识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护民主监督的权利,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讲真话,提 不同意见。同时,对民主监督的意见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认真研究,及时反馈。只要有了接受民主监督的诚意,就能赢得民主党派的信任,从而获得民主监督的实效。

(二)民主党派也要不断提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水平和能力

民主党派是民主监督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正确认识民主监督的用意和概念。首先,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建立在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民主监督,并以支持和帮助共产党执好政、掌好权、做好事为初衷和归宿。其次,民主监督是相对于行政或法律监督而言的非权力监督形式。抱怨民主监督缺乏法律依据和主张民主监督法律化与权力化的观点,纯属概念性错误,而非探讨“禁区”的问题。

——将民主监督寓于参政议政之中。虽然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两项基本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却是密不可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许多意见建议,都体现了民主监督的职能。若将两种职能截然分开,就会产生民主监督相对于参政议政被“忽视或弱化”的社会认识与错觉。

——民主监督的作用不限于反腐败。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扼制腐败,但民主监督的作用绝不限于反腐败。事实上,腐败问题是各国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要解决“防腐”问题,主要靠法治而不是民主监督。因此,将腐败现象归咎于民主监督不力或弱化,归咎于参政党对执政党没有制约权力,进而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怀疑,都是概念性错误产生的认识误区。

——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责任心。虽然民主监督存在着阻力大、难度高、不易出成绩甚至有负面影响等客观问题,但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工作中的责任心不强、乖张奉承等主观问题,也是民主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为此,民主党派应本着参政为国、议政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责任心,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监督工作。

——选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切入点。选好民主监督的切入点,做到监督有针对性、意见有可行性,对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只有选择好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影响面广、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才能体现参政与执政的互助性,不断凸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推进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专业化。参照民主党派设置“参政议政专委会”的做法,组建“民主监督专委会”,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民主监督工作。民主监督作为政党间的一种严肃性、层次高的监督形式,要求监督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和政策水平,切忌随意性。因此,提高党派组织和成员民主监督的职能水平,就成了保障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三)建立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运行机制

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并非一定要将民主监督的柔性变为法制监督的刚性,而是要增强一种非权力监督的行为约束和民主压力。这种机制的形成,不能靠个人的自觉性,只能靠有制度保障的规范化监督程序,这是克服民主监督随意和虚化的根本途径。

——建立政务信息通报制度。民主监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只能来源于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就必须事先保障民主党派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及时了解。

——建立民主监督专报制度。民主党派以规范的文字“专报”形式提交民主监督的意见或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指定部门负责接办民主监督专报,使民主监督做到严肃正规,责任明确,有案可查。

——建立民主监督责任制度。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要根据职能分工和领导批示意见,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办理效果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

——建立民主监督反馈制度。党和政府责任部门对民主监督意见或建议要及时研究、办理和反馈,按照“已解决”、“正在解决”或“留作参考”等情况进行答复。

——建立民主监督评价制度。对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处理结果,由统战或纪检监察部门定期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应予上报和公布。通过考评制度来督促和保证监督主客体的同步提高。

——建立民主监督考核制度。将民主监督工作纳入民主党派绩效考核,通过制定工作任务、目标分解、责任落实和年终考核等制度,将民主监督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民主监督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加强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民主监督只有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与密切配合,才能切实提高民主监督的影响力与实效性,并与其它监督形式一起,发挥保障公正、公平和进步的作用。

虽然民主监督还存在诸多制度、程序和机制问题,但民主监督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已引起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关注。当人大及其代表能够全面履行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依法监督后,民主党派还要逐渐回归对执政党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参政职能。可以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制度规范与科学发展,并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实效性。

【第3篇】关于2022年党员教育实效性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党员教育工作为更多的党员干部接受并取得实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xx年4月xx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个别征求意见和开座谈会的方式在xx市xx地税局的党员中开展了调研。

一、党员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未得到足够重视

十八大以来,xx地税局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区委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素质。然而一些党员认为党员教育并不重要,在思想上对其不够重视,直接造成党员教育效果的不理想。调查显示,有x%的党员认为党员教育没有必要,有xx%的党员表示党员教育有没有都无所谓。思想观念是根本,如果从心里排斥、忽略党员教育,那么任何的学习努力都不会起作用。

(二)以思想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吸引力

党员教育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目前常规的党员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政策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党性修养和实践教育领域相对不够注重。在调查中,党员普遍反应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学习没有动力,学习后无法理解、吸收。在“您希望参加哪些方面的党员教育”一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基层党员认为在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的同时要进一步丰富教育的内容,数据显示,党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被大家普遍关注。

(三) 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创造性

新形势下,地税的税收压力大,平时的工作任务繁重紧张,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工作往往通过召开会议和组织讲座的方式开展,一般采取课堂灌输的教育形式,我讲你听;上大课、开大会、学文件,一人念大家听,拉横幅、写标语、出展板,一人做大家看。教育活动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目的。调研数据显示,地税局党员对教育内容需求多样的同时,对教育方式的需求也呈多元化趋势。在对“您比较喜欢的教育方式”的回答中,传统的轮训、上党课、座谈等方式受到冷落,社会调查、影评视评、文艺团体进行党员教育的主题演出等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党员中都有较多的关注。另外,在对“您认为目前影响党员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xx%的党员认为“学习形式单调、机械”,这反映了党员教育的形式对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四) 以全员集中学习为主,缺乏针对性

在一个单位中,党员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行政职务不同,经历不同,因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教育的需求也不同。然而,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 “一锅煮”的情况,老党员与新党员、正式党员与预备党员、技术技能岗位与管理岗位党员同听一堂课,这就导致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调查显示,年轻的党员和预备党员比较需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教育,方式上则希望能更加活跃、现代化一些;老党员更希望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比较接受安静、稳定的教育方式。大部分管理岗位的党员认为他们应该加强政策理论水平和岗位管理能力的培养,与税务窗口和分局的技术型党员希望提高工作技能的教育需求形成明显的差别。

(五) 以“被迫式”教育为主,缺乏主动性

真正的学习是自学,任何被迫式的教学都不如主动的学习有效果。自学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现阶段,地税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工作时间紧迫,即使是被迫式的大集中学习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激发党员自学的激情和活力。在座谈会和个别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党员不会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一些党员表示只有为了应付考试和检查时才会利用空余时间自学。

(六) 以短期效应为主,缺乏长远性

党员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地税党员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相比较,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致使党员教育大多是临时性短期专项教育活动,拍拍照、写个信息报道活动就圆满结束了,没有更多让人思考的地方,没有“续集”。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机制使党建工作形式化,活动开展简单化,质量要求一般化,党员教育停留在短期效应上难以取得长期稳定的效果。在网络调查问卷中对“你参加过最有意义的一次党员教育活动”的回答中,有xx% 的人回答“没有印象,想不起来了”。

二、提高党员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一) 与时俱进,转变态度,树立党员教育理念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从严治党的中心环节。十八大党建工作中明确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党员教育的重要性,找出党员教育被排斥、忽略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保证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 突破传统,因势利导,创新党员教育内容

党的十八大对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越来越无法满足党员的教育需求时,我们应该突破传统,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因势利导,注重教育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将党员教育与提升工作效率、历练实践能力、充实文化基础、培养兴趣爱好等内容密切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刻度。

(三) 以人为本,延伸视角,拓展党员教育模式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不能盲目灌输文件精神,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拓展党员教育模式,打造有基础、叫得响、推得开的新载体。教育方式上注重多元性和互动性,从书本到互联网、从理论到实践、从“灌输式”到“探寻式”,大力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 按需施教,自主钻研,激发党员教育的动力对同一问题的思考,不同工作性质、入党时间、实际年龄或职务级别的党员都会有不同的结论。因此各类党员都用同一个教育方法,同上一堂课,讲同一个内容,提同一个要求的做法已越来越难以奏效。新形势下,只有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订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才能对教育内容更好地消化、吸收,才能使党员教育更有针对性。党员教育应该融于生活,形成一种习惯,在工学矛盾加剧的前提下,我们更要提升学习能力,在不断加强党员集中教育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

(五) 多措并举,加强管理,健全党员教育机制

健全的教育机制是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是党员教育工作取得长远效应的关键。俗话说“行之有效方能持之以恒”,而建好长远保障的机制也能促进党员教育进一步取得成效。党员教育要健全责任机制、推进机制、评估机制,要从领导重视、担责开始,到把学习与单位评先、与干部实绩考核挂起钩来,再到强化学习效果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绩效评价体系,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充满活力的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从体制上保障党员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58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doc》
实效性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