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说明:农信社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农信社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模板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县联社与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关系由独立法人变为统一法人,基层信用社成为县联社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为使农村信用社达到“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加快业务发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改革目标,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随着新的管理体制和业务运行机制重新建立,网络系统建设加快,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推出,各类风险防控成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竞争力和公信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农村信用社频发风险案件的成因剖析
㈠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存在“重发展、轻风险”、“重规模、轻质量”、“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重要部门、要害岗位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和监督。管理层风险理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控断链,导致网点管理不到位和管理失控;信用社管理者个人主观决断、盲目信任、照顾情面等行为,对规章制度、风险防范视而不见;极少数员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差,片面追求个人得失和经济利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风险。
㈡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适用性。有些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缺乏同步,新业务开发推广和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
㈢执行力弱化和缺失。从近几年案件来看,员工的素质决定着执行的质量与效果。岗位职责不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乏力,员工对已制定下发的规章制度缺乏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漠视制度,如查库制度、授权制度、交叉复核、更换密码及密码使用等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以传统、习惯操作代替制度执行,从而造成管理漏洞、形成风险隐患。
㈣处罚力度不够。当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由于惩处不力及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使一些人在执行内控制度上始终没引起高度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违章违制成本较低,让不法分子趁虚而入或挺而走险酿成案件发生。
二、风险管理的对策
㈠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业务规模与质量、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的安全运营、精细化管理和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上来。
㈡完善规章制度和流程,提高执行力。一是围绕内控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检查、梳理和评价,完善独立审计与监督制度、ab角岗位制度、强制休假与离岗审计制度、定期轮换制度与异地交流等制度。二是优化和完善业务管理流程,形成岗位相互制约,有效防范关键岗位人员操作风险,设定岗位职责,实行岗位的检查、自查、报告制度,做到权责相关,岗位制约。部门的设置以保障业务活动的持续完整为前提,避免职能重复;岗位的设定以保证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条件,避免岗位人员的闲置。三是建立健全对制度执行力的考核处罚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末尾淘汰制。
㈢强化员工教育管理,弱化道德风险。“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强化管理和防范风险、防控案件的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员工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组织抓好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让“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合规管理”成为每个干部员工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二是抓好警示教育、案件防控教育。采取案件剖析、请纪检监察或检察院等部门专家讲课培训等多种强化警示教育,以实例案件的深刻教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案件防控意识。同时,定期组织防抢、防盗、防安全事故、防案件的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案件防控水平。三是要抓好员工的业务培训学习。对从事财务、信贷、储蓄、票据、安全保卫等重要业务岗位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警觉能力。四是要抓好廉政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全面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弘扬新风正气,反对歪风邪气,形成良好行业风气。
(四)强化内审监督机制,加大内控监管力度。实施递进式监管,即:员工加强学习,增强自控;员工相互制约,增强互控;信用社管理人员加强检查,联社加大稽核监督工作力度,坚持“严查深纠”,进一步,及时整改,促进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转变内审方式,形成事前、事中预防性监督检查并重,经济处罚与行政惩处并重,积极运用计算机和其他先进工具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稽核监督和安全保卫体系,加强稽核监察、安全保卫队伍建设,调整充实稽核监察、安全保卫队伍,明确职责权限,提高稽核、保卫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和质量,树立维护稽核、保卫部门的权威性。二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稽核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岗位监督、会计监督、稽核监督和其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立体交叉式的监督体系。三是把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业务环节、关键部位和业务岗位作为稽核检查的重点,规范业务经营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执行。四是落实信用社主任定期交流、强制休假以及重点岗位员工交流等制度,加强重要岗位业务行为的监督。五是要建立内部管理和案件防控的责任体系,明确每项业务工作的机构负责人、岗位责任人、监督责任人、稽核检查责任人及其相关责任,形成覆盖全部岗位、业务全程、所有环节的内控管理责任系统,促进各项制度落实。
(五)强化检查监督工作,加大处罚力度。注重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加大对业务操作中违规及业务经营过程中不履职、不尽职的处罚力度,提高现场检查的覆盖面、频率和深度。对查出的违规违制的社和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逗硬处罚,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并用。严重失职的取消其任职或下岗学习,造成重大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2篇】当下农信社结息工作调研思考调研报告
近年来,由于内控制度的细化和会计、信贷禁令的出台,以及信贷人员不允许带凭证下乡收贷收息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但从目前的操作情况看,现在季度结息普遍做不到前台化,仍需信贷员下乡收息。
从制度、安全角度看,仍存在着一定的痹端和漏洞,具体如下:
一、借款人归还贷款及利息完全凭借对信贷员的信任。
信贷人员下乡收贷收息,只告诉贷款人应该交多少利息,信贷人员收钱后,不能做到当时给客户回单,客户若索要回单的话,只有过后再到信用社取。由于此过程无第三方在场和结息书面证明,一旦发生差错和争议,很难找到确切依据。
二、为个别信贷人员收息不入帐提供可能。
由于下乡收息只是客户和信贷员之间的行为,且无第三方在场,这就为个别信贷员收息不入帐提供了客观条件。一是不给客户填写(或打印)利息单,将利息据为已有。二是将利息单第一联和第二、三联分开填写(或打印)。第一联填写(或打印)给收息不入帐的客户回单,第二、三联填写(或打印)入帐的客户单据。由于多数客户不到信用社单独来取结息回单,信用社对结息回单第一联也不单独保管,而是处理掉,为此种做法提供了可能,而且此做法比较隐蔽,并不易被发现。
三、下乡收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信贷员下乡一般是骑摩托车,车前挂一个办公包,存在被犯罪分子盯梢伺机抢劫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另外,也有可能发生假冒信贷员收取客户利息的现象。
四、催要利息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由于每季都是信贷人员到各村催要利息,不但加大了信贷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使部分贷户找种种理由和借口拖延还息,甚至躲债、赖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实行由信用社按季代扣客户利息。
随着商品交易和劳务交易的频繁,多种结算方式的快捷高效,现金使用量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建议贷户在办理贷款时,开立个人结算帐户,由客户自行设置密码,客户只要在季度内存入(或汇入)利息或保留一定的存款余额即可,由信用社按季代扣。
二、由本人或代理人到前台直接交纳。
三、对前两种办法仍不能正常结息的,再使用其他方式催要。
以上两种做法可培养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减少信贷人员的工作量,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借款人遵信、守信、重信的信用观念,使按季结息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第3篇】农信社库存现金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库存现金是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不可或缺的交易内容,做好库存现金管理,是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管控风险,案件防范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效益富社工程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农信社的库存现金管理却存在着此彼问题,不尽完善,有待进一步规范。如何在既保证业务经营中备足现金正常支付,又确保现金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现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压缩非生息资产占比,降低现金库管风险和业务经营风险,是现阶段农信社库存现金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硬币和残币堆积。农信社地域覆盖广,地理位置偏远,营业网点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经济、交通、市场、文化、观念、素质等因素导致硬币和残币市场流通难,呈现出堆积现象。一是硬币投入难度大,市场使用率低,投放少,回收多。由于硬币携带不便,真假难辨,容易丢失,在农村使用渠道单一,群众对硬币有较大的排斥现象,硬币回笼数量远远大于投放数,致使现金库存量增加,囤积现象凸显。以我社(四川省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全辖共48个营业网点,其中地处农村网点达37个,目前我社硬币的数量已达10万余元之多,存放时间长达1年以上。二是残币数量多,损坏程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气候、市场体系、居民素质、现金交易频繁等因素,致使残币屡现不止,屡缴不尽。按照人民银行残币管理规定,金融机构所兑换的残币需成捆后才能上缴,但由于币种的多样化,加之人力资源短缺,数量不够的未成捆残币就只能积压在库房内,日积月累,导致农信社现金库款量不断增加,既增加了安全隐患,也减少了收益。
(二)库存量限额难以预测。一是农村信用社面向“三农”,服务面广、对象多,代理业务品种繁、金额大,现金供给时间不固定,需求不稳定,无形中给管理部门对各社库存限额核定增加了难度。二是资金结算渠道欠完善。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等网络汇兑业务的开通,农信社的资金结算效率、功能较以往大大增强,但由于属于农信社自己的、具有现代化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迟迟未发,这就增加了习惯用“卡”办理跨行、跨区域业务的客户使用现金的频率。三是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未有效推广。广大群众对新的现代化支付业务了解不明白,理解不深刻,使用不信任,没有形成利用新科技结算工具的良好社会氛围,致使农村地区市场交易中现金交易仍占主流。四是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锐减,而资金需求量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库款管理压力,这些都给准确核定库存限额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库存现金申报方式安全隐患较大。现阶段信用社普遍采取电话申报、钞车押送方式解决库存现金余、缺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上升了经营风险。
1.电话申报存在隐患。一是容易泄密。一方面,信用社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进行现金申报时,柜台外难免有客户存在,申报金额、时间等信息易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科技时代,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听,进而可能诱发高科技犯罪。二是容易出错。利用电话申报,准确度有依赖电话线路的好坏,容易出现金额、时间、调入或调出等要素错误的情况。一些信用社为了不泄密,采用编译密码的方式进行申报,但密码编译的复杂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也就可能增加差错率。三是责任明确较难。电话申报时主要靠姓名询问或话筒声音判断申报人,乱报姓名的情况不能完全排除,失声情况难免出现,一旦出现误报、谎报、乱报等违规情况,责任明确及追究难度较大。
2.钞车押送风险较大。一是钞车的现金配送、调运任务繁、时间紧、责任重,且农村地区交通条件较落后,地形复杂,多山路,雾雪天气、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因素潜在着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二是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山多树茂,给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制造了条件和环境,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案件风险不容忽视。
二、对策与建议
(一)减少库存现金不合理占比。一是加强硬币使用宣传,发挥社会各界联动作用,提高广大群众对硬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形成“硬币纸币都一样,同样都是人民币”的观念认识,积极为硬币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实现农村地区纸币单一流通进一步向纸、硬币混合流通转变。二是加强硬币调剂管理,根据库款的票面结构,及时向人民银行反映征求支持,帮助把硬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都市进行输送流通。三是加强残币的整点和回笼工作,对成捆的残币及时上缴,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对未成捆的进行规范化清理和搁置,提高库款管理水平,优化库款现金结构。
(二)按季核定库存限额。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使信用社的现金收支状况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如春耕时节现金投放多,回笼少;秋收时分现金回笼多,投放少。为减少不生息资金的占比,根据现金收支的规律性特征,分析撑握规律,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改变信用社库存限额的一年一定规则,按季、按客观需要核定库存现金,减少累赘占款,降低库款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增设sc6000系统库存现金申报交易。随着全省各地sc6000综合业务系统的陆续成功上线,信用社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不日而语,但现金调送申报交易在此系统中却未有涉及。试想,如在sc6000系统具备现金申报功能,利用网络进行调送申报。如此以来,文前所述的易出错、责任追究难、信息易泄露等现金调送风险就游刃而解,人力资源也将大大节省。
(四)降低现金使用量,提倡现代化支付。农信社以农村为主要业务市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客户多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乡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传统的现金支付为主要结算手段,对现代化的汇兑业务、卡业务的了解盲然或一知半解,加之农村地区的现代代支付设备(如atm系统、pos系统等)短缺,致使在农村市场的现金交易量巨大。针对这样的情况,信用社工作人员一是要扎实、深入、到位、有效地做好现代化支付方式的宣传讲解,对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推出支付新业务、新方式,减少现金交易量,进而降低信用社的现金库存。二是现金管理规范有序化。对日常的现金交易业务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进行办理,能减少现金交易的尽量减少现金交易,能使用转账交易的尽量不使用现金交易,坚决实行大额现金提前预约制度和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防制案件风险,增强现金管理效能。
【第4篇】对农信社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现状思考调研报告
随着我省农村信用社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的开通,其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好评,它为广大农民工朋友们带来了实惠。但是,这一业务在拓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和培训工作不到位
自从我省农村信用社开通农民工银行卡业务以来,许多信用社对该项业务的开通宣传存在不够积极主动的现象,或者存在宣传效果不佳的现象,如很多信用社仅仅是粘贴一下上级单位统一印制的宣传海报了事,再者就是宣传没有针对性,从而使得许多农民工朋友根本就不知道在农村信用社还有这么一项业务,也就使得他们无从知道去哪里办、怎么办这项业务。还有些信用社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如有的信用社网点柜台操作员工不知道如何办理该项业务。
(二)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单一和受到时令的限制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所开通的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仅仅限于存取款业务,其他的业务功能几乎没有,业务范围单一。况且,我省目前处于劳务输出大省的地位,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开通后,往往只有在碰到传统节假日,如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时候,才发生有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在其他时节,各信用社网点的这方面收入都较低。
(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农村信用社办理农民工卡取现业务一般是以柜面业务的方式办理的,提供不了24小时的atm自动柜员取款机的取款服务业务,这些难以满足农民工回乡急需取现的业务服务要求。
二、建议
(一)加强员工培训。信用社上级单位应当制作统一的培训材料,加强对各个网点操作员的培训力度,让各操作员对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能更加重视。
(二)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我省各县级联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如可以利用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做好业务宣传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信用社atm机的投放工作,对较大的集镇,特别是外地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都比较集中的集镇,要设立atm机,以满足农民工的用卡需求。
【第5篇】对农信社员工不作为的思考调研报告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员负有实施某种特定义务,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部分干职员工不作为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乱作为四种情况。笔者试图通过对不作为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予以分析,探索一条整治和根除不作为行为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向前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部分干职员工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一是部分员工思想消极、工作被动应付,作风飘浮不愿作为。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不办,不好收的贷款不收,没有绩效的工作不做。
二是部分干职员工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熬年头、混日子,等着退休,不想作为。或是干到了一定位置,感到心满意足,觉得升迁无望,干事的热情和干劲衰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走一步算一步。
三是怕担责任不敢作为。部分干职员工遇到事情推三阻四,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待工作。可受理的贷款不受理,可管的事不管,可处理的事情不处理。
四是部分干部的能力、眼光、魅力和水平确实有限,干事唯唯诺诺,只能被推着干,而无主观能动性,不是不为,而是不能为。像煤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
五是有部分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拟计划、订方法、谈打算,听起来思路开阔,措施众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说得多做得少,不当运动员,别人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
六是有的干职员工严谨不足,原则不强,统筹不够,为了片面追求业务指标搞短效作为。突击放贷,临时存款,不计效益,实际上是乱作为。
部分员工的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乱作为的情况导致信用社部分干职员工工作不积极,作风不务实,措施不到位,业务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快速发展,
(二)、部分干职员工不作为的原因探析
不作为现象的产生,有行为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员工对信用社当前严峻的工作形势、改革的前景认识不足,对待工作无思路、无举措,思想消极,信心低迷,不愿作为。
二、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员工对新业务、新系统学习不够,掌握不透,推介业务,发展客户措施乏力无作为;部分信贷员对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领会执行不全面,导致信贷人员出现惧贷、惜贷心理,对于发展信贷业务怕作为,不敢作为。
三、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县级联社的考核机制一般是按照省、市联社的考核办法,再结合县级联社实际情况将薪酬与绩效进行挂钩考核。挂钩的比例、考核的内容不尽相同,考核方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
【第6篇】农信社实施客户经理制调研报告范文
实行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建立以服务客户为核心,以市场营销为基础,争取目标客户,规避资金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现代银行管理制度;是现代银行业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一种营销导向制度。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在业务长足发展的同时,引入客户经理制,创新服务机制,对于农村信用社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增添业务经营活力,提高经营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客户经理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要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客户经理制的出现适应了市场经济对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的迫切需要。在建立推行客户经理制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市场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挖掘自身管理潜力,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不断创新和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增强金融服务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力。农村信用社实施客户经理制须紧密结合本社、本地实情,只有这样,市场竞争能力才能逐步增强,服务领域才能越拓越宽,市场客户才能由少到多。
(二)要体现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经理制是要打破传统的等客上门经营方式,其核心在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树立牢固的社会信誉,保持优良的社会公众形象。鉴于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竞争弱势,因此在实施客户化战略中,应自始至终以城乡居民为基本客户群体,以服务“三农”生产经营为载体,注重研究需求,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大力开展标准化服务、承诺服务、理财服务等项目,并把金融产品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对优质客户配备客户经理,改变过去客户到农信社办理业务的传统,由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并调动本社各部门为客户办理各种业务,最重要的是亲情化、个性化服务,对客户创造性开展“快乐营销”。
(三)要体现以效益为目标。推行客户经理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以效益为目标,坚持创利趋利原则,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以最佳的投入获得最优的产出,实现“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最佳组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对现有客户群分类管理,以其发生业务的频率为定性评价指标,将客户划分为经常联系户、流动户、休眠户,以业务规模状况为定量评价指标,将客户划分为大型客户、中等客户、小客户。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档案,分类进行户群管理。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逐一开展市场调查,加以综合分析,重点研究金融服务需要投入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投入,以及投入量多少,投入的对象能够产出什么,产出量多少,做到投入产出合理配置,坚决杜绝过去那种不顾自身承受能力,一哄而起垒大户的盲动行为。
二、实施客户经理制重在把握三个环节
(一)建立客户经理部,优化客户经理配置。首先,要调整城乡机构网点建制,合并核算单位,是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集中城乡农村信用社的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其次,建立客户经理部,围绕客户业务范围和管理职能,分别设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经理助理,专门负责客户项目的调查推荐、新业务拓展、低成本资金组织、中间业务营销和业务经营管理。第三,引入竞争机制,优选客户经理。客户经理部经理、副经理和联社客户经理等一律进行公开选拔;信用社的客户经理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其选拔,并按其岗位分别明确职责。
(二)加强客户资源管理,完善服务保障功能。客户经理要围绕拓展市场、管理客户、营销产品、优化服务四个重点环节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客户资源管理及开发服务。一是搞好客户需求调查,详细搜集和整理客户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管理资源信息、行业和产品市场信息等,并建立客户档案。二是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合理确定客户经理的营销方向、工作目标和作业计划,积极寻找客户,向客户大力宣传、推荐本社经营的各种金融产品。三是根据客户现有业务量、未来发展和可能带来的综合业务收益,定期对客户的服务需求“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四是做好跟踪服务,对客户定期访问,及时改进服务方式,处理双方合作中的问题,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五是密切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搜集整理客户的动态信息,研究客户生产经营发展趋势,发掘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潜在需求。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绩酬挂钩。客户经理制能否有效实施,客户市场能否迅速拓展,关键在于激励机制能否到位。应本着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建立与之配套的考核分配制度,实行绩酬挂钩办法。客户经理的效益工资按其市场营销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通过定量考核和奖惩,拉开客户经理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竞争意识、营销意识和危机意识,调动开拓业务的积极性。
三、实施客户经理制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树立主动营销理念,切实转变经营方式。客户经理制的根基是市场营销,它有无生产力取决于市场营销状况。因此,必须引导全体员工牢固树立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效益的营销,切实把资源配置优化、客户对象优化、市场占有率提高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并从经营思路上改变过去那种“自己有什么就推销什么”的封闭型被动方式。要走出去研究分析当地市场格局,深入解剖客户需求状况,不断创新服务种类和服务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市场、开拓市场,培育优质客户群体,才能为创造最佳效益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7篇】农信社科技工作情况调研建议调研报告
农信社科技工作情况调研建议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总体上看,目前农信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范,资料保管比较好。但是与股份制银行比,据有关调查显示,农信社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要落后7年至8年。可以说农信社的科技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依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必须要加快科技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要重点解决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的途径是领导层本身要强化自我学习,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今后在配备县联社和信用社领导班子时,要有计划地选聘一部分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领导使用计算机参与辅助管理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应用效果促进观念的转变。
2.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鉴于目前科技人才比较短缺,可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二是将信用社现有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使其“充电换脑”增长新知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信用社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全国数据大集中,但是现在各省的数据都没有集中起来。农信系统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无论在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单个法人的农信社资金也非常有限,能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就更有限。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提高整体规划。
4.全面培训,增强人员素质。信用社应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入手做好全面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素质。首先是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全辖的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其次是做好一线员工特别是年龄较大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大家都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采取普及性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幻灯片采取图文并茂等方式介绍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新业务,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拓展金融科技知识。
5.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一整套符合信用社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范,严守商业秘密,及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工作,对重要文档要定期装订保管。在软件管理方面,专业人员要及时对版本进行升级,不得使用盗版软件,对软件及时进行维护等。为了搞好科技管理工作,各地方应解决科技人员工作中必备的联络设备及费用,在交通车辆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与倾斜。
6.统一组织,加快系统研发。业务要发展,科技要先行。信用社要针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广泛吸收其他商业银行业务网络系统的优势,整合资源,开发新系统,拓展原系统的服务功能,彻底解决困扰信用社多年的业务处理不快、结算渠道不畅、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填补多项业务空白,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第8篇】强化农信社信贷稽核问题的调研思考调研报告
目前,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创造效益、壮大实力的主要渠道,同时,信贷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违规操作造成的危害也最大。加强信贷稽核,对于保证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安全,提高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强化信用社信贷稽核,充分发挥稽核对于信贷业务的监督、指导作用,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当前信贷管理的现状
一、未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由于信贷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以及业务素质不高,未深入客户的生产经营场所,认真审查、核实借款户的基本情况,评级授信随意性大,贷前调查深度不够;贷款审批小组成员在贷款审批时不能对信贷人员提供的借款资料进行认真、专业的审视,往往是瞥上几眼,签字了事;而贷后检查则只是撰写一份贷后检查报告完事(很多时候,连贷后检查报告也没有),只有在对借款户催收贷款时,发现客户不能按时还贷或不能正常结息,才能察觉贷款存在的风险。
二、岗位制约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基层信用社未认真坚持审贷分离原则,贷款受理、调查、审查、审批、放款、贷后检查、风险管理、资产保全、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普遍存在岗位混淆、一人多岗的现象,无法形成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部分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设置形同虚设,信贷员发放超越权限的贷款,一个人参与调查,一个人决定贷与不贷,信用社负责人和审批小组成员碍于情面,对信贷员的发放的贷款基本不持异议,只是在审批记录簿上签签字而已。先发放,后审批的现象也不足为怪。
三、信贷队伍建设滞后。一是信用社信贷人员人少事多。近几年,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加之受合并网点的影响,信贷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合并网点前,一个行政乡配备2-3名信贷员,尚且无法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现在一人至少管一个乡,一人管两个乡、甚至三个乡的现象,在全县信用社也并不少见。这样的人员配置,何谈精细的信贷管理?二是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由于信用社员工进出渠道不畅,部分信贷人员,无论是学识水平、知识层次,还是年龄结构、思想道德水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从而主观或非主观的为信贷管理带来风险。
信贷稽核面临的困难
一、信贷稽核工作量大、人员少,难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以某县联社为例,该联社贷款余额14亿多,仅配置了7名稽核员,基本上是一个稽核员就要承担幅员面积涵盖上百个行政村,贷款余额近2个亿,贷款户数多达3、4万户的工作量,并且还要承担对财务会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稽核,以及各种专项稽核、本部室的一些应付工作,并不时被市联社抽调参加对其他联社的稽核。造成现有稽核人员只能应付性的完成一些常规的和专项的工作任务,无法达到对信贷业务的序时稽核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更无法主动对信贷管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中查找原因,难以查找更深层次的漏洞。
二、信贷稽核中的阻力不容忽视。基层普遍重信贷任务完成,轻合规操作,稽核人员对基层信用社的违规操作现象进行暴露或处理时,不可避免会受到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制肘:
一方面,在现行的严格的任务考核制度下,不少信用社领导和信贷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发展、轻防范,重投放、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甚至少数干部职工存在着“只要效益好,违点规无所谓”的极端错误认识,为了追求业绩,大搞以贷收息,违规展期,违规借新还旧,违规调整五级分类形态,等等。集体违规、统一违规大面积违规现象的存在,让稽核人员面临“法不责众”的困局。稽核力度过大,处罚面过宽,势必会造成与基层社关系的紧张,影响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信贷业务是信用社创造效益的主要渠道,信贷稽核牵动着几乎每一个员工的神经。现行体制下,稽核员人事上受县级联社制约,稽核员的工资、福利、奖金等均由县级联社计发,如果信贷稽核中暴露问题过多,就会影响到联社的经营效益,从而导致自身经济利益受损。
另外,多数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未落实专人管理,信贷档案乱放,资料收集不齐,贷款帐销账不及时,不利于稽核人员查找资料,影响稽核工作效果。
相 应 的 对 策
一、确立信贷风险防范前移策略。
一是控制信贷操作风险。主要是变信贷事后检查性稽核为事前预防性稽核、事中阻滞性稽核。如:大额贷款调查与发放参与监督,从源头上严把信贷发放关,堵住违规、避免违规;加强对违约贷款的清理,发现贷款逾期或未按时结息,要及时敦促信贷人员采取维权措施,对不良贷款突然大幅上升的信用社要及时重点稽核、专项稽核。
二是降低决策风险。改变现有管理体制,让稽核部门参与到对联社的信贷业务经营决策进行分析与审查,及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在关口上控制基层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违规的冲动。如经济出现不稳定因素、社会信用环境不佳时,稽核部门应及时建议控制贷款投放量指标。
三是严防道德风险。稽核部门要严格监督执行信贷人员的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搞好信贷人员离任审计;加强对信贷人员中“九种高危人员”的排查,对发现的“九种高危人员”,要及时建议对其调换岗位或待岗处理。
二、加大信贷违规责任追究力度。
为根治信贷管理中违规违纪不断、重复问题屡查屡犯等不良现象,必须强化信贷责任追究,严惩信贷违规行为,加大违规违纪成本,使有违规意向的信贷员不能为,也不敢为,实现防范信贷内部风险的目的。对贷款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善,造成信用社资产损失的,要严格追究其经济责任与行政责任。对于置省联社经营管理禁令于不顾,发放假名(假身份证)、假地址、冒名、顶名、化名贷款,自批自贷、互批互贷,伪造虚假信贷申报材料,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未经批准核销呆账贷款的情况,要立即向县联社汇报,顶格处理。在工作中,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社、重点人员存在的重点问题,重点进行检查,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始终对违规现象形成高压态势。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使信贷人员逐步养成按制度办理贷款、管理贷款的良好工作习惯,转变随心所欲的工作作风。
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实现四方面转变
一是稽核理念从检查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稽核工作既有监督检查的职能,也有服务和辅导的职能。对稽核工作中当时能纠改的一般性问题,要现场帮助其纠改,防止问题越积越多;稽核工作结束后,稽核人员要及时为基层信贷人员解答相关的业务知识难题,传授相应的业务技能。如示范贷款业务操作流程,信贷资料的收集、归档,贷后检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借新还旧、贷款展期的要求等。另外,对于操作不合规受到处罚的人员,要在思想上多予关心,帮助其分析自身的不足,鼓励其树立信心,认真工作。对工作进步明显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表扬,树立榜样。
二是稽核手段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向以风险性稽核为主转变。在继续加大对信用社及信贷人员执行信贷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情况的合规性检查的基础上,稽核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学会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提示信用社制订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三是稽核方式从现场检查逐渐向非现场动态监测转变。要在注重现场检查的同时,借助科技、第三方反馈等诸多手段,实现对信贷业务操作非现场动态监督。一是建立远程网络系统,实现远程异动流水非现场监督,实现对业务操作人员的远程监督与控制;二是采取调阅监控录像等方式取证,对信贷人员的操作合规性进行抽查;三是充分利用信用社内勤、社会监督员等人力资源,建立起强大的非现场审计信息收集网络。
四是稽核内容实现从账面稽核为主向外查外对为主转变。要逐户下村入户核对,严防信贷管理出现人为风险。着重稽核外部贷款的真实性,考察外部客户的实际偿债能力,检查贷款发放是否合规;核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抵押物是否完好,检查贷后管理是否认真;认真入户调查贷款呆帐核销,核对贷款损失的真实性,检查呆帐核销是否随意,是否存在违纪现象。
四、加强稽核体系建设,突出稽核工作的力度和作用
(一)创新稽核机制,提高稽核独立性。一是根据查防案件的客观需要,按照“上收一级,下查一级”的原则,建立更具超脱地位的稽核工作模式,避免信贷稽核工作受到不必要的干扰。二是建立查、防、处、纠功能一体化的稽核反应机制,减少稽核时滞和梗阻。三是建立中长期稽核规划,合理搭配临时性稽核项目,减少非目标性稽核事务,使稽核部门独立高效地行使职能。
(二)设立信贷专职稽核。根据农村信用社稽核部门服务范围,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稽核人员职数,在此基础上,选拔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作风正派、坚持制度,信贷、计算机业务精通的稽核人员,集中调用,组成信贷专职稽核员队伍,制定专门的信贷稽核考核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经常性、专门性的检查。通过专职信贷稽核员与片区稽核员相结合,确保信贷稽核明确目标,统一标准,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第9篇】对农信社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农信社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为了拓展业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结算业务上下了一番功夫,各种结算方式不断出台,结算渠道逐步畅通,同时,随之而来的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日趋增大。从农村信用社在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预防和管理上来看,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控制质量明显提高,发案率明显下降,但与具有现代化的国际水平的会计结算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防范和化解结算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当前和今后管理活动中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因此,树立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最大限度地化解结算风险,促使结算业务得以稳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如何防范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看法。
一、会计结算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会计结算队伍建设落后。目前,基层农村信用社会计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偏低、操作技术落后、人员结构老化、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的问题。对新的结算业务开展感到无所适从,操作方面容易出差错,或者利用操作上的薄弱环节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进行诈骗。从近几年的发案情况来看,结算部门内部人员作案和与外部人员勾结作案的比较多,这与多年形成的选人、用人标准低、忽视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关系。
二是会计结算系统存在缺陷。目前,农村信用社会计结算系统普遍存在核算体系过多,功能分散,流程复杂,清算时间较长,核算环节烦琐,实时监督不力、监督手段落后、电子信息化水平低、会计信息反映情况滞后和信息不全等问题。会计职责尚未得到强化,会计业务操作能力差,前后台混岗严重,操作员和复核员一人兼办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权划分模糊,出现差错后责任不清。会计监督、检查、监管停留在口头上,各项制度挂在墙上,各种处罚措施浮在表面层次上。会计信息收集和会计分析工作基本是一片空白。
三是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部分操作人员制度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突出表现在制度执行方面随意性较大,对会计结算风险认识不足。从近几年案件暴露出来的原因来看,几乎是与违章操作有关,基层信用社在抓管理和业务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切为了业务,管理为业务让路”的思想。认为一谈风险控制就会牺牲业务拓展,一谈业务拓展就得在某些环节为制度开绿灯。造成乱设科目、乱拉存款、乱*结算,随意受理票据,随意处理会计账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许多会计控制和业务监督处于失控状态。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观念淡薄,按章操作意识低下,不仅制约了业务发展,影响了会计结算质量,同时也非常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四是会计结算制度建设和内控手段滞后。尽管在过去的业务经营中基本形成的系统的会计结算操作制度,但由于目前核算流程变革很快,新业务发展迅猛,在制度更新方面已经落后流程更新,此外,一些基层信用社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的习惯做法,其中有许多的做法已经违背了现行的制度,但仍然按老一套的做法去处理各项业务,弱化了制度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有效性,以经验代替制度的做法留下了事故隐患。
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会计结算工作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操作风险也非常之大。切实提高农村信用社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意识,是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㈠正确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是防范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前提。
一是要强化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农村信用社经营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特别是会计结算领域点多面广,更要把科学的会计内控管理文化作为基础,领导层在风险管理中起着决策作用,领导者要时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
二是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规范化操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业务拓展的关系,在没有有效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下,任何业务拓展都可能是一条不归路,谈风险控制就牺牲业务拓展或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控制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如果只注重业务发展,疏于风险管理,就容易发生各类案件,因此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风险管理工作。
三是要建立健全的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测算的风险信息要及时向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告,确保风险管理层及时掌握风险管理状况,从而采取多种形式化解结算风险。
㈡加强会计结算队伍建设,是防范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关键。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风险在经济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它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经营活动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农村信用社要防范结算风险,重点加强人员的管理。
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定向培养风险管理人才,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使基层信用社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防范的有效范围内。
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会计基础理论、操作技术、核算知识等教育和培训。采取老师授课、自学、开辟测试中心实地操作辅导、强制训练、业务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把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年终考核、绩效挂钩。努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是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优质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消除思想杂念和隐患动机,自觉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来,自觉抵御风险。
四是操作人员的岗位管理。要通过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干部交流、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稽核等措施,加强监管制约,消除风险隐患,从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㈢健全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防范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保证。
农村信用社应要求负责操作风险管理层管理人员、会计主管人员对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管理中应担负的责任。由于会计主管人员所处的地位与履行的职责关系到结算体系的安全与发展,因此对各级会计主管人员的能力、品行及从业经验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按考核业绩和判断能业务控制能力,决定其职位和岗位。
一是要应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系统相互制约的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制约。
二是要建立健全的内控会计制度体系,在制订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合理性,严密性,明晰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整章建制使管理工作制度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要建立会计内控运行监督体系。监督工作对结算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项工作,对各项工作的风险要分门别类,按风险程度大少进行排除,同时对不同的操作人员也要进行排队,对不同的岗位使用不同的人。
㈣、建立健全会计结算监督约束机制,是防范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手段。
一是建立和落实会计检查辅导制度。要合理调配、充实会计管理人员,配备专职会计检查辅导员,充分发挥会计检查辅导的规范、监督和约束作用,要实行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一般辅导与重点帮教相结合,加大检查辅导力度,确保会计检查辅导质量。
二是全面推行会计事后监督制度。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配备会计事后监督人员,采取集中监督或分散监督的形式,对所有网点的业务操作人员实施全面监督。
三是加强稽核检查力度。在全面贯彻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要认真查摆当前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整改方案全面整改。对违规操作人员要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信社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