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概述]农委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农委体育项目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县体育局对我县农村体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xxxx年农村体育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xxxx年我县农村体育工作在场地设施建设、专业人员培养、农村体育活动和机构建设上得到较快发展。
农村体育设施建设:xxxx年我县在xx个村新建了农民健身工程,县体育局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设备,先后发放篮球架xx套,室外乒乓球桌xx台。并争取了国家配套资金xx万元。
农村专业体育人才培养:xxxx年组织xx个乡镇体育专干赴参加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了自身体育技能,掌握了社会体育组织方法和体育活动的竞赛办法。使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比较专业的人才,促进了农村体育工作有序开展。
农村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今年年初各乡镇都有相应的活动计划,受到换届及其他影响有少数几个乡镇活动未能如期开展。从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竞赛内容丰富,组织较严谨,参加人员踊跃,活动圆满成功。
组织机构管理更加规范:乡镇体育服务中心体育专干人员备齐,组织领导落实,同时县体育局加强了对乡镇体育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考核力度。
取得以上工作成绩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一是县体育局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多级争取项目。二是强化对乡镇体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促进乡镇体育工作的规范发展。
二、xxxx年农村体育工作重点
1、新建xx—xx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主要措施:县体育局通过多方面的项目争取,落实项目;各乡镇及村落实相关场地,完成健身工程项目器材的安装。使农村的广大群众健身有场地,活动有器材,练习有条件。
2、组织乡镇体育活动xx—xx场次。参与农民群众的达xxxxx人次以上。
3、乡镇体育专业人才培训x—x次,培训xx人次以上。使农村体育健身活动有人组织,有人做科学指导。
4、加强乡镇体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力度,县体育局到每个乡镇最少x次指导工作。一方面全面了解农村健身活动情况,另一方面推动和指导农村健身活动的健康有序的开展。
【第2篇】某县农委农业资源调研报告
属低山丘陵地带,农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农业资源丰富,为我县农业种植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探寻我县农业优势资源,切实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县农业农村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就农业优势资源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其发展困境、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思考。
一、全县农业优势资源概况
(一)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科学引导农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食用菌、柑橘、茶叶、桑蚕、优质米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运营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食用菌、桑蚕产业在我县形成了“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到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食用菌、桑蚕、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产值达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稳固来源。
(1)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xx年上半年,全县食用菌总规模达1.09亿袋,同比去年增加1550万袋,增16.6%。截至xx年,全县发展食用菌农户达25563户,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54.5%,食用菌产业总产量占全省比重为20%,居全省第二,为农民增收达5368万元,成为全县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进一步突出代料香菇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以茶树菇为主的非耗材食用菌,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之路,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稳妥推进,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产业结构正在向立体型、循环型、节约型方向发展。xx年5月被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香菇之乡”称号。
(2)桑蚕产业平稳发展。近年来,我县始终将蚕种培育、桑园基地建设、茧丝绸一条龙加工、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作为兴县富民的一项战略措施,成为全县出口创收的一大亮点。xx年,全县桑蚕产业产茧量达1766吨,占全省比重的21%,位列全省第二,辐射带动农户1xx户,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48万元,成为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3)粮油产业稳定发展。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高产创建,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粮油生产连续三年丰产丰收。xx年全年粮食总播面23万亩,总产9.7万吨;全年油料作物总面积10.46万亩,总产1.4万吨。粮油产业农民总收入可达5000万元。
(4)水果产业强势推进。抢抓省、市打造长江流域200万亩柑橘带契机,科学论证规划,以洋坪镇平头山万亩柑桔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旧县镇、花林寺镇的柑桔适宜区,积极推广小苗集中假植、大苗移栽新模式,强力推进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截至xx年底,全县柑橘面积已达3.3万亩,柑桔总产量7000余吨,农民收入达700万元。
(5)茶叶产业潜力巨大。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研究茶苗无性繁育技术,500亩高标准茶叶基地的建成,深入推广了运用茶叶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了传统制茶升级改造步伐,茶叶品质和效益不断提升,发展潜力巨大。xx年茶叶产量554吨,比上年增加4吨,增0.73%。xx年,全县茶叶总产605吨,农民增收达700万元。
(二)农业优势农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狠抓农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着力打造精品名牌。xx年,“森源”牌香菇、“垭丝”牌白厂丝荣获名牌产品,实现了我县农产品名牌产品空白的历史性突破。“花园碰柑”、“双红蜜橘”、“云雾绿茶”、“龙凤蕃茄”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森源”牌香菇、“鸣凤”牌优质米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远野风”、“森源”牌、“鸣凤”牌获得著名商标认定。xx年,“远野风”牌牛肉黄豆酱当选宜昌市第二届“三峡十大特产”,荣获名牌产品。xx年,“森源”牌香菇荣获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森源”牌香菇远销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垭丝”牌白厂丝远销江浙一带,并出口印度、巴西等地,远野风”牌牛肉黄豆酱等系列产品远销广东、河南、东北等地,鹿苑黄茶远销全国各地,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蓬勃发展
通过采取培强做大一批、引进新上一批、巩固发展一批的办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规模以上12家),同比xx年增加4家,跻身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积极支持野风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奥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行资本扩张,做大规模,做强科技,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野风食品有限公司等已成长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军型企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着力打造精品名牌,三年来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森源香菇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xx年森源香菇当选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垭丝”牌白厂丝、森源牌香菇、远野风黄豆牛肉酱跻身名牌产品行列,森源香菇、鸣凤优质米连续三年荣获著名商标。深化对接活动,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工作力度,成功组织参加了历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配合县政府举办了县优势农产品推介专场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省内武汉大型超市对接,香菇等农产品成功进入武汉、宜昌等地批发市场;不但完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了企农有效对接,带动农民达5万余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加工发展不够。虽然我县食用菌、水果、优质米、生猪、桑蚕等资源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优势,但我县农产品加工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优势没有转变成经济优势,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达1:48.3,位于全省第49位,远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
二是优质品牌发展不够。截止xx年底,全县虽拥有3个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但与发达县市相比,数量少之又少。
三是龙头企业发展不够。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科技力量单薄,各类人才缺乏,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低,产品、工艺更新缓慢,产品普遍存在增值能力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等“三低”现象,品牌营销手段落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严重限制企业自身发展。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16家,远远少于发达县市,而且规模也较小。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森源和楚园春2家。
三、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建议
(一)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优势核心区建设,加快规模化开发;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农科教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品牌,打造名牌;以增收为目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到2022年,全县农业优质资源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明显提高,建成全省优质资源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
(二)发展目标:围绕食用菌、桑蚕、粮油、水果、茶叶等几大优势产业,集中建设农业优质资源强县,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农业产业基地县,到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达到20家以上,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达到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12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省级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达到1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达到2个以上;以柑橘为主的水果面积达到10万亩;桑园面积稳定在4万亩;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食用菌1.5亿袋。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中规模、效益优先、做大做强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大产业:
粮油生产。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利用,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建设优质粮油基地。到2022年,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9.5万吨左右;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3万吨左右。优质米产业加速推广无公害优质稻栽培技术,不断优化品质结构,推广立体套种模式,提高了产出效益。
柑桔产业。抢抓“双低”改造机遇,以沮河流域的洋坪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旧县镇、花林寺镇的柑橘适宜区,积极推广小苗集中假植、大苗移栽新模式,大力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到2022年,水果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柑桔面积8万亩,总产达到5万吨以上,产值达2亿元。
桑蚕产业。不断探索省力化种养模式、引进推广“彩色茧”等新模式、新品种,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到2022年,全县以沮西山区为主的桑园面积稳定在4万亩,发种量达到4万张,蚕茧总产1600吨以上。充分开发和利用荷花镇、花林寺镇、旧县镇、河口乡和洋坪镇等次坡度地,改造兴建一批高标准桑园。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桑园面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养蚕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潜力巨大,蚕桑产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
食用菌产业。以打造全国香菇之乡为契机,巩固扩大全县沮东食用菌规模,突出代料香菇的主导地位,积极稳定发展非耗材食用菌,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之路,到2022年,全县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5亿袋,其中越夏香菇1.2亿袋,反季香菇3000万袋,食用菌总产量(鲜菇)达到10.5万吨。
茶叶产业。积极推广茶苗无性繁育技术,依托宜昌禅茗堂茶叶有限公司分别在旧县镇鹿苑等村、荷花镇望家村和河口乡等地建设鹿苑黄茶、真金绿茶两大系列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到2022年,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
(三)对策建议
为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必须按照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找准优势、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龙头带动、建立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突出基地建设,加快产业发展
坚持突出基地,以基地带动大面的原则。每个产业规划建立基地村,基地村的建设要明确标准,指标要细化、具体,要明确种植的规模大小,连片种植的规格高低,规范化种植的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产量、产值、效益等。然后选择一些群众积极性高、气候最适宜、基础条件好、辐射影响大的村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从技术、资金、物资给予重点扶持,培育示范样板,以此影响、说服教育群众,带动发展。
2、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对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县德中茧丝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奥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实施技术改造,促进改造升级,有计划地扩大加工规模,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开放活县,引导合理布局,大力扶持建立畜牧、林果、蔬菜等产品的非公有制加工、贮藏、保鲜、营销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贷款、扩大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产品征购经营管理、理顺企业与农民利益分配关系,力争实现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格局。
3、强化科技措施,增强产业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试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上档次、出品牌、出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对科技知识、科学技术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科学技术的普及运用,增强优势产业效益。
4、突出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的产业品牌培育开发单靠质量还难以形成市场优势,还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找路子,按照“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发展思路,重点在“人无我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依托自然条件及气候特点,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鹿苑黄茶是全国仅存的四种黄茶之一,系我国黄茶之珍品,古往今来盛名不衰,因产于我县鹿苑寺而得名。其制作工艺精细,风味独特,具有外形色泽谷黄,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的特点,故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我县特色产业之一。
5、广辟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多方宣传,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确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投入。在资金的投入方向上,以基地建设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第3篇】县农委农业资源调研报告
属低山丘陵地带,农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农业资源丰富,为我县农业种植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探寻我县农业优势资源,切实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县农业农村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就农业优势资源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其发展困境、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思考。
一、全县农业优势资源概况
(一)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科学引导农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食用菌、柑橘、茶叶、桑蚕、优质米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运营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食用菌、桑蚕产业在我县形成了“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到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食用菌、桑蚕、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产值达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稳固来源。
(1)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xx年上半年,全县食用菌总规模达1.09亿袋,同比去年增加1550万袋,增16.6%。截至xx年,全县发展食用菌农户达25563户,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54.5%,食用菌产业总产量占全省比重为20%,居全省第二,为农民增收达5368万元,成为全县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进一步突出代料香菇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以茶树菇为主的非耗材食用菌,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之路,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稳妥推进,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产业结构正在向立体型、循环型、节约型方向发展。xx年5月被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香菇之乡”称号。
(2)桑蚕产业平稳发展。近年来,我县始终将蚕种培育、桑园基地建设、茧丝绸一条龙加工、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作为兴县富民的一项战略措施,成为全县出口创收的一大亮点。xx年,全县桑蚕产业产茧量达1766吨,占全省比重的21%,位列全省第二,辐射带动农户1xx户,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48万元,成为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3)粮油产业稳定发展。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高产创建,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粮油生产连续三年丰产丰收。xx年全年粮食总播面23万亩,总产9.7万吨;全年油料作物总面积10.46万亩,总产1.4万吨。粮油产业农民总收入可达5000万元。
(4)水果产业强势推进。抢抓省、市打造长江流域200万亩柑橘带契机,科学论证规划,以洋坪镇平头山万亩柑桔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旧县镇、花林寺镇的柑桔适宜区,积极推广小苗集中假植、大苗移栽新模式,强力推进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截至xx年底,全县柑橘面积已达3.3万亩,柑桔总产量7000余吨,农民收入达700万元。
(5)茶叶产业潜力巨大。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研究茶苗无性繁育技术,500亩高标准茶叶基地的建成,深入推广了运用茶叶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了传统制茶升级改造步伐,茶叶品质和效益不断提升,发展潜力巨大。xx年茶叶产量554吨,比上年增加4吨,增0.73%。xx年,全县茶叶总产605吨,农民增收达700万元。
(二)农业优势农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狠抓农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着力打造精品名牌。xx年,“森源”牌香菇、“垭丝”牌白厂丝荣获名牌产品,实现了我县农产品名牌产品空白的历史性突破。“花园碰柑”、“双红蜜橘”、“云雾绿茶”、“龙凤蕃茄”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森源”牌香菇、“鸣凤”牌优质米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远野风”、“森源”牌、“鸣凤”牌获得著名商标认定。xx年,“远野风”牌牛肉黄豆酱当选宜昌市第二届“三峡十大特产”,荣获名牌产品。xx年,“森源”牌香菇荣获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森源”牌香菇远销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垭丝”牌白厂丝远销江浙一带,并出口印度、巴西等地,远野风”牌牛肉黄豆酱等系列产品远销广东、河南、东北等地,鹿苑黄茶远销全国各地,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委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