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前言:茶叶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第2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22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2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3篇】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_____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_____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_____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_____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_____乡
二、茶叶是促进_____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_____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四、_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_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六、“十一五”_____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_____山”品牌,扩大_____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_____茶叶品牌。对_____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_____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_____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_____茶叶销售。通过开展_____古茶树资源保护、_____茶文化挖掘与_____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_____茶叶,促进_____茶业发展。
【第4篇】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_____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_____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_____,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15米、最大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306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毫米。
全乡辖_____、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715户31326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9人,少数民族人口28806人,占人口总数的92﹪。
xx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6862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006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元。财政收入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1.6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_____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_____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_____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年。在_____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_____茶种植面积为1696亩,年产量3万公斤,收入2.5万元。 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_____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_____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_____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_____的支柱产业。
(二)_____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_____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_____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xx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_____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
_____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6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xx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15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基地由136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xx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_____、普龙等地建了6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_____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叶基地形成规模后,乡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前往石山农场和广西横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借助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_____乡的实际,现已形成了“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良好生产发展模式,走上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路子。相继成立了村党支部和茶叶产销协会,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及新农村建设,_____乡“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显得更加合理和规范,并发挥其作用。
以_____茶叶商会会员为主的茶叶营销队伍,每年都有30多人长期活跃在广西横县、昆明、广东等茶叶市场,为_____茶找销路、找客户,为_____茶叶开辟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同时反馈回来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信息,提高了农民经营决策和产品发展趋向的准确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茶农解决了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_____乡茶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_____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始终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列为支柱产业发展,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进行茶叶建设。
(二)引导农民及茶商投资建办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农销售鲜叶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三)采取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叮当茶叶示范基地1500母,利用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上规模、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
(四)培植龙头企业,主要是以凯鑫公司的叮当移民开发区为主,实行“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模式,利用茶叶基地将贫困山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基地内,作为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既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问题,又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五)茶农总结“以大养小”的方法,在茶园中套种八角。_____、普盆、叮当、石尧的茶农都采取在茶园中种植八角,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六)乡党委、政府将茶叶重点布局在_____、叮当、同剪、石尧、者戛,引导农民利用自有的宜茶荒地开垦种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达到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的。
(七)放开搞活个体私营企业,推广名优茶开发的科技成果,利用凯鑫公司、云南文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九龙山茶厂的品牌,开发名优茶,拓宽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_____茶叶从几年来的情况看,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基本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_____乡的茶园有几万亩的规模,除30360亩较规范种植外,其余的茶园仍按传统方式栽种,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些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毁林开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施用不符合要求,过量施放,影响了茶叶的质量,损害了_____茶的品牌形象。
(二)加工技术落后
260户茶叶初制加工厂,分布在全乡各村寨。除了凯鑫公司在叮当的初制所有规模,条件较好外,其余均是一些小作坊,加工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对树立“_____茶”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也很混乱。
(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_____乡因为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是交通困难,县乡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养护资金不到位,路况差,通行难。乡村公路更是睛通雨阻,全乡还有?个村小组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电力不足,通电率低。全乡还有一半以上的村小组未通电,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堂上、八达分两条拉进,供电距离长,满足不了群众的用电需求。特别是枯水季节,经常停电,所以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机发电,增加了加工成本。三是缺乏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_____虽是茶乡,但是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由经营户直接到各加工厂收购后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和风险。
五、_____茶叶产业发展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的实际,提出了“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发展战略,为_____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解决通路难、用电难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茶叶产业
(三)提高茶叶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一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茶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绿色食品意识。
(三)突破加工环节,树立品牌意识
加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改变我乡茶叶加工过程中,技术标准不
一、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应该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 逐步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树立“_____茶”品牌,为_____茶叶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市场。
总之,_____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指导,要走国家扶持与群众艰苦创业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将之培育成富民兴乡的产业。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开创工作新局面,共铸_____明天的新辉煌。
【第5篇】乡镇茶叶产业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_____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_____,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15米、最大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306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毫米。
全乡辖_____、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715户31326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9人,少数民族人口28806人,占人口总数的92﹪。
xx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6862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006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元。财政收入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1.6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_____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_____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年。在_____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_____茶种植面积为1696亩,年产量3万公斤,收入2.5万元。 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_____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_____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_____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_____的支柱产业。
(二)_____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_____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_____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xx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_____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
_____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6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xx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注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15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基地由136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xx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_____、普龙等地建了6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_____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叶基地形成规模后,乡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前往石山农场和广西横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借助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_____乡的实际,现已形成了“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良好生产发展模式,走上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路子。相继成立了村党支部和茶叶产销协会,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及新农村建设,_____乡“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显得更加合理和规范,并发挥其作用。
以_____茶叶商会会员为主的茶叶营销队伍,每年都有30多人长期活跃在广西横县、昆明、广东等茶叶市场,为_____茶找销路、找客户,为_____茶叶开辟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同时反馈回来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信息,提高了农民经营决策和产品发展趋向的准确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茶农解决了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乡茶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_____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始终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列为支柱产业发展,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进行茶叶建设。
(二)引导农民及茶商投资建办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农销售鲜叶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三)采取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叮当茶叶示范基地1500母,利用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上规模、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
(四)培植龙头企业,主要是以凯鑫公司的叮当移民开发区为主,实行“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模式,利用茶叶基地将贫困山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基地内,作为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既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问题,又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五)茶农总结“以大养小”的方法,在茶园中套种八角。_____、普盆、叮当、石尧的茶农都采取在茶园中种植八角,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六)乡党委、政府将茶叶重点布局在_____、叮当、同剪、石尧、者戛,引导农民利用自有的宜茶荒地开垦种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达到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的。
(七)放开搞活个体私营企业,推广名优茶开发的科技成果,利用凯鑫公司、云南文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九龙山茶厂的品牌,开发名优茶,拓宽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_____茶叶从几年来的情况看,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基本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_____乡的茶园有几万亩的规模,除30360亩较规范种植外,其余的茶园仍按传统方式栽种,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些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毁林开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施用不符合要求,过量施放,影响了茶叶的质量,损害了_____茶的品牌形象。
(二)加工技术落后
260户茶叶初制加工厂,分布在全乡各村寨。除了凯鑫公司在叮当的初制所有规模,条件较好外,其余均是一些小作坊,加工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对树立“_____茶”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也很混乱。
(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_____乡因为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是交通困难,县乡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养护资金不到位,路况差,通行难。乡村公路更是睛通雨阻,全乡还有?个村小组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电力不足,通电率低。全乡还有一半以上的村小组未通电,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堂上、八达分两条拉进,供电距离长,满足不了群众的用电需求。特别是枯水季节,经常停电,所以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机发电,增加了加工成本。三是缺乏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常_____虽是茶乡,但是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由经营户直接到各加工厂收购后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和风险。
五、茶叶产业发展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的实际,提出了“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发展战略,为_____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解决通路难、用电难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茶叶产业
(三)提高茶叶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一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茶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绿色食品意识。
(三)突破加工环节,树立品牌意识
加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改变我乡茶叶加工过程中,技术标准不一、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应该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 逐步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树立“_____茶”品牌,为_____茶叶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市常
总之,_____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指导,要走国家扶持与群众艰苦创业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将之培育成富民兴乡的产业。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开创工作新局面,共铸_____明天的新辉煌。
【第6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xx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xx年新植茶园352亩,xx年新植1400亩,xx年新植2350亩,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xx”**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xx”**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xx”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xx”**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xx”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xx”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xx”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第7篇】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11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治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进步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治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职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2至3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职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1至2名。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职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进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进步科学资讯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纵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能源材料,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第8篇】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和追求。
消费者性别
图1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所示,喜欢喝茶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要来的多,男性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一大主力军,而女性更偏爱与花茶,例如玫瑰花、茉莉花等之类的茶,其消费市场要比男性来的弱些。
消费者年龄
图2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2所示,19岁以下的占总比例的9%,20--3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21%,40--5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32%,60岁以上的占总比例的38%。由此可见,在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中都是年龄在逐渐增大的,茶叶的销售在高年龄人群中是比较好的。
图3
茶叶购买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3所示,大部分消费者是选择去茶庄购买茶叶(32%),因为他们认为茶庄里面的茶叶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其次是选择茶叶连锁店(27%),第三是批发市场或零售店(21%),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消费者是选择在网上购买(17%),认为在网上购买可以不受地域、环境等因素限制。
图4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4所示,在购买茶叶时36%的人会优先考虑其质量,质量就对茶叶好坏最直接的评价;21%的人考虑其价格,正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商品价格也是衡量一个茶叶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20%的人是在意其品牌,还有18%的人在购买时会考虑其包装是否精美,一些消费者会将茶叶当做送礼佳品,因此,茶叶的包装就会影响其档次。
图5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5所示,半个月--1个月购买一次茶叶的消费者占总比例的22%,2个月--3个月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4%,在4个月--5个月之间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0%,半年以上的占总比例的14%。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认为中国茶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往茶叶市场推进,提高经济的发展。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摘要
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第9篇】关于我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称,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家,其中:精制茶厂42家,已完成改造并
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家,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知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22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平均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绝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右,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管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管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集团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藏库等
必要的储藏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x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x政策资源打造“望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今“大佛龙井”和“望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
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去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集团,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集团运作的局面。三要借鉴新昌等地与天福集团(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集团)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入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
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管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10篇】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有关于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无公害茶叶产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的东北部,茶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是印江富民xx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印江茶叶作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茶叶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较低,但作为特色作物的茶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近年来,印江茶叶抓住退耕还林契机,茶农发展无公害茶叶的积极性高,茶叶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县现有茶园18959亩,其中投产茶园4078亩,产量480吨,产值832万元。幼龄茶园13281亩,待恢复茶园1600亩,幼龄茶园中绿茶6831亩,苦丁茶6450亩,计划20xx年底建成茶园2.2万亩,投产茶园6000亩,产量600吨,产值1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 1200万元。农民劳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100万元以上。计划到2022年全县茶叶发展到5.1万亩,真正使茶叶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据专家预测,茶叶将成为消费者饮料市场的首选饮品,名优茶、有机茶、无公害茶又是茶叶消费的热点,印江发展无公害茶叶,产业前景看好,市场前景广阔。
一、印江梵净山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产业的优势
(一)自然优势。印江属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宜茶地10万亩以上,茶园所在地无任何工业企业,无污染、无公害,适合发展无公害茶叶。
(二)名山出名茶。梵净山系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保留地之一,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佛教和旅游圣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林木葱翠,溪明如镜,空气清新,茶叶在无污染、无公害的条件下生长,得天独厚,品质优异。
(三)品牌优势。梵净山茶叶基地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由于品质优良,内质上乘,从投产以来就陆续获得各项荣誉。梵净翠峰1992年获贵州省十大名茶,同年又获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名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梵净山系列绿茶获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金杯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名牌产品,同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产品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998年被贵州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1999梵净翠峰再次被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指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大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展。在20xx年、20xx年、20xx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都获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区名优茶评比会的金奖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原贵州省省长王朝文来印江视察工作,品偿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后,大加赞赏,挥毫提茗:梵净翠峰,茶中极品。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从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的亲睐。品牌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生产加工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技术秘密。20xx年成功地申报为省级梵净山翠峰、梵净山绿茶地方标准和原产地域保护,品牌优势明显。
(四)劳动力富余廉价。全县有13万劳动力之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苦于有力无处使,外出务工每月400---600元工资,除去开支所剥无几,茶叶产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在家创业的机会,特别是女劳动力和年老体弱的劳动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劳动力报酬低,使茶园投入成本低,茶叶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能力强。
(五)无性系茶园比例大,发展势头好。20xx年后定植的13281亩幼龄茶园,均为无性系茶,占茶园总面积70%,无性系品种是当今茶叶发展的主体,是实现茶叶优质高效的保障。
(六)茶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为了提高全县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1993年起,县政府聘请了中国茶科所作为全县发展茶叶的技术依托单位,到 20xx年止,全县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人才1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0多人。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xx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农民技术骨干8万人(次),已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500余人。目前,全县有近1万人正在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加工和营销。现有的技术人员和加工、管理人员完全能够保障全县大面积茶园投产后的生产需要。
(七)茶叶文化丰富。印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梵净山脚下的中国茶王树就是佐证。梵净山团龙贡茶在明代就作为皇家贡品,今梵净山团龙一带的村民冲傩还愿时仍作首选祭祀品。梵净山团龙合闭茶、雷公茶有许多神奇古老的传说,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也给茶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
二、印江梵净山茶叶产业的现状
(一)茶场规模小,厂房陈旧,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业拥有面积1100亩,最小的企业茶叶面积220亩,规模经营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特种名优茶比例小,只有产量的2%,各茶场(公司)独自为陈,自立标准,自设包装,茶叶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量少,市场份额不高。没有竞争优势。县内茶叶市场混乱,以次充次,以劣冒优的现象严重。部分茶场因资金不足,管理粗放。
(二)生产、市场缺言统一管理。全县茶叶品牌从1998年茶叶企业体制改革后,各生产企业协作性差,不愿出资进行品牌维护和宣传,大型且有影响的参评参展活动各企业不愿参加,产品质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县茶叶企业信贷能力弱,融资能力差,银企关系特别紧张,影响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种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龄茶园抓住了退耕还林机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户,种植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农业工程设施,茶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如路沟、防护林,茶、水、土保持设施不配套,没有按山区特点严格规划设计茶园。苦丁茶种植面积可观,但生产、加工技术薄弱,预计成园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五)茶农思想素质还跟不上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农不了解市场动态,对无公害茶叶认识不足,质量意见差,存在有啥销啥,以多为是的思想观念,只顾眼前利益,滥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使茶叶卫生质量受到影响。
三、梵净山茶叶基地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组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联合整体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做强做大梵净山茶叶品牌,理顺茶叶管理体制。
(一)统一思想,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梵净山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茶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必须全县上下认识统一,保证政策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结合起来,发展才会有声有色。鼓励和支持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和社会能人领办茶叶企业。
(二)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目标。发展有机无公害茶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注重茶园生态环境,为实现无公害茶叶优质化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利用好无污染、无公害的自然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利用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扶持高效无性系茶园建设和低中产茶园的改造。建立无公害有机茶病虫害测报点。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适合地方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做到订购茶苗不出县。
(三)充分利用梵净山品牌效应,发挥整体优势。加入wto后,茶叶产业在国际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背景下,茶叶市场的竞争最终归终于品牌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梵净翠峰等梵净系列绿茶,有很好的名牌效应,打造梵净山总品牌,利于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利于减少内耗,集中资源优势,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成立梵净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实行股份有限,行业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门面装璜,采取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市场引导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连接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加、销一条龙。
(五)搞好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认证工作,申请无公害茶叶认证,为了获得各种认证资格,梵净山牌系列绿茶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茶叶展销展示会、博览会,找准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与其它品牌产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品牌质量,把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努力争取获得国家认定的绿色证书。
(六)发展科技兴茶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叶基地发展要高起点、规范化、科学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无公害茶叶开发工作的基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骨干培训,请专家作常年业务指导,创新学习机制,开展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努力提高茶叶干部、从业人员及广大茶农的专业技术水平。把广大茶农培养成为知识型农民,让他们了解茶树的生长规律、需肥特性及用药安全性,普及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
1、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为实现茶叶优质无公害,在引进新良种的同时要引进配套的良种栽培综合技术。
2、科学合理施肥。实行测土施肥,根据土壤所需肥料进行合理配方,以利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杜绝不宜施用的化学肥料。
3、把好病虫防治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三高,三防农药和茶叶禁用农药在茶园上的禁销禁用。通过电视、专栏、宣传车、会议、培训,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公布禁销禁用农药,大力加强农业防治,提倡、引导应用生物防治。
4、优化茶叶加工技术,改革制茶工艺,更新制茶设备,引进新型茶叶机械。特别是新兴起的苦丁茶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罐装茶饮料。
(七)严把质量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之所以有很高的声誉,得益于企业对质量的严格把关。广泛宣传、强化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成立质量监测机构,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从大田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到成品保管等严格按无公害茶系列标准进行,对不符合无公害茶要求的,限期整改,确保茶叶产品安全优质。
(八)开辟窗口市场。建立梵净山无公害茶叶交易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茶叶龙头企业,外地客商,贩销大户进行诚信交易,实现印江既是产茶大县,又是市场强县的目标,把印江城变成茶叶城。想方设法在重点绿茶和苦丁茶消费城市设立专买店、链锁店、直销店。吸纳在外地创业且有营销特长和营销经验的人士,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加入茶叶协会,让他们在所创业的城市宣传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开拓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市场。充分发挥印江驻外地办事处的宣传作用。
(九)建立旅游观光茶园和旅游茶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和团龙茶王树为依托,把自然景观和生态茶园结合起来,本着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在永义乡建1000亩科技示范茶园,严格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生态规划、设计。建立梵净山旅游茶馆,弘扬印江茶叶文化,为茶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利用茶馆宣传中国茶叶文化、印江茶叶文化,发挥茶叶文化的历史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和市场文化力。同时宣传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中外游客旅游梵净山的同时,参观梵净山生态茶园,品偿梵净山精品茶叶,了解梵净山茶叶文化,欣赏梵净山的茶歌茶舞。让观光旅游带动茶叶发展。
总之,为了全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把茶叶这根支柱做大做强,使茶叶真正成为富民xx县的产业,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
【第11篇】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
“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12篇】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下面是小编提供的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供参考!
更好的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现就调研情况如下: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2022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越!
【第13篇】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
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第14篇】茶叶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15米、最大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306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毫米。
全乡辖**、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715户31326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9人,少数民族人口28806人,占人口总数的92﹪。
xx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6862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006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元。财政收入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1.6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年。在**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茶种植面积为1696亩,年产量3万公斤,收入2.5万元。 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xx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
**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6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xx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15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基地由136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xx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普龙等地建了6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叶基地形成规模后,乡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前往石山农场和广西横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借助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乡的实际,现已形成了“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良好生产发展模式,走上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路子。相继成立了村党支部和茶叶产销协会,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及新农村建设,**乡“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显得更加合理和规范,并发挥其作用。
以**茶叶商会会员为主的茶叶营销队伍,每年都有30多人长期活跃在广西横县、昆明、广东等茶叶市场,为**茶找销路、找客户,为**茶叶开辟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同时反馈回来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信息,提高了农民经营决策和产品发展趋向的准确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茶农解决了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乡茶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始终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列为支柱产业发展,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进行茶叶建设。
(二)引导农民及茶商投资建办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农销售鲜叶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三)采取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叮当茶叶示范基地1500母,利用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上规模、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
(四)培植龙头企业,主要是以凯鑫公司的叮当移民开发区为主,实行“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模式,利用茶叶基地将贫困山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基地内,作为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既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问题,又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五)茶农总结“以大养小”的方法,在茶园中套种八角。**、普盆、叮当、石尧的茶农都采取在茶园中种植八角,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六)乡党委、政府将茶叶重点布局在**、叮当、同剪、石尧、者戛,引导农民利用自有的宜茶荒地开垦种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达到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的。
(七)放开搞活个体私营企业,推广名优茶开发的科技成果,利用凯鑫公司、云南文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九龙山茶厂的品牌,开发名优茶,拓宽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叶从几年来的情况看,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基本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乡的茶园有几万亩的规模,除30360亩较规范种植外,其余的茶园仍按传统方式栽种,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些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毁林开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施用不符合要求,过量施放,影响了茶叶的质量,损害了**茶的品牌形象。
(二)加工技术落后
260户茶叶初制加工厂,分布在全乡各村寨。除了凯鑫公司在叮当的初制所有规模,条件较好外,其余均是一些小作坊,加工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对树立“**茶”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也很混乱。
(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乡因为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是交通困难,县乡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养护资金不到位,路况差,通行难。乡村公路更是睛通雨阻,全乡还有?个村小组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电力不足,通电率低。全乡还有一半以上的村小组未通电,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堂上、八达分两条拉进,供电距离长,满足不了群众的用电需求。特别是枯水季节,经常停电,所以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机发电,增加了加工成本。三是缺乏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虽是茶乡,但是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由经营户直接到各加工厂收购后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和风险。
五、**茶叶产业发展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的实际,提出了“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发展战略,为**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解决通路难、用电难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茶叶产业
(三)提高茶叶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一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茶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绿色食品意识。
(四)突破加工环节,树立品牌意识
加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改变我乡茶叶加工过程中,技术标准不一、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应该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 逐步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树立“**茶”品牌,为**茶叶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市场。
总之,**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指导,要走国家扶持与群众艰苦创业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将之培育成富民兴乡的产业。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开创工作新局面,共铸**明天的新辉煌。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xx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xx年新植茶园352亩,xx年新植1400亩,xx年新植2350亩,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xx”**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xx”**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xx”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xx”**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xx”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xx”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xx”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第15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范文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22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2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茶叶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