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更是切实解决当前民生突出问题的具体行动。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采取实地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普洱市南部,总面积3544平方公里,辖有5镇2乡,有48个行政村、3个社区、429个自然村。总人口127756人,其中农村人口111915人。海拔高度317~2207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2181.6mm,全县森林覆盖率68%,县内水能资源丰富,有3江30条河200多条小河溪流,全县水资源量为40.9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8.34亿立方米,地表水22.64亿立方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2001年开始,历经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建设时期。共投入资金1.3亿元,解决了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全县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100%的村民小组已经建设饮水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通过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社会效益方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以民为本思想,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具体体现。通过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了清洁水、放心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同时农村群众可以把更多的劳力投入到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上,节省了挑水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减轻了农村负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的建成,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经济效益方面。一是节约了劳动力。全县实现人畜饮水安全农户为2.8万户,按每户每年投入挑水劳力10个工计算,每年可节约劳力28万个工日,按每工创造劳动力价值100元计算,每年节省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为2800万元。二是节约了医疗卫生费用。受益群众饮用到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按每年每户节约医疗卫生费用100元计算,节省医疗卫生费用开支280万元。
二、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源问题。我县地表水丰富,农村饮水全部为山泉水、河溪水自流引水取水,水源地总体上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质较好。存在问题,一是水源地界定保护工作滞后,全县5镇2乡共有农村饮用水源地480处,水源地标识只有21处,并且未进行界定保护,都属于开放区域,无有效保护措施,村民、牲畜自由出入活动,对饮用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污染。部分交通道路经过饮用水源地,车辆、人员流动造成对水源的污染。二是部分水源地范围属于农户承包地或集体出让开发的耕地,耕作种植作物对饮用水质影响较大。三是对水源林的保护监管方面,环保、自然资源、农科、水务、林业等部门职责不清,没有部门牵头抓好抓实,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二)水量问题。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用水定额“十二五”期间按80升/每人每天、“十三五”期间按130升/每人每天、大牲畜30升/每头每天设计,每个工程都建有断水情况下可供使用2天的畜水池。存在问题,一是供水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我县属低纬度山地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洪涝,进入干季水源水量急剧减少,对农户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影响,导致有的村民小组不得不采取间断性供水,特别是春节期间用水高峰时段尤为明显。二是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基本无备用水源,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水量保证率不高。
(三)水质问题。我县农村饮水水质总体清洁干净,经县疾控中心检测,全县农村饮水水样只发现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超标,其余指标均正常,用水户长期使用无不良反映,县内未发生过因饮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突发情况。存在问题,一是水质受季节影响大。冬春季节水质稳定,进入雨季,降雨集中,暴雨较多,受雨水冲刷影响,水体不同程度变混浊。二是水质净化工作推进难度大。我县农村饮水工程数量多、规模小、分散,水质净化工作难度较大,目前,日供水20m3以上的176个农村饮水工程安装了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只对日供水20m3以下水质相对较差的10个村民小组安装了水质净化设备。三是农村饮水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不完善。县内只有疾控中心具备水质检测能力,并且缺少资金人员,常规检测每年只抽检38个点,不能满足水质检测需求。
(四)管网问题。一是管网安装不规范。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时间跨度大,2001年至2019年,组织实施部门有县水务局和各乡镇,施工队伍多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工程建设质量难于保证,主要存在管网安装不规范、线路设计不合理、管道连接不密实、埋深不到位、不按规范设置排污排气设施等问题。二是部分管材有瑕疵。由于建设单位多,建设时间长,管材采购没有统一安排,进货渠道多,质量不统一。部分工程采用pvc管,pvc管由于生产门槛低,生产厂家多,质量参差不齐。三是部分工程存在管径偏小问题。部分工程由于建年限长,建好后寨内农户住址变动大,部分管网供水农户增多,管径偏小,形成了供水瓶颈。四是维修养护管理不到位。工程建好后,都移交受益村组管理,由于缺少资金和管护人员,维修养护工作缺失,造成部分工程“跑、冒、漏、滴”现象严重。五是人为破坏情况普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建房等,对饮水工程管网损毁情况较多,许多供水管网需要重新铺设。部分农民偷水灌溉、打农药、干农活饮水,人为破坏饮水工程主管。
(五)队伍问题。一方面,政府行业监管能力不足。我县水务局水利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农村饮水办公室,工作人员2人,乡级和村级没有专门办公室和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饮水监管体系,没有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不足,管理人员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低。
(六)政策法规保障问题。一是没有出台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造成监管难度大。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措施,对故意损毁农村供水管网、偷水等违法行为不能依法实施打击和处罚。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责任。一是要落实县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县人民政府要在监管机构设置、编制落实、人员落实、项目资金筹集、工程建设管理、矛盾协调等方面担负起主体责任。二是要落实乡镇、村级属地管理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应依托乡镇水管站,明确专职人员,对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村级应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监督员,负责本村饮水工程的日常监管。将建设和管理责任层层压实到乡镇、村组、农户。三是要督促村组抓好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好饮水工程项目运行、养护、维修工作。四是要落实水利、卫健、环保、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责任。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完成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水质监测、水源保护、资金统筹等相关工作,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认真组织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四五”规划。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由水务局牵头,卫健、环保、财政、各乡(镇)等部门配合,组织编制《江城县“十四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规划既要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要合理确定目标任务,解决农村饮水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达到国家标准。
(三)制定《江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由县水务局牵头,会同卫健、环保、财政等部门共同编制《江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报请县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实施。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地位、主体责任、职能部门、运行管理、处罚措施进行明确。
(四)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县环保局牵头,会同水务、自然资源、建设、农科、林业、卫生等部门进行核查,提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界定方案,报请县政府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布江城县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地理界线,设立一、二、三级保护区,设置标志牌、警示牌、界碑、界桩。穿越保护区的交通道路设立明显的标识标志。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风险源名录清单,从源头控制隐患。
(五)推广集中连片供水方式。“十四五”规划中,把有条件的村组集中起来,采取连片供水方式进行规划设计,改变农村饮水工程“小”、“散”、“乱”、“差”的现状,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强运行管理、提高水质净化处理能力和提高供水保证率。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健康饮水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各级干部掌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行政;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法守法,增强法律观念,提高群众用水安全意识,改变不健康的饮水习惯,自觉参与到维护饮水安全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