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的调研报告范文

(作者:小吴65774时间:2024-08-19 19:36:08)

按照《****市委员会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市**召开常委会议,围绕“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课题进行专题协商议政。今年5月份以来,在市**副主席乔学达、买万国的带领下,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市**委员、协商议政智库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我市5个县(市、区)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实地调研,赴平顶山市、南阳市、安阳市,以及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学习考察,共调研考察物流企业21家,收集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材料33份,召开各层次座谈会7次。市**主席宫松奇亲自审定调研工作方案,多次听取调研进展情况汇报,带领大家共同研究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问题,为起草调研报告给予了重要指导。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是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既是生产环节的供给侧,又是消费环节的需求端,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市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向现代物流快速过渡,先后获评河南省物流标准化示范市、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市、全省首批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一)规模总量稳步提升。随着我市经济总量、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物流企业1721家,载货汽车超10万辆,位居全省第一;营运货车总吨位达120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从业人员达到19万人,人数仅次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2.51亿元,同比增长7.9%;公路货运量1.49亿吨,同比增长4.4%;公路货运周转量626.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2%;快递业务量27613.63万件,同比降低7.02%。

(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物流行业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物流企业。拥有1家“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3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15家,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工商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型,为社会提供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供应链思维快速应用,河南全润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孟州市兴德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注重加强对供应商、经销商等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打造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供应链管理企业。

(三)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我市高度重视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B型)、宝武**现代综合物流园、格力电器润格仓储物流园、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建成运营;鸿运智慧仓储物流中心、**市东部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园、山东港口集团豫北内陆港项目等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武陟综合智能仓储物流基地、焦煤集团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进行,焦东物流发展集中区、焦西物流发展集中区、郑焦物流融合发展集中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四)企业物流体系更加健全。龙佰集团运用智能化技术,建成了行业领先的4万吨智能化立体仓库,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物流仓储设备,实现自动存储、管理,降低了物流成本。蒙牛乳业推进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引进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建立了**发往全国的智慧物流体系,显著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中原内配、风神轮胎等企业在国外设立物流中心、海外仓,积极构建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江河纸业借助“一带一路”契机,通过中欧班列,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五)综合运输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搏,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铁路方面,全市共有铁路专用线45条,总里程306公里,铁路专用线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新月、太焦、焦柳、侯月、京广5条铁路穿境而过,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加快建设,6个货运营业站办理整车、批量快运、集装箱业务,月山站为华北较大的货运编组站之一,铁路基础设施完备,多式联运物流模式快速发展。公路方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8051公里,其中二广、焦桐等5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0公里、干线公路1038公里、农村公路6773公里,公路密度达197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和周边先进地市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规模、运输结构优化、网络货运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综合枢纽场站、大型现代化仓储和转运设施、城乡配送站点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衔接配套不够,农村地区冷链物流设施、末端配送设施亟待加强。城区内物流企业较为分散,市场不成规模,缺少具有吸纳聚集中小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已有园区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方面,大个头、龙头型、示范性的物流项目不多,在建物流项目中省级重点项目较少,支撑能力不强。

(二)市场主体实力不强。我市物流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专业化、集聚化、社会化、智能化程度低,市场主体不强,辐射带动不足。我市拥有各类物流企业1721家,营运货车总吨位达12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拥有传统运力大市的优势,但A级物流企业仅有15家,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5.2%,其中4A级物流企业3家,占全省4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3.1%,没有一家5A级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总体呈现数量多、规模小、业态低端、竞争力弱的格局。

(三)运输结构不合理。一是全市货物运输方式中公路货物运输占比较大,铁路运输占比较小,全市85%以上的货物主要通过公路运输,甚至如**到新疆、内蒙古等远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也大多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路运输时效性强,更灵活便捷;第二,公路运输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避免了铁路上两头的短倒接驳和装卸等环节,降低了货损和成本;第三,铁路运输综合费用较高。据了解,目前从**发往日照港的货物,铁路运费比公路运费每吨高出25元左右。二是铁路货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市拥有较大运输能力的铁路及铁路专用线,但铁路专用线却大量闲置停用。据统计,我市45条铁路专用线中,半数以上为停运或闲置状态,目前在用的31条,报停的14条,在用的31条中也仅有22条有运输业务。经测算,全市铁路货运总体运能利用率在35%左右,铁路专用线运能利用率在24%左右,运能严重浪费。三是多种运输方式未能有机衔接,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四)货运平台发展滞后。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网络货运平台发展迅猛,作为物流业新模式、新技术的代表,其通过信息网络将分散的运力、货源、站点等资源集中调度和优化配置,逐步引导带动道路货运行业由“零、散、小、弱”向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方向发展。天津、太原及省内的平顶山等很多地区出台了极具竞争力的优惠政策,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税源洼地”,而我市本土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市场竞争力弱,规模增速较慢,由此导致我市部分运输车辆在外地平台上注册,部分工商企业的货源由外地平台承揽,运费也在外地平台上开票结算。据税务部门统计,2021年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税收收入为8.71亿元,达到近5年来最高值,但2022年税收收入呈断崖式下降,仅为1.07亿元,是上年收入的12%。究其原因,虽与经济不景气、疫情、税收减免等诸多因素影响有关,但我市网络货运平台发展滞后造成的本地物流业务收入减少,也是税收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物流业横跨三次产业,涵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据了解,实际工作中我市物流业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较严重,且我市物流牵头部门上下不对应,衔接不畅。目前,我省物流工作的具体分工为: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全省物流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具体负责物流业发展重要政策和重大问题研究,以及组织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省商务厅主要负责商贸物流,当前更侧重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电商物流业态发展;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的运行发展、管理服务、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工作及网络货运、多式联运发展工作;省邮政管理局负责快递行业的管理工作;工信、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市场监管、公安、海关、供销等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的物流工作。我市虽然成立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即物流办,设在市商务局),负责统筹指导全市物流业发展,但仅为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无人员编制,物流办的具体工作实际由市物资集团公司物流科的3名人员承担。同时,市商务局作为物流业的牵头单位,协调各方的能力受自身职能限制,物流办人员力量又严重不足,多数单位认为所有跟物流相关的工作都应该由商务局牵头、物流办承担,物流工作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各县(市、区)也没有专职人员组成的物流办,导致大量工作棚架在市级层面,一些政策也难以真正落实。

(六)物流统计和人才缺失。物流统计方面,我市至今还未建立同国家、省标准一致的社会物流统计体系,目前,国家、省均是发改部门牵头,统计部门指导,委托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实际开展社会物流的统计工作。“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等基础数据缺失,物流业发展状况长期以来只能定性描述,不仅不能与省内各地市进行横向对比,也无法满足对行业监测管理、评价评估、决策引导等的需要。物流人才方面,我市物流企业目前大多为传统运输型企业,其对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过去的运输、调度概念上,缺乏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据调研了解,**大中型物流企业管理层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现代物流知识培训,多数凭经验管理企业,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三、外地市先进经验

(一)体制机制方面。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地市在物流行业管理机构设置上均有正式机构和人员编制,有的是政府组成部门,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是发改委或商务局的内设科室。南阳市在2022年的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新成立了“南阳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作为推动全市物流业发展的牵头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直属市政府领导,内设6个科室,核定编制50人。鹤壁市在2019年成立了“鹤壁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为市商务局管理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5个科室,核定编制20人。郑州市是将物流业发展与口岸功能整合,组建了“郑州市物流口岸局”,作为郑州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

(二)政策支持方面。近年来,物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各地市积极抢抓机遇,先后出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南阳市于2022年8月印发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物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市财政首年设5000万元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预算管理,以后每年资金上调比例不低于当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保障、税费支持、招商引资、主体培育等方面制定了23项具体措施,支持本地物流业做大做强。漯河市于2022年9月印发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制定了26项具体措施,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如,对获评国家3A、4A、5A级物流企业,当年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对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以上,连续3年按当年对地方财政贡献的90%予以奖励。郑州市今年4月印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重点围绕招引和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物流枢纽能级、扩大货物运输规模、支持绿色智慧发展等方面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特别是,郑州市在支持多式联运“海铁班列”方面出台专项补贴政策,非郑州企业的货物在郑州走铁路集装箱运输,每20尺标箱补贴1600元,每40尺标箱补贴2000元;郑州本地企业的货物每20尺标箱补贴2000元,每40尺标箱补贴2400元,大大降低了多式联运运营企业的成本,周边货源向郑州集聚分拨的虹吸效应急剧加大。此外,三门峡、鹤壁、洛阳、驻马店等地市也出台了物流业专项扶持政策。

(三)项目建设方面。经考察了解,目前各地市越来越重视物流产业的布局建设,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愿意为物流项目提供较大规模的土地指标,同时加强物流资源的整合集聚,他们更看重的是物流业发展带来的社会物流成本降低从而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等,善于“算大账”。安阳市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方式,规划建设了河南万庄安阳物流园,该园区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安阳保税物流中心的申建运营企业,计划投资30亿元,规划占地3100亩,已完成投资22亿元,征地2200亩,建成标准化仓库30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15万平方米,道路货场30万平方米。园区以大宗商品物流为核心,主要功能包括:运输配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供应链金融、口岸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202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00万吨,增长71.9%;实现物流业务收入7.5亿元,增长47.7%;铁路货运量42.4万吨,增长3.2倍;铁路货运班列开行82列,完成集装箱吞吐1.6万标箱。平顶山市规划建设了临港物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800亩,投资估算44.9亿元。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园、十三区”。一核:中央商务核心。包括综合办公中心、物流信息与交易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两园:以神马大道划分为东园、西园。十三区:公铁联运区、公水联运区、公共仓储区、集装箱作业区、商贸流通区、零担专线区、城市配送区、冷链物流区、电商快递区、增值服务区、国际物流区、生产辅助区、临港工业区。临沂市规划建设了临沂国际陆港片区,规划面积26.6平方公里,划分为G2科技物流基地、公路港核心区、综合仓储区、铁路港核心区、陆港商务区、大宗货物功能区、产业加工功能区、生活配套区等8大功能区,打造“一带一路”中转物流节点、“一单到底”公铁海多式联运服务枢纽。

(四)创新发展方面。平顶山汝州市加快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于2016年成立了中原大易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天瑞集团孵化的新业务板块,专注于水泥、煤炭、钢铁、矿石等大宗行业的网络货运业务,是国家4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5A级网络货运企业、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开展有平台承运、科技赋能、增值服务三大业务线,通过平台承运、数字货运、基于大数据算法和平台运营手段让货主更快找到优质运力,让车辆更容易匹配货源。通过数字化核验和记录真实数据,保障业务合规,让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货物流五流合一。2022年完成运单量450万单,发运货物1.9亿吨,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税收贡献15亿元。漯河市积极推动双汇物流公司开通网络货运业务,创新实现了“十个全程”功能(全程位置定位、温度追踪、司机监控、车辆康养、载重感应、油耗显示、业务可视、调度智能、价格上网、费用受控),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册货主企业4578家、货车16.7万辆、司机4.2万人,2022年,发运量500万吨,自2021年4月运营以来至2022年底,平台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纳税0.6亿元,已成为集仓储、运输、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商和国内最大的公路冷链物流企业。上述两家平台,都是依托自身母公司自有货源,在当地税收返还政策的基础上,以线上平台为载体,以自有货源和税费优势吸引大量货车和司机注册使用,然后带动其他社会货源的进驻,在体量做大之后,又争取了省级政策的扶持,然后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从而实现了平台的快速发展。

四、意见建议

(一)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项目建设。根据《**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圈、两廊、三区、九园、N节点”的物流空间格局,不断完善物流通道、园区、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与郑州中心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物流格局,形成层级清晰、功能完整、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物流体系。积极盘活存量,有序发展增量,加大新建物流项目在我市总体物流布局之外选址建设的控制力度,引导企业“退城进园”。进一步加强物流项目的谋划储备,建立全市重大物流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动态跟进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全力推动在建项目提速增量,推进焦煤集团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等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二)加大扶持力度,引育龙头企业。学习周边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企业发展激励制度,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对获评3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争取早日实现我市5A级物流企业零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压实县(市、区)招商主体责任,建立一把手招商长效工作机制,紧盯国内龙头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及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兴物流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物流总部、运营中心和分拨中心。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本土物流企业争创国家“A”级物流企业品牌,形成一批服务水平优秀、技术模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供应链管理效率。

(三)优化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历史上我市就有货物“多式联运”的先例。据记载,早在清末道清铁路通车,**煤炭由铁路运输至道口,再由水运发往豫北、冀南、鲁西各地。目前,我市应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绿色转型。积极推进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变,最大程度利用我市既有铁路专用线资源,实施一批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场站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推动山东港口豫北内陆港、中国宝武**现代综合物流园2期等多式联运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我市支持多式联运班列发展的临时补贴政策,定期组织货源对接会,引导我市物流企业开行多式联运专列(班列),探索我市外贸货运直达港口的海铁班列模式。

(四)做大物流平台,涵养本地财源。在“互联网+物流”的大趋势下,物流产业急需实现转型和升级,网络货运作为物流业新模式、新技术的代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建议市政府重点培育本土网络货运平台发展,鼓励国有平台介入并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宏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优化整合物流要素,促进车、货等物流资源的高效匹配及便捷运转,降低物流成本。引导鼓励我市工商企业在我市网络货运平台发布货源信息、结算物流运费,支持我市广大货运司机在本地平台承揽业务,从而实现对我市物流产业全链条、全流程、透明化的统一管理,并带动能源、保险、金融服务、维修保养等车后市场相关产业的发展,涵养本地财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理顺管理体制,增强机构力量。建议市县两级政府提高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将加快物流业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去推动,加强对物流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物流行业管理体制,学习借鉴郑州市、鹤壁市、南阳市等经验,探索设立我市物流业专门工作机构(建议机构规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设为市政府直属或发改委管理单位),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实人员力量。同时,结合实际重新调整市物流领导小组及物流办,根据我省目前对物流工作的分工,进一步明确我市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协调协作和督查督办,确保全市物流工作一盘棋,促进物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六)加强统计创新,保障人才供给。建议按照国家和河南省的社会物流统计模式,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物流行业协会做好“社会物流总额”“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等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为行业分析决策提供扎实的统计依据。加大物流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推动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针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知识,持续办好“**物流与供应链大讲堂”等行业培训;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积极组织参加物流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word该篇关于“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的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共有843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关于“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物流”的调研报告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