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调研范文
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儋州地处海南西北部,全市耕地面积69万亩,人口10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4.7%,是典型的农业市。近几年来,儋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耕作模式制约和创立特色品牌意识薄弱,农业弱质特征比较突出,产业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仍然是儋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依托儋州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突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儋州农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儋州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围绕工业抓调整、围绕龙头抓规模、围绕城镇抓带动、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增收抓服务”的思路,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满足加工、出岛出口和进超市进宾馆为定位,以提升农业品质为支撑,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特色、精品之路,着力壮大发展海洋渔业、畜牧业、甘蔗、橡胶、瓜菜、林木六大产业。当前,粮食、糖蔗、橡胶、渔业、畜牧、瓜果菜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我市的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糖蔗、橡胶、渔业、畜牧等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9.64亿元,占GDP的55%;全市农业总产值72.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种植业占35.1%,畜牧业占14.9%,海洋渔业占48.6%,农业服务业占1.4%。
1、热带特色农业产业。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4万亩,总产量18.4万吨;糖蔗49.1万亩,总产量157.3万吨;民营橡胶45.2万亩,干胶产量1.8万吨;瓜菜24万亩,总产量34.2万吨;水果6.6万亩,总产量6.4万吨;浆纸林38万亩,海淡水养殖10.5万亩,大小渔船4020艘,水产品总产量33.3万吨;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专业养殖场(户)2870个,出栏生猪56.6万头、禽类1208万只。
2、农业龙头企业。我市先后引进培育南华、中化橡胶、珠联、温氏、禾木、罗牛山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专业市场2家,南华、中化橡胶、珠联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72602万元,销售收入64769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销率89.2%,年加工转化各类农产品126万吨,带动基地16.7万亩,带动农户9.9万户。
3、农业基础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2亿
多元,高标准整治农田4.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3万亩;维修及防渗硬化渠道861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2座,打抗旱田头机井232眼。全市森林覆盖率38.5%,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在光村扫地坡、东成长坡洋、王五枝根坡、中和七里洋、新州新中洋、那大洛南等10个田洋创建了10万亩连片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9910台(件),建成4个省级标准化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成市级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17个农产品检测流动服务站。
近年来,我市共培训农民20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1761人次。初步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信息网络,已建成瓜菜销售信息服务点2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91家,注册社员2569名,带动农户1.8万户,连接基地17万亩。
4、农业科技推广。近几年来,我市共引进培育甘蔗、花生、尖椒、水稻、橡胶等新品种110个,推广10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15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3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抛秧、病虫害综合防治、橡胶新割制、秸秆还田、无公害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尖椒、红南瓜、黑皮冬瓜、苦瓜、青瓜、紫长茄、长豆角、香蕉、荔枝等20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10.6万亩,初步形成黑皮冬瓜、小南瓜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2006年至2008年,农业分别占我市生产总值的59.5%、53.8%、54.7%,农业占有一半以上的GDP,这说明我市经济十分落后,农业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农业仍处于重要位置,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从总体上看,儋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市,且土地很肥沃,自然条件也相当好,特别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市政府在改善农业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我市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来,市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毕竟投入有限,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水利等基础条件还很差,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田头井、坡地井、山塘小型水库及井渠配套工程还非常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低,特别是木棠、光村、三都、峨蔓等中北部地区的水利灌溉不到位,“靠天吃饭”的现
状依然存在,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长期以来,儋州的农业粗放经营的成份比较大。尽管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使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仍然存在追求面积和产量,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现象。甘蔗等传统产业和橡胶等优势产业效益还不够高,所占面积很大,但占总产值比例只有35%;瓜果菜、畜禽、花卉、海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仍偏小,畜牧业只占总产值的15%,还是偏低,新兴的优势产业也还没有培育起来。当前全省绝大多数市县都从发展瓜果菜等特色农业中获得收益,形成规模,我市明显落后了。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中化橡胶、南华糖业、温氏集团、珠联冷冻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对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总的来看,农业龙头企业还很少,且大多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仍停留在初级、简单阶段,产业链条太短,难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有效抵御价格波动等农业风险,带动能力不明显。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总体竞争力不足,农业生产资源优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农民都是分散的家庭经营,处于单门独户、孤军奋战的局面。
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还没有以“产地交易”为主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仓储、制冷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制约了我市本地农产品的外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且,政府也没有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一些不合格产品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量流入市场。
六是农民综合素质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小农意识严重,生产、生活方式仍禁锢在旧传统之中,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现代意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大。
七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多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王五和长坡2个瓜菜销售信息服务点,由于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特别是信息的采集点少,发布不及时,对搜集的信息分析能力弱,信息含金量低,无法满足群众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刚刚起步,资金不足,信息不灵,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作不正常的问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八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首先是政府投入不足。近几年来,由于我市财政比较困难,几乎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其次是金融支农乏力。受现有金融政
策制约,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国有商业银行对小额支农贷款不积极。且多数农业生产领域和农户的积累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自身投入无力。
九是农业服务水平较低。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资金扶持、良种供应、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服务体系基础差,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除此以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糖价、胶价很不稳定,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也对我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建议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广泛性、综合性的艰巨任务,需要认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为此,结合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目前,儋州还没有编制《农业发展规划》,要加快制定《儋州农业发展规划》,从整体上做好全市的农业发展布局,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建立农业项目储备库,为今后儋州特色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打下基础。
2、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现代农业即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它具有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优质高效等基本特征。发展现代农业,一要树立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理念。围绕工业抓农业,以农促工,以工哺农,让农产品进入市场广泛流通,争取农业效益最大化。二要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商贸、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三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坚持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之路。同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四要树立开放农业理念。积极与国内、省内及周边其他市县开展农业合作,让儋州农产品走向全国。五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发展现代农业。
3、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是关键。要创建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重点保障农业基础。通过市财政预算和国家项目支持确保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其资金主要用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农业市场、扶持龙头企业、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农田、清洁能源、道路交通等方面,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二是下决心解决制约儋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加快建设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畜牧养殖与肉联加工基地、白马井中心渔港和天角潭水库与灌区建设项目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农业附加值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问题。三是农民筹资投劳,解决农业生产性投入。四是完善农业融资手段,形成政策性融资、商业融资、合作融资、小额信贷等互为补充的融资体系,让更多的资金能够投放到现代农业建设上来。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转投农业,兴办农业实体,直接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水利建设。要以井渠配套为重点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切实解决农业缺水问题。重点抓好天角潭水库与灌区的建设,彻底解决北部地区用水难问题。加快推进山塘水库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多打、管好田头井,确保全市农业生产用水。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改善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有效克服自然等条件的限制,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优化种养结构,丰富种养种类,发展优质农产品,进行高产、优质、高效的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最大可能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要发展设施农业。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选择群众积极性高、交通便利的地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发展设施农业,统一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实现规模化生产。三要加快市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着眼于国内外大市场,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和销售。我们要把开拓农产品市场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要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找准市场定位。要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的新型产销模式,抢占市场制高点。既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市场流通体系,做好农产品物流市场等一批功能完善的龙头市场,又要积极发展产销直挂、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兴市场手段,加快转变农产品营销方式。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等,都要着眼于能尽快进超市、上餐桌,使消费者方便、快捷、放心消费。要大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通过“农超对接”,把儋州优质有机农产品打入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要把开拓市场作为主攻目标,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订单购销、合作联建等方式,把我市建成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龙头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物流配送基地。
5、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儋州农业传统产业是橡胶、甘蔗和水稻,橡胶和甘蔗各有40多万亩,其中甘蔗的比较效益最低,每亩年总产值才700
—1000元,扣除成本,农民所得无几。因此儋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老产业要巩固、改造、提高,如对橡胶和甘蔗要改良品种,提高单产,这样即使面积调减,也能使总产提高。在种植业上,要打好反季节这张牌,种瓜、种菜、种水果,种花、种草、种苗木,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产业。在养殖业上,要打无疫区品牌和海洋产业品牌,大搞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兔,大搞养鱼、养虾、养贝类,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海淡水养殖业。第一,生猪养殖要发挥温氏、罗牛山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创建若干万头养殖基地,发展一批养猪专业户、专业村和示范镇。争取在一到两年内,努力使我市生猪出栏从现在的60万头超过100万头,在保障肉类自给的同时不断增加畜禽产品外调量,实现加工出口和农民大幅增收,力促全市畜牧业发展。第二、冬季瓜菜要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秋季生产,并把冬季瓜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地块、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围绕冬季瓜菜发展水利项目、围绕冬季瓜菜搞好田洋整治、围绕冬季瓜菜开发坡地,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和宜耕坡地改造,推进冬季瓜菜规模化生产进程。第三、花卉产业带主要在马井、海头、排浦及那大周边地区,引进3—5家花卉龙头企业,形成8000—10000亩总规模。第四、海淡水养殖业主要在沿海区域和北部地区,重点发展石斑鱼、罗非鱼和扇贝规模产业。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要加强示范,要引导农户调品种、调周期、调面积,把土地调整出来,因地制宜种瓜菜、种花卉、养家禽、养鱼养虾(贝)。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围绕“两种两养”,做大做强某一两个品牌,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6、调整优化农业比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产品出岛出口为导向,结合“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瓜果菜、水产品、畜牧产品、花卉等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围绕瓜果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糖蔗、橡胶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按“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重点抓好现代农业核心基地、王五万亩冬瓜基地、排浦千亩西瓜基地、排浦千亩朝天椒基地、三都200亩供洋浦无公害瓜菜基地、白马井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兰花示范基地、王五千亩连片罗非鱼示范基地、北门洋万亩对虾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棠贝类养殖场等基地建设。要按照
“一村一品”的要求,研究制定对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的政策措施,着力培育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甘蔗、花卉、畜产品、水产品等专业村。二是发展规模养殖。要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鼓励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等发展规模养殖。重点抓好肉联加工厂、北岸羊养殖基地、罗牛山10万头种猪场、温氏6万头种猪场、兰洋万头猪场建设。
7、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把发展涉农龙头企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扶持现有的企业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同时,要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吸引,重点引进一批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能力强、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花卉及瓜果菜运销和精深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引进生猪养殖企业3-4家每家在2-3年能形成20-30万头规模、瓜菜农超对接企业2-3家、海淡水养殖龙头企业4-5家、花卉龙头企业4-5家。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编织到我市的几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中,推广“公司+农户” 和“一村一品”模式,初步形成龙头企业、主产区镇 、专业村与合作社、专业农户等几个层次的组织模式,积极培育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带动农村发展,积极帮助农民增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有资金、技术实力,有管理经验,有市场网络,有品种优势,引进了龙头,就是引进了生产力,就能使农民搭上致富的快速列车。要设立产业化风险基金,实行龙头企业补贴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化解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引导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各类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水果、畜牧、花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和规范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增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在糖蔗、橡胶、畜禽、水产品、瓜果菜等大宗农产品和重点产业加快建立产业协会组织,引导各专业组织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工转化、运销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8、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增强科技在农业中的支撑作用。一要借助热科院和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推广应用,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二要加大
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设施大棚、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滴灌、喷灌、无公害栽培、生物防治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支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四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开展适宜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重要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切实搞好各项服务,做到产前搞好信息引导、农资配送;产中重点搞好技术指导、病虫统防统制、机耕机播机收;产后重点搞好市场营销、加工储藏、产品运输等。
9、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决定农业产业化成败的根本因素。一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加大良种良苗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在品种结构上,要根据市场需求,选准高产、优质、高效的品种,突出主导和有地方特色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在瓜菜质量上,要严把质量关,加强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预冷、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以质取胜。在生猪养殖上,要抓紧改造扩建一批原种猪场和良种生产场,推广生物菌等先进科学饲养方式。二要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健全17个镇级质量检验监测站,严格制定质量标准,推行质量认证、产品标识和基地备案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生产环节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引导发展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要突出抓好创建品牌工作。农产品出口出岛,主要靠品牌带动。因此,要十分注重培育农产品品牌,鼓励企业创立优质名牌,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抓好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检测和认证工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与争创名优品牌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突出抓好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引导龙头企业、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联合研制、开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改造生产加工工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10、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要探索新的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租
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使18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同时,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打造1-2个劳务品牌,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
12、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市、镇政府应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实施方案、上下衔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服务,分类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要明确任务,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