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4-12-03 07:01:05)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经济逐步淡出县域经济的舞台,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一、民营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一)民营经济在县域内规模扩张

近些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实施“民营富县”战略,结合企业改革和三峡库区企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实现了民营企业和经营户从户数、从业人数到运行质量、技术含量的逐步增加和提高。2014年底,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5374户,其中民营企业法人201家,从业人数达到63836人,实现营业收入113801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1,连续三年均增长14.48,累计完成增加值38693万元,实缴税金400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7。

(二)重组国有存量资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县通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新组建民营企业48家,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5980人,盘活资产32873万元,化解债务23531万元,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业产值中,民营工业企业占47.16。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有7家属民营性质,其中有5家是通过资产重组,重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如金字山水泥、朝阳水泥、三峡酒业、麂子岩煤矿和义和工业硅都是在包袱十分沉重、资产几乎全部闲置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民营企业。

(三)实施技术改造,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由于企业产权性质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实现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有机整合。民营企业主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作为企业发展和扩张的重要手段,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生存空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共投资6598.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7个,开发出部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如朝阳水泥有限公司为抓住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机遇,分别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出适应工程需要的道路水泥和灌浆水泥,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填补了我省道路和灌浆等特种水泥的空白。该公司还投入480万元,用于生产技术改造,年新增生产能力10万吨;投资400万元,进行防止粉尘和烟气污染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粉尘和烟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政策优惠、环境优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库区企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机遇,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放开生产经营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为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2014年,县委、县政府以巴发[2014]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该文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很强的操作性,成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创办民营企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县委、县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2、提高民营业主的政治待遇。人大、政协安排一定的名额,依法选举民营企业主为人大代表,协商推荐并安排民营企业主为政协委员。3、强化舆论导向。各部门及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优秀民营企业主,在全县形成了发展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4、用足用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5、减免行政事业性规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二)健全民营经济工作机构,着力营造发展软环境

1、建立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由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任中心主任。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储备,发布项目信息,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为民营企业协调用地、用水、用电,调处矛盾纠纷,代办一切行政审批手续和代收代缴规费,实行“一站式”服务。2014年,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共接待各种咨询80多人次,办理登记项目12个,先后为26家民营企业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8次,减免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注册登记费27.4万元。

2、建立企业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由县纪委书记任中心主任。负责受理和处理民营企业的投诉,查处破坏企业发展环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2014年,投诉中心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3、实施帮扶民营企业“四个一”工程。“四个一”工程是指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

4、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三)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根据州民营经济工作局下达给我县的民营

经济预期目标,将产值营业额、增加值、实交税金三个指标进行目标分解,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作为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各乡镇相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专班,将签订的民营经济发展指标分解下达到村组和乡镇职能部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制约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大因素 

(一)

发展环境依然欠优

一是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政策制定和发展领域方面都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不敢大胆探索和突破,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全社会尚未完全形成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少数地方和少数职能部门把民营企业当“唐僧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且有新的表现。少数社会成员“仇富”心理比较严重。三是办事难、效率低。行政代理服务中心所作的实行零环节办证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一条龙”的承诺没有完全落实。

(二)融资渠道不畅

**辖区内现有金融机构八家(含邮政储蓄),其中商业性金融机构5家。二00三年,全县金融机构总存款达159185万元,而各项贷款总额仅76969万元,存贷比为2.1:1。从贷款增量来看,到二00三年末,全县商业性金融机构共新增贷款1204万元,而主要是农业贷款。从银行资金供给能力看,近几年存款增长较快,辖内商业银行资金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对萎缩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资金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银行作为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已呈现梗阻,严重制约了全县民营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贷款担保落实难。按新的贷款办法,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基层金融机构只能发放担保贷款。但民营中小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我县虽已成立了担保组织,但因其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银行授权授信集中,基层银行功能退化。近年来,各银行加大了对基层行的控制,上收了大额贷款的审批权,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影响了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同时,也延长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影响企业贷款需求的时效。三是惜贷现象严重。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过分强调贷款的安全性,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并将收贷收息与职工工资、奖金等挂钩,甚至推行“贷款终身追究制”,使一些信贷员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惜贷心理。四是抵押贷款手续复杂,费用高。目前,银行对企业主要发放风险较小的抵押、担保贷款,但企业一般仅有房屋、设备等作为抵押品,不仅需要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公证、登记等,手续极为复杂,且收费高,而且在企业真正不能归还贷款时,银行也很难进行处理。五是企业诚信度不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现象,如信用观念淡薄、虚假财务信息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从而形成银行“惧贷”。六是法院执法力度不够,金融债权保全难以落实。七是企业科技含量低,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三)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协调机制作保证。这其中包括社会的总体协调、所有制类型间的协调和行业协调等方面。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说尚未起步。一是民间协会普遍没有建立。民营经济来自民间,民间协会作用十分重要。据资料统计,全县90以上的乡镇和行业,没有建立民间的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体制经济间不能有效协调。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陷于迷惘。成立于80年代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面对迅猛发展的民营经济,显得无所适从,根本不能起到协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抽样调查表明,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在调查的20人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仅1人,第二学历达到大专的也只有6人;在这20人中,没有1人受过系统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在这20人中,近5年来只有8人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是对公司制度的运作机制比较陌生。

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

一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软环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决定》,强化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职责,在引导、协调、服务上加大力度,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县委“八破除”、“八强化”的思路,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狠抓落实。三是继续实施一个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的“四个一”工程。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革老企业,培育新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交通、能源、电力、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发展服务贸易相结合,激活市场,刺激需求,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五是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争取在农副产品加工和关键作用资源开发方面上一批新项目,创一至二个名优品牌,发挥名优品牌效应。

(二)努力打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瓶颈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民营中小企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业银行要支持和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基层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积极主动,对那些诚实守信、经营规范、效益好的企业以及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给予票据承兑、贴现及贷款支持,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量。

2、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效率。一是对实力较强、效益较好、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可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在额度内随要随贷。二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要与企业生产周期相适应。三是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给基层行一定的贷款自主权。同时,对大额贷款的审批,不能人为地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只研究几次,要及时给予答复,以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以免影响企业生产和贻误商机。

3、各商业银行要完善信贷业务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积极性。要改变过去只罚不奖的做法,对信贷业务的责任人根据其当年的业务发生额,对能及时还本付息的,应给予不同的奖励,鼓励信贷人员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多放贷、放好贷。

4、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财政、企业出资,组成联合担保共同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要作为今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

5、改善外部环境,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氛围。一是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整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银行维权,同时,司法部门要加大案件执结力度,增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感。二是认真搞好信用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是规范各管理部门的收费行为,以减轻银行在维权等方面的负担。四是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改制,都要依法处理好债权债务,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严防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切实落实银行债权。

6、中小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用好的项目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7、各级政府要为银企共同发展搭建平台。既要鼓励、支持银行积极放贷,又要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严加挞伐,既要选择一批效益好的优秀项目向银行推介,又要为企业的信用保证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切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

(三)建立自己的特色经济体系

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必须从长远着眼,从近期着手,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1、近期和短期内应当以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重组为重点,充分调动全方位的积极性,发挥好现有资产的效益。

2、农业产业化必须同农产品加工同步发展。从目前的国家财税政策来看,农业产业化只能解决农民增收而不能解决财政增收的问题,要兼顾富县裕民,只能通过精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才能发挥其综合效益。

3、招商引资的重点应当以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为重点。一是发挥我县农业大县的优势,以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轻工产品、特别食品和药材加工为重点,在绿色食品加工业方面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贮鲜和出口,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在药业方面发展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加工,引进和扶持药材加工、销售企业,推动药材产业化发展;二是发挥我县地下资源优势,走采掘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主要是煤炭和矿产采掘;三是大力发展我县电力产业。到2014年底,我县装机总容量达31.47万千瓦,年将形成14.25万千瓦时的电力产品生产规模(不包括水布垭)。

4、进一步加强我县的资源普查和勘查,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从局部利益的角度考虑,贫穷的经济起步,只能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我县的资源的普查和勘查工作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5、继续加强项目库的编制工作。一要长短兼顾,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二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我县区位优势,拓宽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三要完善具体项目的配套政策,吸引客商的投入。

6、要突破性发展民营工业。要大力引进、培植民营工业企业,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从资金融通、土地使用、资质评定、人才引进和进出口经营权的取得等方面落实具体的扶持措施。

(四)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协调机制

一是要普遍建立工商联基层分会。工商联基层分会是组织会员、宣传会员、服务会员的载体。有条件的街道、乡镇要以多种形式加快基层商会的组建工作。二是组建同业公会或行业商会。组建同业公或行业商会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支持在民营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行业,组建和发展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要发挥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等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公平竞争,保护会员合法权益,反映会员意见,协调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五)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民营企业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尽快启动全县“民营企业家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培训;经常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外地参观、考察,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升素质。二是应围绕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和人才服务四个环节,抓好用人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并切实落到实处。要以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并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鼓励专业人才到民营企业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自身在县人才政策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企业、社会、政府三方面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立足民营企业现有实际,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和高水准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大人才使用力度,按照实现人才分布高密度、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结构高对应、人才流动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率的要求,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优化用人机制,积极培育民营企业的发展原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规范的人才市场,确保人才信息渠道畅通,为民营企业人才交流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二篇: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经济逐步淡出县域经济的舞台,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一、民营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一)民营经济在县域内规模扩张

近些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实施“民营富县”战略,结合企业改革和三峡库区企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实现了民营企业和经营户从户数、从业人数到运行质量、技术含量的逐步增加和提高。2014年底,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5374户,其中民营企业法人201家,从业人数达到63836人,实现营业收入113801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1%,连续三年均增长14.48%,累计完成增加值38693万元,实缴税金400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7%。

(二)重组国有存量资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县通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新组建民营企业48家,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5980人,盘活资产32873万元,化解债务23531万元,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业产值中,民营工业企业占47.16%。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有7家属民营性质,其中有5家是通过资产重组,重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如金字山水泥、朝阳水泥、三峡酒业、麂子岩煤矿和义和工业硅都是在包袱十分沉重、资产几乎全部闲置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民营企业。

(三)实施技术改造,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由于企业产权性质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实现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有机整合。民营企业主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作为企业发展和扩张的重要手段,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生存空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共投资6598.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7个,开发出部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如朝阳水泥有限公司为抓住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机遇,分别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出适应工程需要的道路水泥和灌浆水泥,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填补了我省道路和灌浆等特种水泥的空白。该公司还投入480万元,用于生产技术改造,年新增生产能力10万吨;投资400万元,进行防止粉尘和烟气污染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粉尘和烟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政策优惠、环境优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库区企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机遇,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放开生产经营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为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2014年,县委、县政府以巴发[2014]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该文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很强的操作性,成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创办民营企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县委、县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2、提高民营业主的政治待遇。人大、政协安排一定的名额,依法选举民营企业主为人大代表,协商推荐并安排民营企业主为政协委员。3、强化舆论导向。各部门及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优秀民营企业主,在全县形成了发展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4、用足用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5、减免行政事业性规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二)健全民营经济工作机构,着力营造发展软环境

1、建立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由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任中心主任。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储备,发布项目信息,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为民营企业协调用地、用水、用电,调处矛盾纠纷,代办一切行政审批手续和代收代缴规费,实行“一站式”服务。2014年,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共接待各种咨询80多人次,办理登记项目12个,先后为26家民营企业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8次,减免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注册登记费27.4万元。

2、建立企业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由县纪委书记任中心主任。负责受理和处理民营企业的投诉,查处破坏企业发展环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2014年,投诉中心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3、实施帮扶民营企业“四个一”工程。“四个一”工程是指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

4、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三)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根据州民营经济工作局下达给我县的民营经济预期目标,将产值营业额、增加值、实交税金三个指标进行目标分解,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作为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各乡镇相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专班,将签订的民营经济发展指标分解下达到村组和乡镇职能部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制约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大因素 

(一)发展环境依然欠优

一是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政策制定和发展领域方面都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不敢大胆探索和突破,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全社会尚未完全形成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少数地方和少数职能部门把民营企业当“唐僧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且有新的表现。少数社会成员“仇富”心理比较严重。三是办事难、效率低。行政代理服务中心所作的实行零环节办证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一条龙”的承诺没有完全落实。

(二)融资渠道不畅

**辖区内现有金融机构八家(含邮政储蓄),其中商业性金融机构5家。二00三年,全县金融机构总存款达159185万元,而各项贷款总额仅76969万元,存贷比为2.1:1。从贷款增量来看,到二00三年末,全县商业性金融机构共新增贷款1204万元,而主要是农业贷款。从银行资金供给能力看,近几年存款增长较快,辖内商业银行资金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对萎缩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资金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银行作为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已呈现梗阻,严重制约了全县民营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贷款担保落实难。按新的贷款办法,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基层金融机构只能发放担保贷款。但民营中小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我县虽已成立了担保组织,但因其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银行授权授信集中,基层银行功能退化。近年来,各银行加大了对基层行的控制,上收了大额贷款的审批权,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影响了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同时,也延长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影响企业贷款需求的时效。三是惜贷现象严重。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过分强调贷款的安全性,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并将收贷收息与职工工资、奖金等挂钩,甚至推行“贷款终身追究制”,使一些信贷员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惜贷心理。四是抵押贷款手续复杂,费用高。目前,银行对企业主要发放风险较小的抵押、担保贷款,但企业一般仅有房屋、设备等作为抵押品,不仅需要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公证、登记等,手续极为复杂,且收费高,而且在企业真正不能归还贷款时,银行也很难进行处理。五是企业诚信度不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现象,如信用观念淡薄、虚假财务信息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从而形成银行“惧贷”。六是法院执法力度不够,金融债权保全难以落实。七是企业科技含量低,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三)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协调机制作保证。这其中包括社会的总体协调、所有制类型间的协调和行业协调等方面。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说尚未起步。一是民间协会普遍没有建立。民营经济来自民间,民间协会作用十分重要。据资料统计,全县90%以上的乡镇和行业,没有建立民间的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体制经济间不能有效协调。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陷于迷惘。成立于80年代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面对迅猛发展的民营经济,显得无所适从,根本不能起到协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抽样调查表明,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在调查的20人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仅1人,第二学历达到大专的也只有6人;在这20人中,没有1人受过系统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在这20人中,近5年来只有8人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是对公司制度的运作机制比较陌生。

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

一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软环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决定》,强化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职责,在引导、协调、服务上加大力度,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县委“八破除”、“八强化”的思路,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狠抓落实。三是继续实施一个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的“四个一”工程。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革老企业,培育新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交通、能源、电力、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发展服务贸易相结合,激活市场,刺激需求,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五是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争取在农副产品加工和关键作用资源开发方面上一批新项目,创一至二个名优品牌,发挥名优品牌效应。

二)努力打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瓶颈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民营中小企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业银行要支持和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基层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积极主动,对那些诚实守信、经营规范、效益好的企业以及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给予票据承兑、贴现及贷款支持,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量。

2、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效率。一是对实力较强、效益较好、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可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在额度内随要随贷。二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要与企业生产周期相适应。三是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给基层行一定的贷款自主权。同时,对大额贷款的审批,不能人为地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只研究几次,要及时给予答复,以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以免影响企业生产和贻误商机。

3、各商业银行要完善信贷业务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积极性。要改变过去只罚不奖的做法,对信贷业务的责任人根据其当年的业务发生额,对能及时还本付息的,应给予不同的奖励,鼓励信贷人员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多放贷、放好贷。

4、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财政、企业出资,组成联合担保共同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要作为今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

5、 改善外部环境,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氛围。一是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整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银行维权,同时,司法部门要加大案件执结力度,增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感。二是认真搞好信用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是规范各管理部门的收费行为,以减轻银行在维权等方面的负担。四是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改制,都要依法处理好债权债务,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严防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切实落实银行债权。

6、中小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用好的项目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7、各级政府要为银企共同发展搭建平台。既要鼓励、支持银行积极放贷,又要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严加挞伐,既要选择一批效益好的优秀项目向银行推介,又要为企业的信用保证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切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

(三)建立自己的特色经济体系

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必须从长远着眼,从近期着手,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1、近期和短期内应当以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重组为重点,充分调动全方位的积极性,发挥好现有资产的效益。

2、农业产业化必须同农产品加工同步发展。从目前的国家财税政策来看,农业产业化只能解决农民增收而不能解决财政增收的问题,要兼顾富县裕民,只能通过精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才能发挥其综合效益。

3、招商引资的重点应当以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为重点。一是发挥我县农业大县的优势,以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轻工产品、特别食品和药材加工为重点,在绿色食品加工业方面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贮鲜和出口,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在药业方面发展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加工,引进和扶持药材加工、销售企业,推动药材产业化发展;二是发挥我县地下资源优势,走采掘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主要是煤炭和矿产采掘;三是大力发展我县电力产业。到2014年底,我县装机总容量达31.47万千瓦,年将形成14.25万千瓦时的电力产品生产规模(不包括水布垭)。

4、进一步加强我县的资源普查和勘查,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从局部利益的角度考虑,贫穷的经济起步,只能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我县的资源的普查和勘查工作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5、继续加强项目库的编制工作。一要长短兼顾,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二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我县区位优势,拓宽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三要完善具体项目的配套政策,吸引客商的投入。

6、要突破性发展民营工业。要大力引进、培植民营工业企业,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从资金融通、土地使用、资质评定、人才引进和进出口经营权的取得等方面落实具体的扶持措施。

(四)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协调机制

一是要普遍建立工商联基层分会。工商联基层分会是组织会员、宣传会员、服务会员的载体。有条件的街道、乡镇要以多种形式加快基层商会的组建工作。二是组建同业公会或行业商会。组建同业公或行业商会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支持在民营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行业,组建和发展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要发挥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等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公平竞争,保护会员合法权益,反映

第三篇: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经济逐步淡出县域经济的舞台,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一、民营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一)民营经济在县域内规模扩张

近些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实施“民营富县”战略,结合企业改革和三峡库区企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实现了民营企业和经营户从户数、从业人数到运行质量、技术含量的逐步增加和提高。2014年底,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5374户,其中民营企业法人201家,从业人数达到63836人,实现营业收入113801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1%,连续三年均增长14.48%,累计完成增加值38693万元,实缴税金400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7%。

(二)重组国有存量资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县通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新组建民营企业48家,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5980人,盘活资产32873万元,化解债务23531万元,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业产值中,民营工业企业占47.16%。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有7家属民营性质,其中有5家是通过资产重组,重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如金字山水泥、朝阳水泥、三峡酒业、麂子岩煤矿和义和工业硅都是在包袱十分沉重、资产几乎全部闲置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民营企业。

(三)实施技术改造,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由于企业产权性质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实现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有机整合。民营企业主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作为企业发展和扩张的重要手段,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生存空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共投资6598.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7个,开发出部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如朝阳水泥有限公司为抓住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机遇,分别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出适应工程需要的道路水泥和灌浆水泥,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填补了我省道路和灌浆等特种水泥的空白。该公司还投入480万元,用于生产技术改造,年新增生产能力10万吨;投资400万元,进行防止粉尘和烟气污染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粉尘和烟气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政策优惠、环境优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库区企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机遇,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放开生产经营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为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2014年,县委、县政府以巴发[2014]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该文件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很强的操作性,成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完善激励机制。对在创办民营企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县委、县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2、提高民营业主的政治待遇。人大、政协安排一定的名额,依法选举民营企业主为人大代表,协商推荐并安排民营企业主为政协委员。3、强化舆论导向。各部门及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优秀民营企业主,在全县形成了发展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4、用足用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5、减免行政事业性规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二)健全民营经济工作机构,着力营造发展软环境

1、建立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由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任中心主任。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储备,发布项目信息,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为民营企业协调用地、用水、用电,调处矛盾纠纷,代办一切行政审批手续和代收代缴规费,实行“一站式”服务。2014年,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共接待各种咨询80多人次,办理登记项目12个,先后为26家民营企业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8次,减免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注册登记费27.4万元。

2、建立企业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由县纪委书记任中心主任。负责受理和处理民营企业的投诉,查处破坏企业发展环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2014年,投诉中心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3、实施帮扶民营企业“四个一”工程。“四个一”工程是指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

4、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三)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根据州民营经济工作局下达给我县的民营经济预期目标,将产值营业额、增加值、实交税金三个指标进行目标分解,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作为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各乡镇相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专班,将签订的民营经济发展指标分解下达到村组和乡镇职能部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制约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大因素 

(一)发展环境依然欠优

一是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政策制定和发展领域方面都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不敢大胆探索和突破,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全社会尚未完全形成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少数地方和少数职能部门把民营企业当“唐僧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且有新的表现。少数社会成员“仇富”心理比较严重。三是办事难、效率低。行政代理服务中心所作的实行零环节办证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一条龙”的承诺没有完全落实。

(二)融资渠道不畅

**辖区内现有金融机构八家(含邮政储蓄),其中商业性金融机构5家。二00三年,全县金融机构总存款达159185万元,而各项贷款总额仅76969万元,存贷比为2.1:1。从贷款增量来看,到二00三年末,全县商业性金融机构共新增贷款1204万(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元,而主要是农业贷款。从银行资金供给能力看,近几年存款增长较快,辖内商业银行资金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对萎缩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资金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银行作为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已呈现梗阻,严重制约了全县民营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贷款担保落实难。按新的贷款办法,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基层金融机构只能发放担保贷款。但民营中小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我县虽已成立了担保组织,但因其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银行授权授信集中,基层银行功能退化。近年来,各银行加大了对基层行的控制,上收了大额贷款的审批权,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影响了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同时,也延长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影响企业贷款需求的时效。三是惜贷现象严重。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过分强调贷款的安全性,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并将收贷收息与职工工资、奖金等挂钩,甚至推行“贷款终身追究制”,使一些信贷员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惜贷心理。四是抵押贷款手续复杂,费用高。目前,银行对企业主要发放风险较小的抵押、担保贷款,但企业一般仅有房屋、设备等作为抵押品,不仅需要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公证、登记等,手续极为复杂,且收费高,而且在企业真正不能归还贷款时,银行也很难进行处理。五是企业诚信度不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现象,如信用观念淡薄、虚假财务信息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从而形成银行“惧贷”。六是法院执法力度不够,金融债权保全难以落实。七是企业科技含量低,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三)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协调机制作保证。这其中包括社会的总体协调、所有制类型间的协调和行业协调等方面。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说尚未起步。一是民间协会普遍没有建立。民营经济来自民间,民间协会作用十分重要。据资料统计,全县90%以上的乡镇和行业,没有建立民间的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体制经济间不能有效协调。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陷于迷惘。成立于80年代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面对迅猛发展的民营经济,显得无所适从,根本不能起到协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抽样调查表明,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在调查的20人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仅1人,第二学历达到大专的也只有6人;在这20人中,没有1人受过系统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在这20人中,近5年来只有8人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是对公司制度的运作机制比较陌生。

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

一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软环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决定》,强化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职责,在引导、协调、服务上加大力度,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县委“八破除”、“八强化”的思路,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狠抓落实。三是继续实施一个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的“四个一”工程。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革老企业,培育新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交通、能源、电力、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发展服务贸易相结合,激活市场,刺激需求,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五是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争取在农副产品加工和关键作用资源开发方面上一批新项目,创一至二个名优品牌,发挥名优品牌效应。

(二)努力打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瓶颈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民营中小企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业银行要支持和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基层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积极主动,对那些诚实守信、经营规范、效益好的企业以及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给予票据承兑、贴现及贷款支持,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量。

2、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效率。一是对实力较强、效益较好、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可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在额度内随要随贷。二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要与企业生产周期相适应。三是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给基层行一定的贷款自主权。同时,对大额贷款的审批,不能人为地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只研究几次,要及时给予答复,以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以免影响企业生产和贻误商机。

3、各商业银行要完善信贷业务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积极性。要改变过去只罚不奖的做法,对信贷业务的责任人根据其当年的业务发生额,对能及时还本付息的,应给予不同的奖励,鼓励信贷人员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多放贷、放好贷。

4、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政府牵头,财政、企业出资,组成联合担保共同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要作为今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

5、 改善外部环境,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氛围。一是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整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银行维权,同时,司法部门要加大案件执结力度,增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感。二是认真搞好信用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是规范各管理部门的收费行为,以减轻银行在维权等方面的负担。四是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改制,都要依法处理好债权债务,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严防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切实落实银行债权。

6、中小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用好的项目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7、各级政府要为银企共同发展搭建平台。既要鼓励、支持银行积极放贷,又要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严加挞伐,既要选择一批效益好的优秀项目向银行推介,又要为企业的信用保证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切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

(三)建立自己的特色经济体系

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必须从长远着眼,从近期着手,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1、近期和短期内应当以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重组为重点,充分调动全方位的积极性,发挥好现有资产的效益。

2、农业产业化必须同农产品加工同步发展。从目前的国家财税政策来看,农业产业化只能解决农民增收而不能解决财政增收的问题,要兼顾富县裕民,只能通过精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才能发挥其综合效益。

3、招商引资的重点应当以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为重点。一是发挥我县农业大县的优势,以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轻工产品、特别食品和药材加工为重点,在绿色食品加工业方面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贮鲜和出口,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在药业方面发展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加工,引进和扶持药材加工、销售企业,推动药材产业化发展;二是发挥我县地下资源优势,走采掘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主要是煤炭和矿产采掘;三是大力发展我县电力产业。到2014年底,我县装机总容量达31.47万千瓦,年将形成14.25万千瓦时的电力产品生产规模(不包括水布垭)。

4、进一步加强我县的资源普查和勘查,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从局部利益的角度考虑,贫穷的经济起步,只能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我县的资源的普查和勘查工作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5、继续加强项目库的编制工作。一要长短兼顾,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二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我县区位优势,拓宽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三要完善具体项目的配套政策,吸引客商的投入。

6、要突破性发展民营工业。要大力引进、培植民营工业企业,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从资金融通、土地使用、资质评定、人才引进和进出口经营权的取得等方面落实具体的扶持措施。

(四)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协调机制

一是要普遍建立工商联基层分会。工商联基层分会是组织会员、宣传会员、服务会员的载体。有条件的街道、乡镇要以多种形式加快基层商会的组建工作。二是组建同业公会或行业商会。组建同业公或行业商会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支持在民营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行业,组建和发展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要发挥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等组织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公平竞争,保护会员合法权益,反映会员意见,协调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五)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民营企业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尽快启动全县“民营企业家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培训;经常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外地参观、考察,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升素质。二是应围绕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和人才服务四个环节,抓好用人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并切实落到实处。要以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并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鼓励专业人才到民营企业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自身在县人才政策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企业、社会、政府三方面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立足民营企业现有实际,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和高水准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大人才使用力度,按照实现人才分布高密度、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结构高对应、人才流动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率的要求,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优化用人机制,积极培育民营企业的发展原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规范的人才市场,确保人才信息渠道畅通,为民营企业人才交流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篇: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乌敦套海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投资环境、发展理念、运行机制、政策规定等方面都做出改革和调整,使红山民营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全镇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从2014年起,镇党委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从资金、政策、服务等多方面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镇政府设立了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产业化、信息服务四个办公室,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角度、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对新开办企业和重点企业,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包扶制度,现场办公,定期走访,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通过连续三年的小城镇建设,镇区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红山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都得以改善,红山更具投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全镇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从2014年初的172家发展到现在的346家,其中年产值10万元以上有71家,这些民营企业种类齐全,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种植业主要有规模种籽繁育、药材、有机食品、牧草、经济林、用材林等,养殖业主要有鸡、羊、牛、獭兔、貉子等,生产加工业主要有木材家具、农机具生产与维修、脱水蔬菜、酱油、粮食加工、造纸、印刷、地毯、塑料编织、柳编、生物制剂、食用菌载培等,日常生活服务类,主要有影楼彩扩、电脑打字、交通运输、宾馆酒店、燃料燃汽供应等,营销中介服务涉及居民生活各个方面,遍布全镇每个角落,现在的民营企业,在投资规模、开发领域、融资渠道、科技含量、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都有历史新性突破。如今,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60人,民营企业年净利润达到1800万元,成为红山经济的主体。同时干部群众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民营经济在全镇变地开花,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干部从事民营经济情况

农村税费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全镇干部的老大难问题,理顺了分配收入关系,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压力巨大,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2014年,乌敦套海镇税收242.6万元,其中70万元来自民营经济,占全镇税收的29%。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减免,民营经济势必成为财政增收的最大增长点,尽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镇党委工作的重心。发展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要务,党员干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应成为民营经济的示范者、引路人,他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身肩不可推卸的重任。同时,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具有诸多潜在的优势,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全镇干部70%受过中等教育,20%受过高等教育,也就是先天的良好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程度、实践锻炼决定了干部相对于一般群众综合素质较高,从业适应能力强;二是政策法律意识相对较高;三是社会的诚信度较高;四是具有市场意识,超前意识,干部想问题的全面性,看问题的准确性,应对市场风险的防范性,捕捉信息的及时性高于常人;五是资金实力相对而言较强,收入水平高于一般群众平均水平;六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群众都在关注干部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因此干部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引导作用非常突出。为此镇党委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放开搞活,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干部在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前提下,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发放60——80%工资,发挥各自优势,融入市场,自主经营。镇党委在将干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首先给干部以动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民营经济,与干部共同谋划,帮助干部解决初涉市场的一些具体问题。随后给干部以压力,让他们必须把民营经济做出成果,制定奖惩机制,去除等、靠的观望思想,意无反顾地把智慧和才干用于发展民营经济。镇党委改进考评机制,实行完成业务工作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评价、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及各种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称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

通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乌敦套海镇的“干部经济”已初步形成格局,全镇138名在职干部中,已有91名在从事各具特色的经营活动,占干部总数的65%。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兼职从事民营经济11人,股站级干部兼职从事民营经济19人,一般干部专职从事民营经济26人,兼职从事民营经济35人,另有47名干部也正积极筹划,探索市场,准备适时参与民营经济活动。从事民营经济的干部,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领域,种草养羊养牛的40多人,牛羊存栏大都在50——100只左右,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从事玉米制种的近20人,年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最多的可突破10万元,外出从事打工经营活动的4人(深圳、北京、西安、赤峰各1人),从事中介及营销活动的30多人。

通过干部从事民营经济活动,全镇事业站所实行企业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干部转变了工作职能,社会化服务效果显著,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得以有机结合,增强了服务的生命力。同时,推进了产业化,全镇已形成了以种草养羊、玉米制种,劳务经济、中介信息为主的四大产业,有效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干部走向市场,追求效益最大化,实行服务规范化,在全镇营造了强有力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促进了群众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全镇优势主导产业。同时,为事业站所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镇财政每年节省人员经费30万元。

三、民营经济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在乌敦套海镇民营企业中,有6个适合组建党组织,其中5个已及时组建了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均由镇党委成员负责联系。红山微生物制剂厂由于党员人数不够,现尚未组建党组织,但镇党委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在该企业有计划按步骤开展党建工作,加大力度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拟在2014年在该企业组建党支部。

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是镇党委一直深入探讨的新课题。镇党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发展壮大企业上来,由支部牵头,党员实施,职工参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把支部建设与企业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如农具厂支部,由党员组成攻关小组,带领各车间职工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以党员为纽带,把各个车间各个工种连结在一起,互能有无,团结协作,重新振兴了红山农具厂,使其以整体设备齐全、技术过硬、诚信度好,成为翁旗东部地区农机制造维修中心;红山供销社党支部,企业破产,支部不散,党支部把原单位职工组织起来,认真总结每个职工的特长与不足,共同找方法,谋出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招的出招,使14名下岗职工二次就业,都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职工们欣喜地说:供销社不再是主渠道,但党支部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

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重经济效益轻党建工作思想,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民营经济与党建工作的双赢。乌敦套海镇党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新思路,注重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对民营经济党支部,注重强化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并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在日常和年终做好督察和考核。

四、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部分干部顾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将来的机构改革感到迷茫;部分干部从前未从事过经营活动,一时找不准切入点,怕应对不了,缺乏创业的胆略和信心;部分干部由于资金不足,有看好的项目,但无实施的能力;还有的干部认为单位没多少自己的业务,走向市场仿佛失去了自己引以为荣的干部身份,有失落感,一时放不下架子。

五、进一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放宽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执法执纪部门要服从和服务于长远与大局,牺牲部门利益,真正把管理转化为服务。二是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创造条件,民营经济不借助外力,不融合外资,单靠自身造血很难短时间内做大做强。而基础设施的落后,会让人感到发展前景暗淡,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资金投入,有的民营经济开工时就资金不足,有的民营经济把利润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资金周转一直困扰着企业,而银行贷款额度小,周期短,民间资金又多以高利或股金形式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四是在把民营经济做成百姓经济的过程中,要谨防一哄而上,搞专项推进,搞强迫命令,要注重示范引导,在保证规模优势的同时,做到百花齐放。五是要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创造品牌,拉动地区经济。

第五篇: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乌敦套海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投资环境、发展理念、运行机制、政策规定等方面都做出改革和调整,使红山民营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全镇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从2014年起,镇

党委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从资金、政策、服务等多方面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镇政府设立了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产业化、信息服务四个办公室,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角度、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对新开办企业和重点企业,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包扶制度,现场办公,定期走访,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通过连续三年的小城镇建设,镇区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红山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都得以改善,红山更具投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全镇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从2014年初的172家发展到现在的346家,其中年产值10万元以上有71家,这些民营企业种类齐全,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种植业主要有规模种籽繁育、药材、有机食品、牧草、经济林、用材林等,养殖业主要有鸡、羊、牛、獭兔、貉子等,生产加工业主HAOword.com要有木材家具、农机具生产与维修、脱水蔬菜、酱油、粮食加工、造纸、印刷、地毯、塑料编织、柳编、生物制剂、食用菌载培等,日常生活服务类,主要有影楼彩扩、电脑打字、交通运输、宾馆酒店、燃料燃汽供应等,营销中介服务涉及居民生活各个方面,遍布全镇每个角落,现在的民营企业,在投资规模、开发领域、融资渠道、科技含量、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都有历史新性突破。如今,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60人,民营企业年净利润达到1800万元,成为红山经济的主体。同时干部群众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民营经济在全镇变地开花,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干部从事民营经济情况

农村税费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全镇干部的老大难问题,理顺了分配收入关系,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压力巨大,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2014年,乌敦套海镇税收242.6万元,其中70万元来自民营经济,占全镇税收的29。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减免,民营经济势必成为财政增收的最大增长点,尽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镇党委工作的重心。发展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要务,党员干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应成为民营经济的示范者、引路人,他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身肩不可推卸的重任。同时,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具有诸多潜在的优势,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全镇干部70受过中等教育,20受过高等教育,也就是先天的良好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程度、实践锻炼决定了干部相对于一般群众综合素质较高,从业适应能力强;二是政策法律意识相对较高;三是社会的诚信度较高;四是具有市场意识,超前意识,干部想问题的全面性,看问题的准确性,应对市场风险的防范性,捕捉信息的及时性高于常人;五是资金实力相对而言较强,收入水平高于一般群众平均水平;六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群众都在关注干部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因此干部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引导作用非常突出。为此镇党委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放开搞活,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干部在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前提下,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发放60——80工资,发挥各自优势,融入市场,自主经营。镇党委在将干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首先给干部以动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民营经济,与干部共同谋划,帮助干部解决初涉市场的一些具体问题。随后给干部以压力,让他们必须把民营经济做出成果,制定奖惩机制,去除等、靠的观望思想,意无反顾地把智慧和才干用于发展民营经济。镇党委改进考评机制,实行完成业务工作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评价、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及各种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称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

通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乌敦套海镇的“干部经济”已初步形成格局,全镇138名在职干部中,已有91名在从事各具特色的经营活动,占干部总数的65。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兼职从事民营经济11人,股站级干部兼职从事民营经济19人,一般干部专职从事民营经济26人,兼职从事民营经济35人,另有47名干部也正积极筹划,探索市场,准备适时参与民营经济活动。从事民营经济的干部,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领域,种草养羊养牛的40多人,牛羊存栏大都在50——100只左右,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从事玉米制种的近20人,年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最多的可突破10万元,外出从事打工经营活动的4人(深圳、北京、西安、赤峰各1人),从事中介及营销活动的30多人。

通过干部从事民营经济活动,全镇事业站所实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加速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查与思考

民营-壮大全省民营经济的建议

市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把握三个坚持 壮大县域经济

word该篇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范文,全文共有2531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