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某乡实施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对某乡实施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新
一、基本情况
车赶乡位于临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临县湍水头镇、三交镇、大禹乡和方山县峪口镇相邻,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00亩,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6074户、16628人。核桃种植业是全乡的重点传统主导产业。境内有西山晟聚90万吨煤矿1座,晋煤太钢600万吨矿井正在筹建。太中铁路吕临支线、省道218公路、县道钟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015年,全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2243户、6380人。2014—2018年脱贫情况为:2014年脱贫人口388户、1286人;2015年脱贫人口377户、1204人,脱贫村1个;2016年,脱贫人口128户、435人,脱贫村2个;2017年,脱贫人口511户、1279人,脱贫村3个;2018年,脱贫人口357户、929人,脱贫村3个。另外,2016—2018年出列人口84户、295人。目前,现有贫困人口567户、1190人,贫困村3个。
改革开放以来,车赶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全乡核桃林面积约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脱贫攻坚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结合乡情实际,提出了“核桃增效、劳务增收、养殖带动、光伏普惠”的产业扶贫思路。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产业在不同程度的壮大,扶贫成效也正在逐步显现。种植业由粗放经营开始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林果业由注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提质增效,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特色产业由少变多,劳务输出更加强劲有力,农民收入实现稳步提升。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13年的3200元提高到2018年的4500元。
二、产业扶贫路径。
(一)抓住核桃传统主导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车赶乡耕地面积34800亩,现有核桃林面积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盛果期面积15000亩,是全乡重点传统主导产业。结合这一乡情实际,车赶乡紧紧抓住核桃传统主导产业不放松,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在提质增效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2017—2018年依托张家山晋丰专业合作社先后实施提质增效9456亩,品种改良23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从整体经营和长远发展看,种植分散、品种单一、销售困难、收益不高等仍然是突出问题,特别是产品深加工基本空白。下一步将继续在提质增效上谋思路、想办法、做文章,依托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核桃种植收入。
(二)紧盯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目标,积极探索资金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发展模式。
车赶乡15个行政村,沿川的2—3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其余各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为了确保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目标,车赶乡结合自身实际,2016年在全乡15个行政村普惠实施了5—10千瓦不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2017—2018年实施了沙家焉80千瓦、大焉80千瓦、神峪沟80千瓦、张家山150千瓦、坪焉200千瓦、马家圪垛200千瓦、凤翅甲100千瓦的光伏电站,积极探索“资金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收益明显提高,初步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又继续创新延伸,利用国家产业扶贫资金由村集体组织新建大焉村10000只蛋鸡养殖、杨家岭村10000只蛋鸡养殖、马家圪垛村500只湖羊养殖、尚赵村500只湖羊养殖,建成后由贫困户或承包或租赁经营,也可以入股合作经营。下一步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延伸、创新升华,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增加农户收益分配。
(三)立足当地实际,培植服务载体,拓宽和夯实劳务增收主渠道。
车赶乡总人口16628人,20—50岁青壮年劳力7400多人,其中3∕4的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务工。针对这一乡情实际,车赶乡于2016年组织成立了劳务服务中心,通过护工培训、能人带动、抱团取暖等方式,积极介绍推荐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就业,年均劳务输出6000人以上,并聘请专职法律顾问,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先后为15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法律咨询帮助,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计划紧紧围绕劳务输出,在护工培训、就业推荐、法律服务上继续做精做细做实,进一步拓宽和夯实劳务增收渠道。
(四)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路,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车赶乡地处临县、离石、方山三县交汇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又紧邻218省道,钟张线穿境而过,交通运输相对便利。脱贫攻坚以来,车赶乡紧紧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并结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利用国家产业扶贫资金,创造性地支持和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初步形成猪、羊、鸡、牛、鹿、蝎等特色养殖产业格局。在特色种植方面,车赶乡结合核桃林全覆盖的乡情实际,2018年试点开展了肾型大豆、苦荞、林下药材等种植产业,取得了较好收益。下一步计划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路,积极推动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产业落地生根、做大做强。
三、政策建议
车赶乡在实施产业扶贫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或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贫困户融资难,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部分专业合作社为建而建,徒有虚名;培养能人大户有差距,选择不够精准;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增收基础不稳固;整合劳务资源不够充分,劳务信息不对称等。为此,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应当有更加灵活的金融信贷政策,方便农民变股民。目前,我县的金融扶贫信贷政策门槛普遍较高,真正的贫困户因缺少抵押担保仍然是望尘莫及。建议出台更加灵活的金融信贷政策,方便群众更好地带资入企、农民变股民。
(二)规范和完善合作社建设,使其能真正成为农村产业扶贫的引领者。目前,全县农村扶贫专业合作社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个别合作社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只顾自己谋利,不考虑贫困户收益。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规范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产业扶贫的带头人和引领者。
(三)以县以乡为单位,分行业建立就业服务平台,有序推进劳务合作。我县为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劳务增收是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多年来一直是自发、分散、无序状态,没有真正形成团体合作优势。建议以县以乡为单位,分层级分行业建立劳务输出就业平台,与全省、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建立劳务合作,推动劳务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四)建立对“能人大户”的综合审查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防范投资风险。事前,对所谓的“能人大户”要进行一个综合的审查,既要审查人质人品和社会责任感,还要审查经营能力和债权债务等,不能逮着棒槌就认针,也不能只是筷子桶里拔旗杆。事中,要加大跟踪监督力度,跟进经营流程,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实况,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能用在刀刃上,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坚决杜绝扶贫资金填了尾欠窟窿,还了历史债务,或只是打着太极拳,玩着空手道,挂着羊头,卖着狗肉。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