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城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思路对策范文
关于深入推进城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思路对策
城区发改局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去年以来,阳泉市城区围绕省委“三大目标”,按照“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总体要求和坚持“31346”工作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然而,当前在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牵引全年经济工作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成为能否实现“三有”目标的重要环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分析了制约我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路、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转型、现状、现代产业体系
一、城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城区位于阳泉市境中部偏南,西与矿区相邻,北与开发区接壤,东、南与平定相接,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信息、金融中心,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窗口。辖区面积55.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9万,辖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个村、50个社区居委会。现有耕地7500亩,林地2.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500亩。辖区驻区单位密集,人口密度大。到2018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就业、物价形势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较好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多项指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一)转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1+N+6+4”转型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城区强化经济运行研判调度和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四项制度》《城区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投资项目30个,总投资72.42亿元,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1.7%。转型项目10个(新兴产业项目2个,科技创新项目3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5个),总投资34.5亿元,完成投资10.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深入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山西北方晋东集团危险品生产区搬迁项目完成选址、资金筹措工作,六中学校操场及室外改建工程开工建设。2018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2亿元。
(二)产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实效,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95.7%。全年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24%,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深化税制改革减税1.2亿元。累计为35户中小微企业提供55笔增信贷款7700万元。商贸、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家居装饰厂保障性住房项目、南庄村拆迁安置工程开工建设。现代物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白羊墅公铁联运物流园项目配套建设开工,天天安途、“电竞”抓娃娃项目正式运营,新建1600千瓦电动充电桩二期项目完工,恒天易开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正在积极协调点位,全力促进产业集聚区(园)建设,大唐阳泉369云工厂项目竣工,孵化项目已入驻,50余家现代服务企业相继入驻城区现代服务产业园。
(三)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创新技术加快培育,全区新建企业科技孵化器1家,培育完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家,全年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达2件。“放管服效”改革不断深化,全区部门行政职权事项62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175项清单全部在省政务服务网公布,确立了7家企业投资项目作为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国企、集企改革深入推进,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三供一业共移交接收中央、省、市国有企业46家26290户,阳泉市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改制基本完成。全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圆满完成。非公经济发展迅速,重点培育了2家“小升规”企业。2018年全区民营企业新增727户;个体工商户新增2705户。
(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映绿循环农业生态园基本完工。出台了《阳泉市城区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阳泉市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个人居环境示范村、4个人居环境提升村整治工作全部展开,大阳泉、圪台村等14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南庄口加气站一期工程和加油站双罐双线扩建项目主体完工,绿矾沟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桃河、义井河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化义路、老工业区煤气管网设施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义东沟、大阳泉城中村改造、瀑里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程加快推进,阳铝街道路改造工程完工并实现通车。
二、当前制约城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城区经济转型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与周边先进地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三产服务业结构不优。占GDP比重达85.3%的三产服务业存在“大而不强”“重而不优”“散而不精”的问题,主要依赖于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其生产方式粗放、产业集聚度低,转型升级力度不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二)发展不平衡矛盾较为突出。工业经济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无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我区工业企业不达战略性新兴产业认定标准,所以无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只有3户。经济总量少、规模小,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企业应对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三)新兴产业拉动作用不强。2018年底,全区转型项目完成投资10.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8%,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仅占转型项目投资的10%左右。新兴产业虽然能够保持稳定增长,但规模小,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大,我区实现“结构反转”任务艰巨。
(四)重大项目支撑能力不足。全区建设项目库共有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2个,而且这2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中,今年有实际投资的项目仅1个。转型项目中,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新能源等高精尖项目较少,拉动全区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除此之外,我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实体经济活力不够,生态环保压力巨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突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艰巨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三、深入推进城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紧跟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牵引全年经济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坚持项目为王促发展,有效提升投资质量
狠抓转型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兴区”理念,深入开展“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我区转型项目建设。以“双轻”项目为引领,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和社会民生三大领域谋划14个类别39项重大项目。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大阳泉、义东沟城中村改造项目和瀑里村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项目开工建设。用足用好棚改专项国债资金,加快推进北岭散居非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
扩大高水平开放。抢抓支持山西融入京津冀联动发展战略机遇,紧盯“一圈两角”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积极开展走访慰问阳泉籍在外人员“贴心行动”和“晋商晋才回乡创新创业工程”“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大唐阳泉369云工厂孵化功能,着力引进华宇软件、黑色时空体育、天天艾米等2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并邀请国家杯赛事负责团队为我区谋划全市首届电竞大赛;加大力度协调解决汉智商业广场的用地问题,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二)坚持改革为先谋发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好“去降补”改革成果,在贯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30条”,不断增强各类企业主体活力,特别是激发营造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有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入提升小米“新零售”企业产业链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方正担保公司的金融服务功能,用足用好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畅通市场、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国资: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确保“三供一业”家属区改造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农村经济:稳妥推进区镇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继续深化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三块地”改革。财税金融: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区级预算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地方性政府债券管理,强化政银企合作,完善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四方联动”机制。营商环境:以“六最”理念引领“放管服效”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一窗通办”不见面审批等标准化建设,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市《“1+6”行动方案》及区民营经济发展4项制度,实施优化环境、减负增效等六大行动,年内新增“小升规”企业1家,新创办小微企业7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
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充分发挥“中—阿青年创业产业园”的带动作用,与中科院等院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全面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狠抓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阳泉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大数据与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力争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成功培育2家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快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启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小米有品科技街开业运营,金地创业园项目建成投产。
(三)坚持转型为主强发展,筑牢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完善提升“滨河商贸集聚区”“下站商业集聚区”等核心商圈的集聚效应,逐步构建商贸物流层级布局。以城区现代服务产业园、河下仓储物流产业园、瀑里新型现代物流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以“农+超”市场为核心,积极推进新农汇民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打造区域性总部经济中心。大力推动凯旋世纪广场、美隆国际广场等楼宇总部和商业银行、华通路桥等企业总部提档升级。积极引进中国网库、中青旅山西总部、互联网+耐火产业云数据集成交易中心等区域性投资型总部落户我区。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总部商业综合体,支持北国商城、华联、华龙等大型商场超市立足城区、向外扩展。
打造区域性智慧城市中心。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以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落户阳泉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鼓励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动大唐阳泉369云工厂孵化基地扩容提质。依托“全国移动电竞超级联赛”授权,加快推进电竞基地和产业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向基层社区(村)延伸。不断引领现代消费升级,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热点,尽力做到“本地买、买本地”,力促小米“新零售”落地开工。
打造区域性文旅康养中心。以百团大战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心,深入挖掘整合“中共第一城”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记忆体验项目建设。依托“五峪”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继续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引导晋东医院探索向医养服务机构转型,稳步推进瘦蜜康养生活基地开工建设。以弘扬院落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阳泉、小河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建设,全力推动评梅景区达到4A级景区标准,精心打造文旅综合体验园。以义井镇为依托,谋划打造集红色记忆、生态休闲、康复养老、文化旅游等一体的文旅康养小镇,彰显“阳光之城,泉泽之区”的魅力所在。
(四)坚持品质为重求发展,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基础设施网络联结的紧凑型都市圈为基础,不断完善城乡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市政道路维修改造工程、阳泉师专停车楼完工,积极促进化义路开工建设,确保南庄口加气站一期工程和加油站双罐双线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加大对阳铝街后续工程、友谊桥路段改造力度,完成阳泉市基础资源平台建设。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杂粮种植规模,不断加大设施蔬菜、食用菌等种植面积,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绿色、功能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业态,主动对接农村电商平台乐村淘,实现产销结合。重点打造城郊、休闲和观光农业,做大做强果蔬、肉类等特色产业,有序推进王家峪菜洼观光采摘园、小河逸晋无公害生态农场等项目建设。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1、2019年阳泉市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关于阳泉市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盛朝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