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状况及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XX市机器人产业状况及发展研究报告
XX市经济协会项目课题组
摘要 促进XX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促进XX州的经济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XX州机器人产业状况进行研究,提出加快促进XX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机器人产业 发展研究
1前言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检测系统等。从应用层面来讲,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从事上下料、锻造切割、焊接、喷涂、装配、码垛等工业生产作业工作;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服务机器人(如军用无人机等)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如餐厅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
机器人30年代以后才出现萌芽,发展时间不足百年,期间经历了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迈进智能化时代。过去十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景气度较高,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到248000台,同比增长15%,2002-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6%,2009-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5%,是过去6年的2.7倍,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明显加快。
从市场结构来看,亚洲地区的销售规模占据主导地区,2015年销售量为15.6万台,是欧洲、美洲和非洲销售量之和的1.8倍,预计到2018年,此比例将达到2.4倍。
从机械机构来看,2015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超过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此外,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力机型,2015年销量约为1060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7.6%,较去年回落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发现,技术附加值较高的机器人产品的比重在提升,三轴四轴等低端机器人在国产机器人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步往高端技术领域发展。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22257台,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达10万台,预计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应该在35%以上,按均价15万元/台计算,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在500亿左右。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行业的风险投资规模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到2015年形成井喷,达到9.227亿美元,根据IDC统计数据预计,2014-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按此速度发展,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成长空间巨大。
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第一个驱动力是机器代替人工。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低端劳动力供给不足。其二是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经济性不断提升。上述两项因素,导致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经济性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投资回收期越来越短,有的甚至两年就可以回本。第二个驱动力是产业升级。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薪酬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成本增加,受此影响,外国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市场,这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艰难危机。转型智能制造将成为新时期下制造业的发展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将在制造业转型中大有可为。
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我国制造业当前劳动力成本高,普遍招工难,普及发展工业机器人,用以取代员工,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随着国家层面新政策的不断出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使其发展不断升温。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性发展契机源于不断出台的新政策:2013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
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抓手和“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并强调XX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次,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对于福建省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制造智能化和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XX市政府也出台《XX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出台,该纲要把智能制造列为“XX制造”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和工业设计,以此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
本文旨在认真分析XX机器人产业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XX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XX市机器人产业企业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XX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经调查,截至2016年底,我市有十几家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有XX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XX兰水旭升自动化有限公司、XX立达信机密机电有限公司、XX科能电器有限公司、XX佳龙电子有限公司等。2016年XX市生产机器人总产值6958万元,机器人产销量332台套。其中XX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XX兰水旭升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自动焊接工业机器人、自动搬运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XX州立达信机密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自用LED自动化生产线高效机器人;XX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正研发服务型机器人,XX佳龙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食品包装机器人。
2015年以来,XX市经济信息委员会认真落实《XX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以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从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把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作为XX州市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方向,提升企业设计创新水平,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和应用产业对接。支持市场开拓与服务创新等方面,促进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
3XX市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主要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品的应用、研发和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缺少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二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标准、人才等产业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三是产学研合作拓展层次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五是政策引导成效不明显等。
4加快XX市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4.1政策先行,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尊重市场规律,结合市情,加快制定促进XX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建议结合国家有关部委和XX省的发展规划,围绕市政府制定的《XX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和《XX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确定XX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重点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建议市政府出台智能成套装备推广应用的产业政策。三是以机器人产业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4.2搭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机构,通过政府支持与资本结合,进一步强化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先期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测试与技术评价平台等,逐步建立机器人机构本体、关键零部件、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应用系统的模型库、数据库与检测体系,打造一个集机器人设计、仿真、示范应用、人才培训、模拟体验及检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进入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领域的门槛,推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要进一步落实好关于鼓励扶持机器人产业的有关政策和意见,研究制定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的补助办法,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挖掘产业共性需求,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实现机器人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4.3推动机器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集聚发展,支持XX的开发区规划建设机器人专业园区,积极引导国有和民间资本通过多渠道融资进入机器人行业,引导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与国内优势企业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或合资公司,促进我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内生式”发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壮大生产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聚群和完整产业链。另外,要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对接推介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机器人产业项目向规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区集聚发展
4.4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结构
XX市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人员结构单一,研发技术实现突破后,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极大地制约产业化发展进程。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帮助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技术、市场、资本运营协调发展,股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企业运行机制,提升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4.5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与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管理、数据共享、联合行动等方面的协调,构建跨部门交流合作与协调配合的平台。始终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原则,发挥企业在研发机器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机器人技术的政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联盟,加速推动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4.6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引导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机制与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多种形式结合的激励机制吸引技术骨干与高级管理人才加盟,可采用人力资本、技术入股、期权等多种形式,改善与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打造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企业要强化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次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和促进企业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集中培养关键领域中的稀缺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好创业投资先导资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基金等专项资金的作用,扩大科技支行试点范围,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试点,为机器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