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范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接续乡村振兴开局的关键时期,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观念衔接,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一是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二是要加强工作衔接,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接自来水”思想,把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想方设法,积极作为,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二、做好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路径。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坚持实事求是,扎实有序推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驻点单位要严格按照对接工作要求,发挥后盾扶持单位作用,认真扎实开展工作,保障各项资金按时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工作实效。工作队和村干部作为业务工作的主力军,要深入驻点村、组、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转变群众观念,充分调动群众依靠劳动、依靠创造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对群众自主创业就业进行奖励,结合“五星创评”、乡风文明等活动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加大对正面典型进行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三、做好政策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要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指导。一是强化动态调整,对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两类”人员进行动态监测,采取特惠与普惠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帮扶措施进行帮扶,确保遇困不返贫;其他已脱贫户,梳理现行扶贫政策,延续现有好政策,使其能够实实在在享受符合的所有政策,做到应享尽享,避免“政策悬崖”问题的出现。继续做好“产业扶贫信贷通”续贷、展期工作,用好用活信贷政策,对符合贷款条件、有信贷资金需求的“应贷尽贷”。二是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效激发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进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互相促进。加大与中齐果业基地沟通联系,优先推荐贫困户到基地,因地制宜结合上齐村实际,发展大禾米等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田村镇黄元米果产业越做越大,大禾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销售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通过朝初合作社签订保底价包销协议提升群众种植大禾米的积极性,通过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建立撂荒耕地经营权回收制度,对事实撂荒两年以上的农村耕地,允许将经营权回收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组织流转或经营,并从流转费用或经营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充实村级集体经济,并返还一定比例给承包农户。通过盘活资源、创办实体、异地置业等多种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四、做好环境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环境。一是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引导农户落实“五净一规范”,整体提升村容村貌。二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持续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赌博败家等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三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培养壮大民间文化人才、文化志愿者,支持各类民间文化协会、志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