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我区服务业调研报告
某区区委、区政府瞄准的“一化两区四某”建设目标,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区按照《某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某区2015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主导产业、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为动力,两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形成了以金融商贸、高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2015年服务业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同比下降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同比下降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3.5亿元,同比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金融、商贸、高技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3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62.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6年服务业发展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主导产业不断加强。2016年,全区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突出金融商贸和高技术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以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3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3%,其中金融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27.3%;高技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3亿元,同比增长9.3%,辖区内高端商贸业经营面积达到25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超200万的餐饮住宿企业191家,营业收入超亿元大型商场14家,市场11家。
楼宇特色街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楼宇经济效益凸显,现有建成商务楼宇244幢,入驻企业15896家,入驻率达97.7%,区级税收百万以上楼宇100幢,其中千万以上楼宇6幢。总部经济优势突出,顺利引进英大泰和人寿河南分公司等知名企业总部10家。特色街区营业面积54万平方米,商户3290家,实现营业收入26.38亿元,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西里路婚纱照材特色街成为郑州市特色商业街区。电商服务企业不断壮大,全区共有电商企业55家,中国农资网成为全国最大的农资信息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IT伙伴网已覆盖全省,线上渠道商4834户、经销商15193户。
(二)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不断加速。某工业设计产业园、某特色商业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三个服务业专业园区完成机构套合,成立领导机构,评比考核等工作纳入正轨。三个专业园区全年完成投资77亿元,某工业设计产业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为75亿元,新开工道路12公里,景泰路、杨金路二期等5条道路已建成通车,贺庄变电站和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成“5+2”综合服务平台,其中软件及信息外包服务公共技术平台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平台”;某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成功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完成投资1.4亿元,硅谷广场、创新二期等一批商贸项目正加紧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开园,完成投资6225万元,开创“757”运营模式,入驻深圳浪尖、杭州飞鱼等20余家国内知名设计企业,入驻率达95%。
(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5.1亿元,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99%;主导产业项目33项,完成投资9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7%。万达中心等项目已启动正在加紧建设,郑州太阳城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大商四方汇泽等新开工项目正在加紧前期手续办理,即将全面动工建设。某工业设计产业园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河南杨金科技外包产业园一期已开始企业入驻,虹湾科技公司项目主体建至十二层,截至2015年底成功签约服务业项目项目22个,上海交大中原研究院、河南电力科技园、等带动力强的企业纷纷落户某,将为全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注入强大活力。
二、存在问题
2015年我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造成产业体系成长速度不够快。二是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产业体系内部结构还不合理。从经济拉动模式看,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率水平较低,从产业内部发展来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到位,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度低。三是服务业大项目少,现代产业崛起势头有待培育。四是服务业行业具有单位多、规模小、变化快的特点,但全区服务业统计力量非常薄弱。我局现有工作人员数量少,近几年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剧增(全区法人及产业已达到21000家,个体户48230户),已无法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无论局内专业统计人员还是各办事处统计人员都严重不足,多数办事处人均统计工作量在200家到500多家,且办事处工作业务多,除了统计工作外,还要承担商务局、楼宇办、税源办等多项工作,建议加强局内和各办事处统计力量,增配统计人员,确保全区服务业统计有序开展。(下附局、各办事处统计工作量)
办事处名称 | 法人单位数 | 统计人员数 | 人均工作量 |
某区 | 19529 | 84 | 232 |
中心内专业统计人员 | 19529 | 22 | 888 |
经九路办事处 | 2380 | 4 | 595 |
公园路办事处 | 868 | 3 | 289 |
市民路办事处 | 518 | 4 | 130 |
杜康办事处 | 208 | 4 | 52 |
大石门办事处 | 711 | 5 | 142 |
长阳路办事处 | 499 | 2 | 250 |
长阳新村办事处 | 599 | 4 | 150 |
文化宫路办事处 | 2267 | 4 | 567 |
高产路办事处 | 2321 | 4 | 580 |
东风路办事处 | 2161 | 4 | 540 |
北大林办事处 | 1123 | 3 | 374 |
未来路办事处 | 1748 | 3 | 583 |
凤凰办事处 | 1069 | 5 | 214 |
兴业路办事处 | 64 | 2 | 32 |
科基路办事处 | 1724 | 5 | 345 |
杨河路办事处 | 239 | 2 | 120 |
大庆路办事处 | 1030 | 4 | 258 |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采取的措施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按照“一化两区四个某”的发展定位,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电子信息、创意设计、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壮大商贸服务、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房地产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都市工业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集聚效益,努力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区未来发展相配套、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结构优化、开放度高、功能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我区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
(一)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金融业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我区金融机构众多,具有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基础条件。但随着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的加快建设,我区金融机构流失严重,必须主动适应当前发展形势,按照错位发展原则,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和交易、结算中心等后台服务企业,打造中原财富管理中心。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重点在未来路、中州大道和陇海路围成的金三角地带,引进金融机构总部、金融交易与结算、客户服务、营销服务类金融机构和平台,与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相接相融;在农业路与经三路、花园路黄金十字交叉沿线,巩固区域内银行、保险、投资类金融机构汇聚优势,不断引进和健全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中介机构等,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为辖区企业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在科教新城西南区,着重引进新兴金融、金融产品研发和后台服务企业。加紧推进“金融港”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新型投融资平台公司制度,加强金融机构沟通、扩宽融资渠道,积极运用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为全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大“新三板”上市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某区“新三板”奖励政策和资金发放实施细则,鼓励辖区企业挂牌上市。
大力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工具,打造郑州都市区中小金融机构集聚区。
为进一步促进银企沟通。联系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使其拓宽业务渠道,惠及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对接活动,充分掌握双方的发展需求和困难,着重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制,在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引入保险公司群体,联合分担融资风险,缓解辖区小微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现象。
(二)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研发生产、软件开发及应用服务、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行业,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研发生产、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为主要领域,以辖区重要领军企业为核心,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带动数字电子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鼓励支持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推动软件研发、系统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的新兴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产业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为突破口,以科教园区内电子医疗、信息集成等园中园企业为载体,以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和应用电子产品为依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和相关产业,形成配套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企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协作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市场终端的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某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鼓励扶持辖区企业开发、运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覆盖咨询、交易、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服务体系。
以河南科技园区现有0.98平方公里的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区,以东到经三路、南到农业路、西到信息路、北到文劳路区域,筹建IT产业拓展区,在全区发展若干个电子信息专业园区为补充,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集高技术产品研发、孵化、展示、交易、中介服务一体的“1+N”发展经营模式,提供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和休闲娱乐等综合性配套服务。在文化路两侧、东风路两侧、花园路以西区域,重点建设IT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产品研发、孵化、展示、交易、中介服务等综合性产业;依托河南新科技市场,筹建IT产业拓展区,主要提供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
(三)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以知识产权为引领,以工业设计为主体,着力发展电子家电、汽车机械、装饰家具等工业设计和软件创意、数字媒体、动漫会展等创意产业,着力形成涵盖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生产加工、末端代理销售的设计创意产业链。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设,在继续引进与培育工业设计企业的基础上,吸引服务中部地区的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机械装备等产业,形成涵盖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生产加工、末端代理销售的设计创意产业链,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数据资源,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分析、专利导航、专利预警、专利布局等知识产权高端服务。
不断扩大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规模,在以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区,以整合利用周边空间资源为拓展区,以在全区建设若干个设计产业专业园区为补充,打造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为重点的“1+N”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把设计产业培养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把该区域打造成特色产业发展区。
(四)大力发展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产业。加快研发工业软件、中间件和基础软件,积极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等核心软件;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软件业态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字音视频、智能控制、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推进榕基软件园、西亚斯—亚美迪等一批大型软件研发基地建设,努力提升我区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重点发展技术服务外包,采取技术创新和外包服务并重双轨模式,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建立软件外包获取服务平台。依托某科教园区,建立软件外包人才等级信息库,建立软件企业、发包机构和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的网络化沟通平台,引入CMMI咨询、软件评测等服务机构,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环境以及高端的软件开发平台。通过引进优秀外包增值服务商,为服务软件外包、动漫游戏、电子商务等各类IT技术企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型软件企业通过兼并、联盟等方式,整合中小软件企业所拥有的优秀技术,形成产业链。加快某科教园区内河南外包产业园、金科智汇港、嘉阳电子科技、金泰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外包建设项目,加快服务外包业集聚发展,筑牢某河南服务外包示范区龙头地位。
(五)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商贸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通过布局优化、功能完善、业态提升、方式创新等多种方式,以大型购物中心、连锁店、超市、专业店为主要形态,继续巩固提升商圈、特色街、社区商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商业体系,形成大商业、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布局框架。
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加大对北二七路、紫荆山、曼哈顿、西关虎屯、白庙等成熟商圈改造提升,加强对天旺、建文、押砦、庙李等新兴商圈协调引导,优化综合购物环境,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和形象店,积极推动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经营企业和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立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体系,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巩固高端消费中心区的地位。抢抓轨道交通建设机遇,积极促进1号线光大广场站与曼哈顿商圈、2号线农业路站与关虎屯商圈融合发展,合理布局大型百货、超市、餐饮、电影、娱乐等业态,谋划建设紫荆山轨道枢纽型商业中心,形成“轨道交通、商业、物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特色街区经济。以“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建设发展思路,发挥西里路影像文化特色街、纬三路玉器字画特色街等成熟街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大观音寺文化产业集聚区等新兴特色街区,提升购物消费功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发展格局,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特色经济网络。每年大力扶持20家大型商贸服务企业,30家大型住宿餐饮服务企业,重点提升花园路、经三路、东风路、未来路和某路等高档酒店大道和餐饮特色街的品位和档次。到2016年,建设14条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特色商业街区,抓好50个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较大的商贸业重点项目。
(六)加快发展健康医疗业。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休闲健身等领域,积极建成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的保健休闲中心、体检医疗中心、康复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快河南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全科医生培养综合楼、省人民医院高级病房楼、某总医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服务力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到2016年全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20所,全面推行“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文化休闲、医疗健身等服务功能。支持大型家庭服务企业运用加盟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各类便民站点,培育壮大一批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业态,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高度重视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建立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以郑州太阳城老年公寓、河南康复中心为代表的社会化养老项目建设,促使社会化养老产业链的形成。加快拓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保姆(孕妇产妇陪护、婴幼儿看护)、烹饪、保洁、家务管理、小学生接送等家政业务。吸引、激励大型资本和规模化企业开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家政服务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城区功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集聚创新要素,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和某文化创意园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打造某文化创意品牌。
着手研究以文化创意园为核心区,以大观音寺周边为拓展区,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和要素,在全区建设若干个文化创意专业园区为补充,形成“1+N”的模式培育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区。依托“点点动漫城”,重点发展动漫创作、动漫主题公园体验等关联产业,努力打造集动漫创意、研发制作、人才培训、衍生品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动漫产业集聚中心。依托河南报业集团,重点发展音像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产业,大力培养骨干企业,使某成为全省数字传媒和出版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版权交易服务中心。依托河南博物院、奥斯卡影城、奥纳影城以及丹尼斯、大商新玛特等,重点发展影视、时尚消费等产业,吸引周边高层次消费人群。依托河南电视台,重点发展影视节目策划、媒体内容制作、表演艺术、广告制作等产业,努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媒体影视创作中心。加快培育和引导302中原文化博览园、西里路影像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扩大规模,拓展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和龙头带动效应,打造某“文化综合体”。
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以海洋馆、大观音寺、花卉市场、古玩城(北区)等主要景区为亮点,发挥其品牌效应和集聚优势,建设集旅游商品(旅游用品、纪念品)销售、旅游特色服务、旅行社业务、旅游咨询及信息发布等相关文化旅游经营项目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产业和旅游服务集聚区。
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利用沿黄生态优势,整合马渡、来童寨、野鸭湖生态园、马头岗生态园等景点,以独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效益较高的观光、休闲、旅游、设施、精品、庄园等形式的都市农业,引进先进的休闲旅游理念、管理经验及成熟的项目运作模式,打造集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某“都市农业休闲”项目,形成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休闲游新格局。
(八)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突出楼宇等商务服务业载体建设,对老旧楼宇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功能;高标准建设新楼宇,提高档次。建设总部经济示范基地,重点引进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国际或国内驰名品牌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中央大企业等在某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机构。制订完善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辖区资源,重点发展以楼宇为载体的会展、会计、法律、咨询、广告营销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楼宇商务的服务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或办事机构,培育提升中介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高档特色产业楼宇,初步形成以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创意服务为核心,以都市工业、信息研发、总部经济为特色的发展布局,提升我区楼宇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档次规模。强化楼宇宣传推介,修订完善楼宇宣传册,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推介辖区知名楼宇。力争到2016年培育年缴纳全口径税收亿元以上的楼宇7幢,重点打造区级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0幢、年缴纳区级税收百万元以上楼宇110幢。
集聚发展服务于总部经济的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让、技术检测、会计、仲裁服务、咨询、评估认证、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用服务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业,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中介咨询服务。同时,加快发展网上中介服务业,以房产、金融、人才、专利技术、旅游、物流、教育等信息中介服务业的电子商务为重点,促进商务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服务的覆盖面。通过规划引导,促使各类商务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发展,集中打造农业路—商务服务业产业带和新通桥—商务服务功能区。
(九)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我区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我区作为郑州市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突出,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区全域城市化发展目标的确定,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的快速推进,未来一个时期,我区的开发建设仍需依靠房地产业去推进,所以对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不宜放松,要正确谋划并加以引导发展。
优化房地产发展布局。加强对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的控制引导,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严格控制商务楼宇和住宅比例,开发区域中的商业、商务等的比例原则不低于开发总量的30%,积极鼓励引导群众以安置房置换商业商务经营性用房,努力为全区产业培育提供空间。同时,按照全区产业发展功能分区,根据项目的区位特点,科学确定商业开发用途:在北环路、中州大道沿线,结合新龙湖整体规划,重点以总部经济、高档住宅为主,实现与新龙湖的遥相呼应、错位发展;在农业路、黄河路、某路区域以商务楼宇、高层住宅为主,提高城市空间使用效率。
高度重视商务地产建设。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地产、高端商贸地产等新兴房地产业态。主动出击寻找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投资体量大、综合带动性强、经营业态多元的城市综合体,吸引一批国际一线品牌店和旗舰店进驻,注重引进国内外商业零售和分销巨头。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经营水平和业态,引领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现代时尚消费潮流。
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投资力度,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将中心城区的房地产开发与提升城区功能、发展楼宇经济密切结合;在中心城区外围,房地产业与各类园区建设相互配套。统筹规划和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配套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网点,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招商引资,促使房地产业由原来的开发销售模式向全面经营管理模式过渡,力争延长房地产业的创税期,使房地产业成为支撑某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十)积极推进都市工业。都市工业具有轻型、环保和低耗等特点,对我区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内涵、促进人口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要依托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丰富资源,利用中心城区闲置楼宇资源和高校外迁剩余空间,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研究、开发和组装,软件开发、制作,广告印刷与包装,钟表眼镜制造,模型及模具设计制造,食品加工,室内装饰装潢产品设计、开发与组装等产业,加快建立与我区发展相适应的增值快、就业广、有税收的现代工业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