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范文

(作者:若晨6777100时间:2021-09-23 19:50:10)

水城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说:“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水城区紧紧抓住产业革命“八要素”,在“三变”改革推动下,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工作思路,以园区发展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支撑,利益联结为纽带,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稳步沿着“做大做强做特做精”方向迈进,打造了一条富民茶产业,全面构建起区域协调联动、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注重高位推动,高标准规划,在产业发展中,全区茶叶产业按照区统筹,专班总抓,园区管委会牵头,茶企和茶农具体实施的发展格局。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了《水城县茶叶三年行动方案》《水城县茶产业强县实施方案》《水城县2020年茶产业提档增产全利用实施方案》《水城县2020—2021年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方案》《水城县2020年春季采茶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从区级层面对产业进行谋篇布局,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统筹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因地制宜,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充分发挥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加大对原有茶叶基地管护的基础上,发动大户、农户广泛种植茶叶,全面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全区现有茶叶10.2万亩,其中,盛产面积约4万亩,“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6.02万亩,核心产区主要分布在龙场乡、顺场乡、新街乡、杨梅乡、阿戛镇、蟠龙镇等11个乡镇35个行政村,在龙场、顺场、杨梅等乡镇完善优化茶叶关键技术示范点3个,发展壮大万亩茶乡3个,万亩茶村2个,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资金筹措,投资效益更加明显。持续加大区级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前三年按照每亩投入资金4720元,农户按照区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分年和分季度兑现给农户。整合中央财政农业生产资金、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省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资金等项目资金以及区级投入资金、自筹资金等,支持茶园建设,积极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龙场茶叶核心区示范基地灌溉项目、水城区南部园区易扶安置点农贸市场建设项目、水城区龙场乡手工茶体验中心装饰装修建设项目、水城区龙场乡茶文化博物馆装饰装修项目已完成投入使用。加大拉动社会资金参与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020年融资新增授信28766.7万元,到位28662.7万元,盘活2019年到位未使用资金4020.81万元。

(四)注重技术支持,管理技能更加专业。结合茶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提供技术支撑,形成注重技术支持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定期开展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邀请省农委、省茶叶协会、贵州大学等技术团队到园区开展茶叶知识相关学习培训,对全区内加工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技术员从田间管理、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专业化培训。为抓好技术推广,组建区级技术服务专班,全程提供技术服务,2020年,累计培训9批次5000余人次。以赛事为平台,全力推进加工技能传承,多次承办斗茶赛等省级赛事,推广茶产业技术支持。承办了“水城春杯”2019年贵州省第三届古树茶斗茶赛暨第二届评茶师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届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省级赛事等多项赛事。

(五)抓好产销对接,销售渠道更加宽广。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多渠道销售,品牌化引领,市场化推进”的战略,深化拓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从外地引进茶叶企业与本地的茶叶生产企业合作,实行按标准订单生产。同时,针对水城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及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方式,进行订单、收购、加工,结合农旅一体化发展,充分开发旅游商品,就地包装外销,对产品进行产品认证、分类包装、贴标上市,全力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的品牌。水城春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深入人心,水城春品牌荣获红茶“茶王”称号,跻身贵州十大绿茶品牌,明前翠芽荣获“亚太金奖”。以水城春品牌专卖店、区域形象店为基点,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格局,开发贵阳、山东、四川等地茶叶批发销售网点,借助东西部协作的发展机遇,在大连建立了水城印象·水城春形象店——水城春销售分公司,在六盘水建立了“水城春茶城”。2020年,全区采收茶青394.11吨,加工干茶91.65吨,总产值达1.01亿元,销售总额达7011.39万元,2021年预计销售额达7500万元。

(六)创新发展模式,利益联结更加到位。在利益联结上,实行保底分红、劳动力分红以及“国有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分红模式,基地投产后按照国有平台公占股50%、农户占股42%、村级合作社占股8%进行分红,把村集体、农民和经营主体连接起来,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提高农户的发展信心,有效带动了核心区及周边农户持续收致富,带动农户12391户43254多人参与到茶叶发展中来,带动1414户4890人贫困人口发展致富,每年可获土地分红461.5万元,劳务分红738.4万元。

二、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一)存在的挑战

1.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修建基础设施需要投入量大资金,企业、合作社融资较为困难。受自然条件影响,水城区每年春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大多数茶园缺乏完备的水利灌溉设施,因干旱导致了茶园产量减少。生产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亟待健全完善。

2.管护效果不够理想。因资金缺乏、地块分散、农户文化水平低、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存在,未实行机械化生产,高质量、现代化管理。公司管理茶园面积大且地块分散,集中管护难度大,管护成本高,使得公司效益低。多数茶农文化素质偏低,资金、自我投入能力不足,缺乏科学用药、用肥、剪枝、除草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导致科学种茶水平不高,茶园管理不到位。同时,人才队伍匮乏,缺少经验丰富的专家和科研团队的现场指导。

3.市场销售有待提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未全面开发,产业发挥效益不明显。产品销售体系不够成熟,渠道建设不够完善,市场拓展不够,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六盘水地区。

4.品牌建设还需加强。水城春系列产品在本土市场有良好的声誉,但是,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多的产业优势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产品文化和企业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产品知名度还不够高,品牌还不够响亮,品牌化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多个加工厂建设投产后产量的增大,茶青收购资金大幅增加,产品的宣传和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经费资金缺口大。

(二)政策机遇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制定各种有利政策,水城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了保障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末贵州省出台《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从制度层面规范茶产业发展,2020年3月16日贵州省委副书记蓝绍敏召开茶产业工作调研推进会,研究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水城提出亩产1万元的的茶叶面积达到5万亩的目标,并持续配套相关资金和项目。

二、对策和建议

茶叶产业作为水城“八大亿元级”特色产业之一,是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水城的茶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发展阶段还可以“更上一层楼”,需更加注重市场导向,突出机制创新,加快茶产业全链提质升级,努力走出一条质量立茶、科技兴茶、品牌强茶、文化传茶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着力推动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快完善设施建设迫在眉睫,打造一批示范基地极为重要。一是争取建设资金。提前谋划设施建设项目,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更多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茶产业发展。二是完善设施设备。对全区5000亩“万元田”机耕道、喷灌系统、蓄水池进行建设及提升改造,配套采购茶青采摘机械以降低现有的人工采摘成本,提升茶园抵御自然干旱天气的能力以及茶青下树率。三是打造示范基地。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大户及其它合作组织独资或合资创办新茶园,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范化示范基地和万亩以上的茶叶产业村,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二)着力推动管护效果取得新成效。坚持结果导向,加快使用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提升管护技能,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效率。一是大胆改革创新。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茶树品种优选优育,推广使用有机肥和茶叶专用肥。重点做好无人机科技化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进一步研究以草治草技术,全面减轻企业的投入。企业、合作社可以建立茶树种植生产加工记录档案。二是加强培训学习。深化推进专家、科研团队技术指导,推动区级技术服务专班持续做好技术服务,区职校开设茶叶专业或成人茶叶专业班,为茶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各种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批农机操作能手,引导群众由传统农民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三是划定保护区。对于相对连片种植,管理效果明显,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产品市场销售稳定的地方划定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实行产地保护。

(三)着力推动精深加工取得新成效。充分挖掘利用茶叶的价值,做好茶叶的全利用和精深加工,延长茶叶产业链,增加下游茶叶产品附加值。一是健全加工线。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完善茶叶初制、精制、深加工、机械化生产线,企业、合作社加快建设冷链设施、产地茶叶交易市场。二是研发新产品。全面推进新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加快奶茶、抹茶蛋糕、冷饮茶、白茶、茶籽油等产品研发进度,结合茶叶技术,发展桑蚕产业,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健康桑蚕茶。三是织好认证网。鼓励、支持申请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产品认证。

(四)着力推动市场对接取得新成效。秉持顾客满意理念,敢于破旧立新,不断优化品种,做足宣传推介,促进产销实现全方位对接。一是抓好提档升级。根据实体化转型思路,深入推进生产、销售按照底薪+提成的机制进行改革。扭转一直以来以保底收购茶青的定式思维模式,把茶青收购场所转移到农贸市场,进行公开化、竞争化、市场化收购,一切按照市场化方针进行运营。二是做好等级划分。立足全区茶产业发展态势,结合地区茶叶品质优势,对全区茶产区茶叶进行等级划分。杨梅乡茶叶品质高,内含物质丰富,主攻高端茶;蟠龙木城古树茶以其独特的“古”“贡”“早”“好”的优良品质闻名,主要打造高端古树红茶;龙场乡、顺场乡及其他茶产区主要生产大众消费绿色健康茶。三是主攻宣传推介。坚持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加强水城春,特别是早春茶的宣传工作,积极到遵义、贵阳、重庆等周边地区开展推介,同时,在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大中型城市利用各种媒介、广告等进行宣传,参加中外各类茶博会。

(五)着力推动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效。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品牌化发展。一是重点抓牢质量监管。大力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并做好认证工作。提高包装档次和质量。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监管体系,建立、实施茶叶繁育、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二是大力举办特色赛事。开展水城春茶文化节及相关双手采茶、手工制茶、评茶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推广“水城春”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掘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好茶文化(白族文化)艺术节,打造水城区特色茶叶产业文化,建设管理好水城区茶文化产业园(白族风情园)、水城区龙场乡茶文化博物馆、水城区龙场乡手工茶体验中心等文化载体,并将其打造成旅游网红打卡点、宣传点,全面提升水城春品牌影响力。

(六)着力推动利益联结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三变”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和突破口,用好用活“三变”改革政策,以茶产业带动就业,算深算清算透农民收入账,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经营主体、农民、村集体捆绑起来,让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股”变成“控股”,深化“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责任联体、股份连心”的模式,形成“责任共同体”、“各持一把号、同吹一个调”的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word该篇水城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范文,全文共有509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水城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doc》
水城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