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1-02 07:01:28)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调研报告

**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将交通执政资源向农村倾斜,注重优化交通运输执政资源,努力提升农村交通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部署,县交通运输局就交通执政资源向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交通运输执政资源向农村倾斜的主要做法和具体效应

(一)主要做法

1、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抢抓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建设计划和资金,全力推进全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年7月,共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计划34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335公里,完成建设投资约1.1亿元。

2、着力推进城乡路站运一体化

围绕城乡运输一体化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城乡公路站建设。一方面着力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年以来,累计建成候车棚和招呼站60个,建成五级客运站2个,远安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之中,已完成建设投资1000万元,远安二级客运站建设已通过积极争取被省交通运输厅列入“十二五”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相关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另一方面着力加快城乡公交运输发展。为推进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年以来,共更新出租车60辆,新增中级客车26台,新增厢式货车20台,新增农村客运班线15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条,除荷花、茅坪场、河口3个乡镇外,其它乡镇均实现了城乡公交全覆盖。同时,制定了《远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在2014年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城乡公交全覆盖。

3、大力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针对全县农村公路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年以来,累计投入750多万元资金,先后对棚马、花太等6条县道进行了安全隐患整治,实现了县道安保工程全覆盖。同时,全面启动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为56个行政村共新建和安装防护墩517个、防护墙68米,波形防护栏12014多米、错胎300处、标志牌164个,挡墙1300多立方米,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公路通行安全隐患。

4、积极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县交通运输局把管护和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实施细则》,并对农村公路管养体制进行了改革,撤销了原乡镇交管所,建立了县、乡(镇)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立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和7个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将原乡镇交管所34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转岗到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和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同时,按照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职责。另外,申请县政府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按每公里500元的标准给予管养资金补助,各乡镇也按要求落实了管养补助资金,使全县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得以初步建立。同时,推行“五定”,即定线路和里程、定人员、定经费、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公路日常养护实行百分制考核,并予以奖惩兑现,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路的通达和通畅能力。

(二)具体效应

通过优化交通运输执政资源的配置和向农村交通服务予以倾斜,全县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客车”目标,全县交通运输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的出行要求。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由衷地称赞,农村公路及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税取消后农村生产力的“第三次解放”,是惠及全体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认真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及路站运一体化建设进行绩效评价,主要有四大积极效应。

一是农民增收效应。据交通运输部抽样调查表明,建路的农村相比尚未建路的农村,农民平均收入高1069.14元。据此估测,**年以来,我县因农村公路建设使全县农民增收超过9亿元。

二是结构调整效应。农村公路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效益农业、乡镇工业和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调查,农村公路硬化后,我县农村公路沿线近四分之一的农民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有2100多人新近购货车专门从事农村货物运输;有一大批农产品产业基地依托农村公路,应运而生;200多个路边店或“农家乐”因路而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城乡结构也得到相应调整,全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素质提升效应。农村公路建成后,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普遍反映“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讲文明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各类惠民实事得以兴办,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四是农村和谐效应。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民主管理的生动实践,各地在项目建设中坚持由民主张、由民管理、由民支撑、由民监督、由民评定的“五个由民”原则,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制度,资金使用情况100%公开,做到“干部清白、群众明白”,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二、农村交通服务社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攻坚目标大多为边远贫穷山区,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筹资难度极大,加之国家补助资金有限,而我县地方财力又相对薄弱,自筹资金渠道单一,乡镇配套能力也有限,因此,农村公路建设攻坚工作举步维艰。目前,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二是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不足,由于上级对农村公路管养补助资金有限,而乡镇、村筹资能力有限,目前,管养经费补助仅能满足于日常管养,如遇自然灾害和较大病害,则由于经费问题,无法得到及时修复。三是农村公路安保资金不足。国家用于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均需要地方自筹,而我县农村公路尚有50%以上需要建设安保工程,因此,解决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资金迫在眉睫。

(二)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足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也随之逐年减少。但由于我县属丘陵地区,一村多岭、一岭多路的情况非常普遍,规划建设的通村公路主要通往村小学或村委会所在地,在实施过程中,老百姓希望对规划的泥结碎石路一步到位,修成水泥路,或延伸路线通组达户,让更多的群众受益。但由于计划不足,农民群众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农民群众对此反应较为强烈。

(三)农路管养体制有待完善

一是少数乡镇和行政村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的财政支持,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养护质量不高。二是已建的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部分已到使用年限,或因自然灾害造成损毁,由于无专项资金,无法及时进行维修和进行复建。三是路政管理还未全面触及村道,农村公路管养的长效机制和路政管理亟待研究解决。

(四)农村公路网络化实现难

目前,国省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只规划安排到通往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和乡镇通往村委会所在地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限定一乡一路、一村一路,而我县尚有数百公里村际断头路和通组公路尚未硬化,也没有构成联网,农村公路网络化实现还需要不懈努力。与此同时,城乡运输网络也无法形成,加之农村客运运距短、客源分散、收入低,税费负担较重,存在经营者不愿经营的状况,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对优化交通运输执政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的建议

(一)要继续加大发展农村交通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由于它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因此,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力度。鉴于广大群众要求村村互联成网的迫切愿望以及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要积极争取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实施通达工程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资金的倾斜支持;增加贫困地区扶贫资金计划;提高对贫困地方通达、通畅工程的补助资金标准,并给予路基工程适当补助。另一方面要继续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交通人民办”的方针,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多途径全方位筹集民间资金,可继续采用同乡会筹资、“一事一议”集资、修建功德碑捐资、以资代劳投资、企业参与建设、土地开发、公路冠名权、社会捐资等多元融资结构,把公路建设与一些项目建设进行捆绑等办法解决配套资金,打破公路建设资金单纯依靠上级补助的局限,破解筹资的难题。

(二)要努力加快城乡路站运一体化进程

公路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流、物流的有序流动,只有运输发展了,才能体现出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使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农村客运并举,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坚持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加快远安物流中心、远安二级客运站以及各乡镇公交候车亭的建设,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让农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实现“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总体目标,有力地推进城乡路站运一体化的进程。为保护农村客运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对从事农村客运的班车,要在税费征收等方面结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以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提高经营效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运输事业。

(三)要切实加快农村安保工程建设步伐

一是要坚持“三个明确”。明确责任主体。要加强业务指导,将乡、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责任主体落实到乡镇和村并加强督查考核。明确资金来源。对安保建设资金要采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办法进行筹措解决。明确实施方案。坚持“技术规范统一、规格尺寸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工程单价统一”,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二是要坚持“三个结合”。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坚持先干线后支线、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三是要坚持“三不放过”。将道路安全防护工作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置于农村公路项目监管的首位,坚持“三不放过”,即施工图无安保工程设计的项目,设计审批不放过;施工中安保设施不符合技术质量规范的在建工程,计量支付不放过;安保设施未完工的项目,交(竣)工验收不放过,从源头制度设计和过程监管上层层把牢关口。

(四)要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一是创新机制体制。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办法、新思路,建立有特色、有实效、有保障的农村公路养护新体制,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日趋科学化。二是切实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主体和广大群众的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进行宣传,力争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体制、政策家喻户晓,从而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养路护路工作的自觉性,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强化落实责任。要切实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落实好县、乡、村道管养单位和管养责任人;要加强业务指导,深入查找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并认真整改到位。四是严格监督检查。要制定拿出符合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标准、工作内容和要求,与各行政村养护责任人及养护道班签订养护目标责任书,保证养护工作落实到位。要不定期地对农村公路养护进行督导检查,全力发挥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的组织实施、督导检查的作用,认真落实管养责任。

第二篇: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现结合乡镇实际,对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如下思考:

一、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了农村有人干事。坚持把第一书记选派与机关干部驻村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村(社) 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三位一体的帮带模式,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发展资源的无缝对接和有序流动。按照“推荐—考察—聘用—培养”的流程,为全镇xx个村配备xx名后备干部,下文任命xx名后备干部为村主任助理,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县级统筹安排3名优秀大学生到我镇x个村担任村官,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和倾斜。

2.落实投入机制,确保了农村有钱办事。坚持对上争取与本级投入相结合,先后整合资金1亿多元,强力推动农村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配套xx万元资金,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农村退职干部生活补贴和村(社区)干部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提高了村级干部待遇。新增xx万元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和3万元关爱救助资金,为村级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何家湾村产业带动型、茅坪场镇能人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增强了村级自我造血功能。

3.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了农村有房理事。不断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xxx多万元,建设、改造、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创建“五务合一”示范点x个、“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子女留守无依的难题,开办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家园”,惠及全镇xxx多名留守儿童,此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与原因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内在动力不够强。目前,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主要依靠县级的强力推动。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参与统筹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机关、企业、村居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利益共同点和互动结合点,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2.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利益格局不够畅。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是“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必然涉及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执政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执政资源相对闲置,存在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

3.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联动效应不够强。当前,在推动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工作中,一定程度上靠的是组织手段“拉线搭桥”,“统筹”不够深入、“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较为突出,缺乏个性化的有效载体,因各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程度不同,工作对接存在困难,结对双方仅在某个区域结成对子,活动载体较为缺乏,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三、对策与建议

执政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向农村倾斜,重中之重是要加大对农村组织、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形成集中力量抓基层、整合资源打基础的生动局面。

1.要推动组织资源向基层倾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城乡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组织新格局。一要坚持城乡联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机关、社区、农村、非公党建工作全部纳入规划,积极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模式,推动城乡组织动态延伸和全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大党建”新格局。二要坚持城乡联动。推行以城带乡、以企带村、村村互动和党群部门与党建弱村、涉农部门与经济穷村、政法部门与治安差村共建模式,以强带弱,共同提高。三要坚持城乡联帮。积极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送温暖等方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2. 要推动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讲,差在人力资源上。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将富集于城市的党政人才、实用人才、创业人才等各类人力资源引导、凝聚到基层,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要选贤荐能,建强乡镇“领军团队”。进一步拓宽城乡干部交流渠道,真正建立起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长效机制。定期从县直机关及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和挂职力度。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努力锻造一支既精于机关业务工作又熟悉农村工作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二是要选育并举,配强村居“领头雁群”。创新村级班子选配理念,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公开选拔能人“村官”。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破新农村建设人才“短板”。三是要广揽贤才,蓄储“源头活水”。农村人才缺口巨大,而当前大量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要进一步细化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机制,对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扶。要强化教育引导,大力引导创业型人才入党,为建设“创业发展型”党员队伍蓄储充沛的“源头活水”。

3.要推动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将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做实基层、打牢基础上取得明显成效,让群众确实感受到基层工作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一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阵地建设上。以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资源,推动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农村综合(农资)服务社等集中布点,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

二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社会建设上。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加大对农村社会建设领域的投入,确保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资源整合上。坚持把城市的资金、项目、人才优势与农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等进行有机整合。注重发挥产业纽带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与乡村党组织联姻,通过建基地、建企业、建协会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第三篇: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调研报告

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现结合乡镇实际,对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如下思考:

一、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了农村有人干事。坚持把第一书记选派与机关干部驻村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村(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三位一体的帮带模式,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发展资源的无缝对接和有序流动。按照“推荐-考察-聘用-培养”的流程,为全镇16个村配备17名后备干部,下文任命17名后备干部为村主任助理,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县级统筹安排3名优秀大学生到我镇3个村担任村官,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和倾斜。

2.落实投入机制,确保了农村有钱办事。坚持对上争取与本级投入相结合,先后整合资金1亿多元,强力推动农村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配套20万元资金,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农村退职干部生活补贴和村(社区)干部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提高了村级干部待遇。新增20万元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和3万元关爱救助资金,为村级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何家湾村产业带动型、茅坪场镇能人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增强了村级自我造血功能。

3.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了农村有房理事。不断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设、改造、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镇17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创建“五务合一”示范点2个、“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子女留守无依的难题,开办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家园”,惠及全镇200多名留守儿童,此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与原因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内在动力不够强。目前,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主要依靠县级的强力推动。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参与统筹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机关、企业、村居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利益共同点和互动结合点,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2.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利益格局不够畅。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是“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必然涉及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执政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执政资源相对闲置,存在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

3.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联动效应不够强。当前,在推动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工作中,一定程度上靠的是组织手段“拉线搭桥”,“统筹”不够深入、“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较为突出,缺乏个性化的有效载体,因各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程度不同,工作对接存在困难,结对双方仅在某个区域结成对子,活动载体较为缺乏,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三、对策与建议

执政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向农村倾斜,重中之重是要加大对农村组织、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形成集中力量抓基层、整合资源打基础的生动局面。

1.要推动组织资源向基层倾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城乡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组织新格局。一要坚持城乡联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机关、社区、农村、非公党建工作全部纳入规划,积极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模式,推动城乡组织动态延伸和全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大党建”新格局。二要坚持城乡联动。推行以城带乡、以企带村、村村互动和党群部门与党建弱村、涉农部门与经济穷村、政法部门与治安差村共建模式,以强带弱,共同提高。三要坚持城乡联帮。积极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送温暖等方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2.要推动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讲,差在人力资源上。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将富集于城市的党政人才、实用人才、创业人才等各类人力资源引导、凝聚到基层,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要选贤荐能,建强乡镇“领军团队”。进一步拓宽城乡干部交流渠道,真正建立起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长效机制。定期从县直机关及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和挂职力度。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努力锻造一支既精于机关业务工作又熟悉农村工作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二是要选育并举,配强村居“领头雁群”。创新村级班子选配理念,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公开选拔能人“村官”。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破新农村建设人才“短板”。三是要广揽贤才,蓄储“源头活水”。农村人才缺口巨大,而当前大量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要进一步细化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机制,对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扶。要强化教育引导,大力引导创业型人才入党,为建设“创业发展型”党员队伍蓄储充沛的“源头活水”。

3.要推动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将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做实基层、打牢基础上取得明显成效,让群众确实感受到基层工作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一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阵地建设上。以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资源,推动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农村综合(农资)服务社等集中布点,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

二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社会建设上。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加大对农村社会建设领域的投入,确保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资源整合上。坚持把城市的资金、项目、人才优势与农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等进行有机整合。注重发挥产业纽带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与乡村党组织联姻,通过建基地、建企业、建协会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第四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并尽快解决。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人不多。且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

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费和抓计划生育工作;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从目前看,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很多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的增多,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我县税费改革后,通过精简村组干部,农村无职党员增多,农村无职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素质不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时,一些无职党员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感情上不投入,工作上不卖力;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

一是精心选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

3、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

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

4、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请你支持wWW.haoworD.COM)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

平;二是

5、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风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委组织部: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对全镇四个农村党支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镇辖4个行政村,共有人口6765人;共有4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153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0%,占全镇农民总数的22.6%。在这153名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76名,占50%; 文盲、半文盲党员8名,占5%;高中及以上的25人,占16%;困难党员9人,占6%;致富无门的5人,占3%;致富带头人60人,占39%。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12人,35岁以上的9人,占委员总数的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4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相比之下,xxx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较好,主要原因是该村的支部书记是多年的老书记,在长期的基层党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处事公道,能充分利用该村的各方面条件,带领群众致富。xxx村党支部和田坝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情况为其次,xxx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但是由于该村的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加之部分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太好,对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xx村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加之近几年涉及征用土地等事宜,村两委班子在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上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不理解。xxx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得稍微差点,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工作不够大胆,加之该村党员人数不多,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4、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4个村均不同程度的有部分集体收入(年集体收入xx村3000元,xx村16000元,xxx3000元,xx村8000元),主要来源是有部分房租收入和部分鱼塘、山地承包收入等。

二、我镇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情况与成效

1、强化管理,严格基层组织建设制度

建立健全了党员登记制度,村、居支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挂村帮户制度、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制度等。

2、对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3、继续开展“三村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今年我们狠抓了“班子队伍带村”工作,在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要求各支部书记带头谋发展,带头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今年确定了沙沟村、莲花村为“三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党委集体谈话、集体到各村调研、集中组织培训等形式,使他们在致力本村组的发展上做到了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切合实际,同时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大力推进党员农贷快车活动。根据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镇拟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各村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启动了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明确了xxx村为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了5户示范户)。

5、不断完善和创新载体,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发展好党员。我镇党委认真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同时积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要求各支部每年必须发展1名以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常数达到3人以上。

(2)、加大了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工作。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律专家讲、领导干部到组讲、印发宣传资料到每户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广大党员进行了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所有影响稳定,影响发展环境的矛盾问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通过宣传教育,我镇已基本形成有序信访、依法信访的良好局面。

(3)、在全镇开展了共产党员

向组织和所在区域群众作出承诺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镇广大党员的支持和认同。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我镇全年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舆论支持。

(4)、镇党委制定了党委成员帮贫扶困制度,对贫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同时,对有一定特长的贫困党员登记在册,积极向就业服务机构推荐。

(5)、认真开展了“双向培养”工作。拟定了今年的培养计划和明确了培养对象,并落实了具体责任人。要求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同时将这部分同志做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进行登记造册。目前我镇的“双向培养”对象有18人。

(6)、各村评选出了党员示范户,并建立了常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有党员示范户85户。

6、xxx协会支部的运行情况。该支部现有党员8人,在促进xxx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8名党员同志均不同程度的做了大量工作,在行业中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7、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我镇4个行政村中,除xx村和xx村有砖混结构的办公用房外,其余两个村的办公用房均为危房,特别是xxx村的办公条件最为艰苦。

8、党费收缴情况。目前我镇的党费收缴工作基本顺利,大多数农村党员主动要求每月交纳0.5元的党费。

三、我镇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村级组织建设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全镇4个村的集体经济都相对薄弱,导致村党支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除村党支部书记有一定的工资补助之外,其余的委员均没有待遇和报酬,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难以调动积极性。三是部分村党支部的活动阵地建设滞后(有两个村的办公场地为危房),和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现状不相适应。

2、村班子建设出现三个不适应。一是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二是个别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不适应。

3、部分农村党员中存在“三多”的问题。即年龄大的多、文化低的多、缺少致富技能的多。

4、由于我镇失地农民较多,大部分年轻同志在失去土地以后均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员多数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导致从团组织的渠道向党组织的推优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5、xxx为市区统一规划区,所有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已基本停止,很多土地即将被征占,在这种情况之下,再大力加大农业投入和农村相关经济产业的推进不现实。已失地农民对自己失地后的从业还有一个适应期,即将失地的农民也有等待观望的心态。

四、如何加强xx镇农村党建工作的思考

针对我镇村级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党建工作办公经费支出保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正常开展。首先,建议区委能将乡镇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从而有效地保证镇村两级党组织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其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切实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把乡镇党建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村党组织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加快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各村党支部除集中力量抓好符合我镇总体规划发展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充分分析和认识到我镇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围绕“抓好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更多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各村支部还应坚持以机制创新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三)、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发展状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达到“五好”目标。一是发展状大党员队伍,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围绕加强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的工作,培养锻炼有潜质的年轻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注意总结和推广做好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发展青年入党工作的经验。还要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推优”工作和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奠

定基础,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二是继续坚持“双向培养”的要求,加强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进而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农民党员的教育培训。要继续推进以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以党员活动日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党员教育网络,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党支部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支部身边有党员,党员身边有群众,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另外还要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

(四)、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支部的执政活力。要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镇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刨造性;要着力于放权给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基层妇女组织情况调研报告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调研报告

word该篇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822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基层组织倾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