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就业的主力军。我国正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我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是效果仍有待提高。
一、基本情况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升级的方向举措。力争到2025年要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2年江苏就率先在全国开始尝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0年出台《江苏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培育目标和工作措施,建立省市县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从2013年起江苏省专门给予“专精特新发展”项目支持,截至去年共扶持“专精特新”创新项目1521个,资金总额9.3亿元。
日前,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江苏172家企业入选,淮安仅8家。截至目前,我省共培育创建2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淮安仅12家。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取得的利润,对全省中小企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
二、存在问题
江苏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表现出色,但我市却表现平平,从数量上看,优质企业总体还比较少;从质量上看,优质企业水平仍不够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企业缺乏关键技术。从中小企业生存角度来说,技术创新是足以傍身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够为企业争取广阔的市场。但我市众多企业在竞争市场上与苏南众多企业相比普遍呈现专业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在一些关键领域可能被“卡脖子”,许多设备需要升级、革新,在这个技术更迭迅速的时代,依靠传统的模式和落后的技术将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亟待寻找新的赢利点。
(二) 我市存在人才缺口。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一线城市有巨大吸引力,另外相对于苏南来说,苏北对高端人才吸引不足。就高校就业生的流向而言,省内就业流向城市以南京、苏州为主,其次是无锡、南通等。由于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原因,我市长期存在人才外流的情况。
(三) 扶持政策创新不足。目前我市在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上出台了许多措施,包括挂钩帮扶、产学研合作、信贷支持等等,这些措施跟他市同质化较强,政策力度、深度,创新性、针对性不够强,对于如何吸引外地产业转移、如何促进本地传统制造业革新和培育品牌、如何挖掘和培育本地新兴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措施不足,导致我市在与其他市竞争关系中经常处于劣势。
三、建议和对策
(一)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准确掌握专精特新企业信用状况、抵押物估值情况等,为企业融资提供技术支持;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都积极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
(二)深化产研对接,设法破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匮乏、技术不足问题,包括优化人才环境、创新用人机制,以更大力度柔性引才,相关部门可提供科技讲座、难题攻关、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中短期优质企业服务。
(三)畅通政产对接,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共性问题化解平台。加强与企业对话,了解企业需求,优先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