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建议范文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也是每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业,甚至极个别发展为精神疾病,导致自残、轻生等行为。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其中《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十余年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稳中有降,形势不容乐观。
(一)抑郁检出率与十余年前相当。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女生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为18.9%,高出男生3.1个百分点,重度抑郁的比例为9%,高出男生3.2个百分点。非独生子女青少年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为17.3%,与独生子女相当,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7%,高出独生子女1.4个百分点。
(二)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小学阶段没有显著差异,初一和初二显著高于小学阶段,显著低于初三以及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
(三)睡眠不足现象持续恶化。总体来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比2009年缩短,相比2009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中阶段减少约10-20分钟。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9和8个小时,但是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达不到要求,其中95.5%的小学生睡眠不足10小时,90.8%的初中生睡眠不足9小时,84.1%的高中生睡眠不足8小时。
二、我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领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心理健康指导难度逐步加大。根据我县心理援助团对全县21所中小学共计2万余名学生的排查,发现有焦虑抑郁倾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0.6%,中学生群体焦虑抑郁倾向更是高达71.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比过去发育成熟早,叛逆期也随之提前,加上部分青少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自闭、抑郁、自残、厌学、早恋、极度叛逆等现象不断增多,乃至出现校园霸凌、侵害青少年权益等较为恶劣案件。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存在缺失。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不断增加,仅以我县城区某中学为例,全校共2598人,留守儿童为1199人(含单亲在外),占比达46.15%,其中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为505人,占比高达20%左右。一项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的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总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导致留守儿童面对困境更加消极。对于各中小学来说,由于师资力量、工作时长等各种因素限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一般仅限于在校园期间,同时部分家长出于对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愧疚,而在经济方面尽量给予补充的心理,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经济条件宽裕,极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青年的诱惑和错误引导,导致对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三)校园心理健康指导力量还有短板。经过实地调研,全县各中小学,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需求不断加大。以时间节点来看,近三年与以往相比,学生前往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数量都存在较大变化,原来学生前往心理咨询室多出于对心理问题、社会现象的好奇,寻求心理帮助的较少,平均一个班不到1人。近三年来,因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主动或经由班主任介绍前往心理咨询室的比例大幅增加,心理问题也逐步呈现低龄化趋势。虽然全县各中小学均有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也基本上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辅导教师师资力量有限,一所学校只配备1~2名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且部分心理辅导教师还承担大量的其他工作任务。同时,部分班主任、科任老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敏感度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校园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力量。建议各中小学进一步高度重视校园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工作,配齐配强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AB岗制度,持续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力量。同时,加强对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等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力争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二)进一步整合青少年心理咨询力量。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县关工委、教育局、卫健局、总医院、团县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县向日葵心理援助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指导进校园活动,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强化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并利用寒暑假期,邀请省、市级骨干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等活动,重点对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工作机制。建议进一步强化家校沟通联系机制,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提醒广大学生家长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确保发现问题能及时联系家长,建立健全家校联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