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边远地区如何 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的调查和思考范文

(作者:且听风吟83401时间:2022-06-04 15:53:25)

艰苦边远地区如何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的调查和思考

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要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艰苦边远县区受社会发展水平、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限制,基层一线普遍存在着人才年龄老化、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平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调研组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本县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基本情况,找出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原因,就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合理流动提出了初步建议和对策。

一、基本情况

**县是**省艰苦边远三类地区边境县。目前,人才向我县基层一线流动主要是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考录招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和“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分配等形式。近三年,我县公开考录**名公务员、**名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名教师、**名“三支一扶”计划人员、**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其中绝大多数都充实到乡镇地区和基层岗位上,有效缓解了各乡镇和基层岗位人才短缺的压力,为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人才向我县基层一线流动的数量看,与基层人才需求总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人才的结构来看,基层地区发展急需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实用型人才非常缺乏;从流动的主体看,主要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基层其他社会组织尤其民营单位引进人才比较困难;从人才的带动作用看,在基层一线创业的人才比例比较低,人才对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我县基层一线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政策效应,引导人才在基层一线安身。近年来,**县在制定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特岗教师招考、“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时,将重心大幅向基层一线的人才岗位需求倾斜,同时对乡镇岗位录用人员限定服务期;在录用条件上,采取定向招录本县户籍人员、尽量不作专业限制,适量放宽学历、年龄、专业、工作经历等门槛限制;针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制定了专门的实施办法,简化录用程序,打通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上级单位政策范围内,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人员投身基层建设到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急难险重岗位锻炼,一定年限内保留原人事关系,表现优秀的优先评优、定级、提拔任用,促进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快速流动,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二)完善激励机制,助力人才在基层一线安心。将基层一线岗位应享受的乡镇补贴、公车补贴、特殊岗位补贴等切实落实到位,在绩效奖励上尽量向基层一线的人才倾斜。坚持在基层一线选拔人才,优先选用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将在基层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的人才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通过实施公开遴选、换届提名、破格晋升等一系列措施,畅通基层人才上升的通道。对立志到基层一线创业的人才,及时落实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待遇,为人才创业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

(三)做好管理服务,保障人才在基层一线安业。加大基层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基层地区的办公环境和生活条件,为人才解决吃饭、住宿等实际问题,对重点人才进行“一对一”服务,督促单位为人才工作配备必需的人员和设备。我县科技园区与国家专利持有者、农业育种专家王莉媛签订野生大豆育种项目合作协议后,我县立即为其兑现高级职称同等待遇,协调解决住房问题,为专家做好服务工作。在做好基础保障的同时,加大培训交流力度,为基层优秀人才提供学习、深造机会,为基层和一线人才进一步成长提供平台。近年来,我县组织了**多名基层人才(乡镇书记、乡镇长,产业带头人)到省内高校、绿色农业示范区等基地培训。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定期座谈和反馈等人才交流机制,使各类人才及时参与到我县经济发展、城乡规划、重大事项、改善民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以达到“事业留才、感情留人”的目的。

二、影响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因素

(一)环境条件限制。我县属艰苦边远山区县,在工资福利收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导致人才很难向基层一线流动。就县内而言,乡镇农村地区与县城相比在工作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乡镇农村的人才总想调往县城工作,安心扎根基层一线的人才不多。

(二)流动渠道狭窄。目前,流入基层党政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受人事政策、编制数量、学历、年龄等因素的限制,部分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并不能顺利进入基层工作。通过其他渠道到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由于缺乏相关保障和优惠待遇,即使去了也不能安心工作,人才的预期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三)逆向流动加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各地人才政策的放宽,我县各类人才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他们不再追求“守土安身”,愿意去气候条件更好,发展空间更大的南方发达地区,实现自己的抱负或者为下一代打基础,“跳槽”“辞职下海”“另谋高就”也就成为一些基层一线人才的选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一线人才队伍的流失和不稳定。

三、意见和建议

做为艰苦边远县域本身,切实落实党中央部署,需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针对不同人才的特点,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形成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长效机制,激发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打造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职业发展优势。一是在县级及以上党政单位补充进人时,要更多面向基层公务员进行定向招考、遴选、调任;在市级及以上党政干部提拔任用上,扩大从县级及以下机关选用干部的范围与规模,可考虑将部分岗位面向基层一线党政干部进行定向选拔,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从而提高基层一线岗位的职业发展含金量。二是在专业技术人才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基层和有艰苦地区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的人才或要求一定年限的基层一线岗位工作经历,适度提高县级及以下事业单位的中级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比重;探索建立市级以上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面向县级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机制,不断拓宽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上升通道。三是划拨专项财政资金或就业经费,为基层一线民营单位科研人才设立专项资助和奖励基金,大力支持基层应用型研究项目,为民营单位人才发挥自身价值创造良好条件;将一定比例的政府各级各类人才荣誉面向基层一线民营单位人才进行评选,不断激发基层一线民营单位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二)完善基层一线人才的就业创业激励机制。一是在薪酬待遇上,进一步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薪酬制度的改革力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将待遇向基层一线的岗位倾斜,不断提高基层一线人才岗位的待遇水平;制定系统的基层一线岗位工作补贴和地区补贴制度,在现有补贴标准上进一步提高补贴水平,逐步形成基层一线人才付出与薪酬待遇匹配的局面;建立民营单位人才补助基金,支持基层一线民营单位引进人才,帮助提高民营单位人才薪酬待遇。二是建立基层一线人才奖励机制,对在基层一线工作若干年以上、在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事业中做出较大贡献或取得较有价值研究成果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金或其他物质奖励,或给予地方政府荣誉或申报国家荣誉等精神奖励。三是建立覆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学生及复转军人等各类人才队伍的创业扶持政策制度和创业贷款资助制度,对于基层一线创业人才给予一定的无偿贷款,通过激发人才创业激情带动基层一线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建立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引导机制。一是全面宣传人才到基层一线就业的优惠待遇,密切关注和回应人才对到基层一线就业的关切和顾虑,大力宣传人才在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典型事迹,及时发布基层一线人才供求情况,积极营造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完善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探索建立国有单位人才与民营单位人才的双向流动政策和保障机制,落实事业单位人才离岗创业制度,对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人才给予全方位多角度的人事人才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不断加大基层一线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基层政府要切实解决基层一线人才的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对基层一线中小微企业引进、培养人才的支持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开展合作,为当地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搭建统一的平台,解决基层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困境,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积极引进人才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word该篇艰苦边远地区如何 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的调查和思考范文,全文共有344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艰苦边远地区如何 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的调查和思考.doc》
艰苦边远地区如何 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的调查和思考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