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部署和谋划,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当前,全市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疫情防控和抓企业复产复工。同时,各单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如下:
(一)深受网络信息化影响,职业认同感获得感有所下降
进入网络时代,产业工人通过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获取社会信息,特别是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习惯“网上生活”,对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产业工人身份认同弱化、主人翁意识淡化、“工人”与“干部”的界限强化在一定程度有扩大趋势。
(二)技能人才总体缺乏,高技能人才占比不高
产业工人中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和软件业较少。技师占比最大,其次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以西南计算机公司为例,人员平均年龄44岁,1260名职工中女职工531名占42.14%,35岁以下青年职工192名占15.24%,技术工人出现断层趋势。全市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约为24.2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与德国(50%)、日本(40%)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三)产业工人需求多元化,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产业工人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是工资收入和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支出。从个性需求看,国有企业职工更多关心职业成长、精神文化、权益维护以及国家改革发展等社会发展问题;小微企业职工较多关心就业岗位、同工同酬、安全卫生等个人收益问题;农民工普遍关心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身份转变等社会公平问题。产业工人总体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流动性大、技术人才流失率高。
二、加强和改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一)突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业工人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和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产业工人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制度,研究制定《宣威市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法治教育,增强产业工人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义务,做改革的理解者、支持者、参与者、贡献者,坚决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立与宣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分类指导体系,引导鼓励一职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省、曲靖市、宣威市重点产业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行“技能+学历”教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服务能力强的骨干专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快一职校校内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汽修、电工、焊工、钢筋绑扎、保育员等现有专业,建设满足教学需求,具备教学、技能培训、鉴定和生产、科研等多种功能的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完善技能人才发展保障制度,建立实际技能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相联系的发展机制,拓展产业工人晋级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