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与实施”阶段总结范文
“作业设计与实施”阶段总结
自我校成为市级作业成果推广应用实验校后,基于学校作业现状,将“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确立为项目推广的总目标。一年来,我们形成了“作业设计研究”师训课程,建立了题目研究制度,引领教师运用成果工具进行现有作业质量分析,调整作业结构,打磨常规学科作业,优化内容,改“狂轰滥炸型”作业为“精确打击型”作业,突破常规作业的被动与枯燥。
双减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研究,设计探究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实现“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一体化”,力争减量增值,2022年我们在做好作业常规管理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三学作业单的研究与制定上,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作业管理且思且行
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关作业管理制度,今年继续建立、完善学校作业管理过程性评价机制,对学校总体作业管理方案统筹下的语文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抽样检查,保证作业制度与作业实施不是两张皮。
1.日报告
语文数学学科每天在作业群上报年级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2.日抽查
备课中有详细的课中作业设计,每天随堂作业随堂检,作业分层,晚辅导时间保证后进生错题要订正,指导中上水平的学生建立作业“错题集”,有针对性地加深巩固,从而达到提质减负的效果。个性的作业评语与评价符号成为学生与老师的“私信对话”,教学部巡课时,进行日抽查,将好的做法在群里分享。
3.周交流
每周三的教研时间,老师把自己班的作业完成情况,批改记录进行交流学习,总结经验。学生普遍对语数作业比较重视,为实现五育并举的作业目标,班主任老师把班级学生完成体育作业、长周期作业、家务劳动作业情况通过美篇的形式在年级群和家长群中进行展示交流。
4.月总结
每月教学部组织教研组长对学生的课堂作业本、练习册、单元检测进行组内自查。每次检查后分学科结合作业案例,从作业的布置、设计、辅导、批改、评价等方面,梳理在作业管理中的亮点与不足。学科分管领导对本学科的各个教研组的作业管理进行了点评,并给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通过以上规范日常管理,提升了老师们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规范意识,做到每个环节都不松懈,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系统的流程,让所有一线老师明确每一步该干什么,“按步走棋”。
二、作业设计,融入教学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让作业逐步摆脱了传统的教学附属的标签,为了将作业和课堂结合起来,相互兼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本年度,我们把“三学”作业单设计融入教学,形成基于学科特点的“三学”作业单与教学活动一体化应用基本范式。
1. 课前预学单——承前启后
前置预学作业的设计立足于承前启后,发现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以激活旧知为导向。作业问题设计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二是以感知新知为导向。在课堂环节的讲解中,将一些教学的关键点,特别是需要耗费时间进行探讨的环节作为作业的设计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从而为课堂节省时间,做到作业与课堂的兼容互补。
以语文学科为例:设置基础型,提高型和研究型课前作业单,下面这是三下第二单元第7课课前作业单设计范例:基础型作业单,侧重于读、写部分,对于超出他们水平的“悟”和“问”提供话术支架,“扶”着去完成;提高型课前作业单在去掉“悟”的支架,独立尝试概括主要内容;研究型课前作业单侧重于“悟”和“问”的质量,在“感知概括”一栏内写出自己的“读文体会”,并增加“我有疑问”的一栏。
这样一份预学单的设计,不但引导学生如何自学,而且引导学生会学。差异化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而数学学科课前作业单的设计,主要是围绕“以旧启新”,将单元核心概念在每一节中以一贯之,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课前问题的解释,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课中导学单——深度学习
课中作业的设计立足于体验领悟,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这里的课中作业是广义的”课中作业”,包括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有学习任务。它的作业问题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开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的碰撞。
以数学学科为例,课中导学单将探究的过程落实到笔尖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关联、辨析、练习等评价形式,学会和问题、测试进行对话,将练习中的关联点挖掘出来,举一反三,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
3.课后精学单——靶向施策
课后作业的设计立足于基础巩固,能力提升。课后作业的问题设计重在通过教师的精选、精改、精创,让问题设计既直指目标,又可测量;既有信度,又有效度。通过学生的精练、精研、精学,达成对学习过程的检查、诊断、纠正,促使学生在异步达标的基础上再次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1) 精心打磨常规作业
本年度我们继续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围绕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进行差异化作业设计,将作业分为“整体作业、基础作业、‘素养’作业”三类,为降低分层作业中易引发的“标签”效应,在常规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时,我们采用作业内容显性分层,学生隐性分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且对学生的划分实行动态管理。
★整体作业: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设计整体作业。
★基础作业:在此基础上,去掉难题和综合性强的题目,增加基础知识的举一反三1-2题练习。
★‘素养’作业: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命题学习中,启示我们从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角度思考作业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将作业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这些命题素材源于现实生活,体现数学思考,关注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考查,设计提出问题、问题解决、设计方案等开放性题目。又如:三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单元:
上学期我们形成了每个单元的素养命题,每天推出1-2题,供学有余力的
学生选择。选择“素养”作业的学生,可自主筛选整体作业中的练习内容,一看就会的不用写,面对这样的信任与自主,学生的自主筛选作业会很严谨。
(2)研制推送自主学习资源包
在保证常规作业完成质量的基础上,各教研组研制开发课后自主学习资源包,每周发布。语文学科以单元为单位,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内容和以及语文要素,进行搜集和制作,立足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分类,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抓手,比如:考虑到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允许教师引入额外的文章并进行讲解,所以这时教师可以将关联文章作为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理解,同时为了兼顾课程知识点,可让学生在阅读完关联文章之后再回到课文内容,记录自己对于课文的新理解,这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和作业的兼容方式。
数学学科的资源包涵盖错题分享类,知识梳理类,数学文化类,智趣拓展类,让学生各取所需,为自主探究指明方向,变单一模式为分层组合,变被动作业为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增进每个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主性。
三、案例积累,资源共享
不断积累,审视反思,是项目推进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引进了希沃信鸽资源平台,及时进行项目资料的积累;开展多种活动,分享研讨成果。
一是,注重日常作业资源的整理。语文、数学学科在作业应用实践后,及时进行修改完善,上传资源平台的同时,形成各自的作业手册,方便了资源积累和应用。
二是,开展“三学”作业单展评活动。本学期,语文数学两科进行了典型教研组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经验交流,各年级教研组长和科任组长现场参加,老师们扫码线上分享,辐射带动了全校全学科组深入到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活动,促进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三是进行基于作业设计的课堂研讨。我们将常态课达标与之结合,在常态课和区里的8节典型课例研讨中,修改完善三学作业的内容与模式。从中我们总结了经验:
1.课前作业反馈问题,便于旧知与新知的关联。由预习作业发现问题了解学情,便于课堂教学突破重点。2.课中作业单,学生自觉从导学单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举一反三,形成结构化系统的认知。有了充分的自学,老师的课堂语言干脆利落,直击学生的难点3.课后作业注重延伸拓展,微课引领延伸,阅读指导的引领。课后资源发送时也体现了差异性。
我们也看到待改进的地方:
1. 作业单的内容设计过多,课堂进行不完,抓住学科核心概念进行设计,且步骤不宜细碎,提升学生与“作业单”对话的能力,丰富生生互动、师生对话,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
2. 课后作业单类型有些单调,反馈与评价的还要在“落地”上下功夫。我们的“三学“作业设计还是探索阶段,观念已经更新,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实践仍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