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总结【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卡纳斯时间:2023-06-28 10:35:12)

[摘要]磨课总结【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磨课总结【新版多篇】

磨课总结 篇一

教学生涯中首次参加这么精细的磨课活动,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节好课,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教、研磨,进行不断的修改。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 我感受到集体磨课的巨大力量。我珍惜每一次听课以及与研修小组老 师们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听了刘老师对自己上课的反思及听课老师们 的评价,使我有许多的感想和收获。下面谈一谈我在磨课活动中的认 识和思考。

一、找准结合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 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通过对教案的反复修改,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强化主体意识,培养探索精神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低起点,多层次的训练,真正使每一 位同学的智能得到发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 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面向全体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思 维的情景,就是要围绕学习的主线去开展教学,在学生的认识情趣、主观意识中去开发课堂。

三、注重评价研究,增加课堂活力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 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语言简洁,客观具体,要能让学生 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既不能 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 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四、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刘老师的课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 和教师的“导”,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成学习过 程中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按计划有 序的进行学习。

磨课总结 篇二

我们组《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过程已接近尾声,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如何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一专题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磨课的过程紧张忙碌高效。

回顾整个磨课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研修组在指导老师杨丽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一个科学而规范磨课的过程:首先,确立研究专题,制定磨课计划;接着,梳理教学内容,选定执教课题;然后,全组进行课例打磨;最后,整理观课资料,做好磨课总结。整个过程,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积极投入、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他们都辛苦着、忙碌着、收获着、耕耘者、幸福着、快乐着正如老师们一篇篇的“磨课总结”中写的那样、、

二、课例打磨的过程稳步扎实。

反思“植树”的磨课过程稳步而扎实。

首先磨课开始首先带领全组学习磨课流程操作以及理论学习。通过相关理论和操作流程的学习,指导研修实践,规范磨课行为。第二规范磨课行为。在磨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组经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磨课过程,而且每次观课活动都做到:召开课前会议,确立观察维度,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后研讨,反思总结提高,撰写观课分析报告。在在一次次的打磨过程中教师们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成长,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三、有效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研究中,我们以“植树问题”为课例,通过对“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了一条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根本途径:“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植树模型”的建构过程。教学“植树问题”时,遵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提出问题这是“建模准备阶段”;第二教学环节: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这是“建立模型阶段”;第三教学环节:应用迁移拓展,体验数学价值这是“运用模型阶段”。由此可知,“植树问题的解决”和“植树模型的建构”相依相惜、形影不离。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植树模型”,在构建“植树模型”的过程中解决“植树问题”,实现了“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的和谐统一。“数学建模”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建模意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策略,积累解题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四基教学”与“模型构建”的和谐统一。

课例《植树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即“植树问题”的本质内涵、分析思路、解题方法、数学模型等;暗线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即解决“植树问题”时,学生运用并形成的模拟与实验、操作与画图、摘录与列表、分类与比较、综合与分析等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策略,及其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将教学

“数学四基”有机地融合于解决“植树问题”之中,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四基教学”,突出“思想方法”,实现数学“四基教学”的和谐统一。

四、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中,我们以“植树问题”为课例,通过对“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活动,采用让学生观察手指的方法,在谈话中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和间隔数之间相差1,使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数和植树棵树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导入还附有生活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透着数学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探究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去发现间隔数与栽树棵数之间的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看到了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轻松地突破了难点,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这里的多媒体帮助胡老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而这样的收效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磨课总结 篇三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一颗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自从制定磨课计划之后,全组的老师都异常地忙碌,既要备课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处理日常琐事,关注学生的情况,还要参加磨课活动,真个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重视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线上教案修改——读你千遍不厌倦

李老师基于个人经验,发布了自己的教案。教案发出后,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教案,一遍遍地重读教材,尽量让教案和教材相契合,然后字斟句酌,展现自己的课堂构思,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

线下磨课研讨——删繁就简三秋树

线上教改修改后,在研修组长尹记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针对李艳荣老师的教案进行了线下磨课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就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达成共识。原设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等词语,能运用正确书写姿势,书写“搏”字,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这一目标删去。把“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改为“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原先的教学流程个别环节不流畅,结合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流程进行了调整,大致分为四步: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三、品读语言文字、走进嘎羧内心;四、总结写法,推荐阅读。

第二次备课——千锤万凿出深山

文章不厌千回改,磨课在于千遍磨。根据大家的建议,加上自己的推敲思考,反复打磨,李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无论是提问的预设,还是学生学习的调控,李老师事无巨细,做到心中有数。

观课准备——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组全体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观课的有关事宜。经过商议、讨论,确立了观课的角度。为了观课更加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我们还制定出观课表格。主要从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教师的课堂有效提问、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等几个方面观察,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观课角度,精心做好准备,熟悉操作步骤,做好详细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总结与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李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体现出许多亮点。《最后一头战象》篇幅较长,李老师用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一头战象?学生各抒己见,没有固定顺序,完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补充、更正、讨论,学生没了约束感,气氛相当活跃。尤其是小练笔训练:嘎羧久久的站在江边凝望着,它都望到了什么?更是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表达的欲望。精彩的回答源于老师不会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理解,学生有了被肯定的愉悦感。

经过千淘万滤的辛苦,才有收获真金的喜悦。全组老师参加了听课和研讨评议活动,一致认为李老师能围绕研究主题和学科目标,把握教学起点,在预设中生成,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教海探航路漫漫,“磨”你千遍不厌倦。“磨课”,是精益求精的教学历程和反思,更是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和创新。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磨去了简单和粗糙,磨出了课堂的精致与灵动!

磨课总结 篇四

我们研修2组的数学老师们在组长张**老师的带领下,认认真真的进行3周的探讨与交流,终于完成了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的磨课过程,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经过了3周的历练,在专家和老师们的集体智慧下,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还是觉得自己明白了许多以前从未深究过的东西,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深层次的研究了计算教学中,算法和算理结合问题。

以前的计算课教学,虽然也认真的看了教材,但是对于算法和算里的结合,非常的浅显,往往注重的是算法,可是至于为什么这样算,学生还是含糊说不清楚。经过这堂课的研究,我才真切的知道,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只有明白算理了,学生才会之所以然。本节课,有效的使用了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然后优化出简单有效的算法,再对照点子图,说说这样算的原因,使抽象的算理有了具体形象的依托,学生表达起来也就简单的多了,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其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反馈问题,要突出层次性。

平日的教学,自己有些随意,对于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思考的有些欠缺,也就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学生交流反馈问题上,因为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了解的甚少,所以,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上,缺乏一定层次性,也就显得课堂有些乱,同学说过的问题,不停有重复回答问题的现象,使课堂低效了。通过磨课,我学习到了要走到学生中间,真正的和学生融入到一起,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交流反馈时,突出层次性,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什么,心中要有数,这样学生的认识才会慢慢的有条理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本课中,先呈现给学生的加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转化成表内乘法的方法,最后是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然后将重点放在这种方法上展开,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到了哪种方法最好,算理在这期间也就慢慢了解了。

再次,教师语言锤炼问题,应该反复推敲。

在这之前,总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是比较简练的,可是其实这存在着很多问题,语言的。前后衔接连贯问题,是否有多余的废话?学生回答问题时,课堂评价是否到位,是否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本节课的第一堂课时,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现状不符,课前的种种预设,还是没有预设到学生会列竖式,所以自己有些无措,但是下来后仔细想一想,即使这样,这堂课还是可以进行下去,抓住学生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展开,相信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而我抓住问题的核心,在我的问题下,学生跑偏了,所以语言的很重要,直接引导了课堂的方向问题。

很感谢学校领导和研修2组的全体老师,他们为这节课献计献策,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和我探讨,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我慢慢成长了,提高了。今后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严肃课堂教学,使自身得到更大的进步!

磨课总结 篇五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几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

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

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每一次的公开课,执讲者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做得花哨。但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以后的课件制作中,就会注意这方面的制作弊端。

四、学会精益求精是上好的关键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磨课总结 篇六

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个多月的紧张的研修经历,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从小的方面来说,经过研修,我认识到数学计算教学不是简单的。方法的教授和反复的机械的训练,而是要使算法和算理的有效的结合,通过算理进行算法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通过研修,我认识到得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像鸭子吃蜗牛那样,简单的去记忆和背诵相关的数学的概念,而使的我们的数学看上去显得那样的食而无味,而是使学生的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概念和定义的掌握不是去背诵而是去应用。通过研修,我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研修我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而这个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关注和实施。通过研修我明白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通过研修我更是掌握和亲身经历了磨课过程,从而在整个磨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现在研修学习就要结束,我认为这不是绕梁三月那样简单,感谢老师和专家的帮助。

磨课总结 篇七

光阴荏苒,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已结束,回顾一个学期来语文组的磨课工作,有耕耘,有收获,有欣慰,有满足,也有不足。一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简要小结如下:

一、校本磨课继续扎实

本学期我组的磨课活动仍然结合我校的“四步走”作文品牌进行,并以此为主题。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继续深入开展校本磨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扎实上课。磨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二、区域磨课由点及面

区域磨课丰富了磨课的形式与内涵,较好的发挥了自身的作用。本学期,我们组参加了吴林教研室组织的区域磨课。由我组的任昭丽、赵慧慧以及贾晓丽老师执教的三节课。在评课过程中,其他学校的老师积极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此次区域磨课活动,使我们对我校的作文品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无论是执教教师还是评课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三、网络磨课发挥实效

本学期的`网络磨课分两部分,一是按照磨课计划所进行的网络视频以及名师教学实录的观摩,二是20xx山东双对接远程网络研修中的课例打磨。无论是哪一种内容的网络磨课,我组力争把此作为一项重点进行落实,以最大可能的发挥网络磨课的作用。

1、本学期我们主要观磨了网络上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视频,如《孙文吉老师执教的《写一个熟悉的人》,以及专家、名师的课堂实录,如《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通过观摩、阅读,我们更新的观念,并尝试学以致用,借名家名师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习作课堂。

2、在远程研修的课例打磨中,我组青年教师胡修珍代表我们组执教了《九色鹿》。这次打磨上课,从教学环节处理到课堂语言组织,执教老师都把握得非常到位,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我们在感叹之余也多了几分思考:一堂好课的诞生除了上课教师的付出之外,离不开诸多老师共同的努力,这堂课确实体现出了集体智慧和个人主体悟性。细想,课例研磨的每一个环节,老师们总会有很多的想法和不同的见解,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琢磨,一句评价也要不断推敲。磨课让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研讨气氛异常活跃。

课例打磨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让我们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让教师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磨课总结【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磨课总结【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812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磨课总结【新版多篇】.doc》
磨课总结【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