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范文
【导语】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一)
20XX年下学期我担任了xxx学校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初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初三两个班的),并担任初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初三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 “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
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二)
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20**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三)
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九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下一页更多“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
初三地理复习工作总结(四)
一、教学方面
1.初三复习时安排怎样更合理
1)第一轮复习侧重夯实基础
(1)定好复习计划
(2)课本基础知识要过关
(3)区域位置要记准
(4)自然地理多归纳
(5)人文地理抓案例
(6)注意能力训练
2)第二轮复习侧重培养能力
(1)强化读图、培养能力
(2)加强训练、注重实效
(3)关心热点、综合渗透 3)第三轮复习侧重挖掘潜力
(1)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2)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3)强化能力、规范答题
2、初三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怎样突破?
(1)自然地理部分要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教学时应注重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2)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教学时要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区域地理部分在教学时应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象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3、初三作业安排怎样更高效?
每天检查作业固然重要,但易出现抄袭现象。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按时完成更加重要。
二、高考试题评价
1、试题总的来说不难,因为较难的自然地理部分占的比重很小,特别是最难的地球部分没有出现。但是试题比较灵活。
2、答案在题干中,答案在材料里。所以学生只要“清醒”一点,正确答案和正确思路很容易找到。
这次的教训是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可能少了点,也有一些部分训练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改变的部分。
三、学生培养
1、一批本生培养
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后进生管理
1)先弄清差生为什么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然后“对症下药”
2)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兴趣
3)班主任的作用很重要
3、尖子生培养
1)真正改变文科的“学苗”,合理安排文科时间
2)若组建尖子班,就应组建“真正”的尖子班
四、年部管理 学校应严格管理教师教学时间,提倡教师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以便学生有更多
初三地理复习工作总结(五)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的:
1、现在试题的一大特点是灵活、联系实际,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析图、解图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识图、会用图、能根据图示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到对他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复习弥补知识的缺漏,强化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4、使学生通过复习既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1、现状:A、复习时间较短,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B、一部分学生仍不太会读图,个别学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班级之间差距较大。
C、不过学生有信心继续学好地理知识,各班学风浓厚,争取取得好成绩。
2、对策:
①一方面:发放复习资料,强调复习方法,复习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对于易错难写字要动手写写,为防止走神,边记边念。对照课本内容认真复习一遍,对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要强调理解记忆,布置到位,
目的要明确。教师每堂课先点一下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各班分组进行基础知识过关,课代表每天公布当天复习内容,要求组员到组长处过关,并签名。
②第二方面: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主讲全品上的课时练习。
③第三方面:落实。每天抽查几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情况,及时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图:南亚、东南亚、西亚、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等地图
初三地理复习工作总结(六)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⑷地
球卫星照片
4. 地球仪
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
(二)地球的运动
注意:①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
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②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五带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由北到南的顺序)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66.5°N--90°N,北极圈以北)、北温带(23.5°N--66.5°N,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热带(23.5°N--23.5°S,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23.5°S--66.5°S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寒带(66.5°S--90°S南极圈以南) 我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五带特点:(1)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2)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3)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三)地图的阅读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三要素又称地图的“语言”(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程度 ①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类型: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2)方向:①一般方法: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指向标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地图上能够通过图例辨别地理事物(参照教材18页了解常见图例)
2、地图的选用: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地图。 (四)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求两点相对高度,同在海平面上,海拔相减;如果一个点在海平面以下,则海拔绝对值相加)
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同一条等高线个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数值差相等 ,这个数值差叫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顶 山脊 山谷 陡崖 a., b. c.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出凸出(凸高为低) d.陡崖:等高线重合(重叠)处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把不同的海拔和深度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里,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陆地表面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等高线密而数值较高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与山地相似但等线数值较低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而数值与山顶相反
3.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二、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2. 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却是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却是陆地(南极洲)。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半岛:陆地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环海) 岛屿:四面环海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2.七大洲和四大洋(如图1-3):大洲名称:① ② 洲 ⑥大洋洲 ⑦南极洲。
大洋名称: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1)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
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 七个大洲的分布
(3) ①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
②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③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
④穿过赤道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⑤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和亚洲。
⑥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大印北)。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屿格陵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6)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在两亿前年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泛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6500年前开始分裂,到现在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成六个板块,各个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参照42页教材图记忆)
4.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常形成山脉。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5.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天气和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
4
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卫星云图上白色代表云区,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
3.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8页。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教材49页图3.5)
4. 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来判断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大。(污染指数0~50优,51~100良,污染指数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 气温的测定: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表示符号℃,读法“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一天观测4次) 2.气温变化:
(1)气温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2)气温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上存在气温差异;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4.气温曲线图的的阅读方法:一是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分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同时要学会绘制)
(2)(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地区降水少,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极”);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候的分布: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8世纪前缓慢之后迅速,特别是人口越来越多。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分布特点: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地区、近海地区、平原地区。
(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2)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4.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比利时、瑞士为法语国家;
____: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宗教建筑:___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等。
① 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② 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山地区聚落稀疏(与人口分布相同);
③ 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成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④ 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如下表: 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不加以保护,导致无法挽回额损失。 五、地区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3.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第二位是加拿大)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4.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三级地理复习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