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某乡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扶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县扶贫办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我乡脱贫攻坚的包保帮扶工作。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落实,我乡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辖区内7个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463人,其中已脱贫227户、423人,其余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危房改造、雨露计划等措施,2019年脱贫14户22人,人均纯收入超过3800元,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截止目前,全乡尚有18户40人未脱贫。两个省级贫困村,**村和何家村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全乡共有4个扶贫产业项目,覆盖率达到100%,年收益率均在8%以上。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帮扶队伍
1、为确保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考核监督,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抽调人员,配齐设备,建立健全以全乡为主阵地、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层级责任保障。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运作程序保障。乡党委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四是建立督查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帮扶工作考核办法,深入所包贫困村和贫困户,及时了解扶贫对象困难与动态;乡每月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各部门各村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工作计划。同时将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严格奖惩。
2、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必须选优配强一只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帮扶队伍。一是选派一批干劲足、善发展、懂经营、乐奉献的党员先锋,在党组织的带动下,深入到帮扶一线进行帮扶结对。机关、各站所选派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作为帮扶人。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与贫困户结对做贫困户身边联系人,主动帮扶条件差、帮扶任务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全乡结对帮扶的干部共有29人与47户结对帮扶。二是狠抓帮扶队伍素质提升,增强帮扶能力。**乡以提升帮扶队伍业务素质为抓手,增强帮扶履职能力。实行集中培训,乡扶贫办对帮扶人就脱贫攻坚工作、党组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医疗政策、低保政策等方面政策和业务知识进行培训。统一政策、统一口径。使帮扶人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任务和政策做到心明眼亮。
(二)精准发力,夯实基础
严格按照市县精准帮扶工作要求,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原则,扎实开展贫困户的摸底排查工作,找准穷根、对症下药,明确穷根对症下药。
一是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村到户8次,及时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帮扶需求、项目落实情况。领导班子每月走访不少于4户,实地了解帮扶项目进展情况,资金落实发放到位情况,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情况,并要求入户走访拍照留存影像资料。
二是因户施策发准力,助民增收早脱贫。牢牢抓好光伏项目、产业种养殖、雨露计划、危房改造、医疗救助、小额信贷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项目,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智力扶贫,抓好安居工程。今年包保帮扶干部配合住建部门摸排全乡贫困户住房情况,帮助39户贫困户申报了危房改造计划,经核实有26户符合危房改造计划,现已全部竣工完成。其中**乡政府出资86861元,争取资金124700元。**乡政府2019年加大对基础设施申报力度,沟通交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争取路桥等设施建设6个。在教育扶贫方面,我乡共有贫困学生40人。享受雨露计划政策4人。在社会扶贫方面我乡配合民政部门开展普查。在享受低保的252人中,贫困户有43人。在医疗扶贫方面开展因病致贫返贫调查,其中361人为因病返贫致贫。
三、好的做法
1.领导带头示范,压实攻坚责任。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村到组包户,深入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填写帮扶日志,谋划增收措施,找准脱贫路子,为广大机关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大户 农户”促民增收。鼓励支持种养大户,通过“传、帮、带”帮助贫困发展养殖增收致富,确保贫困户敢于养、愿意养、养得好。
四、存在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两个贫困村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还很薄弱、单一,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仍然落后,财政投入资金总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扶贫攻坚发展需要。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村经济增长乏力,要想全面实现脱贫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2.群众认识不够高。贫困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发展意识不强,加之受技术、劳力、资金等因素影响,“等靠要”思想浓厚,对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大,不想通过自身努力来脱贫,只想等着救济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