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强我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最新判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结合我们实际工作,十九大报告中共有16处提到了质量,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这也是“质量第一”“质量强国”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可见,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对我们质量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同时为我们谋划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大方向。
一、目前全市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一)、全市各质量监督机构配置不平衡
全市目前共有7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全市其它质量监督机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监督人员配备不齐全,设备相对滞后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二)、区县与市级在部分质量监管方面的不一致
目前全市范围内各区县之间的质量监管方面不一致,或者说在执行相关验收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方面,各区县未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有的对门窗的7性检测不做强制要求、有的对电线电缆的截面积和每芯导体电阻值指标不重视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安全隐患。
(三)、全市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检测参数与全省其它地市的差距
我市共有9家检测机构承担全市在建工程的原材料检测和实体检测,市检测中心在人员和设备配置、检测水平等方面较其它检测机构明显优势,部分区县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对主体检测标准、规范不熟悉,检测记录都有明显错误等等;我市的检测项目参数不全,如门窗只能做四性、保温板材只能做B2及以下的燃烧等级等,这些参数的缺失都将造成工程实体质量的薄弱点。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思路及总体谋划
(一)、奋斗目标和思路
我们将以“质量第一”为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履行好质量监管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落实监管责任制,提升建设产品质量,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社会氛围。同时以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为契机, 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核心,通过强化管理,巩固质量基础,严查质量隐患,稳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质量责任目标,积极谋划今后的工作任务。
(二)、总体谋划
1、通过五年时间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质监队伍,到2022年末从事质量监督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总人数超70%;
2、力争在创优工作中取得新突破,争创“黄山杯”12个以上,“迎客松杯”120个以上,市级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40个以上,省级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2个以上,以优良工程起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市施工质量向标准化发展;
3、优化本地检测机构的设置,提升检测机构整体水平,实现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参数100%全检,关键参数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检测人员100%持证上岗,检测人员及检测管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
4、继续大力开展工程质量通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将工程质量投诉率(工程质量投诉件数占该竣工单位工程总数百分率)控制在5%以下;
5、继续扎实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
三、2018年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重点任务
1、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内部制度、工作流程、理论学习、党建等各项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查找工作中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保证建设工程的监督工作始终在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工作环境中稳步有序开展,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全面落实工程主体责任
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特别是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
3、强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问题治理
严格按照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深入开展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积极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创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示范工程。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实施由业主委托对混凝土强度、结构尺寸与偏差及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第三方实体检测制度;在重要分部工程验收及竣工验收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等制度,最大限度的避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4、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日常管理
应用《安徽省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检测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制度,实行由系统出具检测报告,通过技术手段、全程留痕,杜绝检测机构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行为。加强检测机构和人员管理,重点加强对入黄的外来检测机构的抽查力度。积极扩展市检测中心现有的检测参数和检测项目,更好的服务我市的项目建设。
5、坚持创优示范引导
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建筑业10项新技术、省级工法、“迎客松杯”以及“黄山杯”奖创建活动。针对质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择创建工程质量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典型项目,组织现场观摩交流,示范引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6、加大监督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
在全市范围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期间,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方式,广泛利用“监管通”,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加大重点环节、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抽查抽测力度,确保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平均三个月不少于一次。
7、积极开展专项检查
5月份组织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专项检查;7月份组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专项检查;8月份组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通报。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强化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将工程项目责任到人,做到监管无缝隙、无遗漏,实行差别化管理,科学配置监管资源,建立一支多层次、复合型、高素质的质监人才队伍。
2、建立多种监督、管理并重的运行机制。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在定点监督、日常巡查、差别化监管的基础上,结合建筑材料、结构实体、检测机构、预拌混凝土等专项检查,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监督,积极开展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质量标准化等工作,多种举措推进质量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强化质量监管手段,落实企业主体终身责任。加大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转变监督方式,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模式,利用“监管通”系统认真开展项目信用评分,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4、快速推进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积极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按照《安徽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全市进一步推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评选一批市级省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在全市形成创建质量标准化工程的浓厚氛围。
5、加大舆论宣传,注重社会监督。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新动态、新举措,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开曝光,营造有利的强大舆论氛围。
总之,市质监站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新论断、新目标、新任务、新部署,增强“四个意识”,以新气象新作为,积极投身到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推进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