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支队工作总结范文
综合执法支队工作总结
2018年,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执法支队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净化规范了农资市场,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狠抓农资专项治理,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制定《2018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集中组织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夏季百日行动”、“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通过一系列专项治理,经营户的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农资门店654家,年销售种子24.1万吨,农药0.11万吨,肥料23.39万吨。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451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51辆(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单位915家(次),抽查种子产品60个,农药产品135个(其中杀菌剂40个,杀虫剂50个,除草剂45个),肥料产品56个,农产品12个。立案54件(一般程序38件,简易程序16件,一般程序中包括种子10件,农药24件,肥料2件,农产品质量安全2件),罚没款总额21.27万元(种子9.42万元、农药11.11万元,肥料0.34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0.4万元),受理纠纷33起,协议赔偿572.6万元。
(二)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守法意识和业务能力
制定榆林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普法工作方案,对全年普法宣传工作作出安排。5月下旬日至6月下旬在全市开展以“放心农资进万村千乡,质量兴农保消费安全”为主题的“2018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全市农业部门共开展宣传98场次,接受咨询群众达到1.2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7.85万份,张贴标语、悬挂横幅217条,发放放心农资56200公斤,展卖放心农资1.95万公斤。通过榆林日报、榆林农业网、榆林市农资监管平台等媒体发布消息86条,让农业法律法规走进千家万户、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深入人心。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参加2018年全国农业行政执法培训班、农安公益实训讲堂等培训,全年培训人数203人;组织开展了农资经营人员培训6期,培训农药经营人员906人,合格人数906人,合格率100%。
(三)双管齐下共创建,标准化建设硕果丰
制定《榆林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创建农资经营标准化示范店实施方案》和《榆林市农业综合执法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建成6个标准化示范门店,榆阳3个,神木2个,定边1个,建成标准化执法机构1个。
(四)加强限制使用农药监管
通过制定《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办理流程》,为各县(市、区)明确了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的申请步骤。向全市征求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布局规划的意见,经市农业局研究制定了《榆林市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布局规划》(榆政农发〔2018〕123号),对全市限制使用农药经营门店进行定点布局。全市共设立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47个。
(五)强化农药经营许可管理
组织召开榆林市农药经营许可工作推进会,市农业局和执法支队印发《榆林市农业局关于全市农药经营许可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榆政农发〔2018〕125号)文件,《榆林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关于加快推进农药经营许可工作的通知》(榆农执法发〔2018〕23号)。通过进度通报、文件督促,各县(市、区)农药经营许可办证工作顺利开展。
(六)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健全执法体系建设
年初制定《榆林市各县(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2018年度工作任务考核指标计划》,年底严格对照考核指标对各县、市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进行考核,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连续三年争取省级项目资金390万元用于执法体系建设,市支队、十二个大队大队配备了执法专用车辆,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七)认真开展案卷评查,案卷质量稳中有升
市级案卷评查共收到县、(市、区)24份参评案卷,经过评查,6份评为市级优秀案卷,《关于张根明不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农药案》等4份案卷被选送参加省级案卷评查,3份案卷获2018年全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份案卷选送参加全国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其中榆阳区选送的案卷获2018年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榆阳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选送的案卷连续5年均获得全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次获得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八)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建立了适合我市当地实情的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农资流向追溯,执法县区、执法人员、执法专家、田间鉴定专家的随机抽取,案件文书制作、权力清单查询等多项功能。针对市级平台与县级平台不兼容等问题,目前正在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与改进。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的农业执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区域差异、人员素质等因素,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办案水平参差不齐。表现在北部县(市、区)市场大,办案多,质量也较高;南部县市场小,办案少,质量也不高;二是农资监管信息平台亟待完善。我市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慢,市、县、经营户的信息平台相对独立,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监管;三是面临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改革,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改革尚未正式开始,政策也不明朗,多数人都在等待观望,尤其是今年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取消参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后,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二0一九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联合多部门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夏季百日行动”“、“秋冬季农资打假””等专项治理行动以及生产基地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标识检查。对重点县(市、区)、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要环节进行全程无死角监管,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全年计划抽检农药80-100个,肥料30-50个,种子20 个,及时送检并通报检验结果。做好投诉举报工作,对每件投诉做到有登记、有落实、有结果;对投诉举报、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调查处理,追根溯源;建立田间鉴定试验基地,由我支队牵头,建立种子、肥料等方面的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对假劣种子、肥料损害等案件进行田间鉴定。
(二)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培训。
一是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为重点的一系列农业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执法工作成果;二是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农资经营户和农民群众的农业法制培训工作。举办全市农业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培训1次。全年计划培训各类人员500人次。
(三)认真开展案卷评查工作。
9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对本年度各县(市、区)选送的一般程序案卷进行评查并进行结果通报,从优秀案卷中择优选送案卷进行省级评查。
(四)进行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改革。
按照中、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进行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改革,继续充实执法装备,指导县(市、区)依法办案,规范执法。
(五)完善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农资监管的信息化进程,继续完善全市农药监管平台建设的工作,农资经营门店的信息平台系统培训工作以及农资监管信息平台系统的应用、落实等。
(六)搞好双标准化建设。
按照《榆林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创建农资经营标准化示范店实施方案》和《榆林市农业综合执法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市建设6个标准化示范门店,1个标准化执法机构。
(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信用体系动态监管工作;及时进行行政处罚案件公示。
(八)推进农药无害化处理工作。
一是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试点。将榆阳区、定边县2个县(区)列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重点示范县,其他县(市、区)在大型生产基地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南六县每个县(市、区)建立2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北六县每个县(市、区)建立3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 二是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助试点。全市计划建立8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助试点;三是假劣农药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将依法罚没的假劣农药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联系专业机构,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