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南溪村已于2016年整村脱贫,所辖6个组、452户、1669人(其中非农64人),村域面积12.993平方公里耕地4099.05亩,林地10809.15亩。现有建卡贫困户44户166人,现已全部脱贫(2019年脱贫户4户16人)。全村现有低保户41户102人(低保贫困户25户67人),特困人员17户17人,残疾人62人(重度残疾人33人),贫困户在校学生53人(学前教育6人、小学25人、初中5人、高中中职12人、高等教育5人)。建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因学致贫。
二、主要成效
一是党组织建设作引领。“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破解农村外出党员多、“空心化”趋势明显的难题,加强薄弱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组建片区联合党组织,成立了由南溪村党支部与石柱村党支部联合组建的鹅池镇南溪联合党总支,南溪联合党总支现有正式党员60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流动(流出)党员30人。由镇政府干部任党总支书记,范晓与另外几名干部任委员,南溪、石柱两村本土人才为党群服务志愿者。加强了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区域内人才、资金、项目等有效整合,实现邻村组织共建、党员共管、队伍共抓、资源共享、产业联动。
二是真情帮扶见实效。由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范晓同志任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龚节兵、刘谋学为队员,帮扶责任人24人,做到责任到人、目标明确、措施有效。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与村支两委常态化深入走村入户,了解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共同谋划全村的发展。通过对贫困户每月遍访1次,召开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会、院坝会、脱贫故事宣讲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政策,确保所有群众了解并掌握扶贫政策,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助推脱贫致富。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15万元,用于引水渠、人行便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解决了200余人灌溉难、70余人出行难问题,助力新蚕桑基地建设;2019年帮助贫困户销售黄豆300余斤,土鸡蛋3000余枚,切实推动消费扶贫工作;4-10月,驻村工作队先后五次自费为在家农户送去菜苗约2.5万余株,并请技术人员三次到村到户指导农户种植技术。
三是产业发展助脱贫。南溪村坚持传统与特色结合、长效益与短平快结合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增收产业项目,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全覆盖。当前,南溪村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18人,转移劳动力53人,种植核桃73亩、烤烟50亩、蚕桑30亩,饲养山羊30头、家禽305只、蜜蜂20桶;全村种植蚕桑356亩,烤烟470亩,辣椒500亩、高山特色蔬菜500亩;饲养肉牛120头,生猪1400头,土蛋鸡10000羽;种植水稻、玉米800亩。
四是人居环境大改善。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农网改造,全村村民实现用电安全;安装太阳能路灯82盏;硬化公路18.12公里,新修维修公路11.5公里,硬化人行便道21.5公里,道路工程实现组组通畅、户户通达;推进整村人饮工程,新建水源引水工程蓄水池44个,安装水泵2台,引供水管道104510米,有效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安全。认真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带动所有农户自觉做好人居环境卫生。配备保洁员2人、护路员1人、护林员4人,垃圾箱体6个,手推车3辆,垃圾桶30个,实施CD级危房改造92户,卫生改厕57户,建沼气池及贮粪池11口,住房难、出行难、环境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整改问题更彻底。按照市区相关文件、会议要求,全村集中开展了“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彻底整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小组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逐户走访等方式,深入排查是否存在错评、漏评、错退、住房保障、生活困难情况,梳理住房保障问题户8户(其中2户长期无人居住放弃改造),实施完成房屋改造6户;整改住房面积超标不足25㎡贫困户1户,脱贫后加层面积超标贫困户2户,确保问题整改有实效。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产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率不高;二是在家年轻人少,空壳现象严重,农户主要收入靠务工,渠道单一;三是存在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还需加大典型脱贫户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
四、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抓好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成员持续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二是着力抓好产业扶贫。积极使用集体资金和困难群众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快特色产业发展,重抓蚕桑、辣椒、高山蔬菜,生猪、山羊,肉牛,水产养殖的发展,不断壮大和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阵地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河堤及灌溉水渠的修建,人蓄饮水提升工程。
四是强化政策宣传落实。抓住扶贫政策三年的巩固期,广泛宣传并落实相关巩固脱贫政策,不断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富”为“我要富”,确保全面实现脱贫目标。